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瑞华 《世界知识》2014,(23):36-37
<正>库尔德人通过国际援助,借力整合了自身武装,向国际社会证明了自己在维护地区稳定中的重要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振奋了库尔德人几百年来的"独立建国"梦想。近期,科巴尼(Kobane),这个叙利亚北部毗邻土耳其的库尔德人小镇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自今年9月以来,"伊斯兰国"极端武装组织围困该城镇及周边地区,与守卫科巴尼的库尔德武装力量激烈交火,至今仍未停息。根据叙利亚人权组织的最新报道,在两个月的科巴尼战役  相似文献   

2.
唐志超 《世界知识》2017,(20):14-22
9月25日,在地区国家和国际社会几乎一致的反对声浪中,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自治区坚持举行了关于是否同意从伊拉克分离出去的公投。而且,举行独立公投的地区不仅包括库尔德自治区管辖的埃尔比勒、苏莱曼尼亚和杜胡克三省,还包括目前由库尔德人控制、但与中央政府存在管辖权争议的基尔库克等多地。公投结果显示,约92%的选民支持独立。由此,近几年来本就不断升温的库尔德问题又一次引起全球舆论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3.
自2017年9月25日伊拉克库尔德人不顾几乎来自全世界的反对执意举行独立公投后,经过几个月的喧嚣和热闹,伊拉克库尔德问题正渐渐归于平静。这次公投使伊拉克库尔德人离独立建国的梦想越来越近还是越来越远,过去几个月的事态演变似乎也给出了答案。  相似文献   

4.
赵萌 《世界博览》2012,(5):16-17
正叙利亚处于一个"火药桶"的核心。巴以问题、库尔德问题、塞浦路斯问题、伊拉克的动荡、黎巴嫩的分裂、高加索问题、伊朗的威胁都聚集到了这个焦点上,以至于把叙利亚变成全球最危险的地区。法国:始终无法对叙利亚释怀"叙利亚人民之友小组"由萨科齐发起,以将那些认为叙利亚当前局势完全无法接受的国家  相似文献   

5.
正人们往往习惯从权力、政策、地缘政治等视角来解读当前中东局势,而身份政治这一重要因素常常被忽视。其实,当今中东动荡局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身份认同发生危机而导致的。身份政治是中东政治的一个特色。"我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既是哲学命题,也是长期困扰中东地区国家和人民的政治难题。在中东,世俗主义、伊斯兰主义、教派主义、民族主义、部族主义以及宗教极端主义等各种主义背后其实都潜藏  相似文献   

6.
在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两个女婿举家出逃约旦后,美国宣称伊拉克有异常军事调动,迅速增兵海湾和中东地区,并分别在约旦和科威特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同时还派高级官员匆匆出访中东和海湾国家。海湾战争以后,美国一直把遏制伊拉克、推翻萨达姆政权作为其中东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观察家认为,美国大肆渲染伊拉克的内部危机和对邻国的军事威胁,在海湾地区制造紧张气氛,目的是促使海湾阿拉伯产油国继续疏远伊拉克并为美国加强在中东的军事存在寻找理由,控制海湾地区。  相似文献   

7.
海湾地面战迅速结束对日本至少有三利:海部政权避免了就海湾对策继续产生分歧而导致政局动荡;避免石油价格上涨;中东重建将为日本企业带来机会。但同时,日本一些人也有些忧郁,感到由于日本未直接参战,在战后中东的发言权有限。有鉴于此,海湾战后日本的中东对策是谨慎的,它将保持与美国协调,在此基础上逐步谋求自己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21世纪还将承接民族主义这笔精神遗产,民族主义如同一柄威力无比的双刃剑——国际动荡和冲突的公因式世纪末的全球大动荡是有目共睹的。这场动荡以苏联东欧体系的解体为主要标志,同时伴随着海湾危机、巴尔干战火、中亚和高加索的纷争、索马里风波、爱尔兰问题等地区性热点的起伏涨落。导致这些动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也各不相同,但有一点共通之处:民族主义情绪和要求激化着每一个具体的矛盾,并促使它衍变为激烈的冲突。苏东演变后,前苏联、东欧地区成了当今民族主义冲突很剧烈的爆发地。西方  相似文献   

9.
随着冷战结束,中东地区原有的各种被掩盖的矛盾与冲突竞相迸发,民族主义的类型在保持原有民族主义基本风格的前提下,出现了一些新变化。通过对民族主义类型进行梳理,可以从民族主义的角度更好地把握中东复杂局面的走势,了解未来中东变局的民族因素。  相似文献   

10.
牛新春 《世界知识》2011,(15):42-44
中东政治动荡发生以来,美国应对政策中的两面性、矛盾性、多重标准非常突出:美国对沙特、巴林的示威者置若罔闻,对利比亚的反政府运动则施以援手,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利益、目标和手段再次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美国在中东政治动荡中体现出的复杂政策、矛盾心态有着深刻的背景,是美国中东政策内在矛盾的集中上演。  相似文献   

11.
田文林 《世界知识》2012,(19):34-35
土耳其或许很想向西方证明,在中东它是一个有影响力的聪明玩家。但其实,土耳其最适合充当东西方沟通的桥梁和掮客,而无力充当中东新秩序的塑造者。  相似文献   

12.
赵纪周:事情的缘起是2019年10月6日,美国总统朗然宣布将从叙利亚北部撤军,允许土耳其“接管”该地区以采取进一步的长期行动。随后,土耳其以反恐为名迅速对叙利亚库尔德武装主导的“叙利亚民主军”阵地发动打击。这件事触怒了法国总统马克龙。10月20日,马克龙在接受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专访时表示,目前欧洲的处境如同站在悬崖边缘。  相似文献   

13.
刘中民 《世界知识》2012,(12):47-49
阿拉伯民族主义革命浪潮、伊朗的伊斯兰革命输出、西方的反恐战争、美国的中东改造计划、"阿拉伯之春"……面对一个又一个外部挑战,沙特不仅保持了其君主制政教合一政权的历史延续性,并且成长为举重若轻的地区大国。  相似文献   

14.
最近几个月来,艾森豪威尔主义的确在约旦等几个中东国家搞出了一连串反人民的政治勾当,可是它同时却不能不碰到不可抗拒的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强大力量,这种力量是既不害怕带有原子武器的第六舰队的威胁,也不接受成千万美金的利诱的。作为艾森毫威尔主义的基础的所谓“填补中东真空”的理论,是按照美帝国主义者所特有的奇怪的逻辑创造出来的。它绝不承认中东地区存在着阿拉伯民族主义这一个客观事实。它认为自从英国势力退出以后,中东地区就变成了真空;美  相似文献   

15.
美国并不低估苏联在中东经营几十年的影响和作用,并要借助它的合作与配合在中东地区和会问题上收“事半功倍”之效;苏联无力充当主角,想要通过“苏美协调机制”取得在中东“仅次于美国的发言权”。  相似文献   

16.
开罗阿拉伯之声电台的评论自从阿拉伯祖国的自由阿拉伯人为粉碎压在自己身上的迫害和奴役枷锁而兴起以来,自从他们喊出阿拉伯民族主义口号并宣布阿拉伯民族主义是手段也是目的、是原则也是途径以来,自从他们负起解放和统一的使命而与祖国之内的敌人和分裂主义者开始周旋以来,自由阿拉伯人就认识到他们的通路绝不是满铺香花的道路,认识到阿拉伯民族主义的敌人决不会轻易地放下武器,认识到一切远近敌视阿拉伯民族主义目标的人,虽然有一个时期对它沉默,但是总有一天会试图阻挡它的前进道路的。因此,这个民族主义的敌人们所作出的一切努力,对自由阿拉伯人来说,对阿拉伯民族主义的领袖们和战士们来说,不是突然的。以色列不义的侵略对他们来说不是突然的。帝国主义者的阴谋以及他们从外部和从内部进攻自由阿拉伯国家的企图,对他们来说,不是突然的;制造孤立,挑  相似文献   

17.
在中东形势日趋复杂的大背景下,库尔德问题再次凸显。10月初,土耳其与叙利亚关系骤然紧张。土耳其抨击叙利亚支持土耳其境内的库尔德工人党武装从事分裂活动,并调派军队压向土叙边界。库尔德民族是西亚地区最古老的土著居民之一。他们有共同的语言——印欧语系波斯语和共同的宗教——伊斯兰教,并长期生活在共同的地域——“库尔德斯坦”地区。“库尔德斯坦”是一个面积约35万平方千米,包括现土耳其东南部、伊朗  相似文献   

18.
<正>2013年,转型与动荡相互交织构成了中东地区形势的典型特征,转型之难和动荡之痛交互影响,使中东地区秩序与地区格局处在艰难的重建过程之中。在2013年,阿拉伯国家的政治与社会转型已进入更加艰难的深水区,宗教与世俗、民主与民生、改革与稳定的矛盾异常尖锐。埃及"二次革命"废黜穆尔西政权构成了转型国家  相似文献   

19.
2013年,转型与动荡相互交织构成了中东地区形势的典型特征,转型之难和动荡之痛交互影响,使中东地区秩序与地区格局处在艰难的重建过程之中。在2013年,阿拉伯国家的政治与社会转型已进入更加艰难的深水区,宗教与世俗、民主与民生、改革与稳定的矛盾异常尖锐。埃及“二次革命”废黜穆尔西政权构成了转型国家动荡的风向标;其他尚未发生政权更迭的阿拉伯国家也在谋求程度不等的改革,但均面临国内外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20.
苏伊士运河危机引发了第二次中东战争,英美"特殊关系"也由此遭到了战后以来最严重的损害,可以说,苏伊士运河危机是英美关系的一个转折点。英国人认为,杜勒斯要对英美关系的破坏负主要责任。杜勒斯在中东的大战略是要使激进的阿拉伯民族主义得到缓和,说服英法不要在中东地区使用武力,如此才能有效地遏制前苏联扩张主义的野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