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应俄罗斯联邦外交部长拉夫罗夫邀请,外交部长王毅于5月25日至26日对俄罗斯进行正式访问。5月2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见王毅。普京热烈祝贺中方成功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表示期待习近平主席尽早访问俄罗斯。普京说,俄中是名副其实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两国政府部门应加强沟通协商,巩固务实合作发展势头,实施  相似文献   

2.
<正>2019年2月11日,普京的总统助理弗拉季斯拉夫·苏尔科夫在俄罗斯《独立报》发表重量级文章《普京的长远国家》。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们甚至对于文章标题的翻译都产生了不同解读。"ДолгоегосударствоПутина",有的媒体翻译为"长久国家",有的学者翻译为"长效国家"。笔者认为,苏尔科夫着眼于俄罗斯国家发展战略的长远利益,翻译为"普京的长远国家"似乎更合适:既贴合苏尔科夫倡导普京理念和制度适合俄罗斯未来发展的本意(长效国家),又暗含"没有普京的普京"还会延续很长时间(长久国家)。那么,为什么这篇文章会引发这么大的关注?又该如何看待这篇文章呢?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7月2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批准了《俄罗斯联邦海洋学说》(简称“新版海洋学说”)。在讨论会议上普京强调,“新版海洋学说”的主要目的是保证俄罗斯海洋政策能够得到完全、连贯和有效的执行,以维护国家利益。这对俄罗斯海军的未来和造船工业的发展,都是标志性事件。俄罗斯上一版“海洋学说”拟定于14年前。  相似文献   

4.
正2018年,俄罗斯外交基本实现了"现实主义回归"。事实上,在21世纪初普京执政的最初几年,现实主义曾是其对外政策的主基调。但随着国际油价攀升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和国力相对恢复,俄罗斯外交进入了一个较为"激进"的时期。2008年前后,"美国已经衰落""多极化已成现实""俄罗斯可以有所作为"等判断一度主导了俄罗斯的国际战略观。2007年普京"慕尼黑讲话"、2008年  相似文献   

5.
<正>据俄罗斯媒体报道,2015年3月1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与南奥塞梯领导人签署了一项协议,按照该协议,俄罗斯与南奥塞梯在军事、安全和经济领域实现高度一体化。普京当天表示:"一个联合防务和安全区域将在两国之间被建立,我们的海关机构将得到整合,两国公民之间的边境往来将被开放。"南奥塞梯共和国总统列昂尼德·季比洛夫表示:"俄罗斯是唯一能够保护南奥塞梯人民和主权的国家。"  相似文献   

6.
<正>扩大俄罗斯北极军事力量部署,以军事存在捍卫俄罗斯的北极主权;以军事力量保护俄罗斯的北极经济利益,为北极地区的多国竞争做好军事准备。2013年12月10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俄国防部会议,要求俄军在2014年完成北极部队的所有组建工作。普京将北极称作"充满前景的地区",强调俄罗斯"应掌握所有手段来保护自身安全和国家利益"。10月  相似文献   

7.
正战略环境恶化杨成:直到普京2012年重返克里姆林宫,俄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关系的整体氛围还算不错。普京和梅德韦杰夫用"王车易位"的方式实现了又一轮政权交替,这种不符合西方政治传统的构建"长普京时代"的做法,被发达资本主义世界普遍视为价值挑战,伤害了俄罗斯与西方基于全球权力转移而形成的松散的权宜合作关系的战略  相似文献   

8.
正7月3日,普京正式签署总统令,颁布新版《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战略》(以下简称《战略》)。《战略》是俄国家安全领域基础性战略规划文件,被用于确定俄国家利益和国家优先事项,上一版《战略》于2015年12月颁布。通过分析新旧《战略》文本,俄罗斯对当前世界大势的看法可以概括为:世界混乱失序,像是"大乱局",  相似文献   

9.
2013年底,普京总统密集召集了由俄罗斯武装力量、军工企业高官参加的一系列重要会议,突出强调了在复杂的国际安全环境下加强军队建设、实现武器装备现代化的极端重要性。在12月12日发表的《国情咨文》中,普京列举了俄在军事领域面临的严峻挑战,并表示俄方完全有能力应对这些威胁并保证国家安全。然而,如果认真观察当下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大趋势和美国军事力量的实质性提升,可以发现俄美之间的战略力量对比正在加速失衡。  相似文献   

10.
<正>"萨德"入韩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东北亚国际关系和安全平衡的重大问题。"萨德"入韩严重危害中俄战略安全利益,两国联手应对,但在应对方法上有所区别。总结普京强硬反对"萨德"入韩的认知和做法,对于中国处理这个问题具有重要启示。苏联解体后,继起的俄罗斯一度曾倒向西方,希望与之建立良好关系,但遭遇美国与欧盟的不断阻挠和遏制,其重要手段就是在俄罗斯的东欧邻国部署反导系统,而且步步进逼,最终逼近乌克兰,威胁俄罗斯核心地区,激起  相似文献   

11.
“如果放弃海军的建设,俄罗斯将在国际舞台上失去发言权。俄罗斯必须加强远洋舰队建设,在世界各大洋上要体现俄罗斯的存在;俄罗斯只有成为海洋强国,才能成为世界大国。”——普京  相似文献   

12.
马强 《世界知识》2020,(4):48-49
自2012年普京第三次入主克里姆林宫开始算,俄罗斯的"普京新时期"已延续八年。2018年,普京再次当选俄罗斯总统,意味着这个"新时期"将持续到2024年。虽然经历了克里米亚事件、西方对俄制裁、退休金改革引发抗议潮等波澜,"普京新时期"的俄罗斯内政总体态势仍可以用"稳定"一词来概括。这种稳定得益于国家对社会的有效管控,也与普京在对外政策中的卓越表现所赢得的超高支持率和"危机来自国外"这一"共识"形成的社会情绪有关。这些维系稳定的"治理术"被一些政论家总结为"普京主义"。  相似文献   

13.
《世界知识》2014,(8):78-78
<正>俄罗斯克里姆林宫4月2日确认,俄总统普京已经完成了和前妻柳德米拉的离婚手续。30年的夫妻情分就此画上句号。俄联邦总统官方网站上日前对"各届总统简历"一栏进行了修改,其中不再提及普京夫人柳德米拉。普京的发言人迪米特里·佩斯科夫确认"离婚已经完成"。普京在俄罗斯官方网页  相似文献   

14.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一直把中亚地区看做是自己的“战略后院”和恢复其大国地位的战略基地。但俄罗斯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美国等西方国家借机不断向中亚地区渗透,打进了俄罗斯的“南大门”,进一步排挤和削弱俄罗斯在这一地区的影响。美国的渗透引起了俄罗斯方面的强烈不满和不安。俄前总统叶利钦指出,中亚地区是俄罗斯的战略利益所在。如果俄罗斯失去对这一地区的控制,俄罗斯的整个国家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普京上任不久就对中亚国家中离心倾向  相似文献   

15.
<正>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正面临深刻调整。尽管普京总统引领俄罗斯实现国家复兴的决心未变,俄罗斯对外战略的调整也将紧紧围绕强国复兴这一中心展开,但可以肯定的是,俄罗斯的大国发展进程遇到了诸多挑战。在变幻莫测的国际环境中,实现强国复兴战略的重要前提就是准确判断国际发展大势,尽量"不做蠢事"。然而,近年来俄罗斯国际战略观的变化却与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现  相似文献   

16.
丁萌 《世界博览》2012,(3):23-26
正是否特赦"普京挑战者"成为大选的议题俄罗斯前首富霍多尔科夫斯基与总理普京,这两人直接或间接的交锋,折射出昔日超级大国在融入新时代过程中经历的蹒跚与疑惑。位于俄罗斯远东的赤塔州,距离莫斯科的直线距离有4800公里。这是俄罗斯现任总理普京(Vladimin Putin)与俄罗斯前首富米哈伊尔·霍多尔科夫斯基(Mikhail Khodorkovsky)所处地理位置的距离。相去更远的,是两人不同的境遇:普京是克里姆林宫中说  相似文献   

17.
时事概览     
《世界知识》2023,(9):8-9
<正>中国国防部长李尚福访问俄罗斯4月16~19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李尚福应邀访问俄罗斯。4月1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会见了李尚福。普京表示,俄中军事合作在两国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希望两军加强联合演训、专业交流等领域合作,不断深化两国战略互信。李尚福说,中方愿同俄方一道,全面落实两国元首共识,进一步密切两军战略沟通,加强多边协调配合,为维护世界和地区安全稳定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8.
时事概览     
普京访华,并出席“俄罗斯年”开幕式3月21日至2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普京两天的日程安排可谓丰富——抵达北京的21日,胡锦涛主席与普京总统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谈,就进一步深化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及伊朗核问题和朝核问题等地区和国际重大问题交换意见。当晚,胡锦涛主席和普京总统还出席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俄罗斯年”开幕式。22日,普京出席中俄经济工商界高峰论坛开幕式。中俄互办“国家年”(2006年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2007年在俄罗斯举办“中国年”)是2005年7月胡锦涛主席访俄期间与普京总统根据《中俄睦邻友…  相似文献   

19.
杨华 《科技信息》2011,(3):131-132
伴随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国内外政治、经济局势的不稳定,新欧亚主义成为俄罗斯国内重要的思想理念。"强国论"的意识形态和普京时代俄罗斯的国内外环境,决定了新欧亚主义对普京的执政理念产生着影响,尤其体现在国家定位的选择上。结合普京时代俄罗斯国家复兴思想,分析新欧亚主义在普京时代俄罗斯国家定位选择上的体现,对了解今后俄罗斯在政治和外交政策的走向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07年,有关俄罗斯的新闻话题一直"高热不退"。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一举手、一投足更是吸引媒体和国际问题观察家们的眼球。他亲吻参观克里姆林宫的小男孩的肚皮,在航空展上观看中国火箭时亲吻中国姑娘面颊,这些举动展现了他温情的一面;他随核潜艇下潜到数百米深的洋底观摩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在军事演习中亲自驾驶图-160战略轰炸机,这更让人看到他入地上天的本领;近来,普京在叶尼塞河畔赤裸上身挥竿垂钓的镜头又频频出现在国际媒体上。8月13日,普京与到访的摩洛哥阿尔贝二世亲王一起前往叶尼塞河游玩,尽享钓鱼之乐。其间,他脱去上衣,露出健壮的上身,结果引发媒体热评。其实,镜头中魅力四射的普京让人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他自身的"肌肉",妙不可言之处还在于他让人们联想到了俄罗斯所展示的国家"肌肉"。2007年"强壮"的俄罗斯有许多"高调"和"强势"之举,颇令人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