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胡本良 《世界知识》2014,(15):58-59
<正>7月7日,马英九在台北市举办的"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纪念特展"上发表讲话,称日本还没有把钓鱼岛归还中国,"领土主权一寸不能让",言语间显露出对日的强硬立场。然而,马当局又多次宣示"不会与中国大陆联手保钓",让其所谓捍卫钓鱼岛"主权"的决心不啻一句空话。实际上,马英九实施的对日政策是:在向日本展现强硬姿态的同时,避免过  相似文献   

2.
外刊概要     
《世界知识》2012,(9):6-7
南海问题"绑架"中美关系【美】《华盛顿季刊》2012年春季号Ulrich Speck最近两年,南海局势持续紧张,有关各方围绕领土主权、海洋资源、航行自由等问题争执加剧,美国、印度等国也相继卷入其中,问题正变得越来越复杂。  相似文献   

3.
中日两国围绕钓鱼岛主权之争由来已久。这次"撞船事件"再度引发争议,也再次促使人们去了解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历史真相的来龙去脉。2010年岁末,日本共同社中文部《共同网》、日本亚洲通讯社和日本新闻网评选出"2010年日中关系十大新闻","日中撞船事件引发两国关系急剧恶化"名列榜首。  相似文献   

4.
马小军 《世界知识》2010,(14):14-21
中国是否已成为世界大国甚或强国?如何看待中国国情国力?这类问题近一两年引起热议且不断升温。那么,中国国家领土主权安全的现状究竟怎样,这一貌似"不是问题"的问题,却在这些讨论中基本无人涉及。笔者之所以对此问题提出再认识,不过是想对这一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谢彬对香港作了全面系统的实地考察研究,并详尽记述了英人侵占香港,锐意经营,繁盛发达的情形。告知国人由于清廷昏庸无识,与英人订约,致使中国领土主权丧失。用以激发人们奋发图强,建设富强昌盛的国家,期待香港旱日回归祖国。  相似文献   

6.
在当下中日之间的钓鱼岛主权之争中,日本政府与媒体正在竭力建构“尖阁诸岛(钓鱼岛)是日本固有领土”的历史叙事来煽动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  相似文献   

7.
龚迎春 《世界知识》2012,(20):24-26
日本外务省1972年3月发表"关于尖阁诸岛领有权问题的基本立场",试图从法理角度论证其对我国领土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以下简称钓鱼岛)拥有主权. 日本政府主张,钓鱼岛在1895年1月通过阁僚决议将其编入本国领土时是无主地,日本是根据国际法上的先占理论取得了对钓鱼岛的主权.1895年5月中国清政府根据《马关条约》第二条第2款割让给日本的"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中不包括钓鱼岛,日本根据1951年《旧金山和约》第二条放弃的"对台湾、澎湖之所有权利、权利根据与请求权"中也不包括钓鱼岛.  相似文献   

8.
时事概览     
《世界知识》2012,(17):8-9
钓鱼岛问题继续升温中华保钓协会8月12日会议计划,由来自大陆、台湾和香港保钓人士在钓鱼岛外海会合,再一同去钓鱼岛宣示主权。随后,大陆保钓人士遇到天气阻碍,台湾保钓人士因所租渔船拒绝出海而取消行动,但香港保钓人士声称依旧"士气高昂",决心独自奔赴钓鱼岛。2012年8月15日下午4时20分左右,香港保钓船启丰二号成功抵达钓鱼岛,搁浅在岸边,船上保钓人士陆续下水,涉海登上钓鱼岛宣示主权。当时日本海上保安厅舰艇一度与保钓船碰撞,又向驾驶室射水炮,船员则掷硬物反击。"启丰二号"于钓鱼岛搁浅后,日本海上保安厅人员带盾牌及警棍登船,监视船上人员活动。日方船只先后多次撞向保钓船头,"启丰二号"船身受损,围栏被撞至歪曲。日方派出数十人在岛上戒备,  相似文献   

9.
张华 《世界知识》2012,(16):15-19
第一次高潮:迫使美国承认"移交的仅是行政权而非主权"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政府始终坚持钓鱼岛等岛屿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严正立场。1950年6月28日,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严正声明,中国人民决心"收复台湾和一切属于中国的领土"。1958年9月4日,中国政府发表关于领海的声明,实际上明确宣布台湾及其周围各岛、澎湖列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等都是属于中国的岛屿。1971年日美签署"归还冲绳协定",将钓鱼岛诸岛也划入归还冲绳的区域之内,日本政府也据此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在WTO服务贸易领域中对高等教育服务的承诺,是对教育主权部分让渡的尝试。但是,这也使得我国教育安全面临着潜在的挑战和威胁。因此,我国应在教育主权的让渡与维护之间寻求平衡,既履行我国的国际义务,又合法地维护我国的教育主权安全。  相似文献   

11.
在叙述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土地名一词的由来和土地名形成年代的基础上,介绍《更路簿》和《西、南、中沙群岛渔业生产和水产资源调查报告》记载的土地名具体名称和数量,进而论及土地名在证明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领土主权属于中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绝对主权理论产生后,许多政治思想家对其进行了丰富和发展.在全球化时代,绝对主权理论面临诸多挑战,从而产生了新的国家主权理论,包括相对主权理论、干涉主权理论、限制主权理论和实效主权理论.我们应当树立实效主权理论,以维护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3.
国家是构成国际区域的基础和主体,区域是多个基于多重链接的国家组合,二者有着互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现代民族国家的基本特征是拥有领土主权与治权。国际区域内国家之间的关系是国际关系,但又是带有一定特殊性的国际关系。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它们有着与一般国际关系不同的地缘、利益、文化链接,这种特殊性既可能促使相关国家间守望相助,和谐相处,也可能导致由权利争夺、霸占、吞并等驱动的冲突和战争。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文化主权越来越突显出其对民族国家的重要性.文化主权和经济主权、政治主权、领土主权一样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并且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国家民族意识的发展.我国的文化主权现在受到两方面的挑战,一方面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霸权主义,另一方面是周边国家对我国传统文化资源的"抢注"与争夺.要维护文化主权、提升青少年的国家民族意识,需要在发展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进行民族文化教育、保护民间文化、开展国际文化交流、建立文化安全预警机制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5.
阿根廷与英国围绕马尔维纳斯群岛主权争议由来已久.1982年阿根廷发动马岛战争遭遇失败,加尔铁里政府下台,阿根廷恢复民主制度,开始谋求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马岛主权争议.马岛主权争议具有双方争夺资源能源等深层次原因,马岛问题及马岛战争对阿根廷内外政策乃至拉美局势等产生深远影响,阿根廷政府推动解决马岛问题的主要做法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6.
李金明 《世界知识》2011,(20):29-29
最近以来,菲律宾在我南海问题上表现得越来越强硬,他们宣称要“展示本国捍卫领土主权的决心”,将他们目前控制的南沙岛礁称为“菲律宾不可争议的领土”。菲律宾胆敢采取如此做法,郜,疗应归咎于他们对南海问题的误判。  相似文献   

17.
郭渊 《世界知识》2014,(14):58-61
<正>20世纪90年代,美日出于遏制中国的需要,开始介入南海争端。在此背景下,东南亚某些国家不断巩固所占南海岛礁,制造事端,中国南海主权受到严重挑战。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宣示没有放弃,但更侧重于强调国家间的协商、谈判以解决南海争端。同时,适应国际形势和南海形势的变化,中国政府对南海政策做出了适时调整,制定并完善国内法,正式  相似文献   

18.
江淮 《世界知识》2012,(14):17-23
南海诸岛自古属于中国。在19世纪末年之前,中国政府和人民一直和平、持续地行使对南海诸岛的主权管辖和和平开发利用。但从清朝末年起,中国国势衰微,东西方列强开始侵犯中国对东沙、西沙、南沙群岛的领土主权。也由此,中国政府和人民开始了捍卫和维护中国对南海诸岛领土主权的百年历程。  相似文献   

19.
随着当前现代传媒技术的不断创新,人民群众对于时政新闻报道的兴趣日益增加。这意味着以传播核心价值观为己任的主流媒体要敢于变革,贴近受众,缩短距离,积极引导舆论的有效实现形式。电视时政新闻如何在保持权威的同时,努力缩小党和政府与百姓之间的距离,主流媒体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在时政类新闻传播过程中,想更好地传播,使民众更好地接受,就需要从传播内容上出发,保证时政新闻接地气。通过苦练内功,提高专业素质,选准视角;勤于思考,作品呈现高水准,有建设性的立意;贴近生活,使时政新闻成为连接党、政府和民心的那条"线"。特别是,要用语言和镜头记录领导的亲民行为,同时,注重领导群众语言的运用,剔除时政报道中过硬、过生的政治语言,让领导谈话具有生活性和群众性,讲好独具个性生动真实的好故事从而赢得广大观众的认可。  相似文献   

20.
郭渊 《世界知识》2014,(8):64-67
<正>20世纪50年代,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出于遏制社会主义中国的需要,屡次侵扰南海诸岛,不断制造事端,南海地区遂成为敏感的"边缘地带"。为捍卫南海权益,中国政府采取主权宣示、抗议等方式捍卫南海诸岛主权;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在海洋立法、内政建设等方面也加强了对海疆国防的建设,从而揭开了新中国捍卫南海诸岛主权的序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