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9月初以来,愈演愈烈的难民危机令欧洲焦头烂额。国际舆论在密切关注欧盟内部争论不休的同时,也将矛头指向海湾富国,指责其一面给叙利亚内战火上浇油,一面又对叙难民袖手旁观。大赦国际近期的一份报道甚至称"沙特阿拉伯、卡塔尔、阿联酋、阿曼、科威特、巴林六国对叙利亚难民的重新安置数量为零"。那么,叙利亚难民在中东的真实处境如何?主要难民收置国:不堪重负,力不从心根据2015年9月联合国数字显示,  相似文献   

2.
若木 《世界知识》2014,(14):38-39
<正>自"阿拉伯之春"发生以来,埃及、利比亚和叙利亚持续动荡,国家发展不容乐观。作为"阿拉伯之春"的始发地,突尼斯这几年的国家重建对该地区其他转型国家具有一定启示意义。"向健康民主过渡的标杆"今年1月底,突尼斯制宪议会高票通过新宪法。2月,新宪法正式生效。  相似文献   

3.
6月21日至28日,法塔赫武装部队内部在贝卡地区接连两次爆发激烈的武装冲突,造成多人伤亡。7月1日,巴解各派达成全面停火协议。巴解执委会派代表团前往大马士革解决叙巴争执,目前局势尚在发展中。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在6月21日流血事件发生后立即向一些阿拉伯国家领导人发出紧急电报,公开指责叙利亚和利比亚的军队帮助法塔赫内部的反对派进攻巴解武装力量并呼吁阿拉伯国家领导人进行干预。与此同时,阿拉法特还紧急致函叙利亚总统阿萨德,指出叙军的上述行动的严重性。6月24日,叙利亚政府以阿拉法特对叙“造谣中伤和说谎”为由通知阿离境,宣布从今以后他不得再进入叙利亚。事态的发展已导致叙巴关系紧张,引起了一些阿拉伯和有  相似文献   

4.
<正>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围绕着卡塔尔的"断交风暴"可谓沸沸扬扬。6月5日,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巴林、埃及四国几乎同时宣布与卡塔尔断交,切断与卡塔尔的海陆空交通,同时要求卡塔尔外交官在48小时内离境,要求卡塔尔籍公民在两周内离境。随后,利比亚哈夫塔尔政权、也门、马尔代夫、毛里塔尼亚、科摩罗也宣布与卡塔尔断交,动作之快、范围之广令人错愕。"遥想"2014年沙特、阿联酋、巴林也曾突然召回驻卡塔尔大  相似文献   

5.
自2011年3月中旬叙利亚一些地区爆发大规模反政府抗议活动以来,这个拥有2500万人口的阿拉伯国家,逐渐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特别是随着2011年11月阿盟制裁叙利亚方案的出炉,叙利亚局势骤紧,外界普遍担心叙利亚成为下一个利比亚.2011年11月~12月间,笔者在叙利亚的大马士革、塔尔图斯、拉塔基亚、霍姆斯等四座城市采访了两周时间.在冲突的核心城市霍姆斯,笔者误打误撞闯入了一处反政府武装的秘密联络点,与这支反政府武装分子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对叙利亚目前的局势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今年9月1日,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在庆祝利比亚革命十一周年大会上提出了同叙利亚合并的倡议。几小时之后,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即表示响应。8日,阿萨德到利比亚商讨合并计划。10日,双方发表了《的黎波里宣言》,表示两国将合并为一个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完全统一的国家,这个国家将成为“阿拉伯革命运动的根据地”,并宣称要以两国的合并为“全阿拉伯统一的核心”,号召其他阿拉伯国家加入它们的行列。利比亚全称为“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位于北非;叙利亚全称为“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位于西亚。两国并无陆上边界,中间隔着埃及和以色列,相距1,100公里。那末,两国为什么要合并呢?  相似文献   

7.
<正>自6月5日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巴林和埃及四国以卡塔尔"支持恐怖主义"和"破坏地区安全"为由,宣布与卡塔尔断交并对卡塔尔实施禁运封锁后,此场断交危机愈演愈烈。6月23日,上述四国通过科威特向卡塔尔转交了旨在解决危机的13点要求文件(其中包含切断与恐怖组织的联系、关闭半岛电视台、撤回驻伊朗外交人员、终止所有与伊朗的军事合作、停止在境内建设土耳其军事基地等)。但卡塔尔对这些要求的回复没有令四  相似文献   

8.
如今,叙利亚巴沙尔政权犹如一堵摇摇欲坠的"墙".俗话说"墙倒众人推",想要推倒此墙的并非只有美欧等西方大国,除叙利亚的昔日"盟友"土耳其外,就连阿拉伯兄弟国家也萌生此念,更勿庸说叙国内外的反对派了.然而,如果将中东地区格局比喻成一所房屋,那么叙利亚举足轻重的地缘战略地位则使之成为这所房屋的一堵"承重墙".在试图推倒它之前,各方均不能不慎重考虑.更何况,国际社会在叙利亚问题上并非"一边倒",还有一些国家为巴沙尔政权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12月1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突访叙利亚,在战机护航下直飞俄驻叙赫梅米姆空军基地,成为自2011年叙利亚危机爆发以来首位访叙的外国元首。叙利亚总统巴沙尔亲赴机场迎接,随后又陪同普京检阅驻叙俄军。普京在机场发表演讲,称赞俄军  相似文献   

10.
<正>据沙特阿拉伯国家通讯社报道,2016年12月28日,沙特副王储兼国防大臣穆罕默德·本·萨勒曼收到阿曼国防大臣巴德尔的信件,信中称阿曼决定加入由沙特领导的"伊斯兰国家反恐军事联盟"。穆罕默德对阿曼此举表示欢迎与感谢。至此,阿曼成为该联盟第41个成员国。"伊斯兰国家反恐军事联盟"成立于2015年底,由沙特领导、旨在打击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埃及和阿富汗等国境内的恐怖分子,成立初期便有埃及、土耳其、巴基斯坦、卡塔尔、阿  相似文献   

11.
19~20世纪现代阿拉伯国家相继建立后,就进入了威权时代,不管它们在政体上是实行君主制还是共和制。值得注意的是,与君主制阿拉伯国家相比,埃及、叙利亚、突尼斯、利比亚、也门等共和制阿拉伯国家的威权主义政权显得更为脆弱。据不完全统计,仅在上世纪60~70年代,阿拉伯共和制国家发生的成功政变就高达14次,  相似文献   

12.
中东变局发生已两年,阿拉伯国家或发生和平方式的政权更迭(如突尼斯和埃及),或在外部的调解斡旋下实现权力过渡(如也门),或发生残酷的内战并引发外部干预推翻原国家政权(如利比亚),或陷入严重的暴力冲突并久拖不决(如叙利亚),其他阿拉伯国家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动荡。  相似文献   

13.
9月25日,约旦与埃及宣布复交.接着,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于10月9日出访约旦.两国首脑表示将就巴勒斯坦问题“采取共同战略”,并决定成立“联合委员会”,负责研究两国在各个领域中的合作. 约埃复交是当前阿拉伯各国关系中的一个重大发展,它在阿拉伯世界引起了不同反响.多数国家持赞许或默认态度,叙利亚、利比亚、民主也门和巴解民族联盟等表示反对,叙利亚尤为突出,强烈要求阿拉伯国家对约旦进行“集体抵制”.  相似文献   

14.
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一向热衷于同阿拉伯、非洲国家搞联盟。统一阿拉伯世界原是埃及已故总统纳赛尔的想法。纳赛尔曾设想以两三个主要阿拉伯国家为核心,逐步实现阿拉伯统一。卡扎菲崇拜纳赛尔,自称是纳赛尔这一思想的继承人。自他1969年9月当政以来,利比亚先后七次同阿拉伯、非洲国家搞联盟,但是这些联盟均未成为现实。一、1969年12月27日:利比亚同苏丹和埃及签订《的黎波里宪章》,三国拟建立一个“松散的联邦”。1970年11月27日,叙利亚在  相似文献   

15.
埃及武力"清场"带来的震荡尚未消退,叙利亚因化武袭击事件导致的紧张局面又陡然升级。事件真相未明,西方世界即一片喊打,一时战云密布,但又波谲云诡。埃叙两国在阿拉伯世界和整个中东地区举足轻重。一个扼守亚非两大陆交界之处,一个雄踞整个中东的心脏地带,都曾是阿拉伯激进派国家的领袖,都曾是阿以战争中的主力,都曾在中东几十年历史中叱咤风云,一  相似文献   

16.
王猛 《世界知识》2013,(23):40-42
近两三年来的中东地区,叙利亚陷入内乱,埃及自顾不暇,阿拉伯世界似乎“群龙无首”。不过有两个海湾国家倒是愈发引人注目——锋芒毕露的卡塔尔和不显山不露水的沙特阿拉伯。卡塔尔是世界第三大天然气储藏国,人均GDP和人均收入位署世界前列,老埃米尔哈马德雄心勃勃,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屡有惊人之举,是近十多年来最出凤头的海湾产油国。沙特是世界第一大石油储藏国和全球穆斯林的“精神祖国”,是阿拉伯世界的经济大国和海合会的核心国家,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更喜欢幕后的、  相似文献   

17.
今年3月石油输出国组织决定每桶油价从34美元降为29美元,日产量从1,850万桶降为1,750万桶。这样大幅度的降价、减产将使该组织成员一年内减少收入320亿美元。在石油输出国组织14个成员国中,有一半以上是阿拉伯国家,即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卡塔尔、利比亚、阿联酋、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在这种严峻的  相似文献   

18.
阿拉伯国家     
阿拉伯国家一般指以阿拉伯民族为主要居民的国家,它们使用同一语言——阿拉伯语,有共同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绝大部分人信仰伊斯兰教。有些国家主要居民虽非阿拉伯民族,但由于长期以来,与阿拉伯国家建立了紧密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联系,并加入了阿拉伯国家联盟,因此也被称为阿拉伯国家。目前,阿拉伯国家共有22个。大都分布在西亚和北非等地区,总面积约1,400多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5亿。在西亚有:叙利亚、黎巴嫩、约旦、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巴林、卡塔尔、阿拉  相似文献   

19.
牛新春 《世界知识》2023,(14):70-71
<正>在最近一波中东缓和潮中,阿拉伯国家表现特别抢眼,不仅弥合了内部的裂痕,而且改善了同周边非阿拉伯国家的关系,还维护了同域外大国的平衡,增强了外交自主独立性。阿拉伯国家的做法不仅使其在地区政治中左右逢源,也在全球政治中显示出了四两拨千斤的巧劲。在中东,阿拉伯国家在人口、资源、国家数量上享有绝对优势,但是受国内政治动荡和国家间矛盾影响,长期以来未能展示相应的整体政治影响力。特别是2010年“阿拉伯之春”后,叙利亚、利比亚、  相似文献   

20.
陈双庆 《世界知识》2008,(22):29-31
美国不时地通过武力威胁、经济制裁和外交孤立等手段“敲打”叙利亚; 以色列一直密切注视着叙利亚的一举一动,甚至准备随时开战。 叙利亚有一个令埃及、沙特阿拉伯等阿拉伯国家大为光火的行为。就是与伊朗保持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