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章迪禹 《世界知识》2013,(15):60-61
"阿拉伯之春"以来,中东地区始终处于一种更加混乱的状态,埃及的民主政治就是这场政治大戏中最跌宕起伏却始终在人们意料之中的一幕。正如亨廷顿所说,世界上诸多地区是不适用于民主的,尤其是民主还会给相当多的地区带来混乱。  相似文献   

2.
丁隆 《世界知识》2023,(14):28-30
<正>丁隆(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在中国斡旋下,沙特和伊朗实现和解。沙伊矛盾在中东具有全局性和基础性,两国和解引发连锁效应,多个地区冲突迎刃而解或获得解决契机,中东地缘政治冲突大幅降温,安全局势显著缓和。沙伊和解、叙利亚回归阿拉伯大家庭、埃及与土耳其恢复关系将中东“和解潮”不断推向高潮,这分别意味着地缘政治争夺缓和、阿拉伯国家克服“阿拉伯之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阿拉伯之春”周年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自突尼斯一次自焚事件的“阿拉伯之春”已持续一年有余,虽然这波大规模抗议浪潮可能已经开始消退,但对该地区已经造成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西方人眼中的三个独裁政权,突尼斯的本阿里、埃及的穆巴拉克、利比亚的卡扎菲已经崩溃,也门的萨利赫也黯然退出政治舞台,叙利亚政府则岌岌可危.其余中东国家也因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动荡和冲击.然而,在西方为这场“民主革命”欢呼雀跃之时,他们可曾料到,这一浪潮的后果,还包括中东地缘政治和战略的重构、阿以和平进程被束之高阁、土耳其和伊朗扩大和提升自己的影响力、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则不升反降……这些后果是美国和西方愿意看到的吗?  相似文献   

4.
目前,对发生在中东的事件,人们甚至还没有明确的看法,单从各种称呼就可以看出:动荡、动乱,变局、变革、觉醒、革命等等,不一而足.今年以来,阿拉伯世界的确发生了重大变局,迄今为止已有四个政权倒台,一个逃了(突尼斯的本·阿里),一个被抓(埃及的穆巴拉克),一个被杀(利比亚的卡扎菲),一个被撤(也门的萨利赫).这场变局从总体上来讲,有相当的必然性.我曾经撰文分析中东局势动荡的内生性和阿拉伯性.内生性指的是变局主要由内部原因引起,阿拉伯性是指变局主要是在阿拉伯世界蔓延和造成冲击.实际上,这场变局是阿拉伯世界长期以来政治、经济、社会各种矛盾日积月累到一定程度的总爆发.  相似文献   

5.
乌克兰危机起于2013年11月,经历三个阶段的深入发展,成为全球性的政治经济问题。乌克兰危机发端前的中东地缘政治格局表现出阿拉伯共和制国家地缘政治影响力下降、美国战略收缩、海湾君主国及非阿拉伯国家实力凸显的现象。乌克兰危机爆发后,阿拉伯共和制国家社会经济更加困顿,美国抽身中东速度加快,中东地缘政治格局进入了重建期。  相似文献   

6.
感悟以色列     
《世界知识》2008,(14):68-68
1948年建立的现代以色列国家被称作是“从大屠杀的灰烬中锤炼而成的金凤凰”。建国之初,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地缘政治环境都十分恶劣,与周边阿拉伯国家的长期敌对更成为阻碍其发展的隐患,但是,以色列人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在短短的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实现了政治稳定,创造了经济奇迹,也赢来了文化繁荣,“中东地区的民主孤岛”、“西亚的小龙”成为国际社会对这一弹丸之国的美称。  相似文献   

7.
“阿拉伯之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中东国家民众的第三次意识觉醒,其直接后果就是维系中东地区国家半个世纪之久的基本政治架构土崩瓦解.与国家政治变革相联系,中东地区的国际关系必然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旧的结构崩解并不意味着新的结构能够应运而“生”,这个“生”不仅仅指产生,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指生存、存续.从目前看,至少有三大“不确定性”让人困扰.  相似文献   

8.
徐弃郁 《世界知识》2011,(22):32-33
当迅速蔓延全美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吸引世界越来越多关注的时候,人们可能很少会意识到,这场代表“99%的人”的运动与美国最保守的“茶党”运动实际上是同一股潮流——“民粹主义”的左、右两面。在这个意义上,它与“阿拉伯之春”之间并不像一些评论所说的“存在本质的不同”,而是继“茶党”兴起、欧洲右翼民粹主义抬头、“阿拉伯之春”之后又一次大规模的民粹运动,体现出美国政治一些深层次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刘中民 《世界知识》2012,(12):47-49
阿拉伯民族主义革命浪潮、伊朗的伊斯兰革命输出、西方的反恐战争、美国的中东改造计划、"阿拉伯之春"……面对一个又一个外部挑战,沙特不仅保持了其君主制政教合一政权的历史延续性,并且成长为举重若轻的地区大国。  相似文献   

10.
李兴刚 《世界知识》2012,(20):39-41
"阿拉伯之春"爆发之后,西方和阿拉伯世界的社会精英和政治家们一直致力于寻找一种新的、能够在阿拉伯世界推行的"民主化范式".无疑,伊拉克和土耳其是最可能的效仿对象.因为在阿拉伯世界,只有这两个国家在"实践西方式民主". 为了把后萨达姆时代的伊拉克打造成阿拉伯世界民主化的样板,小布什政府在伊拉克建立了一套自由选举和宪政分权体系.土耳其民主化的起源和演进虽然与伊拉克完全不同,但土耳其政府一直致力于将自己打造成中东地区后革命时代的政权模式.它们真的能够成为中东民主化的新典范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它们又在何种程度上适合其他中东国家?  相似文献   

11.
“阿拉伯之春”,以色列之“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双庆 《世界知识》2011,(19):45-47
若以色列领导人能够登高望远,树立长远的战略眼光,再加上得当的政策,或许“阿拉伯之春”会为以色列提供变“危机”为“转机”的新机遇。  相似文献   

12.
2013年,转型与动荡相互交织构成了中东地区形势的典型特征,转型之难和动荡之痛交互影响,使中东地区秩序与地区格局处在艰难的重建过程之中。在2013年,阿拉伯国家的政治与社会转型已进入更加艰难的深水区,宗教与世俗、民主与民生、改革与稳定的矛盾异常尖锐。埃及“二次革命”废黜穆尔西政权构成了转型国家动荡的风向标;其他尚未发生政权更迭的阿拉伯国家也在谋求程度不等的改革,但均面临国内外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3.
2010年底中东剧变爆发,广大阿拉伯国家的妇女为了寻求自身政治权利、抗议政府经济建设的毫不作为,以及为了期盼民主和声援民众运动而置身其中。纵观整个运动,可将妇女参与中东剧变的活动分为四个阶段,即妇女运动的兴起、持续发展期、高潮期和衰退期。妇女参与中东剧变产生一系列重大影响,突破了阿拉伯国家妇女的传统形象;加速了阿拉伯国家威权政府倒台的步伐;促进了民众民主意识的广泛觉醒。然而,中东剧变后妇女的政治状况并未得到明显改善,与此同时,利比亚、叙利亚和也门内战愈演愈烈,"伊斯兰国"悄然崛起,进一步加剧了阿拉伯国家妇女追求自身权利进程中的障碍。  相似文献   

14.
2017年12月4日,也门前总统阿里·阿卜杜拉·萨利赫在与胡塞武装的火并中身亡,中东又一政治强人仓促退出历史舞台。萨利赫是现代也门的统一者和缔造者,独掌大权30余年,2011年受“阿拉伯之春”冲击,被迫下台。但是不同于突尼斯总统本。阿里流亡、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入狱、利比亚总统卡扎菲横死、叙利亚总统阿萨德苟全,萨利赫可谓“全身而退”。  相似文献   

15.
从突尼斯、埃及再到利比亚,“茉莉花革命”引发的政治风暴席卷了中东与北非。基于与乱源地盘根错节的利益联系,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一方面为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颇感痛心,想方设法尽量减少政治乱局对经济产生的负面“溢出效应”。另一方面则急于撇清与卡扎菲之间一度曾有过的亲密关系,大力鼓吹起“阿拉伯民主之春”。忙乱之余,倒也不忘用余光扫一下地处东北亚的朝鲜。  相似文献   

16.
王震 《世界知识》2016,(5):32-34
2011年春,因一名突尼斯青年商贩自焚引发的民众抗议浪潮席卷了中东阿拉伯世界。在"阿拉伯之春"爆发五周年前夕,位于卡塔尔多哈的阿拉伯政策研究中心发布了《2015年阿拉伯舆论指数报告》。这是该中心自2011年以来发布的第四份舆论调查报告,报告通过对12个阿拉伯国家的18311名受访者进行面对面的随机访谈,大致勾勒出了自中东政治剧变以来阿拉伯民众对有关问题的主要立场和认知轮廓。  相似文献   

17.
中东虽然是发展中国家最先启动现代化的地区之一,但由于中东阿拉伯国家内有阿拉伯自身的四分五裂,外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对阿拉伯世界的打压、分化,还有阿以冲突、巴以冲突持续不断.那么,阿拉伯世界的出路在哪里?本人认为,阿拉伯世界应该吸收世界上先进文明的发展成果,除了处理好与西方世界的关系外,町以与多数发展中国家增强经济联系.  相似文献   

18.
正《中东发展报告(2016?2017)》杨光/主编唐志超/副主编2017年10月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阿拉伯之春"爆发以来,中东处于历史性大变局与大动荡之中。当前中东地缘政治发展的突出特点是地区陷入动荡、失衡、失序和失控,美国领导作用缺失,地区多极化进程加快。失衡主要是指地区内外各种力量对比、尤其是大国力量对比的失衡。比如,地区传统大国的沉陷(如埃及、利比亚、阿尔及利亚、伊拉克等),一些"新型"大国的兴起(如沙特、伊朗、阿联酋和土耳其等),  相似文献   

19.
吴晓芳 《世界知识》2012,(15):14-24
中东: “娜拉出走以后”“娜拉出走之后怎么办?”易卜生在《玩偶之家》中遗留给世人的经久未衰的这个命题,如今放在剧变狂潮后的中东同样适用.任何一场革命,或者说更改甚至抛弃原有制度和秩序的变革,毫无疑问都是令人热血沸腾、意气昂扬的,给予人无穷希望,同时又使人抱持焦虑问号,但只有革命之后的安排抑或选择,才能够将持续了近两年的“阿拉伯之春”推向高潮.  相似文献   

20.
海湾国家卡塔尔,人口不足30万,国土面积不到1.2万平方公里,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弹丸小国,在"阿拉伯之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俨然一副中东"巨人"的模样.穆巴拉克宣布辞职后,卡塔尔是第一个对埃及示威者表示祝贺的国家;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成立后,卡塔尔是继法国之后第二个对其予以承认的国家,也是当时惟一承认利比亚反对派的阿拉伯国家;叙利亚危机爆发后,卡塔尔召回驻叙大使,无限期关闭驻叙使馆,甚至公开要求军事解决叙利亚危机……但另一方面,冒险性、扩张性的外交政策也使卡塔尔面临着潜在的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