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登 《科技信息》2009,(24):223-223
该文简述了影响散打运动员心理变化的因素,阐述了散打运动员训练及比赛中应进行的心理训练方法,散打运动员不但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更加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比赛中良好的心理素质很多都是取胜的关键,因此如何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就显得很重要。  相似文献   

2.
马麟  盛建国 《甘肃科技》2000,16(6):46,45
1 前言 心理素质对当今体育比赛中的胜负影响不容忽视,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即便是身体素质、技战术水平较高的运动员,也很难在比赛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德国心理学家尼采把短跑描述成:“成绩最无保证的竞赛”。可见,短跑运动员的心理负荷是相当大的。忽视了心理素质的培养与训练,往往会造成重大比赛中的无谓失误。短跑运动因其时间短、强度大、竞争激烈等特点,决定了运动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运动员心理素质能力的好坏,是决定最终结果的关键所在。根据国内外的有关资料,结合运动实践,对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状态做了一定…  相似文献   

3.
林雅娟 《厦门科技》2000,(12):98-98
在跳高比赛中,横竿高度的升高,对下的实力,比赛场面的紧张化,都会造成运动员的心理压力,这压力将影响运动员水平的正常发挥,影响比赛的最后成绩。作为一名优秀的跳高运动员除了要有过硬的技术和强健的身体素质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在跳高训练中,我尝试运用“意象训练法”来培养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运动水平。  相似文献   

4.
竞技健美操不仅是一项体育竞技项目,而且也是一场艺术表演,运动员要想在竞技比赛中获得理想的成绩,必须要具有加强的心理素质。本文以论述培养运动员心理素质的重要性为切入点,阐述影响健美操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因素以及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培养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心理素质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在田径比赛中,三级跳是传统的运动项目之一,对于运动员运动状态、技术水准、心理素质、适应能力的要求都相对较高。在三级跳比赛时,高水平运动员的竞技水平相差较小,心理准备是真正决定比赛成绩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在国际大赛中获得较好成绩的三级跳运动员,在比赛时都做了较为充分的心理准备,进而才能实现竞赛成绩的不断提升。分析心理准备对三级跳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影响,探讨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的具体措施,对提高比赛成绩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击剑比赛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而集中注意力正是反映其心理素质的重要因素。通过对运动员的注意力影响运动竞赛效果、运动员注意力的涵义与形态以及运动员注意力训练的有效方法进行论述和分析,认为运动员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是可以通过有效的学习训练方式得到改善和提高的。  相似文献   

7.
接发球是网球比赛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运动员的心理因素对接发球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探讨业余运动员注意力因素对网球接发球技术的影响,认为运动员的注意力是影响接发球效果的重要因素。并相应提出对提高接发球注意力的理论与方法。本文阐述了影响接发球注意力的几大因素,包括网球比赛的特点和规律,客观环境的影响以及运动员的个体因素。同时探讨了常见的接发球心理障碍的表现以及克服心理障碍的途径。最后提出了提高接发球注意力的方法,包括扎实的基本功,针对性的模拟训练以及提高运动员自身心理素质的训练。  相似文献   

8.
杨旭生 《科技资讯》2012,(32):218-218
本文着重观察我校羽毛球运动员在比赛时的心理素质,及对整个比赛结果的影响,进而得出结论,解决并提高我校羽毛球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是稳定羽毛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应用技战术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9.
席繁宏  田汜明 《科技信息》2013,(17):144-144,253
各类型的体育比赛不仅是体育技术水平的比赛,更多的是技术水平和心理素质的综合较量。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运动员获胜的重要条件,主要表现为赛前竞赛焦虑。因此,研究运动员赛前竞赛焦虑症,对运动员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训练和提高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是根据比赛的需要,对运动员施加影响,使其在激烈的比赛中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以便于发挥运动能力的心理过程。文章从提高中学生篮球运动员心理技能,提高其防守心理素质,以及如何应对场内外压力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各种提高心理技能的方法,以便为中学篮球队的日常训练和比赛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实战实训、实地观摩、赛后询问等方法,对乒乓球运动员比赛生气情绪的产生与控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气是运动员在特殊比赛情景下的一种情绪体验,涉及到技术认知能力对生气情绪的控制作用;生气情绪的维度对技术的创造性发挥有密切关系;不同的文化模式塑造了运动员各不相同的自我概念;心理需要与社会责任感是刺激生气情绪产生的根源;自信、特殊经验和创新技术对运动员生气情绪起着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日本运动心理学研究人员研制的运动员心理竞技能力诊断量表(DIPCA-3),对我国蒙古族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检验及分析表明,我国蒙古族运动员的心理竞技能力有明显的性别、竞技水平及运动年限的差异,与日本的同类研究有着相似结果.量表信度检验表明本研究所使用的DIPCA-3内在一致性信度具有显著意义,信度得到了证实.上述检验表明DIPCA-3量表对我国蒙古族运动员心理竞技能力的诊断评价有显著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为研究工具,对2005年全国坐式排球锦标赛的男子坐式排球运动员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男子坐式排球运动员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支持状况明显高于普通残疾人,说明坐式排球运动能满足坐式排球运动员的心理需要并且能明显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作者指出,一个优秀运动员不仅应具有完臻的技术和充沛的体力,而且应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中长跑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应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平时的心理训练应注意因人而异;赛前心理训练应针对比赛环境、比赛对手和针对“自我”进行.  相似文献   

15.
吴爱利 《科技信息》2008,(21):177-177
压力下的“choking”用来描述运动员在比赛的关键时刻或在重大比赛中发生运动成绩下降的现象。“choking”与通常所说的“比赛失常”是完全不同的概念,“choking”是一种心理现象,定义为习惯的运动执行过程发生衰变的现象,主要与努力有关。但是,这样的努力并不能帮助运动员提高或保持运动成绩。这是因为增加的努力通常会引起意识控制运动过程。而这种意识控制会破坏已有的技术自动执行,导致习惯的运动过程发生衰变。在林丹对丹麦名将皮特·盖德的比赛中,现场评说、国家羽毛球协会副主席、国家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一针见血地指出:在两人势均力敌的比赛中,因为皮特·盖德的接发球抢攻的意识极强而给林丹的发球造成巨大压力,直接导致林丹关键比分发网前球失误。本文试图运用运动心理学原理揭示羽毛球运动中的“choking”现象。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培养优秀运动员的目的有两层含义,首先要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进一步挖掘运动员、教练员以及科研团队的潜力,团结一致,联合攻关,争创佳绩;其次是以人为本,培养运动员成为品德高尚、素质全面的人才.但是政策目标、培养与质量控制偏向于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而忽视了运动员退役后的生存生计问题,培养过程中没有针对运动员退役后的生计问题进行相关的学习和培训,以及退役后运动员的相关政策和法律还存在很多的缺陷,致使运动员在退役过程中出现安置难的问题,这不但影响运动员队伍的稳定、运动成绩的提高、后备人才的培养,更影响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运动心理技能量表(PSISR-5))是一个由45道测题组成的,旨在对与运动表现有关的6种心理技能进行测量的心理测试工具.本研究以四种运动水平的中国运动员为被试,对PSISR-5的一些心理测量特征进行了检验.6个分量表内部一致性的检验结果均低于最低应用标准,各分量表间的相关分析结果也难以令人满意,而且因素分析的结果也并不十分支持该量表的因素效度.基于以上结果,有必要对PSISR-5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十项全能运动是由不同单项群组成的一个独立的综合性比赛项目,它要求运动员既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又要有适应高强度比赛的心理素质,本文以运动心理学的理论结合十项全能训练的竞赛特点对十项全能运动员比赛前,比赛中和比赛后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对十项全能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意义、重要性和心理技能的训练方法加以阐述,目的在于加强十项全能运动员心理方面的训练,使得运动员在较大强度的比赛中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取得理想成绩.  相似文献   

19.
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内容的特征进行分析后认为 ,身体素质的可训性、“模糊性”、可兼顾性及基础性是运动员在进行身体素质训练时必须加以正确认识的重要因素 .对这些特征进行分析 ,可以为教练员、运动员科学的认识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内涵提供新的理论认识基础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