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宗仁在蒋介石政权建立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策动蒋介石清党分共,诱使武汉国民政府的冯玉祥倒向蒋介石,积极促成宁、汉合流,使蒋介石政权走上统一。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张闻天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强调“新式资本主义”实际上就是新民主主义政权能够控制和利用的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社会形态的特殊性、过渡性以及“新式资本主义”所呈现的特殊性和过渡性,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允许“新式资本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1924年,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国民党建立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了新民主主义时期的第一个革命高潮。在这次国共合作中,李大钊作出了特别重大的贡献。他是促成国共合作的“主角”,巩固和发展国共合作的楷模。一李大钊对制订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策略,确定“党内合作”方针作出了最大的努力,起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国共合作形式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二次国共合作,从形式上看是一次党外合作,并以军内合作作为连接党外合作的主要形式。而在政权上的合作形式又是“一国两制”式的。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与中国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实际结合起来,撰写了大量论述国家问题的文章,如《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论人民民主专政》等。其中关于新民主主义国家制度(即国体)和新民主主义国家所采取的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以及关于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的构成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思想等,构成了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国家学说的主要内容,本文拟从上述几个方面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国家学说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挺进华北前线,在太行山区创建了敌后根据地。敌后根据地政权以抗日、民生和民主为政策导向,以组织对敌斗争、开展建设、改善民生、实施民主等为日常职能,是中共在敌后坚持抗战的重要依托。抗日根据地政权所实施的各项政策,落实了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的方针,推动了根据地社会性质革命性转变,促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生成。尤其是根据地政权秉持执政为民的理念,使中国共产党获得广泛群众基础。关注民生、统一战线和抗日救国成为根据地政权施政中的显要标识,是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局部执政的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建立国共合作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国共合作改造国民党,以重新确立和巩固国民党在革命中的领导地位;二是通过国共合作获取苏俄的援助和支持。而这两个目的对后来的国共合作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并创建了大小数块根据地。如何更好地加强和完善根据地内部的政权建设,使其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载体,成了摆在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重要任务。在八年抗战期间的艰苦探索中,中共励精图治,努力实践,终于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备的规章、制度,为建国后的新民主主义政权以及现行的社会主义政权廉政建设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有阶级存在,就有阶级斗争,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我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夺取了国家政权,取得革命成功以后,首先经历了一个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在这个过渡时期,经过镇压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势力的破坏和反抗,剥夺官僚资本,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等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是其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主张在兼收、融合中西文化的基础上建设中华民族新文化,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政治、经济、文化3个方面分析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和谐"内核。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政治理论的和谐内核蕴含于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和阶级关系、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人民的自由权利等的论述中;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经济理论的和谐内核蕴含于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新民主主义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的论述中;新民主义社会论文化理论的和谐内核蕴含于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一种民族的文化、科学的文化、大众的文化等的论述中。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国共合作的思想理论基础是三民主义。没有三民主义思想理论的指导,就不可能有国共再次合作;没有国共合作,也就不可能有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原因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是孙中山与苏俄战略利益互补的需要。这就决定了国共合作不是以“平行”方式来实现。非“平行”方式的合作是主义之争的曲折表现,也是孙中山对国共合作复杂而微妙心理的反映,这为日后国民党右派势力清党反共埋下了种子。又由于国民党左派和中共力量始终没有形成对右派势力的比较优势,加之国共合作的迅速实现超过了两党党员的心理承受能力而致相当程度的思想混乱,这些注定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的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4.
广州和武汉国民政府仅存四年,但仍在司法制度上进行了大胆改革,做出了有益于后世的探索。此外,广州和武汉国民政府还抛弃了北洋时期司法不党的规则,开始实行司法党化。  相似文献   

15.
1923年6月,中共三大通过了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国共合作"策略,从国内、国际背景分析"国共合作"方针提出的时代需要,从政策、态度透析"国共合作"方针的实际落实过程,以及从"国共合作"最终失败的原因探究多方责任,以此来综合认识共产国际对中共三大提出"国共合作"方针的决定性作用。研究共产国际对"国共合作"策略的决定性作用,有利于更加全面的认识"国共合作"。  相似文献   

16.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共产国际"东方战略"在中国实施的必然结果。为了促成国共合作,共产国际对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三民主义提出了新的解释,帮助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以1937年9月22日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及次日蒋介石发表谈话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标志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国共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上述两个文件与谈话的发表只是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的标志,而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标志应是1938年7月国民参政会的设立。  相似文献   

18.
孙芹丽 《科技信息》2008,(16):180-180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经过了孕育、形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发生嬗变,原因有:首先,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期限的变化。第二,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心任务的变化。第三,新民主主义社会资本主义作用的变化。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有巨大的理论价值:首先,它解决了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难题。其次,提出了可贵的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第三,它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理论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9.
20年代初,苏俄为了摆脱在世界上的孤立地位,迫切需要同中国建立友好的国家关系,以减轻它在远东的压力。为此,在对华策略选择方面,曾先后采取了“孙吴联合”策略、国共合作策略。毫无疑问,推行国共合作是正确的策略,它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迅速发展。然而,苏俄的对华策略选择,是围绕着它的国家、民族利益转的。这就使中国革命在发展的同时,又存在着很大的隐患。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以后,国共两党旅日组织于1924年8月实现政治合作,在东京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党驻日总支部,标志着国共两党在日本的国民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与国内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相比较,国共旅日革命统一战线具有鲜明的特点:第一,由于中共东京党团组织人数较少,人员流动性大,组织机构不固定,因而在驻日总支部的组织领导机构中力量偏弱,难以在重大问题上对总支部的决策产生足够影响。第二,由于受到中日两国相近地缘关系和国民党在日本有着悠久历史渊源关系等因素的影响,旅日国民党左右派之间的斗争异常激烈。1926年初,随着国内“西山会议派”公开分裂国共合作统一战线,东京的国民党右派也公开进行分裂活动,形成了在东京一地存在左右派两个总支部的对立局面。“四·一二上海清党”和“七·一五武汉分共”以后,第一次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破裂,东京国民党左派驻日总支部随之分化结束,而右派总支部则一分为三,最终沦变成为蒋、汪政治权力斗争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