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4岁的徐小美从纽约大学毕业后,辗转来到俄亥俄州,经营了一家超市,由于头脑灵活,对人热情,她的生意越做越大,短短两年内,就连开了三家连锁超市.她的人脉资源也越来越广,2011年,她成了当地多个民间协会的主席. 2012年7月,奥巴马与罗姆尼的竞选已经是如火如荼.有一次,徐小美参加聚会,期间有很多人问她:"小美,你打算支持谁?"徐小美想都没想就说:"奥巴马吧,毕竟他已经执政四年了,有经验,并且对我们这些亚裔百姓也比较宽容."徐小美没想到,她一席话竞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同,朋友们都表示愿意跟着她走.  相似文献   

2.
卡尔是英国一家酒吧的老板,2011年春天,他在约克郡开了一家名叫"布兰德林别墅"的酒吧,酒吧清洁典雅,朴素大方,所提供的酒类菜品也十分鲜美丰富,但开业之后,生意却一直不温不火,为此,他又对酒吧进行了  相似文献   

3.
不是不可能     
有一位名叫路特的人,家在伊里铁路附近。起初他在铁路局找到一个管理货物的职位,不久上司看出他有足够的工作能力,于是就提升他为一个车站的货运主任。上任之后他立刻把那里的货运工作大加整顿,一改从前混乱的情形,一切工作都有条不紊,  相似文献   

4.
事实     
这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一个真实事实。我与学校的同学一道出去“破四旧”,也就是抄人的家。抄谁的家,由派出所的人告诉学生。这次一个老中医的家,老中医在1949年以前是个地,尽管他这些年都是靠行医生活。但文化大革命一,首当其冲,他的家让红卫兵和革命学生抄了底朝。老中医家没有什么可破的“四旧”,一些旧医书被走了。没有别的斩获,学生们把老中医围起来批。老中医留着长胡子,髯须雪白,十分醒目,斗起他,我心里不是滋味,大概别的人也是这样的感觉。然有人喊道:“老地主,你说你的胡子是不是四旧?”“是。是。”“该不该破…  相似文献   

5.
诚信之殇     
这是发生在广州市一家电脑城的真实故事。他做的业务是组装兼容机。由于他报的价格合理,装机技术好,生意非常好。其他档口一接到他的电话,马上就会把货送上门。他说一个星期结账,从不拖欠。2004年,由于国家的宏观调控,个体的生意都比前一年差了一些,春节前也没以前那么旺了。正当档主们愁眉不展时,大家接到了他大批量要货的电话,真是喜出望外!于是,整箱整箱的硬盘、主机板、CUP等配件不停地送到他的档口……然而没多久,他却像一阵风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给他送货的有20多家公司,每家都超过了10万元!当然是马上报警。但那人的身份证复印件…  相似文献   

6.
两次入狱,跃至人生最低点安藤百福,原名吴百福,1910年出生于台湾,很小就失去了双亲。22 岁时,他花了19万日元在台北“永乐町”,成立了一个主营针织品销售的小公司。他说他从上小学时起,就对做生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时候,他的祖父经营着一家绸缎店,他只要一有空闲,就会跑到店铺里去,看大人谈生意。“我喜欢摸算盘,而不是整天跟书本打交道。”  相似文献   

7.
我家门前有两家卖老豆腐的小店,一家叫“潘记”,另一家叫“张记”。两家店是同时开张的。刚开始,“潘记”生意十分兴隆,吃老豆腐的人得排队等候,来得晚就吃不上了。潘记的特点是:豆腐做得很结实,口感好,给得量特别大。相比之下,张记老豆腐就不一样了,首先是豆腐做得软,软得像汤汁,不成形状;其次是给的豆腐少,加得汤多,一碗老豆腐半碗多汤。因此,有一段时间,张记的门前冷冷清清。  相似文献   

8.
商人到小镇去推销鱼缸,但那里的人没有养观赏鱼的习惯。所以,尽管推销很久,尽管商人的鱼缸工艺精细,造型精巧,依旧无人问津。商人在花鸟市场找了一个卖金鱼的老头,以很低的价格向他订了500尾小金鱼。老头很高兴——他在小镇经营生意多年,生意一直非常惨淡。商人让担着金鱼的老头和他一起来到镇边水渠的上游,说:“把这500尾金鱼全都放进去!”老头不解。商人又说:“你只管放,我一分钱都不会少给你!”  相似文献   

9.
有一个朋友,从师范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一所重点中学从事教学工作。他工作干得不错.学生欢迎他,领导重视他,有人私下为他预测光明的前途。但是,朋友是个很自负的人,他看到很多同学小有成就,而自己要在三尺讲台上站一辈子,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他交了停薪留职报告,毅然南下。他先是在一家电器厂就职,很快就做到了人事主管。虽然这项工作不需要什么技术,主要是管资料,招工人,但他很快发现,厂里各部门之间关系复杂而微妙,小团体小帮派林立,让他这个主管十分为难,往往要花费很多心思,一不小心,就陷入了十分尴尬的境地。于是他离开了电器厂,又到城建局当秘书,工作很轻松,工资也比以前高了。可是很快他就烦了,因为他天天要写一些演讲稿、总结什么的,都是他自己不愿意写的东西。这与他一贯写的小说、散文之间的差距太大了,他觉得自己在这儿不但没有什么发展,而且失去了几乎所有的自信。后来他又到另一个单位干速记工作,也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成功锦囊     
早一步有一个人买了一台摄影机,但那时并无生意可做,于是找他的朋友商量对策。他的朋友便给他出了个点子,让他到幼儿园去把孩子们录下来。他真的按朋友的建议去了十几家幼儿园,拍摄了3000多个孩子的生活录相,编号存档,并给每个人送了一张照片,背面留下了通讯地址。十几年后,他的录相带成  相似文献   

11.
一个小男孩子捏着1美元硬币,沿街一家一家商店地询问:“请问您这儿有上帝卖么?”店主要么说没有,要么嫌他在捣乱,不由分说就把他撵出了店门。天快黑时,第29家商店的店主热情地接待了男孩,他是个60多岁的老头。他笑眯眯地问男孩:“告诉我,孩子,你买上帝干吗?”男孩流着泪告诉老头,他叫邦迪,父母很早就去世了,是被叔叔帕特鲁普抚  相似文献   

12.
广州戴丝玉内衣有限公司老板张江,是由一个“练摊儿仔”做大的企家。说起他的发家“秘诀”,他坦言得于自己的“小气”。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张朝江还是一年仅17岁的打工仔。一次偶然的机,他在一家批零市场租得一个仅50厘长的小百货柜台,在亲友的帮助下练摊儿来,开始了他的商海搏击生涯。练摊儿是很累很苦的活儿,不但起早贪黑地守摊儿,还得单枪匹马进货。所幸的是,那个市场的人气很,张朝江的生意也算过得去,一个月赚上几千元。张朝江人小,花钱更“小气”。虽然了钱,可钱一进口袋,拿针都挑不出分。别人下馆子,大吃大喝,他却一三餐吃盒饭,或自己…  相似文献   

13.
美国堪萨斯市民理查.斯蒂特,去年初开了一家"拾狗粪公司",由于是独家经营,因此生意很好,一年就赚取了近100万美元,成为堪萨斯市年度10大经济新闻之一。  相似文献   

14.
“如果不能在30岁以前成为百万富翁,我就从奥马哈最高的建筑物上跳下去。”———沃伦·巴菲特6岁:第一次赚钱是倒卖可乐1930年8月30日,巴菲特出生于奥马哈市。其时正值经济大萧条的中期。小巴菲特的第一个玩具,是个绑在手腕上的金属货币兑换器,他对拥有金钱的感觉非常着迷。做数学题,特别是用极快的速度计算复利利息,是他儿时喜欢的一种消遣娱乐方式。他母亲回忆说,当儿子第一次对生意产生兴趣时,还是个年仅6岁的孩子。他以每箱25美分的价钱,在爷爷的杂货店购买一箱可乐,然后以每瓶5美分的价钱在附近兜售。10岁时,巴菲特最喜欢卖的软饮料是…  相似文献   

15.
如今,网络上的网店五花八门,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可这些宝贝大都是一些价格低廉的小物件。然而一位名叫徐潇的白领女孩因工作原因,接触到网络购物后,受其启发,自己在网上开了一家网店,竟然经营起钻石生意,一举开创了网上销售奢侈品的先河!  相似文献   

16.
曲线方式     
美国芝加哥的一位退休老人,在一所学校附近买了一处简朴的住宅,打算在那儿安度他的晚年。他住的地方最初的几个星期很安静,不久,就有3个年轻人开始在附近踢所有的垃圾桶。附近的居民深受其害,对他们的恶作剧采用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好言相劝过也吓唬过他们,可是一直没有作用,等人  相似文献   

17.
最早发现我有一点儿文学才能的,是一个姓张的高个子老师。那是在村小学读四年级的时候,我写了一篇关于“五一”劳动节学校开运动会的作文,张老师大为赞赏。后来我又写了许多作文,都被老师拿到课堂上念,有的还抄到学校的黑板报上,有一篇还被附近的中学拿去当作范文学习。辍学当了放牛娃后,经常忆起会作文的辉煌。村里有个被遣返回家劳改的“右派”,他是山东师范学院中文系的毕业生,当过中学语文教师。我们是一个  相似文献   

18.
比尔在一家汽车公司上班,很不幸,一次机器故障导致他的右眼被击伤,医生摘除了他的右眼球。比尔原本是一个十分乐观的人,但现在却成了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他的休假一次次延长,妻子苔丝负担起了家庭的所有开支,而且她在晚上又兼了一个职。她很在乎这个家,她爱着自己的丈夫,想让全家过得和以前一样。苔丝认为丈夫心中的阴影总会消除的,那只是时间问题。但糟糕的是,比尔的另一只眼睛的视力也受到了影响。比尔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问她谁在院子  相似文献   

19.
正俞敏洪是一个高明的创业家。他很早就知道,做什么生意都需要用“信仰”做前提来说服目标用户和客户。在他的新书《愿你的青春不负梦想》中,俞敏洪记录了很多创业的感悟。以下内容是俞敏洪结合自己的创业实践,总结了一个创业者要成功,应该具备哪八种能力。第一个能力是目标能力首先,谁都想创业,谁都想当自己的老板,可是你还得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创业?你有什么样的目标?想把它做成什么样的状态?  相似文献   

20.
多数人都认为想赚钱的人都特别精明,想从他们身上赚钱,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实际上,只要能满足想赚钱的人的经营或消费的需求,就完全可以赚他们的钱。你开电脑店我开书吧在重庆市渝州路上,有一座新建的科技市场,来这里经营电脑、现代办公设备、软件、光盘、耗材的商户近千家。然而,有两间店面因较偏僻而无人问津,于是只好半价招租。一个姓李的老板要下了这两间店面。让许多人没想到的是,李老板租下后不是卖电脑、打印机,而是开书吧,还在卖书的时候兼卖饮料。书吧开张时,李老板在路边钉了块路牌,使来科技市场的顾客都来书吧觅书。科技市场的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