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池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对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池市的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石漠化面积不断扩大、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三农活动对生态环境破坏日益严重、历史遗留的生态环境问题多.河池市在生态环境建设中要强化生态环境治理与生态恢复,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彻底治理历史遗留环境问题,注重生态文化宣传和培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努力营造"生态文明,全民...  相似文献   

2.
试论名城镇江山水生态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镇江生态市建设植根于自然山水生态环境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之上,应以人与环境高度和谐统一为主线,加快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合理调整城市功能和用地结构;坚持“环保优先”理念,大力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和重构;加强城市生态绿地建设,创造优美的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山水城市人文生态特色空间;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和提高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  相似文献   

3.
李军 《科技信息》2010,(33):392-392,419
环境资源作为最典型的公共物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环境问题与公众利益息息相关,环境保护工作必须有公众参与。保护和改善环境,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是每一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享有环境权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理基础,公众参与是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主要表现为法律依据不足、公众参与环保的意识不强、执法力度不够等方面,其主要原因是中国法律文化的缺失针对以上存在问题,必须完善立法.健全公众参与环保事业的相关制度:加强教育,正确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环保事业;强化监管,营造依法整治环境的良好氛围,调动社会公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4.
渭南市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渭南市1990-2002年环境污染监测结果分析得出:近13年来渭南市工业废气排放量呈上升趋势,工业废气处理率呈下降趋势,且处理率不高;工业废水排放量减少,排放达标率呈上升趋势;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增加,综合利用率很低.产生工业污染的原因主要有:工业布局不合理,生产工艺水平低,公众环保意识差,环境管理松懈,过多考虑经济利益,忽视环境保护等.通过与国内其他城市的比较得出相应的治理对策:合理布局工业企业,加强三废处理设施建设和废气处理能力。提高废水排放达标率和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加强环境管理,实施污染者付费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方法;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5.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是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的重要途径。福州是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的策源地和实践地,也是福建省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排头兵和主力军。近年来,福州市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明显,但从中央环保督察期间公众反馈的信件和生态环境满意度调查结果来看,福州市生态环境质量与人民群众的生态期望还有一定差距。通过完善政府管理机制、深入推进重点领域环境整治、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等途径,从而进一步提升福州市生态环境质量,增强公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相似文献   

6.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既久远又崭新的话题,二者矛盾统一.历史规律告诉我们,盲目发展经济,必将带来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环境被破坏后,反过来又制约经济的发展,因此,在环境可承载范围内发展经济,既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又可以使经济获得发展,所以,二者应该协调发展,达到和谐共生.以江苏为例,研究了江苏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各自取得的成绩及其不足,分析了产生二者不协调的原因,并且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健全公众参与机制、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提升第三产业比重,推动清洁生产、完善环境产权制度和加大环保投入、完善环保基础设施等5个方面提出了未来江苏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既久远又崭新的话题,二者矛盾统一。历史规律告诉我们,盲目发展经济,必将带来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环境被破坏后,反过来又制约经济的发展,因此,在环境可承载范围内发展经济,既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又可以使经济获得发展,所以,二者应该协调发展,达到和谐共生。以江苏为例,研究了江苏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各自取得的成绩及其不足,分析了产生二者不协调的原因,并且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健全公众参与机制、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提升第三产业比重,推动清洁生产、完善环境产权制度和加大环保投入、完善环保基础设施等5个方面提出了未来江苏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任秀芬 《海峡科学》2006,(6):106-107
目前,公众对环保的关注越来越高,但参与环保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因此,增强公众环保参与意识,使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成为公众的自觉行动,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创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的一项重要举措.环境宣教系统要抓住有利时机,通过各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加深人们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争取公众的支持与参与,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们结合各自单位的工作实际,在对当前环保执法工作面临的新变化和新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若干对策建议。一、环境执法的新变化1、公众环境意识的变化近年来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公民的民主权利提升,维权意识增强。另一方面,全社会乃至全球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环境形势的日益严峻。这些因素使公众比以往更加关心生存、生活环境,更主动地参与环境保护和建设,依法保护自己权益的意识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都市区近些年来的经济高速发展和水土资源的高强度开发,引发了一系列资源环境问题.本文针对其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以下整治整合对策:优化工业结构与空间布局;推行企业绿色化战略和清洁生产;加大环保投入,加强重点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综合决策,做出完善的城市环境规划;完善生态环保观测站点,建立都市区生态环境信息处理及预警系统,对都市区实施生态系统管理;加强法律建设,健全法规,严格执法.  相似文献   

11.
环境教育是提高公众参与环保工作的重要途径,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选取西藏拉萨市社区居民、中小学生、大学生、环保工作者以及周边地区农牧民等典型公众代表,围绕环境满意度、受环境教育现状及具体需求、环境教育方式和途径等方面进行了实地问卷调查,并提出了更好开展公众环保教育方面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针对正阳县农村环境保护现状,提出了严把项目准入关、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建设环境基础设施、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拓宽监管领域、着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等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厦门科技》2015,(2):14-15
<正>2015年1月1日,中国开始施行新的《环境保护法》(简称新《环保法》)。这是中国首次尝试推动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新《环保法》被誉为中国环境保护史上最好、最严厉的环保法。新法针对篡改、伪造监测数据、逃避监管偷排污染物等环境违法行为制定了更加严厉的处罚细则;设定了针对治理污染、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保护举报人的具体条款;对排污企业设置了更高的标准;同时使地方政府和环保执法机构负起更大的责任,并赋予  相似文献   

14.
陈霖 《厦门科技》2002,(5):20-21
30多年来,我国环保事业从无到有,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国民环境保护意识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环境保护从治理工业污染发展到倡导生态保护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公众参与显得尤其重要,公民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自觉性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石.但从实际看,目前在我国,公众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参与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的公众参与仅限于少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提案、建议,限于一些对已发生污染问题的信访上,被动参与为主,在政策规划制定和项目建设前的主动参与还刚刚起步,公众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了解太原市民环境意识状况,把握市民环境意识的总体水平,探讨今后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的重点和方向,对太原市六城区市民的环境意识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对各种问题的回答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经调查分析表明:(1)在环境保护日益重视的今天,太原市民对环境保护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关心程度不够,缺乏主动性.(2)大多数公众已树立了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充分地从现实生活中体验到环境质量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而对我市环保部门及环保制度的认识和信任程度不够.今后应在这方面加大宣传,加强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16.
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技术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矿产资源开发模式直接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技术生态化是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必不可少的技术途径。实现这一途径必须加强矿产资源开发人员的环保意识,加大生态技术的开发力度,完善政策和法律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7.
《西藏大学学报》2005,20(2):36-36
最近,由我校理学院见参副教授主持申报的《墨竹工卡县社区能力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获世界自然基金会立项资助。该项目将通过在墨竹工卡县的生态环境调查、社区能力建设、生态环境与环保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力求使人们掌握生态环境的有关知识,从而认识生态环境和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实施生态旅游,逐步建立起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价值观。建立一个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文明社区,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以提高农牧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田小林 《科技信息》2013,(24):455-455
我国废水污染和工业污染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农业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威胁着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成为农业建设和农村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应针对当前农业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情况,加强农业环境政策法律建设,完善政府职能,增强公众环保意识,推进农业建设。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公众参与环境执法机制的缺失与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虽然对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作了原则性规定,但可操作性不强,而且对"公众"的界定比较狭窄,其结果使公众参与环境执法的难以真正落到实处.因此有必要完善公众参与环境执法机制.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必须革新环境执法理念,改革环境执法手段,规范环境执法程序,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20.
在基层环境监察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意包括被监察者和缺乏应有的环境保护意识,极度反感执法行为,普通大众环保意识和法律观念淡薄;执法人员缺乏,素质较低,技术手段有待提高;违法执行深度不足,有效监察彻底性不够;行政干预阻碍公开公平公正执法.要采取加强宣传,提高环保意识和法律观念,促使人人参与和监首环保;加强机构建设,配备先进仪器设备,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改革环境管理体制,减少和杜绝行政干预的产生;强化对违法行为执行的深度和彻底性,切实发挥环境保护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