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成 《科学之友》2004,(6):54-54
把头足纲动物(cephalopod)称为“柔弱动物”实在是名不符实。章鱼(Octoousvul—garis)、乌贼(Sepia offclnalls)和鱿鱼(Loligo vulgaris)除了是人们的盘中之物以外,它们还具有很多让人吃惊的本领。它们充满智慧,身体里流淌着蓝色的血液,在短短几秒钟里就可以“改头换面”——它们占据着地球上所有的海洋。  相似文献   

2.
动物也会开花,虽似奇谈却是事实。在海水中不仅有花儿开放,而且花儿千奇百怪,艳丽异常,比陆上的花儿一点也不逊色。所不同的是。陆上开的是植物花,海中开的是动物“花”。  相似文献   

3.
浩瀚的海洋孕育着多姿多彩的生命,其中不乏有毒动物,一些腔肠类、软体类、鱼类和爬行类动物体中含有很强的毒素。海洋中的有毒动物多达1000余种,这些动物们用毒素干什么呢?它们又把毒素藏在哪儿呢?下面就让我们去探索这些秘密。 海洋里生长着一种能“开花”的动物——属于腔肠类的海葵。肉袋子似的体腔是海葵的大肚皮和嘴巴,此外海葵既没有心肝肺,也没有胳膊腿,只能靠基盘在海底慢慢爬行。海葵虽然行动缓慢,但却是厉害的捕食能手。它的身体密布着柔软的触手,触手上长有许多刺细胞。每个刺细胞内藏着一支细小、类似蜜蜂尾尖上那种毒针一样的东西。当小鱼傻呼呼地游过来赏“花”的时  相似文献   

4.
梅子 《科学之友》2009,(8):59-59
地球上的很多动物和植物,都是从阳光获得能量,它们离开了阳光就无法生存。可是,有不少深海动物在黑暗的世界里却悠闲自在,生活得很好。近几年,美国海洋科学研究所的生物  相似文献   

5.
有花植物世界中,有一大类是靠动物、风或水帮助传粉的。能为植物传粉的动物有很多种,比如鸟、蝙蝠、昆虫等。 蜂鸟做“红娘” 产于南美洲的蜂鸟有很多种类,它们身体极小,有时比黄蜂还小,不过也有大如燕子的。蜂鸟的羽毛非常美丽,嘴细长如小管状,舌能自由伸缩,常常飞行于花间,取食花蜜和花上的小昆虫。 当蜂鸟取食花蜜时,就可以起到传粉作用。因为它在某一朵花上取食花蜜时,管状嘴会碰上花冠内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在海洋中每下潜10米,压强就要增加 10~5帕。在几千米深的海水下,其压强足以将钢制潜水器压扁。然而,在深不见底的黑暗海底却是许多海洋动物的乐园,这里生活着许多不寻常的动物,也有众多往返于深浅海之间的潜水动物。这些海洋动物是如何在水下高压中生存呢?经过科学家多年探索,终于有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1870年,法国一位生理学家发现,潜水的鸭子心跳频率会骤然减慢。到20世纪40年代,两位美国科学家创立了现代潜水理论,指出潜水动物心脏工作缓慢,只对特别需  相似文献   

7.
奇特的珊瑚 珊瑚属于腔肠动物门,珊瑚虫纲,是低等的后生动物。它与晶莹透明、在海洋中过着漂泊生活的海蜇以及素有“海底菊花”之称的海葵都是本家。因为它们的外形酷似植物,所以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一直误把它们看成是植物,称之为“珊瑚树”。记得那首《红珊瑚》的歌词吗?“一树红花照碧海……”  相似文献   

8.
大海中鲸的歌声使海洋科学家和海洋研究爱好者为之沉迷,鲸白勺声音在我们听起来很像是美妙的音乐。但是无论是陆地上的鸟儿,还是深海中庞大的鲸,它们的“歌声”是否也承载着某些情感信息,是否也表达了它们的喜怒哀乐呢?为什么我们管鸟儿、鲸,以及各种昆虫发出的声音称之为它们的“歌声”呢?因为在它们发出的声音里传送着某种信息,让我们感受到音乐之美,我们能感受到它们流畅悦耳的韵律,令我们为之动容。多年来,科学家们谨慎地求证着,试图解开动物的歌声之谜。人类逐渐认识到动物发声中内在的音乐特性,以及动物的“音乐”对动物互相之间的交流沟通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鲍铁薇 《大自然探索》2003,(2):51-51,53,55,57
从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到华盛顿州,美国西海岸附近的巨大水域里,掩藏着高峻的海底山脉、深邃的海底峡谷、平展的海底平原以及各种暗礁。这种独特的海洋地质环境造就了物种繁多的海洋生态环境,鲸鱼、海獭、海鸟,以及许多鱼类都生活在这里。因此,这里被称之为“生物避难所”。  相似文献   

10.
在动物世界中,争斗现象是屡见不鲜的。不过,它们也有自己的争斗原则:尽量避免流血事件,防止出现“你死我活”的场面。这是为什么?据动物行为学家的研究表明,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第一,动物也会考虑后果。因为动物争斗时,败者必定会受伤甚至丧失生命,而胜者也有可能负伤。因此,胜者会尽量避免受伤,以免影响自己今后的正常行动,或感染其他病症。为此,动物在争斗时往往会“手下留情”。  相似文献   

11.
让古生物飞     
作为远古灭绝的、至今还残留着化石的古生物有寒武纪的虾型动物奇虾和侏罗纪的大型海栖爬虫类沧龙等,如今我们已经不知这些奇怪的动物在昔日海洋里究竟是如何游泳的,抑或是怎样进化而来的,更不能用现在的生物物种来想象它们。最近,日本神奈川大学宇佑见教授却让它们在计算机上动了起来,正确地再现了当年古生物在海洋中的活动情形。他将这项分析和复原的研究称之为“用数字恢复失去的世界”。  相似文献   

12.
黄隐 《大自然探索》2006,(10):50-53
海底对决已经展开,一方是声名显赫的海洋“杀手”——大白鲨,一方是海洋“巨无霸”——杀手鲸,两个海洋“王者”不期而遇,它们将演绎出怎样的精彩故事?  相似文献   

13.
张守忠 《科学之友》2003,(11):26-27
茫茫的非洲热带草原上。当夜幕降临时,一个个像幽灵似的小灯泡会充斥在大草原上,看上去让人不寒而栗。其实它们并不是什么神怪或幽灵,而是许多哺乳动物的眼睛。人们不禁要问,人类也是哺乳动物,但为何人的眼睛在夜晚不能发光呢?答案就是,人类眼睛与动物眼睛在构造和功能上有很多差异。动物的瞳孔与人类的瞳孔有明显差别。夜行动物的眼睛相对于它的形体来说要比人类的眼睛大得多,尤其  相似文献   

14.
江世亮 《世界科学》2005,(3):27-28,26
在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等海域,在深约300米-500米的洋面下,广泛分布着各种各样的海洋动物,其中有一种被称为“头足类”的海洋经济动物(通常俗称为“鱿鱼”),是海洋生态系统链中独特的一环,这种一年生海洋动物既是鲸鱼、金枪鱼、鳕鱼等的捕食对象,而其本身又是诸多海洋浮游生物的捕食者。  相似文献   

15.
动物中有许多“建筑高手”,它们的“建筑杰作”丝毫不逊于人类。以下是国外媒体评选出的自然界七大动物“建筑”奇观。  相似文献   

16.
徐新明 《世界科学》2002,(12):14-15
座头鲸属于“个性派”动物。在美国东北部的缅因海湾,人们经常会发现一群群座头鲸在捕获食物时,能集中使用一种“水泡”作战的战术和本领。为了显示自己在海洋世界的巨无霸的形象,它们会时不  相似文献   

17.
《大自然探索》2013,(12):7-7
在智利和秘鲁的海岸上,生活着一种与海岸石头天然融为一体的海洋动物。如果你不小心踩到了这种活着的“石头”,它就会爆开,显露出一团血红色的动物。这种被称作“皮乌拉”的怪异动物属于海鞘类。作为一种被囊类动物,皮乌拉体表覆盖着一层动物纤维素。它也是滤食动物:吸入海水,吃掉其中的藻类和微生物,然后吐出海水。但皮乌拉最惊人之处在于它的繁殖。  相似文献   

18.
奇异的海绵     
世界上的动物可谓是千姿百态,但浑身都是孔的大概也只有海绵了。许多动物,包括各种鸟类、鱼类都有一个支撑和保护自身的"架子"——身体里的骨骼。但你也许会感到惊奇,许多家里常用的海绵,却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海洋动物的骨骼。海绵生活在海洋里,几乎世界上所有的海洋中都生活着海绵。海绵形状大小不一,大的有30多厘米厚,小的还不足3厘米。海绵不像其他动物那样四处活动,它只是静静地依附在海底的岩石上。海绵遍身都是小孔,孔内有无数鞭状肢在持续不停地上下翕动着,它把海水从小孔中抽进,再由身体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上,无数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分布在陆地和海洋的每一个角落,它们让大千世界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其中的一部分生物将阳光转变为“燃料”给另一些生命供能,它们在无机界和有机界之间进行着碳、氮循环,变更着自然界的景观。  相似文献   

20.
曹刚 《科学之友》2003,(2):20-20
众所周知,陆地上的动物都有一套斗敌本领,尽管它们的斗敌方法不同。那么,海洋中的动物是不是也各有一套斗敌本领呢?回答是肯定的,它们斗敌的绝招就更特别了。钻天打洞生活在印度洋和地中海的“球鱼”,有着一种与众不同的斗敌本领和绝招,善于从内部置敌人于死地。这种鱼,遇到敌害便立即使身体膨胀如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