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3年12月30日,我国"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简称双星计划)的第一颗卫星--探测1号卫星(又叫"赤道卫星")发射升空,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2.
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振兴 《科学》2004,56(2):7-9
自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以来。人类空间活动的事实表明。空间物理和空间环境(空间天气)探测对空间知识创新、空间环境预报、航天活动和国家安全以及空间技术和空间开发利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世界各空间国对空间探测都十分重视。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以下简称双星计划),是根据中国的战略需求和国际上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第一次以中国提出探测计划而开展的国际合作空间科学探测项目。  相似文献   

3.
正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有这样一个疑问:我们是茫茫宇宙中仅有的智慧生物吗?要回答这个问题,当然首先要知道在宇宙中除了我们的地球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像地球一样适合生物存在(即宜居)的星球。近年来,随着各种探测太阳系外行星的望远镜的升空以及探测技术的进步,对外星行星的探索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本刊特组织了"太阳系外行星探测"专题,分别对寻找太阳系外宜居行星的方法、行星系统形成、研究现状以及未来探测计划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引力波直接探测已经被LIGO成功实现.在GW150914的数据处理中引力波理论模型起到了关键作用.理论模型不仅从原始数据的噪声中挖掘出引力波信号,使得探测结果的置信度达到5.1σ,而且还证认出其波源是并合的双黑洞.除了LIGO这样的地面引力波探测器,还有脉冲星计时计划和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等.在所用的这些引力波探测计划中,理论模型都扮演着信号提取和波源反演的重要角色.随着引力波天文学的逐渐开展,理论模型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变得越来越明显.双星系统是上述所有引力波探测计划最为重要和最为现实的波源.本文对双星系统的引力波理论模型研究现状作一个概括性介绍,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以后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随着“伽利略”计划首颗卫星的成功发射,欧盟与美国的空间竞赛由此开始。这颗名“为Giove-A”的实验卫星由俄罗斯“联盟”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根据欧洲航天局计划,这颗实验卫星将在升空至距地面2.3万km处脱离运载火箭,以每天环绕地球2周的速度开始测试工作。“Giove-A”质量为60  相似文献   

6.
资讯     
“机遇”号准备“跳火坑”美国宇航局火星车项目小组科学家10月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说,据初步数据分析,维多利亚坑将是火星地质学研究的“富矿”,他们正在为“机遇”号火星车设计进入维多利亚坑的路线图。俄罗斯2009年发射“火卫一土壤”探测器据参与“火卫一土壤”探测项目的俄罗斯科学院数学物理博士埃弗拉伊姆·阿基姆称,俄罗斯计划于2009年发射“火卫一土壤”探测器上火卫一提取土壤样品。目前探测器的发射和开展探测任务的时间表已初步确定为2009年10月。埃弗拉伊姆·阿基姆博士称,探测器发射升空后将花费10~11个月的飞行时间进入火星轨…  相似文献   

7.
资讯     
《科学之友》2006,(1):12-17
美国计划明年探测冥王星;美影星将成首位太空女游客已支付20万美元;火星北极附近存在巨大的火山口;宇宙第一道亮光堪称“曦光”;哈勃望远镜拍到金牛星座超新星爆炸云团  相似文献   

8.
扫描     
“勇气号”探测火星发射升空 美国宇航局于6月10日向火星发射了今年第二颗、名叫“勇气”的火星探测器,它也是人类迄今最尖端的探测装置。按计划,探测器将于明年1月飞抵火星轨道,之后将通过降落伞和气囊缓冲方式,降落在火星“古谢夫环形山”,以寻找水存在过的踪迹,  相似文献   

9.
2015年3月6日,美国黎明号小行星探测器将飞抵谷神星进行探测.该探测器是于2007年9月27日发射升空的,它在2011年7月首先进入了灶神星轨道,对其展开了14个月的探测,采集了关于灶神星的珍贵数据和图像;然后,又飞往谷神星进行探测.谷神星是颗什么样的行星?这件事对于人类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谷神星的奥秘 在火星和木星轨道间有一片小行星密集的区域,被称为太阳系的小行星带.天文学家估计,这里约有50万颗种类各异的小行星.灶神星、谷神星、智神星和婚神星被称为小行星带的“四大金刚”.  相似文献   

10.
《科学之友》2004,(11):15
北京时间10月19日9时20分,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业务型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C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11.
我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目前已经开始初样研制,“嫦娥探月”工程已进入实施阶段。“嫦娥一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目前这颗卫星已经进入初样研制阶段。在该阶段,将有电性星和结构星这2颗初样卫星来承担卫星测试工作。航天专家介绍,电性星的试验主要是用于一些带有电子性能设备的综合测试,结构星的试验主要是考核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整星上温度控制设计的合理性。这2颗初样星的结构制造现在已经完成,并开始整…  相似文献   

12.
陈悦 《科学之友》2006,(5):34-36
我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目前已经开始初样研制,“嫦娥探月”工程已进入实施阶段。 “嫦娥一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研制,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目前这种卫星已经进入初样研制阶段。在该阶段,将有电性星和结构星这2颗初样卫星来承担卫星测试工作。 航天专家介绍,电性星的试验主要是用于一些带有电子性能设备的综合测试,结构星的试验主要是考核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整星上温度控制设计的合理性。这2颗初样星的结构制造现在已经完成,并开始整星测试。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嫦娥一号”正样卫星的研制,随后将进入卫星正样星的研制阶段。 此外,承担卫星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甲”火箭目前己经投入生产。为了保证完成月球探测工程任务,科研人员对“长征三号甲”火箭进行了41项可靠性的设计工作,以提高其运载的可靠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国际与日共存计划和中国空间风暴探测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振兴 《自然杂志》2005,27(2):63-66,F002
本文首先概要地介绍了国际与日共存(International Living with a Star,ILWS)计划的目的、组织机构及ILWS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作会议的情况.中国国家航天局于2003年4月正式参加了ILWS计划,并参加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作会议.中方代表在会上提出了中国参加ILWS的建议,报告了中国新提出的"空间风暴探测计划".现双星计划已被列为2006年以前的ILWS项目,新提出的空间风暴探测计划已被列为ILWS第一阶段的重要项目.其次介绍了空间风暴探测计划项目的需求,主要目标和研究内容,有效载荷、轨道方案以及空间风暴计划的进度计划等.  相似文献   

14.
《大自然探索》2016,(3):4-9
天文学家最近发现了目前已知最热、质量最大并且其中的两颗恒星共享材料的双星系统--VFTS 352。它位于大麦哲伦云,距离地球大约16万光年。这两颗星之间的距离仅为1200万千米,从天文学上讲,它们相互间靠得如此之近,以至于它们的表面互相重叠,在它们之间架起一座桥。VFTS 352不仅在它所属的“过分接触双星”类别中质量最大(其双星合并质量约为太阳质量的57倍),而且其双星温度也在同类别中最高--表面温度超过4万摄氏度。  相似文献   

15.
自然信息     
美国宇航局已拟定探测木星的“伽利略计划”,打算在1984年发射探测木星的宇宙飞船“伽利略号”。“伽利略计划”的目的是收集木星的大气层、磁场以及木星的卫星和辐射带的科学数据。飞船计划在1984年  相似文献   

16.
天龙座CM星是亮度为13星等的一对MO型红矮星组成的双星系统,距地球约50光年,这两个差不多一样的恒星每1.27天互绕一周,在50光年的距离,两星是不可能分别被看见的,但当两者绕其公共质心旋转,一星越过另一星前面时可暂时使该双星系统的视亮度减  相似文献   

17.
<正>也许,相比于让女性实现逆生长,让行星重现青春更简单。2003年8月,美国宇航局将一台红外望远镜——斯皮策太空望远镜(Spitzer Space Telescope)发射升空。这是人类送入太空最大的红外望远镜,也是大型轨道天文台计划的最后一台空间望远镜。它的主要任务就是搜索日外行星,为人类寻找第二个家园。斯皮策太空望远镜的红外探测灵敏度极高,能将波长在3~180微米之间的红外辐射尽收眼底。它的红外之眼能够穿透宇宙中的各类尘埃,直击黑暗背后隐藏的无限奥秘。  相似文献   

18.
杨远贵 《科学通报》2010,55(34):3269-3275
基于30颗小质量比深度相接双星的观测数据,获得一些重要的统计结论:(ⅰ)质光关系和质径关系指出,此类双星可能由于演化和膨胀而使光度下降、半径变大,预示它们可能处在演化的最后阶段.(ⅱ)Mtotal-Jtotal关系表明,随着总质量的减小,总的比角动量也相应减小.因此,此类双星系统从深度相接到并合的过程中,不断损失质量和角动量.(ⅲ)由q-f关系和q-Jspin/Jorb关系,确定出过相接双星的最小质量比可能在0.0439~0.0465.这对双星演化并合理论提出了重要的挑战.目前观测到的最小质量比双星V857Her通过次子星到主子星的守恒质量转移的并合时标约为1.07Ga.  相似文献   

19.
动态点击     
探月工程五年后实现月球软着陆全国人大代表、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主任胡浩近日透露,目前该中心正在对嫦娥一号的备份星进行改进,并计划发射这个备份星,为5年后即2013年探月  相似文献   

20.
《自然杂志》1998,20(4):241-241,242
1998年6月3日北京时间清晨6时06分,人类向宇宙之谜又一次进行了新的探索——美国“发现者”号航天飞机携带着阿尔法磁谱仪从肯尼迪发射中心顺利升空.这次探测的主要任务有三:一是探测宇宙中的反物质,二是寻找宇宙空间中的暗物质,三是测量宇宙中各种同位素的丰度.在此,我们就什么是反物质、反什么是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