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七月派"笔下的抗日叙事与其他抗战文学相比有明显的不同,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对战争的真实描写、对人在战争中的处境和心理的刻画、对战争荒谬性的揭示,从而使"七月派"的抗日叙事呈现出特有的悲壮、苍凉、沉郁的艺术风格.而这种叙事态度与创作风格的形成与"七月派"的核心人物胡风的文学观点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
闽南"普度"信仰习俗由来已久,其主要表现为:七月初一"起灯脚"、八月初一"倒灯脚";农历十五的"祭公妈";"普度月"中最重要的部分"普度日"。近年来"普度"形式开始变化:轮流"普度"以增进情感交流;简化"祭祀"仪式;摈弃"普度宴"中滋生的陋习。但无论形式上如何变化,信仰功能始终没有变化。普度习俗具有沟通情感、凝聚力量、教化民众和促进经济发展等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3.
七月流火"七月流火"常被误解,因而报刊上常见用"七月流火"形容七月炎热。"七月流火"出自于《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指夏历七月;"流"指向下运行;"火"指星名,即心宿二,又称"大火"。每年夏历六月黄昏时候,,:宿二在中天,方向最正,位置最高;到了夏历七月,就仿西向下运行。这时暑热开始减退,而不是最炎热的时候。"七月流火"之所以被误解、误用,是因为一些作者未弄懂"流"和"火"的真正意思,而是从字面上去理解,把"流"理解为流动,"火"理解为烈火的火,因而用"七月流火"去形容七月最炎热。而事实上,夏历六月才…  相似文献   

4.
刺树信仰及其所形成的仪式,是中越边境金平县境内太平村哈尼人文化的重要特征。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人类学仪式的理论,从挂刺与生育习俗、挂刺与"治疗"、挂刺背后的文化归属三个方面作了文化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对傈僳族葬礼的仪式过程进行田野考察的基础上,运用阿诺尔德·范热内普"过渡礼仪"的概念,和维克多·特纳葬礼研究中的"阈限"理论,对傈僳族葬礼的"过渡礼仪"进行了分析。尸体、灵魂和服丧者都要经过特定的过渡仪式,在族群习俗规定的"阈限"中分离和转换,最后随着仪式结束而融入各自的新世界,获得新的身份和归宿。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学者对于哭嫁习俗的研究多注意其在不同民族的发展演变过程、形式、唱词以及与地方社会文化环境的关系等,强调其所具有的社会功能.这些研究成果的共同特点是集中于对哭嫁歌文本及哭嫁歌演唱者的研究.依托对鄂东南地区哭嫁仪式的田野调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哭嫁仪式中的男性角色予以关注,探讨男性在哭嫁仪式中的参与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7.
七月诗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影响较大的诗歌流派,该派有一个很重要的诗学观点就是"人诗合一说".虽然中国自古就有"诗品即人品"的说法,但是七月诗派赋予了它更加深广的内涵,认为做人与做诗是一体的,二者互为印证.一个真正的人本身就是一首诗,即令他不曾写过一行诗句.诗人与战士是"一个神的两个化身",真诚地生活与勇猛地战斗是诗人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8.
“七月派”笔下的抗日叙事与其他抗战文学相比有明显的不同,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对战争的真实描写、对人在战争中的处境和心理的刻画、对战争荒谬性的揭示,从而使“七月派”的抗日叙事呈现出特有的悲壮、苍凉、沉郁的艺术风格。而这种叙事态度与创作风格的形成与“七月派”的核心人物胡风的文学观点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9.
从浙江道教与戏剧的历史及现状入手,以田野调查所获的第一手资料为依据,客观地论述道教仪式与戏剧的密切关系:戏剧不仅在起源方面离不开道教,是道教仪式戏剧化、舞台化、民俗化的结果,而且以道教仪式为载体、与内坛法事互补互动、有机统一,赖道教仪式以生存,并从道教仪式中获得大量观众和市场,以求得自身的不断壮大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南涧县乐秋乡苗寨的丧葬仪礼较完整地保留了苗族丧葬习俗的原初风貌,具备个案研究的典型性。在对数次田野调查资料进行比对、抽离等技术处理之后,归纳出乐秋乡苗寨丧葬仪式的11个主要环节。以此为基点,进一步对乐秋乡苗寨丧葬习俗进行深描、阐释。以期通过对地方性知识的解读,揭示出苗族丧葬习俗中蕴含的生命图式、社会功能与多元信仰。  相似文献   

11.
萝卜在那里?杜鲁门的故乡密苏里州,有个民谣:「七月廿五种萝卜,天干天湿民得多。「杜鲁门以战士的姿态,宣布自已要在七月二十六日召开特别国会时,特意提出这习俗,并且说,在这天下的种,「半磅种籽便能收两亩地的大萝卜。」他所指的大萝卜是立法。他要共和党控制的国会制定法律、压低物价、解决房荒、维护人权、补助教育、规定最低工资、征收过份利得税、取消限止欧洲犹太难民及天主教难民人口的规定……天干天湿不说,「萝卜」可说是全无收获,第一个也是唯一个杜鲁门提案,在国会里得到通过的,是拨款六千五百万美金,造纽约的联合国永久会所,这与召开特别国会解决「紧急」问题之初衷,  相似文献   

12.
审美人类学是美学中的人类学旨趣同中外人类学历史上审美习俗研究资料与理论积累相互交汇的逻辑结果 ,注重理论思辨的美学研究与强调田野调查的人类学研究的相互补充和相互阐发 ,激发出一些意蕴深厚的新的学科生长点。社会现实当中的文化建设、旅游开发和文化语境包含着许多可供审美人类学研究的广阔学术空间。审美人类学的深化发展对于美学和人类学的学科建设 ,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今年七月二十日是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签订十一周年,七月二十三日是关于和平解决老挝问题的日内瓦协议签订三周年。这两个协议签订之后,即遭到美帝国主义的粗暴蹂躏和破坏。现将前一协议中有关老挝问题的主要条款及后一协议的一些主要内容,作如下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今年七月二十日是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签订十一周年,七月二十三日是关于和平解决老挝问题的日内瓦协议签订三周年。这两个协议签订之后,即遭到美帝国主义的粗暴蹂躏和破坏。现将前一协议中有关老挝问题的主要条款及后一协议的一些主要内容,作如下的介绍。  相似文献   

15.
今年七月二十日是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签订十一周年,七月二十三日是关于和平解决老挝问题的日内瓦协议签订三周年。这两个协议签订之后,即遭到美帝国主义的粗暴蹂躏和破坏。现将前一协议中有关老挝问题的主要条款及后一协议的一些主要内容,作如下的介绍。  相似文献   

16.
今年七月二十日是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签订十一周年,七月二十三日是关于和平解决老挝问题的日内瓦协议签订三周年。这两个协议签订之后,即遭到美帝国主义的粗暴蹂躏和破坏。现将前一协议中有关老挝问题的主要条款及后一协议的一些主要内容,作如下的介绍。  相似文献   

17.
欧洲的王宣几乎都互有血缘关系,这对欧洲国家文化、习俗、传统的联系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欧洲目前实行"君主立宪制"的王国有七个,分别是英国、丹麦、荷兰、娜威、瑞典、比利时和西班牙,其中前三个国家的君主为女性。这七个王国的王位均是世袭的。有趣的是,历史  相似文献   

18.
一八月十七日德国宣布封锁英伦,二十日后九月七日希特勒的代表到东京,进行德义日三国同盟谈判。这是事实的一面,即:三国同盟,实由于德国主动。然而如若没有日本方面的要求,则在平沼内阁时代,对这同盟已经反覆六十余次的五相会议议而不决的此一问题,德国虽主动亦依然无用。因此必需有另一面的事实:七月十九日荻洼四相会议,议决外交政策分‘表’‘里’两层,在‘表’面上对于欧战不加入,但不加入乃为部署加入的阶段,在‘里’面却决定加入。九月四日反对南进的吉田海相辞职,九月九日松冈接见希特勒代表。  相似文献   

19.
安龙奠土是大理白族房屋营建中的重要仪式.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安龙奠土仪式的坛场、过程、神祇等情况出发,对白族"土府"神信仰进行考察可知,白族"安龙奠土"仪式与道教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同时也有较多地域性、民族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丧葬活动中包含着丰富的仪式,在诸多仪式的背后潜藏着人类的种种意识。在甘肃陇中地区的丧葬习俗中,丧葬仪式的每一个环节都隐含着当地人的意识。在人类学的视野下,甘肃陇中地区的丧葬仪式中显示了灵魂意识、亲情意识、恐惧意识和狂欢意识。探讨在丧葬活动中的仪式和意识之间的关系,在民俗学和文化人类学研究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