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都”一词在《汉语大词典》、《辞海》都有收录,但是两部词典对“中都”义项的收录不尽相同,《汉语大词典》收录义项较少,虽然《辞海》收录义项较多,但仍不太完善。两部词典在释义举例上都有其长处,我们结合上述两部词典对“中都”进行考证,使该词条的释义和举例更加准确,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Z”字条释义修订共计397处,修订方式有以下六种:新义项的增补、旧义项的删汰、义项位置置换、义项局部修改、综合修订和重新释义。其释义修订提升了《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质量,具有简明性、精准性、客观性、时代性、完整性和系统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中的副词“再”具有多种语义,其义项划分尚无定论。基于真实语料的考察,能够归纳出“再”的7种义项:重复,持续,程度加深,添加,继起,推迟,一直延伸、达到极值,并能描写各义项的句法分布及使用频率。在此基础上,利用语义特征分析的方法,结合认知语言学的图式理论、原型理论,可对该语义范畴中每一义项的意义进行探讨,剖析各义项间的关联与区别,建立起“再”的义项体系,并揭示其中存在的语义连续性、模糊性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王秀玲 《韶关学院学报》2006,27(11):111-113
“二程语录”语词颇具特色,其中有很多词语的义项未被《汉语大词典》收录。“衍蔓”等9个漏收的义项,《汉语大词典》理应给予补上。  相似文献   

5.
对近年来"秀"产生的新用法进行了调查。就"秀"在作动词、名词以及形容词的时候,新产生的用例分别作了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在考察用作动词的"秀"时,运用了配价语法理论。"秀"新产生的用法主要出现在本世纪初,在互联网及现代传媒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可以灵活地出现在多种语言环境中。  相似文献   

6.
《近代汉语词典》以“只收录近代汉语独有的词语和义项”为收录原则,突出了它的断代性的同时也降低了它的学术性。其中释义不全或欠妥的词条有“侥幸”、“伶俐”、“们”;词条漏收的有“臊皮”、“无明业火”、“您”、“朝廷”、‘咬啮”等。  相似文献   

7.
汉语普通话中的“有”具有多达九个义项,此外近几年还出现了一些所谓不合语法规则的“有+VP”这一语言现象。我们认为这九个义项以及“有”在新产生的一些语言现象中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并非独立存在的,“有”的“存在”义是“有”的这些语法意义中的原型意义,其他的一些意义是“有”这个词的范畴中的好样本、差样本或者边缘成员。这些语法意义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及深刻的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8.
《辞海》、《辞源》《汉语大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在释义方面仍存在着一些带普遍性的问题:一、义项的建立仍有不完备者;二、义项的划分有些字条未能达到“准确清楚,防止义项之间的词义交叉”的要求;三、义项的排列有因不明本义而使某个多义词义项的次第错乱或分类不清者;四、在引证方面某些例证与释义不合,或书证与释义不一致者;五、有时用模糊语言来解释模糊概念,也能收到准确的效果。若用精确语言解释模糊概念,有时反而会显得不准确。  相似文献   

9.
主题句是一种把句首的成分年看成是话题加以评说的句型。显然用句子形式作谓语表解释汉语“话题-评论语”型句子构造,是符合汉语的真实情况,也体现了汉语语法的特点,即古汉语虚词的研究应逐渐自觉地把虚词同现的语言结构段紧密地联系起来,由此,词性的标注使义项的划分趋于细密化,并使句法功能标准由隐性变为显性,对义项的划分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清代钱绎的《方言笺疏》①是注释汉代扬雄《方言》的集大成著作。钱氏注意吸收清乾嘉以来段、王等朴学大师“因声求义”②的研究方法及其成果,紧紧抓住语音的线索,扣住词义的关联,“以声韵为经,以词义为纬”③,对《方言》中涉及到的同源词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探讨,本文拟对此作一些分析论述。该书论及同源词的地方较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况。一、同字形的同源词这种同源词是用同一个字形表示的,由同一来源发展而成的词。一个很词产生后,词义因引申而分化成为许多义项,这些义项之间有明显的联系,但又未造新字形,于是形成了…  相似文献   

11.
《新英汉词典》和《英华大词典》中in的义项有将近二十个。但相当一部分英语学习者翻阅词典后,面对in义项的繁琐却表示茫然。我们可从“二化”、“二横”、“二纵”等措施入手来完善两部词典对in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曼”字在《汉语大字典》中两次被立为字头,义项设立差别较大,本文讨论了“曼”字义项的分合设立,并把“曼”字义项重新作了排序。  相似文献   

13.
今天,传统建筑风格正在不断遭到“破坏”,“离经叛道”的现代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传统建筑容易让人感到“审美疲劳”,现代建筑则会使人产生“审美兴奋”,动人心魄,旅游者们期盼在世界各地能看到“新”建筑师们更多的非凡之作。  相似文献   

14.
正确判定了《论语·卫灵公篇》“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的句式;利用故训、排比用例和推理等手段,指出了“知”的真义——用、任用;解释了该义项在知的词义系统中的合理归位;确诂此句为:“君子,不可小用而可以大用;小人,只可以小用而不可大用。”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词典》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都按有无国家试行标准两大类分别收录处理异形词,但它们在分条立目、对同组异形词推荐词形与非推荐词形的界定、对异形词推荐词形与非推荐词形词语间语义关系的认定及对非推荐词形异形词的标注形式等方面都有差异。差异主要成因在于两者对异形词收录原则有不同理解。相对而言,《现代汉语词典》更强调“从简”、“系统性”,《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更强调“理据性”、“规范性”。《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异形词所做的整理性收录,正在并仍将对现代汉语异形词表的审定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现代汉语词汇规范化。  相似文献   

16.
权威性语辞工具书解释“往往”只列了“常常”、“处处”两个义项 ,通过对《史记》等古代著作中这一词汇用法的考察 ,可知自汉代始“往往”一词有时作“纷纷”解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汉语大词典》中,“不”字起首、义为“死亡”的条目和义项,分别作了某些补充;同时,对新版《辞海》当收未收,而《汉族大词典》释而未当的几个“老词儿”,作了一点补正。  相似文献   

18.
“姊妹”和“姐妹”是汉语中常用的反义复合词.“姊妹”连言的情况在上古时期就已出现.在使用过程中,逐渐衍生出以下义项:“姐姐和妹妹”“姐姐或妹妹”“同辈女子”“兄弟姐妹”和“妓女”.“姐妹”连用的情况大约在隋唐时期开始出现,它可以用来表示“姊妹”的所有义项.在后世文献中,两者处于并存状态.在现代方言中,“姊妹”的使用范围比“姐妹”广,处于强势地位.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语料库技术的方法,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形式,穷尽性地分析了10000条共计50万字的"见"字语料,得出"见"字在现代汉语中的义项分布情况,认为《现汉》对视觉动词"见"的释义存在义项漏收的问题,建议在《现汉》已有释义的基础上,增收"听到""预料、推测""考虑""想法"4个新义项。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藏文动词词典中收录的所有藏语动词进行统计,并从构成动词的数量和动词义项数上对藏文30个字母的动词构成能力作了对比,发现30个藏文字母因其性(即阳性、中性、阴性)不同,在所构成动词的及物性上也出现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