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3 毫秒
1.
晓龙 《科学大观园》2010,(22):26-26
"丸久小山园"约在日本元禄年间创立于宇治,原本仅专注于种茶、制茶,传承至第4代后方正式创立品牌,于明治时代正式行销至全国各地,成为极具代表性的日本茶品牌。  相似文献   

2.
晓龙 《科学大观园》2010,(22):27-28
还是在唐朝的时候,日本僧人最澄在浙江天台山留学,回国时,不仅将天台宗带到日本,还将茶种带到了京都比睿山。后来的僧人荣西也在天台山研习佛法并修学茶艺,写成了著名的《吃茶养生记》,记录了南宋时期流行于江浙一带的制茶过程和点茶法,从而被誉为日本的"茶祖"。而之后的留学僧圆尔辩圆带回了径山茶的种子,种植在自己的故乡静冈县,茶风从此开始流传。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江淮流域与位于茶树起源地带中心的云南地区茶叶利用方法历史演变进行比较分析,提出茶的食物特征和饮料特征及文化特征强弱互现是茶利用技术演进的一条主线;根据历史文献并首次通过考察云南遗存的传统习惯用茶方法,来还原我国唐代以前其它地区的茶叶利用方式;提出烟草流入我国对于普洱茶清代贡茶地位的形成有一定相关性,并对近代普洱茶制作方法的演变及其原因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4.
《科学大观园》2010,(1):17-17
对一部分人而言,一天喝下8杯茶恐怕是一件难事。但是英国科学家近期通过综合前人研究得出结论,每天8杯茶有助人们抵御心脏病威胁,改善大脑机能,还能延年益寿。  相似文献   

5.
蒙山顶的茶     
蒙山茶黄金时代 蒙山是中国种茶业和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蒙山茶祖师吴理真好开始在蒙顶驯化栽种野生茶树,开始了人工种茶的历史,只不过在唐宋时期还是团茶形式。唐宋时是蒙山茶的极盛时期。从唐玄宗天宝元年(724年)被列为贡品,作为天子祭祀天地祖宗的专用品,一直沿袭到清代,历经一千二百多年而不间断。在民间,蒙顶茶历来被看成祛疾去病的神来之物。  相似文献   

6.
气郁质:“林妹妹”喝玫瑰茶特征表现:体形偏瘦,多愁善感,不爱合群,常感到情绪低沉,无缘由地叹气。易失眠。  相似文献   

7.
<正>南宋晚期茶道随禅宗流入日本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曾举办了"茶之汤——日本茶道文化精髓"特展,用大量精美的古代文物,讲述了日本茶道的历史源流。中国人最早开始喝茶的时间不可考,但喝茶习俗在西汉就已经很盛行了,到了唐代成了社会上流的普遍社交礼仪,陆羽的《茶经》就记载了完善而规范的唐代茶道。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也曾经将唐代茶道带了回去,但遣唐使因晚唐战乱中断,所以日本没有来得及引讲茶树,茶道也就  相似文献   

8.
日本茶道     
晓龙 《科学大观园》2010,(22):24-25
日本茶道的由来历史与发展 中国茶叶约是在唐代时,便随着佛教的传播进入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据《日吉神道密记》记载,公元805年,从中国留学归来的最澄带回了茶籽,种在日吉神社的旁边,成为日本最古老的茶园。至今在京都比睿山的东麓还立有《日吉茶园之碑》其周围仍生长着一些茶树。  相似文献   

9.
首次对永州资源——刺儿茶种苗组培快繁和再生芽移栽的相关因子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外植体的消毒以0.1%Hgcl2五分钟灭菌消毒为好,活茅率70%以上。萌芽条芽段诱导在培养基MS+BA1.5+NAA0.2-0.5+Vc3上,诱导率达79.4%。刺儿茶不定芽增殖优化培养的研究中,生长调节物质配合以MS+6--BA1.0+NAA0.1+IBA0.2为理想培养基,增殖系数最高达5.0;5。增殖培养优化研究表明,经方差分析水解酪蛋白对刺儿茶增殖以400ppm最好,芽增殖系数达5.6,鲜重增加倍率4.4;pH值对刺儿茶不定芽增殖生长以pH5.8~6.2最适合;纯净水对刺儿茶增殖没有影响,增殖系数达4.96,和蒸馏水相差不大,纯净水适应于工厂化生产;40g/L蔗糖浓度对刺儿茶不定芽增殖有利,增殖系数迭5.15;太阳散射光(阳台散射光)在增殖培养中,增殖倍率和长相长势都要比日光灯(12h光照)培养好,增殖系数高出0.5;刺儿茶生根瓶苗再做继代,可提高增殖苗质量,增殖系数提高0.9倍,交替使用MS+6-BA1.0+NAA0.1+IBA0.2;②MS+6-BA0.3+NAA0.1+IBA0.2增殖培养基,可增加增殖系数1倍。刺儿茶再生芽生根培养研究表明:生长调节物质、活性炭对生根的影响很大,以1/2MS+NAA0.1+IBA0.2+活性炭200mg/L最好,生根率达到100%。平均根数达5.5。再生苗移栽的相关因素研究认为,炼苗时间对刺儿茶生根苗移栽有很大影响,以10~15天为佳,成苗率95%以上;移栽基质对成苗以50%炭化谷壳+40%黄心土+30%泥炭土为好,成苗率达到94.9%;不同的季节对刺儿茶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的研究表明,在永州市内4~6月、9~10月这几个月的月平均气温在20℃~25℃间,湿度在60%~80%间,成苗率最高,达到87%以上。  相似文献   

10.
在《红楼梦》中,喝茶最讲究名气。特别是在贾府这样一个大户人家里,喝的茶普遍都是“千红一窘”、“枫露茶”、“六安茶”、“老君眉”和“龙井”等等。这些茶在过去的历史上都属贡茶,茶的颜色清心和目,泡水后汤色明亮,品起来味道纯正,乃茶中之上品,有的还是珍品。但要知道,在封建社会里,像贾府这一大户人家喝茶,是尊卑有别的,不同的身份喝不同的茶。如贾母是一位老太君,她必须喝“老君  相似文献   

11.
茶组植物起源于中国西南及其南部,而茶组植物的起源的年代已经相当久远,约几千万年时间。中国的茶树栽培有史稽考的已有3000年的历史,云南的茶树栽培史有多少年,我们也无从考证。根据人类的文明,人们对某种植物的认识和利用,必须经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对茶树的认识和利用也不例外。人们对茶树的利用,大约经历了野生采集、生煮羹饮、晒干收藏备用、栽培训化、精细加工利用等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
茶马古道     
随着驮马的铃声,普洱茶在茶马古道已经走了一干多年,是普洱茶促成了茶马古道,同时又是茶马古道成就了普洱茶。那么,何谓茶马古道?茶马古道在普洱茶的传播及其文化交流、民族融合上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13.
刘小姐一直是大家的榜样,她在单位附近的健身房办了张健身卡,坚持每天中午都去锻炼。可是,健身房处于闹市之中,每次锻炼出来,都要经过一大排餐馆:港式茶餐厅、日本拉面、韩国烧烤、四川火锅……被运动“折磨”得饥肠辘辘的刘小姐每次都忍不住停下脚步,在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刘小姐还是决定放弃来之不易的运动成果,大快朵颐一番。  相似文献   

14.
我国虽然是产茶大国,茶叶产量居世界前列,但由于种种原因,茶叶世界贸易量却位居第三。大量低档茶、碎茶、夏秋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通过茶叶综合深度加工生产速溶茶粉、茶多酚、儿茶素、茶氨酸、咖啡因、茶多糖、茶蛋白等,  相似文献   

15.
云南普洱茶是以云南特有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人工后发酵工艺而形成的,具有陈香特点的一个茶叶产品。2007年前后,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普洱茶价格一路攀升,随后又一路下滑。目前,普洱茶产业正处在一个平稳发展的阶段。随着普洱茶产业发展的同时,普洱茶的科研也如火如荼。  相似文献   

16.
陈刚 《科学大观园》2011,(20):32-33
众所周知使用毒品不但会导致上瘾,还会使犯罪率上升、诱发众多危害社会行为,可它还有另一个不好的影响——毒品非常耗费资源。生产毒品和控制非法交易不仅耗费资金,而且耗能、水和森林。从大麻、可卡因、海洛因到非洲及中东部分地区喜欢咀嚼的阿拉伯茶,人类几乎追求除绿色以外的任何东西。  相似文献   

17.
《科学大观园》2005,(13):61
茶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阶层的人都喜欢饮茶,尤其在夏季,饮茶的人、饮茶的量都相应增加,这不仅是因为茶可以提神、消暑、解渴、解毒,更主要的是茶对人体具有营养、保健及防病治病的作用。据研究,茶含有600余种化学成分,其中有五大类营养素和具有  相似文献   

18.
许多人有喝茶的习惯,其中草药茶、水果茶又被视为保健佳品,但在喝茶的同时不要忘记对牙齿的保护。每一颗牙齿表面都覆盖一层牙釉质(珐琅质),牙釉质是一种非常坚硬的物质,其硬度仅次于金刚石,是人体中最硬的组织,在整个自然界的物质硬度总排名中名列第二。可牙釉质怕酸,釉质被磨耗酸蚀之后,牙本质暴露,暴露面积愈大,酸痛越明显。釉质全部磨损则可发生牙髓疾病。包括橙汁等在内的一些饮料及茶是牙釉质的“天敌”。茶中含的茶多酚、茶多糖、茶色素、茶皂素、咖啡碱之药用价值虽然很高,可研究人员经 过对草药茶的酸度进行测试后发…  相似文献   

19.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古人云:"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但你知道吗?喝茶的讲究不仅在于茶本身,也在于季节气候。在寒冷的冬季,泡上一杯热滚滚的红茶,一口喝下去,绝对美极了!然而,除了满足口腹之欲外,冬季喝茶有什么讲究呢?1、红茶冬季天气干燥,适合喝温和、有暖胃效果的茶。红茶性偏温,善蓄阳气,  相似文献   

20.
醉美茶山     
《科学大观园》2021,(12):44-47
四川·蒙顶山 蒙顶山又叫蒙山,坐落在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境内,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人工种植茶叶最早的地方,也是古代茶马古道的起点.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蒙顶山就开始了人工种茶的历史,唐宋是蒙山茶的极盛时期,自唐朝到清朝,"蒙顶甘露"一直是皇家贡茶,"扬子江心水顶上茶"是中国最有名的一对茶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