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Internet的信息网格的软件框架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了实现数据信息在Internet上的广域共享和快捷获取,提出了一种信息网格的软件框架.参照计算网格的开放式网格服务构架,通过拓展信息搜集、监测、登记、发现、预订和搜索等服务,建立了面向Internet的信息网格的软件组件模型,研究了基于计算网格构建信息网格的方法.基于容错目的,提出了主、从层次的网格目录结构,研究了网格目录的复制和引用机制.为了实现网格信息的搜集与发现功能,设计了结点资源监测代理.通过提出网格信息登记协议和网格文件传输协议,实现了信息预订和信息搜索服务.使用JAVA技术开发了专门的Shell,以实现信息网格的服务接口.通过该接口,远程用户可以方便、灵活地使用信息网格提供的计算与信息服务,实现广域资源的单一访问入口.  相似文献   

2.
本文即围绕VB的常见错误及相关内容展开较全面讨论。包括VB提供的专门的对象和语句来进行这些运行错误捕获、并通过判断错误对象的有关属性来确定错误的类型、给出错误提出信息、清除产生错误的根源以及应当对于可能会出错的任何过程都添加错误处理程序等等,确保程序继续运行。  相似文献   

3.
开放网格服务体系(OGSA)需要可扩展和可伸缩容错机制,以解决不同需求,比如多样故障处理策略及故障处理策略和应用代码的分离.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OGSA的错误检测框架,根据用户需求,检测算法可以向应用提供错误检测服务.最后,本文进行了性能分析和试验评估,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满足多样和动态的网格应用.  相似文献   

4.
针对容错技术对错误处理的不彻底现状,提出从混沌信息流中自动识别并排错的新思路,彻底根除错误,完成故障的“预防“工作.排错与容错前提下的排障有着根本区别,排障是从叶子出发局部而滞后处理,排错新思路是从信号的根本特征出发,分析错误信息与有效信息之间的关系,对错误进行定义,最后提出排错的解决方案,分两步将信息流中的错误分离出来.具体实现结合多Agent技术和桶技术自适应地产生常态特征标准,用常态特征标准将混沌信息一分为二,划分出非常态信息;再进行逻辑诊断,将非常态信息又一分为二,确诊错误.研究从根本上排除与消除混沌信息流中的错误,将大规模计算转化为小规模可行的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分布式对象共享耦合信息的通用容错模型,它具有集中计算、多播发送、分散并行纠错的特点,通过对象间含有捎带功能的对偶心跳检测,可在规定间隔内监测出对象意外死亡、信息丢失等异常,分散并行纠错只需检查本地局部信息是否被正确耦合及传送,是一种降低纠错率以减少时间、空间开销的折衷,按照泊松分布计算的分散并行纠错率说明,对于8节点集群,当出错率为10^-3时,纠错率为94.5596%,空间及时间开销仅为原来的22.22%。若采用可靠多播,分散并行纠错率恒为100%。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多个异构遗留系统中数据的集成问题,提出了一个具有访问控制层、协同层、数据层的面向服务的柔性异构数据集成模型。访问控制层能够连接各种数据源,通过柔性操控平台对数据源和集成映射方案进行描述,采用消息机制进行消息传递。协同层对传送过来的消息进行分发执行数据同步与描述信息更新操作,消息检测器对消息进行校验和错误处理,同步检测器实时检测数据同步情况,协同反馈器对错误的消息与不同步的数据进行反馈处理,保证模型各层协同工作。数据层用来存储集成的数据、数据源描述信息、集成映射信息、异构数据类型信息。模型最终以服务的形式进行发布,可单独使用也可以进行二次开发供其他系统调用。最后,通过将该模型应用到燕山大学财务查询系统中,说明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从FoxPro2.5ForWindows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中常见的几个问题着手,研究了提供在线用户帮助信息和异常错误检测处理的方法,并给出错误处理的部分算法  相似文献   

8.
开放网格服务体系结构(OGSA)中的服务容错需要可扩展的、灵活的容错框架,能够支持容错策略与应用程序的分离.针对这一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OGSA的层次式容错处理框架.框架能根据不同服务质量需要灵活设置故障处理策略,选择不同容错机制;在此框架下,实现了基于服务实例池的热备份以及基于服务检查点的服务重构等容错机制.该容错框架及机制应用于HUSTgrid平台,较好地满足了网格服务的容错需要,并在应用系统CoGIS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9.
深入研究了柔性装配系统中错误检测和自恢复的同步Petri网模型.通过将系统中的传感信息和状态持续时限建模为事件集,讨论了通过过程监控生成错误恢复子网的系统容错设计方法,并对具体的错误恢复子网实施的外部条件进行了讨论.试验表明,该方法有助于提高柔性装配系统的可靠性,并为柔性装配系统布置提供了相应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0.
董爱民 《科技资讯》2006,(33):55-56
Visual Basic提供了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开发各种应用程序最迅速、最容易的途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用户在操作使用程序时会发生各种情况的错误。本文即围绕VB的常见错误及相关内容展开较全面讨论。包括VB提供的专门的对象和语句来进行这些运行错误捕获、并通过判断错误对象的有关属性来确定错误的类型、给出错误提出信息、清除产生错误的根源以及应当对于可能会出错的任何过程都添加错误处理程序等等,确保程序继续运行。  相似文献   

11.
12.
网格系统的故障检测与告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及时发现网格系统的故障,是提高网格系统运行可靠性的关键.为此,在实现网格资源监控与网格任务监控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网格故障检测与告警系统.描述了故障检测与告警系统的整体框架架构及实现机制.本系统采用主动式故障检测,主动轮流咨询分布在网格节点上的代理Agent和分布在服务器上的任务监控代理Agent,基于自适应条件分别判断网格资源和网格任务是否运行正常,当出现故障或错误时及时发出告警,并显示告警信息.  相似文献   

13.
大数据空间分析是 Cyber-GIS 的重要方面。如何利用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比如大规模计算集群)对大数据进行并行分布式空间分析仍然是一大难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 MapReduce 的空间权重创建方法。该方法依托Hadoop 框架组织计算资源,基于 MapReduce 模式从大规模空间数据集中高效创建出空间权重:大空间数据被分为多个数据块,将映射器分布给计算集群中的不同节点,以便在数据中寻找出空间对象的相邻对象,由约简器从不同节点处收集相关结果并生成权重文件。利用 Amazon 公司弹性 MapReduce 的 Hadoop 框架,从人工空间数据中创建基于邻近概念的权重矩阵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性能优于传统方法,解决了大数据的空间权重创建问题。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多维尺度变换(multidimensional scaling,MDS)方法对高维数据进行维数约简时,新样本缺少映射矩阵无法进行低维嵌入的问题,提出了增量式多维尺度变换(incremental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IMDS)方法。首先,引入双重局部近邻标准化(dual local nearest neighbor standardization,DLNS)技术以解决IMDS方法降维后数据仍然具有多中心、方差差异明显等问题;其次,采用Hotelling T2统计量对过程进行监控,组成增量式多维尺度变换和双重局部近邻标准化的故障检测方法(IMDS-DLNS);最后,通过数值模拟过程和青霉素发酵过程,将IMDS-DLNS方法分别与PCA,KPCA和FD-KNN等方法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IMDS-DLNS对比其他方法有更高的故障检测率。IMDS-DLNS方法对多变量、多模态过程具有良好的故障检测能力,能够保障产品质量和生产的安全性,可为工业过程故障检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地球空间参考网格系统建设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弥补用经纬度作为地理位置标识存在的描述复杂、无区域特征、计算复杂度高等不足, 以北京大学提出的GeoSOT网格为基础, 构建一套全球空间参考网格系统。该系统以等度、等分、等秒的完美四叉树剖分网格为基础, 建立适合协调空地联合行动的网格体系, 设计了简单实用、可距离计算的定位编码方法, 可实现多部门、多源异构地理空间数据的统一检索, 并发展出高效编码代数运算、地理空间管理与计算框架、三维地球空间剖分框架等新方法, 将在未来的地理空间大数据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生物信息学网格计算需求,提出了一种网格工作流管理系统模型,系统以Web方式为用户提供服务,通过与软件模块的交互实现良好的可定制的人机交互界面,使得不熟悉网格计算和工作流系统的人也可以快捷直观地操作使用.该系统能够自动地对工作流任务进行调度,然后通过网格中间件进行执行,并对任务进行监控和管理.论述了该系统的框架和实现原理,通过一个生物信息学计算实例说明工作流的定义、描述和使用流程;并且,通过与中国教育科研网格公共支撑平台CGSP工作流系统的对比,说明了该系统在可视化、便捷性上更符合生物信息学计算需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直接矩阵变换法求解变电站地网的接地电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变电站地网接地电阻的数值计算中,一般处理过程是先求出每个单元的泄漏电流,由此得出总的泄漏电流,进而得到地网接地电阻。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通过矩阵变换直接求取接地电阻,不必先求单元泄漏电流,从而节省了计算时间,并提高了计算精度,这种方法对均匀土壤及不均匀土壤均适用。  相似文献   

18.
PCA在非线性系统传感器故障检测和重构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主成分分析(PCA)方法是一种线性算法,基于PCA的故障检测方法若直接运用于非线性系统的传感器故障检测和重构,会导致明显的故障误报和数据重构错误。为了使基于PCA的传感器故障检测和重构方法适用于非线性较严重的热工过程,对该方法进行了有效的改进。应用不同负荷下的历史数据,分别建立机组不同负荷下的局部PCA模型,再根据机组当前实际运行负荷选择相应的PCA模型进行传感器故障检测和重构,并结合相邻负荷PCA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数据融合,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故障检测的准确性和重构精度。理论分析和现场实际应用表明,该算法能够对非线性较为严重的电厂热工过程进行精确的传感器故障检测和重构。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工业数据的序列相关性以及数据的全局和局部结构在某些异常状态下的变化问题,通过"时滞偏移"方法将动态行为纳入多流形投影(multi-manifold projections,MMP)模型,提出一种动态多流形投影算法(dynamic multi-manifold projections,DMMP)在统计过程监测中的...  相似文献   

20.
针对药物虚拟筛选操作运行时间长、易出错等问题,设计并实现了药物设计网格(DDGrid),有效聚合了中国国家网格环境中闲散的资源,形成了支持高通量药物虚拟筛选的网格环境.所设计的DDGrid网格实现了基于复杂事件处理技术的有状态故障检测机制,通过持续分析节点间交互的事件流,定位可能的故障场景并触发相应的补偿操作来减少故障导致的损失,为系统提供了容错性保障.实验结果表明,有故障检测机制可以通过监测筛选任务运行情况对超时阀值进行动态调整,使得任务实际完成时间和理论完成时间之间的差值保持在10%以内,同时提高了底层计算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