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洲企鹅是欧洲历史上最早记载的企鹅,但一个世纪以来,非洲企鹅的数量已经急速下降了95%。科学家们在南非罗本岛上对非洲企鹅进行了追踪研究,旨在探秘这种企鹅的习性、数量急速下降的原因以及如何保护它们。  相似文献   

2.
新知短信     
瑞士科学家展示了一款新型机器人,肢体部分瘫痪的病人只需依靠意念便可遥控该机器人。研究人员称这一重大进步将来有一天可以为行动不便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科技短讯     
可在地震中承担救人重任的爬行机器人 日本科学家最近研制出一种可在废墟中爬行的小机器人,它们的任务是营救被困于地震废墟中的幸存者。 这种机器人可以像毛虫一样沿着地面爬行,而且爬行时一收一缩节奏感较强。它只有几厘米宽,遥控人员可以利用磁场原理推动机器人在细小的墙壁裂缝中穿行。机器人  相似文献   

4.
人们常常从电影中和电视上看到机器人,那些军用机器人几乎都像人一样,长着脑袋和手、脚。其实,军用机器人并非都是电影上的样子。无人驾驶飞机就是军用机器人的一种,所以无人驾驶飞机又叫“飞行机器人”。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它是军用飞机大家庭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成员。由于无人机的体积一般都比较小,又没有飞行人员,主要依靠机外的人员操纵,所以它常常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 无人机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50年代以后有了较大的发展。开始的时候,无人机是作为靶机使用的,后来一些国家又研制了无人驾驶侦察机。 无人驾驶飞机主要由机体、动力系统、机载飞行控制系统、起飞和回收装置以及侦察、电子设备等组成。它的飞行方式主要有3种:有线控制、无线遥控和程序控制。 采用有线控制的方法比较简单,地面站的工作人员通过电缆或光缆将各种遥控信息传给无人机,操纵无人机进行飞行,无人机也通过电缆或光缆将信息传回地面。用这种方法飞行的无人机飞行距离不可能太远。  相似文献   

5.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美国马萨诸塞州的科学家最近研制出一种称为“得乐易得”(droid)的新型机器人。这种机器人能够进行自我设计、自我组装、甚至能自我毁灭、自我再生。每当这种机器人接受某种任务时,它都能够根据该任务的需要而设计自己的造型并很快自我组装起来,任务完成后又能自我熔化掉。下一个任务来临时它又能够进行新一轮的自我设计、自我组装和自我熔化、自我再生。如此循环不已。  相似文献   

6.
<正>科学家在南极半岛新发现了一个巨大的企鹅栖息地。这个栖息地位于南极半岛北端的丹杰群岛,生活着超过150万只阿得利企鹅。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HOI)的科学家通过地面人工计数、无人机群岛摄影,得到完整的二维和三维图像,影像画面显示大量企鹅密密麻麻地分布在陆地上。他们用神经网络软件分析图像来自动计  相似文献   

7.
科学家最近宣布,发现了定期来往于南极海域的最古老鲸鱼化石。科学家在南极半岛一个富含化石的沉积层中发现了一根60厘米长的鲸鱼颚骨,与它一起发现的还有巨型企鹅、鲨鱼和大型硬骨鱼的残骸,暗示这些动物全都是这头身长可能达到6米、满嘴长牙的鲸鱼的猎物。  相似文献   

8.
企鹅大家族     
走进企鹅家族 企鹅是不会飞的大型海鸟,仅生存于南半球的寒冷海域。它们有扁平的楔形鳍肢,没有翅膀,在水中度过一生的大部分时光。在企鹅的身体后部,长着一双短而结实的腿,所以在陆地上它可以直立并蹒跚而行,人们才能欣赏到它们那滑稽可爱的“企鹅步”。企鹅身上紧密地覆盖着又短又硬的防水羽毛和厚厚的绒毛,皮下有相当厚的保暖脂防层。  相似文献   

9.
曹淑芬 《科学之友》2003,(10):18-18
据《新科学家》周刊报道,英国科学家最近发明了一种蛇形侦察机器人,这种机器人运用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即当它被敌人的炮火损坏后还能继续移动。这种蛇形机器人目前还只是一个实验室原型,科学家们将它设计成可以被直升机空投并在战场上爬行,同时利用光学、声频以及其他传感器来侦察敌人的活动。由于紧靠地面并像蛇一样向前爬行,因此这种蛇形机器人将会比依靠轮子或履带缓慢移动并缺乏防御能力的一般侦察机器人更具隐蔽性,功能也更齐全。  相似文献   

10.
科技传真     
一流的隐形杀手:紧张 科学家们发现,随着我们工作压力的加大,紧张不仅会造成疾病,而且本身可能成为杀手。 紧张是可能当代设计最完美的杀人机器,它通常与死亡有牵连,但从未得到确认;它存在但又无形无迹。在严格的流行病学领域,没有人死于紧张。  相似文献   

11.
杨龙祥  黄惟一 《科学通报》1996,41(23):2195-2197
遥控机器人在太空、深海、原子能等高技术领域内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遥控机器人研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双向力反馈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目前已有多种形式的双向力反馈控制系统.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双向力反馈控制系统统一形式,同已有的双向力反馈控制系统统一形式相比更具普遍性和一般性,并基于算子无源性理论建立了双向力反馈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的一般方法。本文提出的统一形式及稳定性分析方法对于遥控机器人双向力反馈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蝙蝠新探     
随着对蝙蝠研究的不断深入,生物学家又发现了不少新的奥秘。一、蝙蝠最令科学家青睐的是它的超声波定位能力,这是它捕食的绝妙武器。但是,现在科学家发现,有的蝙蝠并没有这种  相似文献   

13.
人类梦想过的“铁臂阿童木”真的能实现吗?如果机器人能理解人的心,那么制造出有心的机器人也并非梦幻。可是,机器人的心会放到它的哪个部位呢? 理解人心的机器人 据说美国已研制出一些机器,它们能代行人的心和思考的一部分。其中一个是美国位于俄亥俄州的空军基地的科学家研制出来的飞行模拟机,它能通过脑对光的反应的强弱来控制。随后,他们又利用这种方法开发出可利用脑波和额头血  相似文献   

14.
在一次丰盛的晚餐或一次开怀痛饮以后 ,科学家们可能常常会情不自禁地打开记忆的闸门 ,于是那些曾经激励他们选择了科学生涯的往事又历历在目了。他们可能就关于成为一个科学家和从事科学这一点意味着什么向我们进行说明。这样的思考构成了迈克尔·阿普特的新的记录影片《我和牛顿》的核心内容 ,该影片描绘了七位科学家的传略 ,他们都是很杰出的信息传递者。七位科学家来自广泛的研究领域 ,有着不同的研究生涯 ;其中包括从玛加·玛塔利克———一个在南加州大学工作的年轻的机器人研究人员到格特鲁特·埃利恩———虽然未完成她的哲学博士学…  相似文献   

15.
<正>新型神经芯片和软件能够赋予机器人无与伦比的感知能力。用3D打印技术制造的机器人,像一个拥有眼睛的微型感应车一样。它被放在Brain Corporation的一个房间里,经过几分钟的游荡之后,就学会了如何避免自己撞到墙上。当eye Rover走开之后,机器人软件公司助理科学家彼得·奥康纳(Peter O’Connor)亦步亦趋地跟在他的后面。他使用远程控制系统,轻松地  相似文献   

16.
范振刚 《自然杂志》2010,32(4):224-228
阿德雷企鹅是南极企鹅的优势种。每年10月至翌年3月是南极的夏季,也是南极企鹅等生物的繁殖季节。期间,阿德雷企鹅与其他企鹅先后离开越冬区开始了繁殖回游。它们经历数百公里的回游来到南极大陆后便开始了紧张的一系列种群繁衍活动。直到翌年3月,南极大陆严酷的冬季到来之时,它们又携带繁衍后的种群与其他企鹅离开巢地开始了越冬回游。笔者对阿德雷企鹅在繁殖期间的生态习性进行了调查研究,尤其对企鹅的生态行为(包括恋爱、择偶、交配、产蛋、孵蛋、抚育雏鹅、幼鹅托儿所等)以及伴随生态行为同时发出的声信号进行了反复多次的确认与录音,获得了大量丰富的生态学资料。  相似文献   

17.
刘安立 《大自然探索》2015,(2):11-23,10
<正>2014年10月底考古学家宣布,他们在墨西哥古城特奥蒂瓦坎的羽蛇神庙(也叫羽蛇神金字塔)地道中发现了5万件仪式用品,可能表明这条地道通往王室陵墓。此消息传出后引起考古学界关注,因为它可能意味着:特奥蒂瓦坎文明之谜的最终破解已为期不远。考古学家说,这条地道的入口于2011年首次被发现。由于考古学家和遥控机器人的联袂工作,地道里的奇异物品得以重见天光。遥控机器人携带着一部  相似文献   

18.
《大自然探索》2014,(6):8-8
正对人类而言,"交通堵塞"时的走走停停有时真是令人火冒三丈。但如果你是一只帝企鹅,也许就不会纠结于这个问题了,因为"堵车"或许正是你所需要的。帝企鹅是唯一在南极冰原上越冬的企鹅,它们喜欢相互紧紧地依偎在一起,看上去既热闹非凡,又秩序井然。为了揭秘帝企鹅间的这种"私密合作"关系,德国科学家将微型温度传感器和光传感器安装在帝企鹅的身上,然后记录并分析每一只企鹅的动作。结果发现,当一只企鹅移  相似文献   

19.
《大自然探索》2007,(1):6-6
美国科学家最近制作了一个新颖的机器人,其外形像海星.但本质上它更像是一个人类新生儿.因为这个身为“可复原机器人”雏形的四脚机器不仅能识别自己所受的损伤.而且能据此调整自己的行走方式。  相似文献   

20.
<正>据美国太空网报道,不久前,美国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上首次进行了远程操控地面机器人的试验,尝试将这一技术应用在机器人探索月球、火星和小行星上的可行性。6月17日,通过视频实时传输,宇航员克里斯托弗·卡西迪在国际空间站上进行了"地面遥控机器人"的操作——指挥一个名为K10的四轮机器人开展地面勘探以及模拟部署天线。进一步地测试,将重点对天线的部署情况和人机交互过程进行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