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乡、沁县及附近几个县的小麦单产存在着周期性波动。采用方差分析分离出七年、五年等五个周期,进而再采用外推法成功地对武乡、沁县1979年、1980年的小麦单产发布了予报,予报1979年为增产,1980年为大幅度减产;并予报1981年的年景仍然不够好。为了证明这一规律确实存在,我们用本方法对1969至1978十年的产量作了推算,并与该十年的历史资料作了对比,拟合率达到90%。  相似文献   

2.
一九七五年,河南省开展了小麦大面积高产、稳产、低成本(简称“高稳低”)的研究工作。一年来,在省委的关怀支持和省科委的直接组织下,在周口、洛阳等十个地区的700万亩丰产方内推广了偃师岳滩大队实现“高稳低”的经验,并进行了有关技术和经济效果的综合研究。据二十个大队统计,总产由1942万斤增至2439万斤,增产25.59%,平均斤成本由3.95分降到2.43分,下降38.49%,总计节约投资17.4万元。岳滩大队小麦单产由上年的836斤提高到969斤,斤成本由上年的1.70分下降到1.44分。实践证明:不仅高产地区可以做  相似文献   

3.
太谷槟子     
檳子在我国栽培已有很长历史,主要布分在山西、河北等地,其中以山西栽培较多,几乎遍及全省,主要分布于太谷、太原、汾阳、武乡、沁县、襄垣、长治、晋城、万荣、隰县、离山、襄汾、兴县、偏关、崞县、忻县、定襄、五台、阳高等地。而太谷檳子又为山西果品中的特产。  相似文献   

4.
奉化县南浦公社前横大队地处平原产粮区。全大队161户,614人,耕地面积951亩,每人平均1.55亩。这个大队坚持“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贯彻落实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粮食产量在1965年就超过了《纲要》规定的指标,最近六年来连续超千斤。他们获得连年高产的主要途径是扩大三熟制面积。1971、1972年大小麦面积先后扩大到336亩和443.8亩,分别占耕地面积的35%和47%,单产分别达516斤和529斤,总产增长率分别达3.7倍和  相似文献   

5.
一、两省杂优稻的生产及科研进展。1976年湖南省推广杂优稻占全国1976年推广面积的65%。全省每一个县都不同程度地试种了杂优稻。绝大多数比当地当家常规种增产。据统计,全省双季晚杂优稻平均亩产610斤。比常规种一般都能增产150—200多斤。该省过去双季晚稻的亩产水平一向比较低,1975年全省双季晚稻平均单产仅为350斤,对比之下,显得杂优稻的增产幅度就更大了。  相似文献   

6.
柽麻又叫太阳麻,是一年生豆科植物。一般在麦收后播种,生长40天左右,即可翻压。这种绿肥1965年引进我省,目前在延安、渭南、武功、周至等县旱地多有种植,生长良好,肥效显著。据我组1970年6月在武功杨陵公社曹新庄大队旱地示范,作小麦基肥,小麦亩产580斤,较未压青的390斤增产48.7%。延安地区农科所1969年~1970年试验示范,压青复种谷子,亩产183.6斤,比未压青的103.6斤增产70.4%,比绿豆压青的增产12.3斤;作小麦基肥,亩产77.5斤,比亩施千斤圈肥亩产65.5斤增产18.3%。1971年长安小新村大队于水地玉米宽行套种,亩产鲜草2,800斤,很受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7.
冬小麦是北京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解放后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从1949年的100万亩目前已达280万亩左右,占粮食耕地面积的50%。产量发展也很快,从1949年单产60斤/亩,目前已达450斤/亩以上。对提高总产量来说六十年代以前靠增加播种面积,七十年代以后则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冬小麦产量年度间很不稳定。自解放以来小麦减产三成以上的五年(56  相似文献   

8.
1957年建瓯县东峰公社有人在小麦播种后遇连续阴雨情况下小麦生长受影响,采用中药苍术追肥小麦,结果,使12.23亩小麦平均亩产达280斤,而其他69.77亩小麦,虽在同等土地、水肥条件下,平均亩产只有74斤。1961年,此试验又在龙村公社吴地大队对2亩小麦用苍术追肥,同样获得亩产300斤左右。两次试验都可以看到,用苍术追肥小麦可使小麦叶片浓绿,不易发黄,根系发达,茎粗粒  相似文献   

9.
围垦海涂,是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生产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落实毛主席关于“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备战、备荒、为人民”伟大战略方针的具体措施。我场在上级党委领导下,在省、地、县主管局的大力支持下,在两年时间内围垦了3200亩涂地。为了加速利用涂地,于1975年11月份关了塘门,1976年试种了早稻1.8亩,单产485斤;晚稻扩大到  相似文献   

10.
据《据美国植棉者》杂志1970年第6卷7期报导,美国得克萨斯州高原地区,试行棉田隔行交替灌溉,获得较高产量,质量也有改进。据1969年得克萨斯州科研人员的试验结果,在棉花第一开花期和盛花期进行逐行灌溉,其单产为每亩73斤;在开花中期和盛花期进行隔行交替灌溉时,单产则增至每亩114斤。另一次对照试验,逐行灌溉的亩产为112斤,而隔行灌溉为118斤。产量变化不大,但质量有改  相似文献   

11.
根据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的材料,每亩生产972斤小麦(注),要从土壤中吸取23.7斤N,14.85斤 P_2O_5,21.6斤 K_2O。氮素对于形成植物蛋白质很重要。小麦到孕穗期已经吸收了68%的氮素,还有32%在孕穗至灌浆期吸收,这期间最大每天每亩吸收量0.375斤。每亩小麦籽粒中含有15.9斤氮素。  相似文献   

12.
 以人工合成小麦Syn CD780及其衍生品种川麦42与优良栽培品种杂交构建的2个重组近交系群体为材料,进行多环境(年份×地点)田间试验和产量性状QTL分析,探讨利用人工合成小麦资源突破小麦产量瓶颈的机会与潜力。结果表明:① 所考察性状均呈连续性变异和双向超亲分离。S12群体(Syn CD780×川育12)高产株系平均单产670 t/hm2,比川育12提高64%,增产缘于千粒质量的显著提高(100%);S16群体(川麦42×川农16)高产株系平均单产79 t/hm2,比川农16增产181%,增产缘于粒数/m2和千粒质量的共同提高。② 基于S16群体实验数据,共检测到LOD>30的产量性状QTLs 55个。其中,产量QTLs 7个,贡献率75%~273%,均来自CM42;产量构成因素QTLs 48个,贡献率78%~328%。利用人工合成小麦或其衍生品种突破四川盆地小麦产量瓶颈的潜力较大。   相似文献   

13.
辛江公社新丰大队太平生产队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全面落实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走多种高产多收的路子,改变了低产后进面貌,促进了全年粮食高产,1976年69亩春粮,总产达到25446斤,平均亩产365.5斤,单产、总产都比1975年增产54%以上;59亩早稻,总产达到49932斤,平均亩产829.2斤,比1975年增产15.3%;67亩连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弥渡县牛街公社、德苴公社广大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坚决响应毛主席“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一九六八年在海拔1,340—1,490米的河谷地区,栽种二季水稻、一季蚕豆的一年三熟试验获得成功,平均亩产高达2,765斤;一九六九年扩大试验,平均亩产2,217斤;一九七○年在总结前二年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获得亩产3,000斤的高产纪录。大苴菁二生产队7亩早稻平均单产1,645斤,8亩晚稻平均单产936斤,蚕豆亩产443斤,  相似文献   

15.
海淀区海淀公社六郎庄大队是个老稻区,一九六五年起开始种植稻茬麦,变为稻麦两熟。但由于水稻收获晚,收稻后土壤含水量高,土质粘重,坷垃多,所以几年来,稻茬麦的产量只有200多斤,最好的520斤。一九七三年大队党支部在批林整风运动推动下,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在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大胆革新,学习西苑四队的经验,试用水插移栽小麦的方法,使小麦产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一九七四年六郎庄二队9.9亩水插小麦,平均亩产达到787斤。水插小麦的具体作法:九月十一日在旱地上作畦播种育苗。品种是“农大139”,每亩撒播60斤籽,发茅率70%,播后盖圈粪一指厚。十月十八日当麦苗已有2~3个分蘖时,象插  相似文献   

16.
今年青田县石溪大队107.7亩小麦,平均亩产396斤,总产比去年增加32.6%。其中第六生产队16亩小麦平均亩产514斤,大队4.7亩试验地平均亩产575.7斤。在小麦的栽培技术上,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条措施:一、学习苏州塘桥的经验,做畦开沟实行三改。即改浅沟宽沟为深沟狭沟;改狭畦为宽畦;改条播或多沟撒播为阔畦撒播,使土地利用率由原来的80%提高到95%,致使基本苗足,有效穗多。据调查,实行三改后每亩有效穗31.6万穗,比多沟撒播麦28.5万穗多3.1万穗。二、因地制宜扩种高产良种。阿勃小麦在该大队种植了10多年,种性退化严重,穗顶小穗退化,结实不良。自1973年起以扬麦一号、苏克希为当家品种,占60%,辅之以其它品种,  相似文献   

17.
小麦套种大豆带幅试验初报古浪县农技中心辛建荣近年来,我县引进小麦套种大豆的种植形式,来满足人们对高蛋白食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此栽培方式既可提高单产和效益,又能使用养结合,培肥土壤。为了探索出最适宜我县井、黄灌区小麦套大豆的带幅比例,笔者于1994—19...  相似文献   

18.
小麦是世界各国人民的重要粮食之一, 以小麦为主要粮食的人口, 占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世界小麦种植面积,占谷类作物种植总面积近三分之一。近二十年,许多产麦国的小麦生产都有所发展,总的特点是,单产和总产增长速度均快,二十年中总产几乎翻了一番,单产提高56%(六十年代后半期以来增长更为迅速),而栽培面积只扩大23.9%。五十年代总产的增加主要依靠栽培面积的扩大,六十年代总产的增加主要依靠单产的提高。提高单产的主要措施是选用良种、增施肥料和发展灌溉。育种方法仍以常规育  相似文献   

19.
一五○团地处准噶尔盆地南缘,是冻害多发区。冬小麦越冬条件很不稳定。据1959——1982年统计,冻害年频率达42.9%,冬小麦死亡面积达58.4%。调整冬、春麦比例,提高春麦生产水平,是实现小麦稳产高产的重要施措。为了探索本地区春小麦低产变中产的规律,农八师领导邀请农学系指导小麦生产,联合承包一五○团46216亩小麦栽培技术,在总结经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可行的措施,总产比1982年增加300万斤,单产达467.7斤,比1982年提高16.6%。栽培技术主要经验是:狠抓水、肥、生产条件的改善;扩大良种“赛洛斯”的面积;冬前做好整地、灌水、施底肥工作;适期早播,确保全苗;合理密植,增苗增穗;早管细管,适时施肥灌水。  相似文献   

20.
“908”小麦是省农科院1964年用浙江地方品种临浦早小麦为母本,日本太和小麦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小麦品种。“908”有姐妹系809、907、811、817、826及905(有芒),基本性状均相似。几年来在我县种植表现适应性强,早熟,避病抗逆,产量较高,一般亩产300~400斤,高的可达500余斤,比农林45增产11.2%,比矮洛阳增产8.8%,适宜三熟制地区种植。“908”小麦生育期短,成熟早。全生育期172~181天,播种至出苗4~10天(有效积温69.7~126.3℃),出苗至抽穗120~125天(867.9~957.4℃),抽穗至成熟46~47天(47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