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DC)是目前功能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且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因此被广泛用于肿瘤免疫治疗中。其抗肿瘤机制为经过不同方式致敏的DC疫苗可将肿瘤相关抗原呈递给T细胞,从而引发机体产生抗肿瘤免疫应答。近年来关于DC的生物学特征及DC疫苗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先本文就此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DC是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其首要的功能是诱导机体产生初次免疫应答。近年来由于在细胞活化中共刺激机制的阐明,免疫细胞与肿瘤细胞之间的信号转导及抗原呈递过程研究的深入,使得DC在肿瘤的生物治疗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综述了DC与肿瘤预后的关系,DC抗肿瘤机制。DC疫苗的分类以及DC疫苗的临床试验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所知机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可在体内外向T细胞提呈抗原并诱发CTL反应,在抗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采用DC疫苗进行抗肿瘤治疗已成为当今肿瘤生物治疗领域备受关注的焦点之一.针对DC抗肿瘤机制、妇科肿瘤的免疫逃逸及在妇科肿瘤上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采用分离骨肉瘤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诱导DC细胞,Trizol法提取患者骨肉瘤细胞总RNA,用总RNA转染DC并诱导特异性CTL的扩增,用MTT法检测淋巴细胞的增殖和CTL的杀伤活性。探讨骨肉瘤细胞总RNA转染的DC疫苗体外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的能力。经骨肉瘤细胞总RNA转染的DC特异性表面标志及功能相关分子表达均上调,转染后的DC可显著刺激自体T淋巴细胞增殖,诱导的特异性CTL对靶细胞的杀伤率显著高于单纯淋巴细胞和未经转染的DC。说明骨肉瘤细胞总RNA转染的DC疫苗可在体外诱导出特异性抗肿瘤免疫。  相似文献   

5.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树突状细胞(DC)在机体针对细菌产生的免疫应答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书全面地介绍了树突状细胞(DC)在免疫系统中是怎么和入侵机体的细菌相互作用,诱发针对细菌的免疫应答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尤文肉瘤细胞总RNA转染的DC疫苗体外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的能力,采用分离尤文肉瘤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诱导DC细胞,Trizol法提取患者尤文肉瘤细胞总RNA,用总RNA转染DC并诱导特异性CTL的扩增,用RT-PCR方法检测肿瘤总RNA加载的DC细胞的表达,用MTT法检测淋巴细胞的增殖和CTL的杀伤活性.结果RT-PCR测定显示尤文肉瘤细胞总RNA转染的DC细胞可以呈递肿瘤特异性抗原,并特异性地表达其特有序列EWS-FLI1.经尤文肉瘤细胞总RNA转染的DC特异性表面标志及功能相关分子表达均上调,转染后的DC可显著刺激自体T淋巴细胞增殖.诱导的特异性CTL对携带EWS-FLI1抗原的靶细胞的杀伤率显著高于LAK细胞和未经转染的DC.说明尤文肉瘤细胞总RNA转染的DC疫苗可在体外诱导出特异性抗肿瘤免疫.  相似文献   

7.
机体的免疫系统是一个精密的反应体系,免疫应答的触发,进展和平息受到免疫系统的精确调控。免疫应答的调节机制研究(免疫调节)是免疫学研究的重要分支,而外周免疫器官是免疫应答最重要的场所,因此,免疫器官微环境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不容忽视。免疫应答的主体是免疫细胞,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作为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是免疫应答的中心环节,因此研究免疫微环境对树突状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HIV-1感染与树突状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目前所知的机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在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在AIDS发病机制中有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与宿主细胞之间的作用已经有很多报道,但对树突状细胞与HIV感染之间的作用了解较少。近年来的研究发现HIV-1能诱导树突状细胞分化,改编细胞基因表达,上调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产生活化T细胞,而不同的DC亚群表达不同的甘露糖C-型凝集素受体(MCLRs)结合HIVgp120,从而促进病毒感染复制和扩散。  相似文献   

9.
新型树突状细胞亚群的发现及其免疫调节作用和机制的研究机体的免疫系统是一个精密的反应体系,免疫应答的触发、进展和平息受到免疫系统的精确凋控。免疫应答的调节机制研究(免疫调节)是免疫学研究的重要分支,而外周免疫器官是免疫应答最重要的场所,因此,免疫器官微环境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不容忽视。免疫应答的主体是免疫细胞,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作为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是免疫应答的中心环节,因此研究免疫微环境对树突状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尚没有研究者从"免疫微环境/树突状细胞相互作用"的角度来研究免疫调控。此外,对于成熟的树突状细胞完成抗原提呈功能以及激活  相似文献   

10.
从术后肝癌病人的外周血中诱导树突状细胞(DC),并经自体肝癌细胞裂解物致敏DC,用流式细胞仪、^3H-TdR掺入法及MTT法检测了DC表面分子的表达、DC刺激T细胞的增殖效应及DC诱导的T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进而比较经自体肝癌细胞裂解物致敏的DC与其它条件下的DC功能的差异.结果显示:肝癌细胞裂解物致敏DC的功能较未致敏DC显著提高,其可诱导自体混合淋巴细胞强的增殖效应,同时诱导的T细胞对自体肝癌细胞有较强的杀伤率.  相似文献   

11.
自体和异体CIK细胞联合树突状细胞治疗原发性肝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对癌症患者采用个体化治疗,用患者自体、同种异体外周血进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及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扩增,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CIK、DC-CIK表型,然后采取静脉回输、皮下淋巴结注射和肝动脉灌注多种方法,对原发性肝癌进行自体和异体的CIK细胞联合DC细胞治疗。结果显示:患者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为该类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免疫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树突状细胞(DC)是体内最重要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是连接天然免疫和获得免疫的桥梁.cDC由于其强大的提呈抗原的能力在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利用CD11c-DTR小鼠,检测了cDC清除(ConventionalDendritic cell)对肿瘤生长的影响,分析了cDC敲除后荷瘤小鼠肿瘤微环境的改变.结果表明,cDC减少后Treg的浸润增多.即cDC对肿瘤微环境中的Treg有抑制作用.同时,cDC清除后CD4+和CD8+T细胞抗肿瘤的Th1反应降低.我们的工作加深了对于树突状细胞在肿瘤免疫作用中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作为天然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原识别和抗原呈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DC细胞在恒河猴外周血及淋巴结组织中的细胞亚群及其分布频率进行初步观察.取健康源恒河猴外周血和肠系膜淋巴结,从中分离出淋巴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不同亚群的DC细胞在其间的分布.结果表明,外周血及淋巴结中DC细胞比例均较低,但外周血中DC比例略高于肠系膜淋巴结.mDC亚群占总DC细胞数比例高于pDC细胞亚群,而肠系膜淋巴结中mDC比例相较外周血中有明显下降,统计学差异显著.测定了健康源恒河猴各亚群DC细胞在外周血和淋巴组织中的基础数值,为相关模型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CD9是Tetraspanins家族成员之一,属于白细胞分化抗原中的一种,它参与细胞黏附、运动、激活和分化等.近年有研究表明:CD9在激活T细胞、作为B细胞分子标记物以及诱导DC和MHC分子对抗原的提呈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CD9在适应性免疫系统的作用可能追溯到原始的无颌类脊椎动物.对CD9与免疫细胞以及免疫因子的相互作用进行简要综述,为进一步理解和深入研究CD9在适应性免疫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树突状细胞(DC)是一类专职的抗原提呈细胞,在激发机体初始免疫反应和调节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中都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至今对猪DC的了解较少.本研究从猪外周血中分离获得单核细胞,分别加入150ng/mLpGM-CSF和100U/mL pIL-4,体外培养6 d后诱导出大量DC,通过显微镜观察可见其细胞表面具有典型的树突状突起,呈毛刺状.猪DC的体外获得将为进一步研究许多病毒性疾病的致病机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数据异常检测实验中,针对传统DC(Dendritic Cell)算法的检测不够精确的问题,结合生物免疫体系中天然免疫的TLR(Toll-Like Receptor)的工作机制,提出一种基于TLR异常检测系统的DC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DC算法得到成熟与半成熟的DC,再将这两类DC作为输入提供给TLR进行处理,最后通过对激活TC的刺激水平来判断是否异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外周血DC细胞的冻存方法和意义。方法:通过树突状细胞的分离和培养,抗原标本前处理,抗原的装载,实验分组,细胞冻存等,研究树突状细胞冻存情况。结果:冷冻DC细胞保持了它的特性,但会因冻溶过程中生物特性有所减低。结论:我们在应用冻存DC细胞时应考虑增加输入细胞的量。  相似文献   

18.
研究胰腺癌患者外周血分离培养而来的树突状细胞体外对人胰腺癌细胞BXPC-3、Capan-2的抑制作用.应用各种细胞因子诱导培养从胰腺癌患者外周血分离的单核细胞,获得成熟DC及CIK.胰腺癌组织来源抗原致敏DC,激活T细胞增殖分化为CTL.MTT法检测抗原致敏的DC激活的CTL及单独的CIK对BXPC-3细胞和Capan-2 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显示:胰腺癌抗原致敏的DC,激活肿瘤抗原特异性CTL,体外对BXPC-3和Capan-2胰腺癌细胞产生杀伤作用,分别为75.85%和50.34%;CIK对BXPC-3和Capan-2胰腺癌细胞也有杀伤作用,分别达到62.06%和40.92%,但比抗原致敏的DC激活的CTL的杀伤效应低(P<0.05).胰腺癌患者外周血来源DC在体外能诱导高效的抗胰腺癌细胞免疫反应,提示肿瘤抗原激活的DC作为肿瘤疫苗在胰腺癌的免疫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在体外分离培养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方法,同时为进一步研究树突状细胞工作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采用Ficoll、Precoll和Panning法分离和纯化人外周血DC,再加GM-CSF(100μg/mL)和IL-4(10μg/mL)诱生出大量树突状细胞,并进行免疫组化鉴定.结果:培养到第3天的DC扫描电镜可见DC伸出的树突状突起,呈毛刺状.培养到第7天的DC扫描电镜可见细胞胞体体积变大.这些毛刺状细胞表面有丰富的呈分叉的树突状胞质突起,某些突起形成薄片状结构,培养后的DC细胞呈S-100蛋白阳性染色.结论: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可以在体外大量培养.  相似文献   

20.
探讨lL-10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C)对T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性T细胞(CTL)胞毒活性的影响。采用乳酸脱氢酶法和ELISA法,分别测定细胞毒活性及T细胞凋亡。结果表明,IL-10对同种细胞刺激的增殖反应和特异性CTI.细胞毒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修饰的DC诱导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明显降低,而未修饰的DC诱导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较强;IL-10和修饰的DC可诱导淋巴细胞凋亡.可见,稳定表达IL-10的DC,对T细胞增殖和对胞毒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可诱导T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