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我国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以网络为代表的信息传播媒介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影响并改变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网络是把双刃剑,为人们带来快捷、便利同时,也会产生相应负面效应.在舆论传播领域,舆论的生成方式、传播方式,都在改变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互联网已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依法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加强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管理,确保互联网可管可控.”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视野下网络舆论的现状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底高扬 《科技资讯》2011,(6):246-246
随着互联网的社会化程度不断加深,网络舆论发展日趋成熟,网络公共领域已初步形成。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受利益化、民意化、非理性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网络舆论呈现出新的态势和特征。本文中,笔者结合典型案例谈谈和谐社会视野下网络舆论现状和特征,希望为政府相关部门有效管理、引导网络舆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当今互联网已成为承载社情民意,表达价值取向的舆论阵地,其信息传播方式已完成向隐蔽性的转化。海量的"真相"类、"曝光"类网络"软文"大行其道,"网络推手"游弋其中,"人肉搜索"愈演愈烈,已从深层次改变了既有网络政治环境,应引起政治工作实践者及舆论宣传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从而掌握其隐性规律,有效引导和谐的网络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重要新平台之一。网络舆论逐渐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无形力量,成为政府公共决策重要的基础。当前,公共政策与网络舆论的冲突时有发生。对此,政府应善用网络舆论,积极构建网络沟通机制,实现政府与民众的良性互动,推进公共政策决策民主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的主要门户网站每日访问量都在上千万次以上,从普通百姓到高层领导人,都通过互联网迅速获得信息。网络媒体在我国已发展成为民众获悉和反映社会舆论的重要窗口,网络舆论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已是大学生生活、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其信息全面丰富、传输快捷的特点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随着互联网越来越深入,网络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严重。本文尝试就互联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影响进行述评。并提出一些已有研究没有涉及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事故灾难类突发公共事件不仅具有突发公共事件的一般特征,还具有事故发生的经常性、人为活动的直接影响性和影响范围的局部性等特点。在信息社会,出现事故灾难时,网络舆论的影响越来越大。为此,我们可以构建政府主导、网络媒体推动、网民参与的"三位一体"的引导模式,在事故灾难的网络舆论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网络是一个舆论场,以互联网为纽带连接起网民和公共议题。当前,网络舆论环境存在信息庞杂、舆论失序、群体极化、网络舆论依赖等现象。网络穿过象牙塔的“围墙”,给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师德教育受到网络舆论环境的冲击,“网络舆论审判”影响师德失范惩处,师德监督中显现出网络舆论依赖现象,师德师风网络舆情考验着高校舆情应急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发展,广大的草根阶层逐渐成为时代的发声者,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等生活态势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成为互联网上不可缺少的"一枝独秀"。当然这种现象的出现,互联网的日益发展功不可没,但他们的背后必然隐藏着一大批"幕后黑手",在信息时代的今天被冠以"网络推手"。那么网络推手在网络的世界又如何担当"推手"的责任,完成推手的任务。本文旨在对网络推手的内涵,推手优势与原因进行一次梳理,以期获得对网络推手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互联网络在中国扮演公众舆论与民意表达的公共领域角色的正态推崇,从网络匿名性的伤害,信息发布源的检查与保密,事实本身的复杂与朦胧等角度,提出片面强调互联网信息表达的自由度掩盖了信息本身是特定社会机构和社会关系的产物这一前提。籍此,"公共领域"隐喻了一种作为意义被具体陈述、散布和协商的社会场所与公共论坛,换言之,是经由一种文化的样态建立实现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11.
黄翀 《海峡科学》2004,(10):32-33
网络文化是国际互联网全面商业化、全球化后,网络机构和上网(网民)人数迅速增加,网络涉及的领域日益扩大而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目前,中国域名数已达100多万,网站达60多万个,网民已近上亿,成为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之一。在此基础上出现的中国网络文化,方兴未艾。网络文化一经出现,就开始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甚至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并且对社会、经济及文化也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网络文化在短短的的时间内如火如荼地发展,并成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由此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有人惊呼它会前所未有地改变我们的生活世界,有人担心青少年网民会沉沦于虚拟世界之中。更有人忧心西方文化这下可以无屏障地侵入了……  相似文献   

12.
基于SNA的网络舆论领袖确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重远  李珊  赵文  李瑞 《科技信息》2011,(12):36-37,39
网络舆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度发展对于现实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有着逐渐超越传统媒介影响力的趋势。也是因为这一点使得有关部门越来越难以对网络舆论进行有效地控制。事实证明,一些普通的手段诸如封号、删帖对于网络舆论的影响无异于杯水车薪,没有目标的行动只会事倍功半。网络舆论的产生通常是由网络舆论领袖所发起,如果能够将之确定,便可以针对其制定一系列的方案,有的放矢。笔者提出一种以社会网络分析为主的快速确定网络舆论领袖的方法。实验证明,运用此方法来进行网络舆论领袖的搜索,将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网络覆盖面的日益扩大,互联网为民众广泛深入地参政议政提供了一个公平、快捷、透明、强大的网络舆论交流平台。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与网友在线交流,强调"通过互联网了解民情、汇集民智,是一个重要的渠道";2009年2月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在人人皆可自媒体的时代,突发公共事件在传播机制上发生着变化,如何有效控制网络舆论发酵、防止舆情传播、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显得至关重要。在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引发出的舆论中,主流媒体在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然而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信息化、智能化的网络舆情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窗口。新媒体传播因去中心化、跨区域性的特征,呈现平台管理和审查力度不足、舆论引导偏离、信息资源过剩等方面的不足。因此突发公共事件的舆情传播过程中经常出现信息来源虚假、舆论矛头不断转向、舆情多次反转等异常情况,需从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引导作用、传播新闻的真实性、加强政府与新媒体的协同引导作用三个方面着力解决。  相似文献   

15.
网络社会舆论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型社会舆论,有着政治、经济的双重属性,实现对网络舆论的有效控制,具有深远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意义。网络的舆论控制途径,不能局限于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中来解决,我们要关心现实中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只有现实社会中的人对现实生活达到了相对的满意程度,网络舆论才不至于走向极端,才不会与主流的舆论相对立,才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高校网络舆论的特征及其引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孟庆涛  刘业兴  唐勇 《科技信息》2007,(32):203-204
随着信息时代的日益发展,网络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也对大学生群体产生了重要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网络、喜欢网络、依赖网络甚至迷恋网络。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互联网上网计算机总数5908万,上网用户已达11873千万人,其中25岁以下年龄占到59.7%,大学生占32.4%。上网电脑之多,上网学生之众,都是前所未有的。世界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因此,发展网络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引导网络舆论,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成高等学校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当代社会已进入一个以符号运行为机制的符号社会,我国公众舆论的表达也呈现出一种鲜明的符号性,具体表现为公众带着一双有符号性色彩的眼镜参与到已经被大众媒体建构过的符号化的公共事件的讨论中。本文通过对近年来频发的"宝马撞人事件"的传播社会学分析,对于当前公共舆论表达的符号性倾向现象的产生及其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期能在某种程度上加深学界对于公众舆论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当今时代,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极大地冲击了人们以往的生活方式,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互联网中的主体、传播模式、费用、便捷性、网络维度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在充分了解互联网各个维度特征的基础上预测了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对互联网行业及大众生活进行了创造性、前瞻性的预判。  相似文献   

19.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6,(3):126-128
互联网时代高校辅导员需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努力成为学生中的"网络意见领袖"。高校辅导员"网络意见领袖"角色内涵包括:校园信息及时传播者、网络舆情监测分析者、学生舆论积极引导者、学生意见领袖培育者。高校辅导员"网络意见领袖"角色塑造应从提升辅导员"网络意见领袖"主体意识、加强辅导员媒介素养教育、提升辅导员人格魅力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作为TD-LTE产业的龙头企业,中国移动正在加快部署试验网络建设,杭州已成为全国第一个移动4G体验城市.随着4G的启用,智能手机上网速度将更快,移动互联网应用也将更为丰富,为推动城市的智慧发展创造了条件,引领我们进入移动"云生活"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