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题背景     
《中国西部科技》2005,(7):10-12
红色旅游如今“红“遍中国大江南北,凡有中国现代革命足迹的地方,都有红色旅游的潮流涌动.今年两会期间,进京参会的“老区“人大代表也对红色旅游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2.
南梁红色景区位于华池县东北部的南梁镇。是中国共产党老一辈领导人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早期创建的以华池县南梁地区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由于南梁革命根据地历史地位重要,境内革命遗存丰富,2004年被国家列为重点培养的红色旅游景区,同时纳入"全国首批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由于历史和自然原因,该景区周边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成为制约南梁红色景区及老区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绿化提升工程设计,快速造林成林,优化了树种结构,提高了森林景观及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了绿化美化效果,促进了老区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达州红色遗址遗迹的历史基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来源:中共达州地方党组织的早期革命活动;川陕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历史遗存;杰出历史人物的红色活动印迹。在这些历史基础上构成了达州现在红色遗址遗迹类别、层次多样化的格局,并在全国、全省和川东北地区占有独特的比较优势。红色遗址遗迹对达州红色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一是收藏革命文物,研究革命历史,为达州红色文化发展奠定基础;二是宣传革命文化,发扬红军精神,为达州红色文化发展增添动力;三是大量红色遗址遗迹成为达州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4.
泪看血雨“旧乾坤“先烈永垂   达州,有被誉为“中国红色第一街“的达县石桥列宁主义街;有被誉为“中国红色第一联“的“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的石刻标语.作为川陕革命老区,达州留下了大量红军将士奋斗的足迹:1923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维舟在这里创建川东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1933年,由王维舟领导的川东游击军正式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33军;著名的宣达战役、营渠战役、万源保卫战,使红色根据地得以迅速发展壮大……如今这些深厚的红军文化,不仅成为达州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成为达州红色旅游的重要资源.   ……  相似文献   

5.
马晨  张昭 《科技咨询导报》2010,(16):237-237
现如今,发展红色旅游、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感情,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强调发展红色旅游,并要求建设以渝中、川东北为重点的"川陕渝红色旅游区"的精神。本文对全国红色旅游12大片区"川陕苏区、红岩精神"重点达州万源市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分析研究希望将其打造成独具特色的大巴山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6.
红色旅游独特的中国革命文化特征在当前我国旅游市场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找到红色旅游与旅游市场热点之间的契合点,并从理论与实际两个方面进行红色旅游目的地的市场营销创新,是现代红色旅游的重要策略之一。笔者以所在地南昌为对象,分析了南昌红色旅游目的地市场影响创新的具体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7.
孔寒冰 《世界知识》2011,(18):58-59
“红色旅游景点”不只是中国的专利,在中东欧国家也有不少。它们大多与原来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有关,如故居、别墅、墓地,等等。不过,经过20多年前的那场社会剧变,这些领导人纷纷从神坛走下来,  相似文献   

8.
杨素球 《科技信息》2012,(20):191+193-191,193
广西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红"、"绿"交相辉映是广西红色旅游资源的一大特色。但许多旅游景区的植物景观优美度欠佳,对游客吸引力小。本文以凤山中亭红色旅游景区为例,对景区内植物景观营造及绿化美化规划进行研究,以期对以广西境内其他红色旅游景区的植物景观美化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为政几年来,温家宝最为中国百姓熟悉的形象是穿着夹克衫和运动鞋,深入乡村或灾区与百姓攀谈,因此他被人爱称为“平民总理”。自担任中央领导职务后,温家宝已到过中国的1800多个县,足迹踏遍中国的大江南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历史上,枣庄有无数先烈为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与北洋军阀黑暗统治,争取建立真正民主的共和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尤民便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位。清末民初,他的革命足迹踏遍山东、河北、辽宁及大江南北广大地区,为辛亥革命和讨袁斗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皖西红色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皖西红色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皖西红色旅游的战略定位、战略目标和战略措施。通过实施“139”计划,即一条国家级红色旅游主题线路,三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组合,九个六安市红色旅游首批建设经典景区(点),逐步建成皖西大别山红色旅游基地,使之成为全国知名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12.
肖静  刘晓芬 《科技信息》2008,(11):188-189
红色旅游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专项特色旅游活动形式和产品类型,是革命传统教育和旅游产业观念与时俱进的结果,是革命精神与现代旅游经济的结晶,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随着经济、社会效益及政治影响的驱动,红色旅游持续升温,已经步入一个共同关注、新兴发展的阶段。石河子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且分布广泛,意义深远独特。发展石河子市红色旅游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文化意义和经济意义。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具体分析了石河子市红色旅游市场所具有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石河子红色旅游市场的营销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选取丝绸之路经济带9省域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点)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算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域内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空间分布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9省域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点)最近邻指数R≈0.5224,呈集聚型分布;通过空间密度分析得知,9省域内形成了3个明显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点)集聚分布区,分别位于陕西省东北部、四川省东北部和重庆西南部;9省域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点)Moran指数I≈0.0514,空间分布自相关性较弱,整体发展不均衡,热点区主要位于陕西、四川和重庆,冷点区主要位于甘肃和青海;红色文化背景因素对9省域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点)的空间分布影响较大;区域经济水平、交通条件及政策等人文因素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建立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进而影响了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点)的分布;地形地貌、河流水系等自然因素对9省域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点)的分布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他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哪里有矿产资源哪里就有他矫健的身影;他为我国的地质勘探事业奋斗了一生,如今84岁还活跃在国内外地质勘探领域的舞台上。他就是  相似文献   

15.
红色旅游市场具有明显的特征,红色旅游营销的核心内容是红色文化,红色旅游营销是传承红色文化的直接有效的环节。因此,应当结合红色旅游市场的特征,从红色旅游产品、价格、分销和促销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红色旅游营销,以此达到传承红色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成都-雅安-石棉-泸定-康定”是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也是我们此次“红色旅游绿色安全天府行”的重要线路。雨雾朦沫探蒙顶雅安的蒙顶山是我们此行的第一站。早就听说雅安是著名的雨城,多雨湿润,一年的雨日可多达200天左右。到了才知道,此言不虚。  相似文献   

17.
红色文化研究的兴起是近年发展红色旅游、深化红色教育、传承革命历史文化、发展红色文化产业的背景下出现的。从目前学界研究来看,红色文化就是关于革命文化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生产、传播、消费等现象的总称。将"红色文化"作为一个独立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确立相对明确的学科边界,在研究视野、研究范式、理论方法上架构"红色文化学"的学术话语体系,这对于提升中国人文社科研究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提升中国学术话语权的国际影响力都是有意义的。红色文化学提供了一个观察、思考和理解革命文化的新的角度,即如何认识和阐释中共革命历史文化的新思路、新视野与新角度。  相似文献   

18.
“自主创新是浙江企业走向世界的唯一出路!” 这句颇有“革命”色彩的话其实是一个报告的题目。报告人名叫李书福,一个因吉利车正闻名大江南北,甚至还在今年法兰克福车展让外国人吃了小小一惊的中国民企老板。场合是11月11日2005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活动周期间举办的科技企业家论坛。  相似文献   

19.
王海龙 《科技咨询导报》2009,(23):227-227,229
今年春节过后,随着春节联欢晚会的热播,小沈阳一夜之间火遍大江南北,小沈阳及其师傅赵本山的二人转演员出身再次引起人们对于二人转这门古老艺术的关注。实际上,在国务院于2006年6月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广名录中,东北二人转就名列其中。于是我们不禁会问,二人转这门偏安东北的地方民间曲艺形式何以“登堂入室”引得雅俗共赏并火遍大江南北呢?在它上面到底蓝含着怎样的文化意蓝呢?  相似文献   

20.
历史看待近年来开始活跃的“红色文艺”概念,还处于意义建构期,直接将之运用到文艺史研究中势必引发不必要的争议。如果将“红色文艺”具体化为“红色革命文艺”,它所包含的整体性视野,对于重新审视其内部相关文艺现象的概念命名、源流关系,它们与中国古代文艺传统、外国文艺传统和“五四”文艺传统的关系,还有文献整理中的问题,体现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目前以具体时段划分后的“红色革命文艺”研究,在概念命名上并不严谨,对整体源流关系的认识存在分歧,在与相关文艺传统关系的梳理上缺乏说服力,相关文艺梳理也存在不足,这些问题的形成与研究界缺乏整体视野有密切关系。在更大的视野上,“红色革命文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是中国现当代文艺关于“启蒙-救亡”“传统-现代”“民族-世界”等重大问题悬而未决的结果,对这些重大问题的突破,进一步深化对“红色革命文艺”历史的认识是关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