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C60在再构的金刚石(100)表面沉积的计算机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和Tersoff多体势函数对低能入射的C60分子在再构的金刚石表面沉积的过程进行模拟研究。以C60初始入射能量为30eV和60eV垂直于表面入射时,入射的C60分子没有多金刚石表面反弹出来,而是与金刚石表面相互吸引而导致C60分子沉积在金刚石的表面。  相似文献   

2.
用L-J势计算晶体中C60分子的旋转势垒刘奉岭王泽新姜云生(山东师范大学化学系,250014,济南;第一作者36岁,男,副教授)常温下C60以固体形式存在,其结构是面心立方即FCC结构.室温下,晶格质点上的C60分子已在作高速旋转.到目前为止,对晶...  相似文献   

3.
在200keV重离子加速器上,使用120keV的H+,He+,N+,Ar+等离子对C60分子薄膜进行了辐射处理,对辐射后C60膜的Raman谱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研究.离子辐射会影响C60薄膜的结构,不同的辐射注入剂量会使C60分子薄膜产生聚合和非晶碳化现象,这一现象的产生与辐射离子的剂量大小有关,并存在一剂量阈值.研究表明C60分子的聚合与辐射碰撞过程中的电子能损有关,而C60薄膜非晶碳化现象则主要受核能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固体中离子传输和原子碰撞级联计算机模拟程序─TCI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详细介绍一个模拟具有给定动能的离子在国体中传输及引起原子碰撞级联过程的 Monte Carlo型程序,包括原理、物理模型、计算步骤、适用范围等。 TCIS程序采用二体近似描述原子间的散射过程,所用原子作用势为Moliere势。核散射角原则上用散射积分直接求解,实施中用插值技术进行计算,从而使TCIS与同类程序比较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运动原子的轨迹是在三维非晶固体中进行模拟计算的。  相似文献   

5.
利用紧束缚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研究了Si10团簇与Si(111)表面碰撞的微观过程.研究了入射动能在10—60eV之间的碰撞过程,给出了不同时刻体系的原子位置的微观状态图.结果表明:Si10与Si(111)面碰撞时,吸附在晶体表面的能量域值为20eV,替位域能为30eV,损伤域能为40eV;入射能量大于50eV时,晶体表面严重损伤并且在60eV时,发现在外延层有Si7团簇生成;Si10团簇保持其结构特性吸附在Si(111)表面,需要的最佳能量在10~20ev之间,进而通过对碰撞结果的讨论得到了改变轰击能量可以控制外延生长的结构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对电弧法合成全碳分子C60(简称C60)的工艺及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发现气体种类、压力等因素对C60产率有明显影响.给出了获得高C60产率的氢气压力区域为10×104~13×104Pa在电弧法合成C60的机理方面讨论了电弧中电子及气体原于在形成C60分子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将富勒烯C(60)中的π电子近似处理为球面势场中运动的自由电子,由此建立了C(60)电子吸收光谱波长λ=1992.6nm/(L+1),并对实验观测到的吸收谱带进行了归属指认。  相似文献   

8.
利用分子间相互作用势模型对惰性气体原子在C60分子内所形成的化合物进行了研究,讨论了惰性气体原子X的平衡位置及体系的稳定性,He,Ne和Ar原子的平衡位置在C60笼的中心,而Kr和Xe原子则在C60笼外比在其内部时体系更稳定,通过考察其附加原子半径大小,可以对附加原子与C60笼能否形成稳定的化合物提供预见性。  相似文献   

9.
1827年,苏格兰植物学家R.布朗发现水中的花粉及其它悬浮的微小颗粒不停地做不规则的折线运动,称为布朗运动,人们长期都不知道其中的原理。50年后,J·德耳索提出这些微小颗粒是受到周围分子的不平衡的碰撞而导致的运动,后来得到爱因斯坦的研究的证明。布朗运动证实了分子运动的存在,布朗运动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体现,是由分子自身的动能引起的,由分子运动学得知: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的运动就会产生碰撞,这种碰撞使分子问能量交换,这就是分子的热运动,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与其绝对温度成正比,该分子运动平均动能的宏观表现就是的温度。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用阳极弧蒸发石墨法合成C60,C70的技术,及C60,C70的萃取、提纯和液相色谱分离方法.着重研究了影响C60,C70产率的各种因素,如气体种类、弧电流、气压、石墨纯度等,得出了合成C60,C70的最佳条件:当氦气气压为20kPa,弧电流为65A时,产率最高可达15%;当氖气气压为16kPa,弧电流为70A时,产率最高可达21%.绘出了产率随氦气气压变化及弧电流变化的曲线,并给出了C60,C70的13C核磁共振谱、红外吸收谱和质谱.  相似文献   

11.
利用分子动力学与分析型嵌入原子模型,研究了吸附原子在Re(0001)表面的自扩散行为.本文计算的扩散系数符合Arrhenius关系.扩散激活能与前因子从Arrhenius关系得到.计算的扩散激活能与低温场离子显微镜实验结果吻合,而前因子与一般理论计算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氧在InN(0001)面的吸附结构.结果表明,吸附能随着氧覆盖度的增加而减小,0.25 MLs氧吸附在InN(0001)-(2×2)衬底上的H3位是最稳定的吸附结构.对不同的表面缺陷,氧占据氮位比较稳定.氧的掺入很可能是造成InN的高载流子浓度和带隙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利用第一原理研究了纤锌矿结构InN(0001)表面结构.用两种势(US-PP和PAW)对氮化铟晶格常数优化,用US-PP势计算值和实验值符合的更好.US-PP势总能计算表明氮吸附在InN(0001)面的(2×2)结构H3位最稳定,铟吸附在InN(0001)面的(1×2)结构T4位最稳定.InN(0001)表面容易形成铟层,氮空位很可能是造成n型InN的高载流子浓度的施主.  相似文献   

14.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在slab模型下,研究NH3在Ru表面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NH3在Ru(0001)和Ru(1010)面上的优势吸附位皆为顶位.NH3的吸附是化学吸附且具有表面结构敏感性,与密堆积表面(0001)相比,NH3在开放的(1010)面上的吸附更加稳定,吸附能达到1.08 eV.电子结构计算结果表明,NH3通过其3a1轨道与表面Ru原子的4dz2和5s态混合吸附于表面.  相似文献   

15.
C_(60)分子的六十个碳原子,组成一个削顶的二十面体,每个碳原子就分布在其顶点上。C_(60)分子又构成了二种晶格类型即立方面心(FCC)和六方密堆积(HCP)结构,生产C_(60)有二种方法:即激光蒸发石墨和直流电弧接触石墨,它们广泛地被用于材料的制备和天文物理研究。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定域密度泛函分子集团方法研究了两个C60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性质,在平衡位置附近,两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势可以用一个简单的解析形式--Lennard-Jones势来描述,Lennard-Jones势中的参数为ε=3.620eV,σ=8.615A。还计算了电子结构随分子中心之间的距离γ的变化关系。γ=9.67A时达到平衡。γ减小时,最高占有态和最低非占有态之间的能隙减小;γ减到约为平衡距离的88%时,  相似文献   

17.
利用紧束缚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研究了Si6团簇与Si(111)表面碰撞的微观过程,结果表明,Si6团簇在表面再构并吸附的能量阈值为10cV,损伤域能为60eV。通过对碰撞结果的讨论得到了改变轰击能量可以控制外延生长的结构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Magnetic carbon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The discovery of nanostructured forms of molecular carbon has led to renewed interest in the varied properties of this element. Both graphite and C60 can be electron-doped by alkali metals to become superconducting; transition temperatures of up to 52 K have been attained by field-induced hole-doping of C60 (ref. 2). Recent experiments and theoretical studies have suggested that electronic instabilities in pure graphite may give rise to superconducting and ferromagnetic properties, even at room temperature. Here we report the serendipitous discovery of strong magnetic signals in rhombohedral C60. Our intention was to search for superconductivity in polymerized C60; however, it appears that our high-pressure, high-temperature polymerization process results in a magnetically ordered state. The material exhibits features typical of ferromagnets: saturation magnetization, large hysteresis and attachment to a magnet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temperature dependences of the saturation and remanent magnetization indicate a Curie temperature near 500 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