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世界》2008,(5):10
4月10日,中德古生物学家在恐龙足迹化石群现场宣布,在盆地都善地区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群,是目前中国境内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侏罗纪恐龙足迹化石群。在新疆吐鲁番盆地都善县以东约30公里处,一堵壮观的“恐龙脚印化石墙”呈现在茫茫戈壁上。“化石墙”主要露出部分高约3米,长近百米,上面的恐龙脚印大部分密集排列,  相似文献   

2.
《科技知识动漫》2011,(7):41-41
已知身体最长的恐龙是地震龙。在你的脑海里勾画一只梁龙,把它的体长乘以2,就是地震龙的体长。同时把脖子和尾巴按照与身体的比例相应延长,你就大概知道地震龙的模样了。迄今为止,仅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莫里逊岩石组里发现了一具地震龙的骨骼化石,时代为侏罗纪晚期。据推测,这种恐龙的体长约有50米。假如让两到三头地震龙头尾相接地站在一起,就可以从足球场的这个大门排到另一个大门。  相似文献   

3.
你知道世界上最小的恐龙叫什么吗?它的名字叫鼠龙,这是一种生活在三叠纪晚期(或侏罗纪早期)的食草性恐龙。1979年,科学家在阿根廷发现一窝鼠龙幼龙化石。这些幼龙化石缺少尾巴,体长只有20厘米,与一只老鼠的大小相当,因此取名为鼠龙。  相似文献   

4.
恐龙,曾是地球的霸主。大家都记得侏罗纪世界给大家所带来的震撼,感叹地球上曾生活过这么多神秘的物种,他们是许多地球现生动物的祖先。我们国家也发现许多恐龙化石,如辽西热河地区。全世界众多科学家通过恐龙化石的研究,为我们揭开了它们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5.
《科技导报(北京)》2013,31(13):14-14
发现飞行恐龙化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等在辽宁省西部发现了令人震惊的飞行恐龙胃容物化石,首次确认小盗龙(Microraptor)会将鱼类列入食谱,这一发现对了解古生物的行为学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小盗龙是世界上最小的肉食性恐龙之一,生活在距今1.2亿前的早白垩世,常见体长约60cm,但身体只有鸽子那么大,并有着锋利的爪子  相似文献   

6.
说到恐龙,总会勾起人们的无限遐想,看看电影《侏罗纪公园》过把眼瘾?这早就不能满足人们的胃口啦!虽然恐龙已经灭绝很久了,但是恐龙化石遗留在了世界各地,想不想玩点儿刺激的?赶快带上小铁锹,开启你的化石猎人之旅吧!  相似文献   

7.
徐星 《大自然》2013,(5):44-47
夹在"三明治"里的五彩冠龙五彩湾地处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南部的沙漠腹地,因这里的岩层五彩缤纷而得名。这些五颜六色的岩石形成于侏罗纪,地层中就含有侏罗纪的恐龙化石。从2000年开始,我们每年夏天都来这里进行野外考察和化石采集。暴龙等恐龙跟鸟类有很近的亲缘关系。在恐龙家族的系统演化树上,暴龙家族在鸟类家族出现之前就分化出来了,换句话说,暴龙类比鸟类更早出  相似文献   

8.
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里,中国辽宁的西部两度成为世界各国学者目光聚集的焦点地带,中国科学家先后公布的两项化石方面的研究成果———辽宁锦州首次发现真正会飞的恐龙化石、辽宁朝阳新发现一种原始鸟类化石,使得鸟类的恐龙起源学说获得了关键性证据,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国外的化石专家惊叹辽宁西部盛产如此丰富多彩的热河动物群化石,辽宁西部正成为全世界知名的“恐龙之乡”。事件:中华神州鸟与原始热河鸟化石7月22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举行新闻发布会称,今年春天在辽宁锦州义县发现了一块真正“会飞的恐龙”化石——中华神…  相似文献   

9.
重庆是恐龙最多的地区之一。别误会,千万别误会。这可不是在说丑女,而是指恐龙化石!多年来,人们在重庆的多个区、县发现多处恐龙遗迹,并先后发掘恐龙化石点30个左右。  相似文献   

10.
徐杨 《大自然》2010,(2):56-57
在全球23种鳄中,扬子鳄是日前仅存的两种淡水鳄之一,体长约1.5-2米。扬子鳄曾与恐龙共同生活在2亿年前的中生代。恐龙灭绝后,作为恐龙家族一个分支的扬子鳄却奇迹般地一直繁衍到今天。  相似文献   

11.
徐星 《大自然》2013,(4):24-27
暴龙类恐龙也许是恐龙大家族中最著名的一个支系,尤其是暴龙类的代表性物种霸王龙,是家喻户晓的恐龙明星。霸王龙体长十几米、体重五六吨,是一种巨型食肉类恐龙,是北美洲白垩纪末期的绝对统治者。霸王龙不仅是科学家的重点研究对象,也是公众心目中的宠儿,人们想了解有关霸王龙的一切,包括霸王龙怎么吃东西、怎么运动等等。科学研究发现,身躯庞大  相似文献   

12.
搜新吧     
<正>非洲发现恐龙最古老亲戚化石不久前,一个国际小组在非洲坦桑尼亚南部找到了距今约2.45亿年的生物化石,这是迄今为止恐龙家族最古老的亲戚,  相似文献   

13.
恐龙是巨型动物,即使给活恐龙称重都是一个棘手的难题,更别说利用恐龙化石来给它们称重了。最近,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古生物学和生物力学研究小组的卡尔&#183;贝茨(Karl Bates)和同事们根据5个恐龙化石和两个霸王龙化石制作成恐龙复原模型,使用激光成像技术测得落基山博物馆的较小的霸王龙体重介于5.5-7吨,而较大的可能重达8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研究员主持的重大国际合作项目“新疆中生代恐龙化石研究”,自2002年8月以来,与美国和加拿大的合作者一起,在我国新疆准噶尔盆地的戈壁沙漠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科学考察,对在该地区发现的地质时代大约为1.6亿年前的恐龙化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2006年2月9日出版的Nature上报道了该项研究成果——世界上最早的霸王龙类冠龙.冠龙代表最原始的霸王龙类,把霸王龙类的确切化石记录提前了近3千万年.同时,冠龙化石也是已知保存最完整的侏罗纪虚骨龙类之一.  相似文献   

15.
1923年,谭锡畴在莱阳进行地质考察过程中,在将军顶—赵疃一带发现大量的恐龙骨骼化石,并在北泊子等地点采集了鱼类、昆虫和植物等化石。葛利普研究了其中的甲壳类、昆虫类等无脊椎动物和狼鳍鱼、中华弓鳍鱼等,周赞衡研究的植物化石有松柏类、银杏和苏铁等。1929年,维曼对谭锡畴发现的恐龙化石进行研究,命名了中国谭氏龙。这批标本现保存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博物馆。  相似文献   

16.
恐龙如何照料它们的孩子呢?2003年在中国发现的一群鹦鹉嘴龙化石也许回答了这个问题。在这群恐龙中只有一只成年个体,却有至少34只幼体。它们全都挤在仅0.5平方米的一小声地方。化石保留了它们临死时的姿势。  相似文献   

17.
<正>在南美洲、澳大利亚,人们较早就发现了恐龙化石,最近科学家又在南极发现了侏罗纪(距今大约2亿年前)和白垩纪后期(距今大约1亿年前)的恐龙化石。从物种进化的角度来说,不同地方的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的概率非常小,更可能的是,其一物种在一个地方产生,然后经迁徙扩散到世界各地去。所以,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使得科学家猜测,在侏罗纪,澳洲大陆与南极大陆、南极大陆与南美大陆是相连的,恐龙就是从南美大陆进入南极洲,然后横穿南极大陆才到达澳大利亚的。  相似文献   

18.
据英国媒体报道,67岁的英国老翁杰拉德·麦克索里曾经在尼斯湖畔发现了一块1.5亿年前的蛇颈龙化石。新恐龙化石的发现证实,早在侏罗纪时代尼斯湖畔就曾有恐龙生活和繁衍,而近百年来频频出没、困扰整个科学界的所谓  相似文献   

19.
鸟类的起源问题一直以来存在着多个假说和激烈的争论,近年来中国辽西热河生物群出土的许多带羽毛的兽脚类恐龙化石,为鸟类兽脚类恐龙起源说提供了直接的化石证据.  相似文献   

20.
《科技知识动漫》2011,(10):42-42
恐龙时代十分漫长,从2.5亿年前到0.65亿年前,大约经历了1.8亿年。人们把这段漫长的时期分为三个较短的阶段: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三叠纪时期,恐龙才开始出现;到了侏罗纪时期,恐龙体积达到了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