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火星与木星之间,曾经有过一颗行星--"第5号行星",但它遭受不明天体撞击破碎,形成了现在的小行星带.这是真的吗? 提丢斯-波得定则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它将小行星带列入其中.但是,当人们把这个定则应用到实际的太阳系行星上时,就出现了问题:为什么火星与木星之间没有行星?为此,天文学家对这个区域展开调查,结果在那里发现了小行星带.  相似文献   

2.
在太阳系中,由于火星离地球较近,又很有可能存在流水和生命的迹象,人类便对火星探索倾注了最大的热情,但火星并非是太阳系中仅有的"生命星球".离开火星,穿过一条小行星带,便进入到太阳系中寒冷而幽暗的地带,那里有一个庞然大物——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它就是木星.  相似文献   

3.
如果小行星带果真是失去了的"第5号行星",那么,是谁把它打得粉身碎骨的呢?是金星吗? 木星内侧的行星乍一看似乎是稳定的,然而,在包括地球在内的其他行星上清晰地留下剧变的痕迹,其中最大的痕迹就是火星与木星之间存在的小行星带.前面已经提过,按照提丢斯-波得定则,这个小行星带有可能是太阳系原来的"第5号行星".  相似文献   

4.
<正>小行星是目前各类天体中唯一可以根据发现者意愿进行提名,并经国际组织审核批准从而得到国际公认的天体。由于小行星命名的严肃性、唯一性和永久不可更改性,使得能够获得小行星命名权成为世界公认的一项殊荣。小行星是太阳系形成后的物质残余,体积和质量远比行星小得多。绝大多数小行星的直径都在100千米以下。小行星数量众多,也是太阳系的重要成员,它们大多处在火星和木星运行的轨道之间,类似行星作环绕太阳  相似文献   

5.
2007年9月27日,小行星探测器"黎明号"终于起程了.它将飞赴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探测那里的两颗神秘天体--灶神星和谷神星.这次任务的行程长达50亿km,耗时8年.学者们期待"黎明号"帮助他们回答一个古老而又玄妙的问题:太阳系是如何诞生的.  相似文献   

6.
全世界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正设计一系列不载人的地球使者进一步去探索太阳系。已提出的飞行计划将用来研究外层行星,尤其是冥王星;访问火星和木星之间太阳轨道上运行的岩石结构的小行星和收集火星的样品送回地球。使用不载人飞船对难以观察的太阳系的探险从  相似文献   

7.
许槑 《自然杂志》2004,26(6):356-356
近十年来 ,天文学家们在太阳系以外发现的近百个行星系统中 ,大都有“灼热木星”———气态的巨行星绕恒星运行 ,而它们与主星的距离都接近于我们太阳系中水星与太阳的距离 .科学家们认为 ,这些巨行星是在远离主星的寒冷区域形成的 ,后来 ,由于围绕着年轻恒星的尘埃盘内物质的引力拖曳 ,失去角动量后向主星移近的 .受此启示 ,一些天文学家认为太阳系内的木星也可能发生过向太阳移近的现象 .科学家们发现 ,位于木星与火星之间的小行星带内的 ,一群 70 0多个岩石状不太大的 ,被称为希尔达 (Hilda)的小行星群 ,它们绕太阳三圈的时间恰巧等于木…  相似文献   

8.
19世纪初,人们发现了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事实上,小行星带早在18世纪就被德国人提丢斯预见到了. 在火星与木星之间有一片广阔的地带,其间沿一定轨道环绕太阳运行着大大小小的岩石,这就是著名的"小行星带",是在19世纪初被发现的.1801年1月1日,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在这一地带发现了小行星塞内斯(直径1003千米).1802年,德国天文学家奥伯斯在这里发现了小行星帕拉斯(直径608千米).此后,在这一地带又相继发现了幽诺、维斯达等小行星.  相似文献   

9.
2007年9月27日,小行星探测器“黎明号”终于起程了。它将飞赴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探测那里的两颗神秘天体——灶神星和谷神星。这次任务的行程长达50亿km,耗时8年。学者们期待“黎明号”帮助他们回答一个古老而又玄妙的问题:太阳系是如何诞生的。科学家相信“黎明号”能帮助他们回溯诞生之初的太阳系,他们将那个时候称为“太阳系的黎明”,这也正是“黎明号”名字的由来。  相似文献   

10.
2015年3月6日,美国黎明号小行星探测器将飞抵谷神星进行探测.该探测器是于2007年9月27日发射升空的,它在2011年7月首先进入了灶神星轨道,对其展开了14个月的探测,采集了关于灶神星的珍贵数据和图像;然后,又飞往谷神星进行探测.谷神星是颗什么样的行星?这件事对于人类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谷神星的奥秘 在火星和木星轨道间有一片小行星密集的区域,被称为太阳系的小行星带.天文学家估计,这里约有50万颗种类各异的小行星.灶神星、谷神星、智神星和婚神星被称为小行星带的“四大金刚”.  相似文献   

11.
正space太空近日,研究人员发现了太阳系中一个新的天体高速轨道网络。利用该网络,一些天体可比先前任何已知的轨道更快地穿越太阳系。这条星际"高速公路"使彗星和小行星在太空中的运动速度比以前想象的要快得多,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就可从木星到达海王星。研究人员认为,这些轨道的动力学结构在从小行星带到天王星及一些其他位置的"空间流形"中形成了一系列相连的"拱桥"。理论上,天体利用这条新发现的星际"高速公路"穿越太阳系只需要几十年时间,  相似文献   

12.
读了《太阳系行星之谜》之后,我觉得这是一篇颇富争议的文章,赞许者会有,批评者也会有,批评的意见或许还会很尖锐. 《太阳系行星之谜》一文向读者介绍了有关太阳系的以下问题:"提丢斯-波得定则"的妙用,小行星带的形成,对上古时代地球"大洪水"的考察,金星的由来,"第10、11、12号行星",月球的内部结构和木星爆炸,等等.  相似文献   

13.
声音     
正"火星是除地球外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太阳系星体,希望人类在本世纪能够移民火星。"——斯蒂芬·霍金2014年2月,一颗航母大小的小行星与地球擦肩而过,近地点只有不到9个地月距离。每年都会有小行星经过地球附近,科学家们非常担心那些较大的行星会伤及地球,并寄多种希望以寻求解除地球危机的方法。近日,斯蒂芬·霍金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他作出预言,人类将在50年内  相似文献   

14.
国际永久编号的两颗小行星被正式用两位中国科普作家的名字命名:6741号小行星命名为李元,6742号小行星命名为卞德培。 这两颗小行星位置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同九大行星一起围绕太阳运行。它们是由日本天文学家圆馆金和渡边和郎发现,并经日本著名天体摄影家及  相似文献   

15.
40多年前,0.25吨的一快电路和遥感器挣脱了地球引力的束缚,迅速掠过月球和火星,冲向木星——"先驱者"10号和"先驱者"11号,当时已经在太空中飞行了一年.它们给人类呈现了超越太阳系小行星带的首次惊鸿一瞥的同时,也留下了一个谜团——一个困惑和启发天体物理学家数十年的谜团. 像许多谜题一样,这个谜题仅仅开始于一个小暗示:似乎有些不对劲.就在"先驱者"10号、11号飞越木星和土星轨道后不久,地面控制人员开始注意到:两艘飞船的飞行速度似乎比预计的要慢,就好像某种力在非常巧妙地牵引着它们向后朝向太阳.  相似文献   

16.
1994年,太阳系里的一颗彗星被木星轨道抓住后就一直绕着木星转,轨道则不断衰减。当木星引力大过彗星自己抓住自己的引力时,便把彗星拉成碎片。这些碎片有的继续绕着木星转,有的落到木星上,最大一个碎片坠落打出的疤痕。有好几个月的时间都出现在木星表面上。发生这件大事后,人类才恍然大悟:“形成星球后遗留下的小行星在太空中至4处跑,地球也在太空中跑,太空中处处枪林弹雨!’I能证明这种现象的证据非常多,例如月球表面坑疤很多,少数是早年的火山,其他绝大多数是小行星打出来的陨石坑。小行星表面上都是洞,  相似文献   

17.
宇宙动态     
越来越“冷酷”的火星;存在尘埃粒子的木星环;火星发现类似南极洲冰原地形;木星大气出现第三个“红斑”;外太空发现最小行星。  相似文献   

18.
去年11月,美国海尔天文台的查理斯·科瓦尔在搜索彗星时发现了一颗小行星。他的轨道在土星(离太阳9.5天文单位)和海王星(165天文单位)轨道之间,大约离太阳24亿公里。这是迄今已知小行星中离太阳最远的。大家知道,在火星(1.5天文单位)和木星(5.2天文单位)轨道当中存在着小行星带。绝大多数小行星都在木星内侧,环绕着太阳公转着。个别的可能达到木星外侧。但也有少数小行星,它的轨道比地球更接近太阳。象1976年发现的小行星,它公转周期比地球还短。  相似文献   

19.
从哥白尼时代以来,关于太阳系曾经有过三次出乎意料的新发现高潮.第一次是370年前伽里略用人类第一批天文望远镜首先看到木星有四颗卫星;并发现了金星的位相变化;他还发现土星的外形有奇特的变化,半世纪以后,惠更斯确认那是土星的扁平的光环时时以不同的角度朝向我们所致.第二次高潮于伽里略逝世后一个半世纪来临,1781年威廉·赫歇耳破天荒地发现了一颗新行星——天王星.又过了二十年,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又发现了第一颗小行星,后来人们查明,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有一个小行星带,小行星数目成千上万.第三个高潮则近在眼前:1977年3月发现了天王星的光环,1978年发现冥王星也有一颗卫星,甚至  相似文献   

20.
许槑 《自然杂志》2006,28(3):142-142
天学家们分析了从月亮带回来的岩石和对月亮上被小天体撞击后产生的环形山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认为内太阳系在39至38亿年前曾遭受猛烈的撞击(Late Heavy Bombardment,简称LHB)。一项近来的研究表明太阳系外围柯依柏带(Kuiper Belt)中的天体曾参与了这种撞击,但另一项新的研究却认定火星与木星绕日轨道之问的小行星带乃是导致这场灾难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