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美国已开始对一种新的治癌药物进行试验,这种药物的作用方式与久已建立的化学疗法完全不同。新的抗癌方法旨在设法变更癌细胞,使它们停止无限制的分裂而恢复成为正常细胞,以此代替使用有毒化合物杀灭癌细胞的旧法。  相似文献   

2.
正要了解基因编辑,首先得知道什么是基因。我们的身体,就像是一个由很多细胞组成的王国;而在每一个细胞里,又有很多携带着遗传信息的小纸条,它们就是DNA。在这个DNA上,有一些被称为基因的片段,它们决定了你有棕色的眼睛,黑色的头发,黄色的皮肤,也规定了你身上的每一种细胞分别负责干什么。可以说,  相似文献   

3.
基因转化实验使得在各种人类肿瘤细胞的DNA中检测出活性转化序列成为可能。这些序列,即细胞癌基因,已被发现存在于各种各样的肿瘤中,如神经母细胞瘤、白血病、癌和肉瘤。它们似乎代表着参与转化机制的分子决定子,这种机制存在于各种类型的肿瘤中。从这个观点看,癌症似乎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不是以不同类型肿瘤为特征的、一百多种不同的疾病。  相似文献   

4.
治癌新法谈     
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在世界各国治癌专家们的努力研究下,各种治癌"神招"不断推出,给"癌症"这个世界性的难题找到了解答的方案,介绍两种方法如下。助苗生长治癌法长期以来治癌方法都是设法杀死癌细胞,现在却又出现一种崭新的治癌方法,不是马上杀死癌细胞。而是促进癌细胞生长以致衰老,最终使癌细胞自然死亡。此法似乎是"天方夜谭",但实际却有效。癌细胞之所以可怕是因为它不同于正常细胞那样,按  相似文献   

5.
自然信息     
化学炸弹在肿瘤细胞里“爆炸”新西兰化学家研制出一种抗癌化合物,这种化合物能治疗用常规的药物或放射治疗有困难的实体肿瘤。实体瘤内的癌细胞复制慢,它们不易受到常规抗癌药物的攻击,因为这些药物作用机制就是在细胞复制时直接干扰DNA合成。实体  相似文献   

6.
Chk1防止DNA损伤的S期肿瘤细胞进行异常的有丝分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在p53失活的肿瘤细胞中DNA甲基化试剂引发的DNA损伤对于细胞周期的影响, 我们将同步化在G1, S和G2/M期的HeLa细胞分别进行甲磺酸甲酯(MMS)处理. MMS的处理结果表明, 各个时相的细胞周期进程均发生延迟或阻滞, 其中S期细胞对药物最为敏感. 进一步的分子机理研究表明, 3个时相中ATM-Chk2和p38 MAPK通路均被激活, 但是Chk1仅在S期中被活化, 提示Chk1特异地参与了S期的DNA损伤检查点(DNA damage checkpoint)或者DNA复制检查点(DNA replication checkpoint)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确定Chk1在S期的检查点功能, 用专一的小分子抑制剂抑制Chk1的磷酸化, 发现被MMS处理的S期细胞能在未完成复制的情况下进行异常的有丝分裂, 提示Chk1主要是在HeLa细胞S期的DNA损伤检查点而不是DNA复制检查点发挥其作用. 另外, 本研究还检查了参与G2/M期进程的cyclin B1的表达变化情况. 在MMS处理的S期细胞中, cyclin B1表达量不能上调; 而在加入Chk1抑制剂处理后, cyclin B1则有所增加. 这一结果进一步支持DNA损伤S期细胞在Chk1失活时进入异常有丝分裂的推论. 研究结果表明, Chk1是MMS诱发的HeLa细胞S期DNA损伤检查点的专一性的重要蛋白激酶; 当MMS引发DNA损伤后, 上游蛋白激酶对Chk1进行磷酸化, 从而激活了S期的DNA损伤检查点, 阻止细胞进入G2/M期. 由于这一过程不依赖于p53的活性, 因此Chk1有可能作为p53失活的肿瘤细胞的药物靶标.  相似文献   

7.
徐旭东 《科学通报》1992,37(12):1131-1131
自1973年发现蓝藻质粒以来,至今已在60余株蓝藻检测到染色体外DNA;从种类分布来看,它们几乎遍及蓝藻所有类群。但胶球藻和粘杆藻二单细胞属经检测未发现质粒,此后也一直未有报道。蓝藻中的一些种类集光合和固氮作用于同一细胞内,具有在空气条件下固氮生长的能力,这在固氮微生物中是一特殊模式。由于它们具有厚而牢固的胶质鞘,而且一般生长缓慢,质粒检测工作遇到很大麻烦,故运载体转移系统未能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  相似文献   

8.
当用脾细胞穿过肿瘤细胞时能得到什么呢?能得到源源不断的抗体,它能探测识别和消灭癌症.一种强大的新型武器可能很快进入治癌的武库中.这种武器是第一个非常准确而有力的生物侦探,它在人体上搜寻肿瘤,在荧光屏上用雷达似的图像指出它们的位置.当安装上致命的化学或放射性"弹头"时,这种装置总有一天会成为导弹,它能消灭恶性细胞,而使健康细胞不受损害.  相似文献   

9.
叶绿体基因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内的迭层结构,它们负担着光合作用。除了具有进行光合作用和生产蛋白质的化学机构之外,每个叶绿体还含有与植物细胞的遗传物质不同的DNA。玉米叶绿体染色体大得足以含有100个通常大小的基因,但是只有很少几个基因已经被鉴定。现在正采用和分析细胞核中DNA同样的  相似文献   

10.
何忠效 《科学通报》1985,30(21):1660-1660
在大多数高等有机体中,DNA一经合成便被DNA甲基化酶修饰而发生DNA甲基化作用。已有大量实验证明DNA甲基化作用在基因表达的调控中起重要作用。Razin等评论了DNA甲基化作用和基因功能间的相互关系。而作为癌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也有很多研究者对异常甲基化作用和癌的相关性做了大量工作。显然,DNA甲基化酶活力调节的研究无论在分子生物学或癌基本理论的研究中都很重要。  相似文献   

11.
金纳米材料在医学诊断和治疗领域有着很大的应用前景,其中金纳米棒(AuNRs)更是广泛应用于癌症治疗研究.本文中,硫普罗宁作为一种新型的巯基药物,被用来稳定金纳米棒得到Au-TIOP NRs.阿霉素(DOX)是一种化疗药物,通过与DNA反应扰乱细胞周期,从而诱导细胞凋亡,实验通过静电吸附将阿霉素连接到硫普罗宁包被的金纳米棒的表面从而获得Au-TIOP-DOX NRs,并进行了一系列的表征和初步的细胞毒性实验.另外本文提出,利用金纳米棒的近红外吸收和被动靶向肿瘤细胞的特性可实现肿瘤治疗,更重要的是,巯基药物硫普罗宁的羧基基团可以被DNA/RNA、功能多肽或药物分子等修饰,使金纳米棒成为一种新型的治疗癌症的药物输送系统.  相似文献   

12.
黄宝国 《科学通报》1993,38(5):436-436
4′-硫代核苷类似物已有一些报道,主要是对其化学合成和药物活性的研究。人们发现它们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抗病毒的活性。但对于它们影响DNA合成的作用机制还一无所知,为了从分子水平上了解它们的生物活性并开发新的性质和用途,我们在4′-硫代-2′-脱氧核苷的基础上,合成了4′-硫代-2′-脱氧胸腺嘧啶核苷-5′-三磷酸(TsTP)并考察了它对DNA合成的影响,发现:1)TsTP能有效地抑制DNA的合成,2)TsTP对DNA合成的抑制只发生在DNA模板腺嘌呤位置上,即抑制是高度专一的。上述二个性质使TsTP既成为潜在的抗肿瘤,抗病毒的药物,又成为潜在的DNA顺序测定终止剂。  相似文献   

13.
今年5月下旬,美国临床肿瘤协会在洛杉矾召开研讨会。《时代》周刊专栏记者先期到会采访与会专家并于5月18日发布特别报道,称新一代治癌药物可以直接攻击细胞核,以便及时遏制变异基因迫使细胞病变。癌症研究回眸与前瞻今年5月中旬,美国著名医生朱达·福克曼多年在鼠体内进行抑制肿瘤生长的治癌研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美国各大新闻媒体竞相报道,给许多从事癌症研究的专业人员提供了新思路、带来新希望。毫无疑问,当今癌症研究人员内心正在憧憬治疗排位“第二杀手”新时代的到来。自从叨多年前美国政府发起“对癌宣战”以来,研究人员…  相似文献   

14.
巨大的需求     
每个人体内都存在有潜伏的病毒,例如,你极有可能在某个时刻就被感染了人类乳头瘤病毒(HPV).而HPV病毒能向细胞中注入自己的DNA并在人体中藏匿数十年,一旦你的免疫系统出现问题,它们就会被激活从而感染更多的细胞或者使你发病.这样的后果可能是致命的:HPV会造成颈部、喉部、肛部和宫颈部的癌症.  相似文献   

15.
崔梅影 《科学通报》1981,26(1):50-50
近年来,细胞遗传学研究表明,高等生物有丝分裂中的染色单体交换(SCE)是DNA双链的交换,它们的频率可因细胞受各种外源因子处理而增加。SCE的形成同DNA损伤的复制后修复有密切的关系,SCE频率的不同反映了交换产生过程中机体重组修复系统的差异。因此,SCE是DNA损伤和修复过程的一个简单且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新近的研究工作增强了一种想法:在癌细胞中和在受到正常的、遗传程序影响的细胞中,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上甲基的变化是重要的。同时,从医学的观点看,已知引起肿瘤生长的化学药品同样破坏部份身体的防御机构。在过去几年中,有几个研究小组发现了高级生物的一个规律:在 DNA 的特定的脆嘧啶残基上没有甲基的基因比有甲基的基因更富于活性。新近,有的分子生物学家也发现,瘤细胞中 DNA 上的甲基是“不稳定的”,而且,激素会影响细胞中 DNA上甲基化的程度。有研究者曾看到三个基因的DNA:两个编码的携氧蛋白血红素和一个生长激素。这三个基因固定在不同的染色体上,在结肠瘤细胞和肺瘤细胞中,它们均不起作用。然而,所有  相似文献   

17.
沈墨 《世界科学》1989,11(3):55-55
上周,一位科学家描述了他称为癌基因的第一产物,业已了解到这产物与人体DNA相结合,且直接控制其他细胞基因的活性。研究人员发现该基因产物是一种蛋白,含有调节锌代谢功能。专家们认为:这一发现的真正意义在于揭示了产生癌的整个过程所缺少的环节。多年来,科学家们相信癌的出现是因为调节细胞生长的正常程序奇妙地失去控制。已有证据表明细胞在每一阶段均有(除最后阶段外)生长控制过程的调节异常。研究人员已见到连结细胞的激素生长因子的产物的异常,即那些生长因子的细胞表面的受体活性异常,以及将该受体的活性转译成控制细胞生长的化学信息的酶也发生异常。缺环一说证明了携带这些化学信息的蛋白不仅连结细胞的DNA,而且引发细胞核基因表达。这一证据已被圣地亚哥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组找得。  相似文献   

18.
新型抗菌素——喹诺酮使用青霉素及其有关药物的日子可能屈指可数了.由于病菌对普通抗体的抗性日益增长,一些制药公司正在研制新型的抗菌素——喹诺酮.该药物的作用是拉直细菌细胞的DNA,它能干扰一种保证将一长串细菌DNA配入细菌细胞内的酶.现已  相似文献   

19.
现代生物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是研究生物体内信息是如何隐藏在分子结构之中,而这种信息又是如何从一个分子向另一个分子转移的。许多生命的重要现象,如胚胎细胞的分化,正常细胞转变成肿瘤细胞等重大课题,只有在弄清上述问题后,才有可能得到根本解决。五十年代以来,人们已经搞清楚了,细胞的遗传信息是藏在一种叫做脱氧核糖核酸的生物高分子中。脱氧核糖核酸简称为DNA。DNA由两条长链分子组成。它们相互绕在一起构成了一种所谓双螺旋的结构。DNA虽然是一个极大的分子,但它主要由四种不同的碱基组成。四种碱基以各种不同的次序排列,就构成了不同的DNA分子。生物体内的“信息”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写在”DNA分子上。在正常细胞里,  相似文献   

20.
HSP70反义RNA对高粱花粉的正常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陈建南 《科学通报》1997,42(18):1993-1997
人们发现热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普遍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和人类之中,它们当中有些具有分子伴侣(Molecular chaperon)的作用,如HSP_(60),HSP_(70),HSP_(90)等,它们参与细胞合成的蛋白多肽折叠,组装成有功能的结构,把它们运输到相应的场所或细胞器中,它们还能修复细胞DNA和核仁的损伤等.因此,它们具有“管家蛋白”的作用,它们对细胞的正常生活、功能发挥和应付外界恶劣环境的变化起着重要作用.在不同生物中同一种热激蛋白,其DNA序列具有很大同源性.我们较早地发现和报道了HSP与高粱雄性不育现象有密切关系.后来我们发现在热蛋白中是HSP_(70)与高粱雄性不育密切相关.但这种关系究竟是因果关系还是平衡关系?本文使用反义RNA研究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