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7 毫秒
1.
澳大利亚的大堡礁水域也许是世界上有毒动物数量最多的地方。那些剧毒动物身上的毒液在今天看来也许是致命的,但在明天则可能成为神奇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王春 《世界科学》2004,(12):F002-F002
我曾经读到一本书,书名叫《致命毒药》,作者在书中提到,毒蛇的毒液是非常致命的。但是当我在上学的时候,生物老师却告诉我们:蛇的毒液其实是可以喝的,喝了它也不一定就会死掉。因为蛇毒也是一种蛋白质,它完全可能在人体内得到消化分解。然而这本书却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一些毒蛇的毒液是非常致命的。到底谁说的是真的?可以拿这种毒液和砷(砒素)的毒性相比吗?  相似文献   

3.
2006年1月2日,美国游客伦达尔在智利圣费利克群岛海域游泳时,被一条怪异的海蛇咬伤。他立即被送到附近医院。由于当地海蛇经常出没,这家医院有十分丰富的治疗经验,然而,治疗并没见效。医生用尽了所有治疗手段,病人昏迷却越来越严重,心跳与呼吸越来越慢,口鼻不断流血,肢体越来越冷。医生大惑不解:海蛇毒液通常为神经毒液,极少数为血液毒液;可是病情表明病人同时中了两种毒素。这怎么可能,又该如何治疗?医生立即叫来了院长。院长是著名的蛇毒治疗学家。院长认定:“病人被一种非常稀少的鹰嘴海蛇咬伤。这种海蛇的毒液是神经毒与血液毒的‘混合…  相似文献   

4.
新种章鱼     
《大自然探索》2010,(10):4-4
最近,科学家首次从南极海域捕获的章鱼身上提取了毒液,在此过程中他们还发现了四个章鱼新种(下图为其中一种)及两类全新的头足类动物毒液。科学家希望这些毒液有助于研发新的药物,以缓解疼痛、对抗过敏和治疗癌症。虽然动物毒液一直被视为是开发药物的潜在资源,但科学家只是在最近才意识到头足类动物(包括章鱼、乌贼、鱿鱼)的毒液性质独特。  相似文献   

5.
昆虫是动物中的大家庭,已命名的就有100多万种,约占全世界已知动物的2/3。在这么多的昆虫中,有极个别的昆虫还能杀人。昆虫究竟是怎样杀人的呢?南美洲有一种蚂蚁被称为“魔鬼蚁”,它们主要是以毒液来杀人的。这种毒液比眼镜蛇的毒液还毒,人畜只要被它们咬上一口,会立刻丧命。这  相似文献   

6.
生物学     
鱼也能感知痛苦 过去大多数人认为,鱼是低等脊椎动物,不会体验到痛苦,而新的证据表明,当一条虹鳟鱼被垂钓者挂在鱼钩上时,它能感受到痛苦。为此,英国研究者将醋酸或一种蜜蜂毒液注射在魟鳟鱼的下唇上,很快鱼便开始磨擦自己的嘴唇并不停地摇摆——这是高等脊椎动物和哺乳动物遭受痛苦的典型心理试验。  相似文献   

7.
说来有趣,虽然世界各国已经庄严地签订禁止使用化学武器的协议,可是自然界里的化学战争却还随时随处在激烈地进行着,好像谁也不予理会似的,这就是本文要谈的昆虫之间的化学战争了。据学者考证,远在一亿多年前,昆虫界就已经开始有了化学武器。那些捕食性昆虫,往往用特有的化学毒液来杀死猎物,以提高捕捉效率。被捕的昆虫,则通过喷洒刺激的、粘性的,或者有毒的物质来抵御敌人,保护自己。有时它们以一种特殊的臭味使得强敌望而却步,在生死攸关时刻,藉以脱离险境,转危为安。此时此刻,谁又顾得上理会禁止使用化学武器的协议呢!在…  相似文献   

8.
《大自然探索》2006,(6):4-4
一项新研究结果显示,蛇是向一种远古蜥蜴学习从而变得“恶毒”的,而当今蜥蜴家族中能够制造毒液的“恶毒者”决非只是美国西南部的大毒蜥和墨西哥须蜥。科学家比较了蜥蜴和蛇的毒液基因,发现有6种毒素在这两者的毒液中都存在。化石证据表明,蛇和蜥蜴的制毒能力都源于一种生活在  相似文献   

9.
一项新研究结果显示,蛇是向一种远古蜥蜴学习从而变得"恶毒"的,而当今蜥蜴家族中能够制造毒液的"恶毒者"决非只是美国西南部的大毒蜥和墨西哥须蜥.科学家比较了蜥蜴和蛇的毒液基因,发现有6种毒素在这两者的毒液中部存在.  相似文献   

10.
懒猴 用无辜的大眼睛“欺骗”你 千万不要被懒猴水汪汪的大眼睛欺骗了,它看似无辜,实则狠毒.懒猴这种小灵长类动物是世界上仅有的有毒哺乳动物之一,它能够从肘部释放毒素.当懒猴准备去咬别的动物或者是舔舐皮毛防止受到攻击时,就会将毒素含在嘴中.对于人类而言,这种毒素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1.
《大自然探索》2005,(6):4-4
一项新的研究结果显示,袋鼠、考拉熊和它们的有袋类亲戚能分辨七彩颜色,这使有袋动物成为了已知的第二种能识别三原色的哺乳动物。在此之前,科学家只知道在哺乳动物中只有灵长类具有这种能力。大多数哺乳动物(比如狗和马)都只具有两种视锥细胞,因而不能识别红色和蓝色。视锥细胞是一种在视网膜上感受光线和色彩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主要集中于视网膜的中央凹进处,使得这一部分区域对光线最敏感。  相似文献   

12.
动物的婚育     
安尼 《科学之友》2005,(3):48-49
世界上大约有4300种哺乳动物,大多数哺乳动物并不是以一对成年雄性和雌性共同照顾后代这样的核心家庭模式生活的。相反,很多种哺乳动物的成年雄性和雌性都是“分居”的,至少在产仔期如此,两性相会只是为了交配。即便是大多数群居的哺乳动物,例如狮子、狼、黑猩猩和有袋哺乳动物  相似文献   

13.
《大自然探索》2009,(2):4-4
海兔实际上是一种海蛞蝓,但它们长着外形像兔子耳朵的触角,因而得名。科学家最近发现,狡猾的海兔竟然能自行制造毒液来阻止多刺龙虾的进攻。一旦受到威胁,无脊椎的海兔就会产生两种化学分泌物,一种为墨色,另一种为奶白色,二者混合成暗色毒液。科学家发现,海兔在喷射这种暗色毒液之前很短时间才临时混合这两种分泌物,二者的反应还会产生一种叫做“过氧化氢”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谍海毒器     
<正>2017年2月13日,一名朝鲜籍男子在马来西亚遇害。2017年2月24日,马来西亚警方公布了其尸检结果:死者面部和眼部含有VX神经性毒剂。消息一出,全球各界一片哗然。VX神经性毒剂属于什么级别的化学毒剂,它是否是暗杀行动中的超级利器呢?不用刀枪,而用毒药取人性命的方法由来已久,悄无声息、毫不血腥。公元前,古希腊最伟大的哲人苏格拉底被执行死刑的方式,就是喝下从有毒植物中萃取的毒液。据说,这种死刑是没有什么痛苦的,毒液会在体内慢慢发散毒效。两个小时后,死囚下肢才  相似文献   

15.
史勤勤 《科学通报》2021,66(12):1456-1468
哺乳动物牙齿微痕分析方法是一种通过分析牙齿表面微痕纹理,推测其可能食性的研究方法,广泛应用于哺乳动物食性判断和古环境重建等研究领域.牙齿微痕分析方法最初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拍照观察,到21世纪初发展出4种定量分析牙齿微痕特征的研究体系,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及参数选择,达到区分哺乳动物食性的目的.哺乳动物牙齿微痕分析方法不仅...  相似文献   

16.
在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有些植物是有毒的。这些有毒的植物如果只微量使用或使用适当,能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否则就会发生中毒。多数有毒的植物分布在热带地区,但在其他地区也有不少,我们应该当心。春天开花的青毒植物毛莨植物的拉丁学名有两个意思:第一是青蛙,表示该植物生长在靠近水边和潮湿的地区,也就是青蛙生长的地方;第二是苦的,表示该植物含有一种有毒的物质。牧场里的毛茸植物影响牧草的质量,牲口不吃混有毛莨的干旱饲料,但实际上干毛莨的是没有毒的。白头翁是一种早春开花的植植物充满了毒性,植物皮肤过敏的人周身发水…  相似文献   

17.
石磊 《世界科学》2010,(2):20-21
<正>如果你想欣赏地球生命的多样性,那你将需要一台显微镜。我们这个星球上大约有5400种哺乳动物,但是,仅仅一汤匙泥土含有的微生物的种类就可能是这个数目的两倍!它们能生活在包括被酸浸透的矿井和南极荒原这样的地方。根据粗略估计,地球上可能总共有1.5亿种微生物。  相似文献   

18.
QSAR法研究芳烃类化合物的生物毒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征涛 《科学通报》1996,41(15):1395-1398
有机芳烃类化合物中有许多为有毒化学品。本研究将分子轨道能和分子连接性指数等化合物表征参数,联合引入分子定量结构与活性相关(QSAR)的研究方法中,从分子结构与能量两种属性的角度,探索芳烃类化合物对水生生物和陆生哺乳动物的毒性作用,及其分子定量构效关系,进一步寻求毒理学中的生物替代性规律,为利用QSAR法研究生物替代毒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哺乳动物诞生之前,曾经有一种庞然大物横行世界,那就是恐龙。 说起恐龙的灭绝,至今没有明确的说法。有自然灭绝,有冰期影响,有天外灾害,等等等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20.
在城市的商业街、庙会或是旅游胜地,我们往往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人群,显得特别壮观。在自然界,不少动物也有集群活动的习惯.尤其是在动物迁徙的时候.在遭遇灾害的时候,或是遇到大规模天敌的时候,这些动物的群体活动显得特别壮观,鸟儿的群飞可能遮天蔽日,鱼儿的群游可能让大海失色,哺乳动物的群奔可能让大地战栗。接下来,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些动物大规模群体活动的壮观景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