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庸小说的意义无可置疑,但其价值确认仍有待进一步辨析.如果以"好小说体现文学艺术的魅力,伟大作品呈现精神境界的高度"这个观点为据,那么我们应该明确承认,金庸作品不仅是通常所谓的"好小说",而且是能与古今中外那些文学经典相提并论的"伟大小说".这着重在金腐的武侠叙事通过对以"侠士道"为核心的"中国精神"的艺术呈现,对"审美解放"与"诗性正义"作出了成功的文学诠释.  相似文献   

2.
鲁迅和契诃夫,同是杰出的现实主义短篇小说大师。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与国度,但他们的作品却具有相似的魅力,这种魅力不但体现在现实主义精神的紧密联系上,即使在外部,在形式上,我们也可以找到二者相互契合的地方。但是,鲁迅和契诃夫的作品在揭示和抨击社会的深刻性,作品的艺术表现以及作者本人选取小说表现角度的不同对自我形象的体现上,又独具特色,各有千秋。契诃夫的《苦恼》(Misery)与鲁迅的《祝福》(NewYearSacrifice)是两篇较为典型的范例。下文通过这两篇小说的异同比较,力图从中探求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探讨金庸的生命意识对其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深层影响,金庸的悲剧意识、叛逆意识、隐逸意识和孤儿意识这四种生命意识主要体现在其小说中的悲剧形象、叛逆形象、隐逸形象和孤儿形象这四类人物形象中,发掘二者的联系更有利于我们理解金庸的作品和他本人.  相似文献   

4.
关于金庸小说的接受早已超出个人趣味,涉及对文化现象的客观价值的评价.围绕金庸作品意义的批评虽然已有许多,但无论是否定的立场还是肯定的见解,仍都存在有待商榷的方面.通过对金庸小说意义的讨论,我们能够对诸如"文学与消遣"、"艺术价值与历史真实"、"审美欣赏与思想内涵"等诗学基本问题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中国武术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融摄了儒家、道家、哲学、医学、艺术学等文化内涵,而艺术与中国武术的融合造就了其独特的外在表现形象以及内在的精神内涵。中国武术从"技击术"到"技击的艺术"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中国武术中独特的艺术审美内涵。研究表明:中国武术是艺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情感精神的共同体验;中国武术具有艺术的肢体形象表现性;中国武术是具有丰富审美内涵的技击艺术。  相似文献   

6.
鲁迅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人物画廊增添了一大批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的典型。其中有一些个体形象,鲁迅运用色彩中鲜明的黑色对其做了生动有力的刻画,透过"黑色"之象征寓意表达自己特有的思想和情感。此类黑色个体即"黑色家族",在鲁迅的全部作品中构成了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就"黑色家族"中具有代表性的重要个体予以分析,进而对鲁迅的"黑色家族"创作意蕴予以浅探。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以来,鲁迅研究出现了许多新特点.黄乔生聚焦于"凡俗化"鲁迅研究,重新还原了人间鲁迅形象.他让鲁迅回归周家,把鲁迅形象重构放置在"八道湾十一号"这个空间场域中,建立在家庭视角下,进行日常生活化的俗味叙事.黄乔生还原人间鲁迅有其背后深义:一是接续八十年代"回到鲁迅那里去",力求接近鲁迅本体;二是接续林贤治的鲁迅重构,...  相似文献   

8.
鲁迅《狂人日记》受到了很多外国作家的影响,文章从题材、主题、表现手法和风格等方面分析了《狂人日记》所体现的外国作家对鲁迅的影响。认为在题材上,鲁迅的《狂人日记》受了果戈理同名小说的启发;在思想主题上,体现了尼采的部分精神人格,在表现手法上,借鉴了安特莱夫的心理描写手法,表现象征主义和"阴冷"色彩。  相似文献   

9.
山岳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山岳形象及多种多样的山岳信仰形式蕴含着民族的崇山理念,是民族心理的体现.数千年以来,泰山成为中国人心中山岳崇拜的代表,折射着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而富士山自古就是日本文学、艺术、宗教的主题,是民族情感的寄托.对泰山和富士山的崇拜都是源于自然崇拜并与国家意识相连,同时也是宗教信仰的组成部分,并体现着民族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0.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出现了对“人文精神”讨论的热潮.王晓明教授据此编了一部《人文精神寻思录》,在一些学者们的讨论文章中,隐约地曲折地表现出对鲁迅的否定,他们认为鲁迅的作品与社会政治关系密切,缺乏终极关怀,鲁迅精神中缺乏人文精神,并怀疑今天学习鲁迅精神的意义.本文认为鲁迅精神中体现了人文精神,鲁迅精神对当代人文精神的生成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