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一本《现代科学技术新概念手册》。苏步青任该书顾问,朱长超、江世亮主编,束家鑫、何妙福等学者撰写,曾勇新任责任编辑.该书收集了能源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空间科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海洋科学等18个学科领域约800个新概念.全书50多万字。在出版滑坡、学术著作出版困难的情况下,浙江科技出版社努力出版这样的学术著作,是一件很有价值,很值得称道的事。  相似文献   

2.
吴继侠 《世界科学》2002,(12):33-34
由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李健民、浦根祥、李万等人编撰的《全球技术预见大趋势》(以下简称“大趋势”)一书日前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是在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承担了由上海市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3.
《科学通报》1975,20(11):487-487
《天工开物》是我国明末杰出科学家宋应星的一部重要著作。该书初版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全书共分三卷十八章,从农业、食品、纺织、造纸、采矿、陶瓷、冶炼、酿造、染料、舟车直到兵器制造,比较全面地记载了三百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所取得的成就,总结了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是我国古代一部卓越的农业和手工业科学技术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4.
《领导的科学与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科学学研究所王健刚编著的《领导的科学与艺术》一书将由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该书提出的新课题是:体制改革后,各级新班子的领导干部都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即如何适应新形势、驾驭新潮流、开创新局面。由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事物日益繁复,人们的思想亦极为活跃。领导干部要做好领导工作,墨守陈规已经行不通了,盲目摸索也会误事,因此必须按照科学规律办事,讲究领导艺术方法,于是也就产生了一门新学科——领导学。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科学技术在古代是先进的,进入近代后变得落后了,这确实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现在就农业科学技术这个侧面分析一下它在古代发展的情况,近代落后的过程,落后的原因以及应吸取的经验教训。一、中国农业历史之谜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高潮。那时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科  相似文献   

6.
一、两组曲线的启示在历史上长达千余年的时期内,中国科学技术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对整个人类文明作出了许多有决定性影响的贡献;但在近三、四百年中,西方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远远超过了中国。这个历史事实迫使人们思考:近代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为了从整体上把握中西方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所体现的不同特点,从而对这个问题进行初步的定量分析,我们统计了从公元前六世纪到十九世纪末这两千五百年时间内的近两千项科学技术成果,分为科学理论、科学实验和技术三部分,根据各项成果在学科范围内的地位及其对社会影响程度的大小,制定不同的计分标准,作出中国和西方的科学技术水平累加增长  相似文献   

7.
石磊 《科学之友》2003,(12):47-47
内容简介:这是中国首次公开出版绝密级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纪实。同时,该书配有的手工印制的藏书票和底版也同时搭载神舟5号上天。“飞天”的藏书票将具有不同寻常的历史价值,成为无价之宝。本书真实记录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从最高领导层决策、立项研制飞船、选拔和训练宇航员,到预备一次运送“太空人”的过程,包括未来中国空间  相似文献   

8.
谈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着发达的科学技术传统的古代中国,在明末清初,即从十六世纪开始,科学技术就逐渐地落后于西方国家,其原因曾引起国内外人士的注意。本文就明、清时期我国科学技术的落后问题谈点看法,供同志们批评、讨论。一、简短的回顾中国的近代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的原因,是逐渐被人们提出来的;讨论这个问题的重要意义,也是逐渐地被人们所认识的。当近代自然科学在十六、十七世纪开始诞生和成长之时,正处在兴起阶段的西方资本主义渴望敲开古老的东方大门。它们在派遣传教士到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同时,也夹带了西方  相似文献   

9.
姚诗煌 《科学》2007,59(3):1-2
当今中国对科学技术的高度重视是有目共睹的。从1980年代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90年代提出“科教兴国”,到目前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都高度强调科学技术的地位,把发展科学技术列为重要的国家战略。这在世界各国中也是不多的。应该说,目前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条件,已不亚于许多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0.
为了搞调查我去中国,当对中国当地的技术人员介绍说我将以明清的农业技术史作为研究对象时,得到的几乎是同样的看法,即:“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其辉煌的成就早已众所周知。但那么先进的科学技术,后来为什么会落后了呢?且如何才能赶上这落后呢?这才是我们想知过的。”他们尽是说:明清时期的研究,对我们来说,没有作用,也没什么兴趣。对此,作为历史学家的我,真是感到无能为力了。与此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中国科技人员对引进近代科学技术来加速中国经济的“现代化”这一问题的焦虑.  相似文献   

11.
<正>2019年1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刘永坦、钱七虎获得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最高科技奖于2000年设立,是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授予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科学技术工作者。  相似文献   

12.
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了使我国在世界新的技术革命挑战和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能与发达国家一争长短,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加快发展科学技术。高等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的高层次,在人才培养和发展科学技术方面,担负着极为重要的责任。要使高等教育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就必须坚定不移地  相似文献   

13.
《自然杂志》2007,29(1):58-58
《自然杂志》是一本内容涵盖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的学术性和知识性、动态性相结合的综合刊物, 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审定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是北京大学图书馆等机构审定的自然科学总论类国家中文核心期刊, 也是我国多种检索和光盘版的全文收录源刊物。  相似文献   

14.
中国金属史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金属技术史》作者因长浒先生,长期从事中国金属史的研究工作,用现代测试手段对现有古金属器皿进行了断代和成份分析,收集的大量资料和数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美国宾州大学中国科技史专家席文教授对该书给予了高度评价,并热情撰序。全书内容包括中国金属史通论,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特征;中国古代青铜铸件的技术分析,中国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的兴旺和衰落都是相比较而言的。比较的方法一是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民族、地区之间的比较,二是自身历史发展的前后对比。科学技术先进和落后的原因很复杂,大量偶然的因素掩盖着必然的因素。尽管偶然的、必然的因素很多,但是主要的原因来自社会和技术两个方面。本文试图以世界冶金技术发展的历史为背景,讨论中国冶金技术的兴衰及其  相似文献   

16.
水土流失对人类生存环境极为不利,它是人类诸多灾害的根源。全世界约有2500万平方公里土地遭受水土流失。中国的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1949年以来,中国已累计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2万平方公里,建设基本农田11.3万平方公里。水土保持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土保持科学体系已经基本形成.进入21世纪,水土保持科学技术研究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 在系统分析中国水土保持科技发展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水土保持科学技术今后10~15年的发展战略、任务、目标重点研究领域和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7.
潘鼎所著《中国恒星观测史》一书,已由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笔者认为这是我国天文学史研究领域的一部高水平的重要著作。该书包括《我国早期的恒星观测》、《甘氏、石氏与<石氏星经>年代的论定》、《秦、汉时期星象观测的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中国科幻界的元老,王晋康的文字从来不以辞藻华美或感情细腻而著称,而是于朴实之中带着对人类自身深刻的思考。科幻小说《十字》也如他的诸多作品一样,站在一个较高的视角对人性进行反思。而这一句"上帝只关爱群体而不关爱个体,这才是上帝大爱之所在",便是该书的核心。作为一部小说,故事情节自然是首先被关注的焦点。然而该书开头所展现出来的内容,仿佛只是正义最终打败邪恶的老套故事。虽然随着剧情的发展,线索逐渐展开,情节逐渐曲折,但对于一部长篇小说而言,还是过于平庸。而作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1990年11月进行的全国科学家与工程师抽样调查的总结报告。透过本文,我们对中国科学家与工程师为什么献身科学技术,以及他们的时间分配、工资收入、工作条件、环境条件、精神状态和能力发挥情况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本文还指出,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才能使中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充分发挥能力,使中国的科学技术有长足的发展,给中国的经济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自然杂志》2007,29(5)
《自然杂志》是一本内容涵盖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的学术性和知识性、动态性相结合的综合刊物,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审定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北京大学图书馆等机构审定的自然科学总论类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也是我国多种检索和光盘版的全文收录源刊物。《自然杂志》的办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