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明确川南煤田古叙矿区龙潭组煤层成熟演化过程及气体成因类型,运用Petromod 1D模拟软件,结合川南煤田古叙矿区岩性地层分布、煤层埋深、泥岩声波时差、包裹体均一温度、气体稳定碳同位素组成测试等数据,对川南煤田古叙矿区C_(17)号煤层的埋藏史、受热史和有机质成熟生烃史进行重建。结果表明川南煤田古叙矿区地层自晚二叠世沉积以来,地层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剥蚀,即下三叠统嘉陵江组的剥蚀厚度约为39 m、上侏罗统与上覆地层的剥蚀厚度约为314 m,下白垩统与上覆地层的剥蚀厚度约为2 600 m、下古新统与上覆地层的剥蚀厚度约为1 681 m;龙潭组C_(17)号煤层自晚二叠世沉积以来,主要经历了3次"沉降-抬升"过程,最大埋深为晚白垩世末期的5 101 m,遭受最高受热温度为早白垩世末的234℃,现今温度为47℃,煤有机质成熟生烃过程分为未成熟、成熟生油、高成熟生湿气、过成熟生干气和生烃枯竭5个阶段。煤层气为一期成藏且发生散失时间为中侏罗世,富集时间为早白垩世。现今龙潭组C_(17)号煤层中赋存气体成因类型为热成因气。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自治区桌子山煤田属华北型石炭二叠纪含煤沉积,四道泉勘查区位于桌子山煤田西南部,太原组下段为本区的主要含煤地层。根据本区已有地质资料最新的勘探成果,认为勘查区构造主要由一个不对称宽缓向斜和一宽缓背斜组成,发育断层2条(落差100m),地层倾角一般为4~15°,构造复杂程度中等;根据岩性特征将太原组下段分为上、中、下三个含煤岩性段,中段为主要含煤层段,含可采煤层6层,其中461煤层为本区主采煤层,煤层厚度较大,全区稳定可采;通过岩性特征、岩煤层组合关系、动植物化石、沉积构造的研究分析,确认太原组下段沉积环境属滨海、泻湖-潮坪(含泥炭沼泽)—水上三角洲沉积,对主要可采煤层的聚煤环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分析了尼勒克煤田乌拉斯台煤矿区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各段的地层特征,正对该陆相沉积,煤层变厚、变薄、分叉、沉积缺失,化石单一特点,采用煤层组合特征、标志性煤层厚度结构、煤层层间距、岩性变化规律、岩石物性测井曲线、煤质分析等综合对比手段。从而对矿区主采煤层的对比,指导矿区找煤工作。  相似文献   

4.
龙固井田主采煤层顶板特征及工程地质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沉积学、地层学等与工程地质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巨野煤田龙固井田主采煤层顶板结构进行了精细研究,把龙固井田主采煤层顶板划分为下软上硬型、下硬上软型和复合型;详细研究了煤层顶板岩性分区特点,总结出五种顶板岩性组合类型:煤层—厚层状砂岩(老顶)、粉砂岩—厚层状砂岩(老顶)组合、泥岩—粉砂岩—厚层状砂岩(老顶)组合、粉砂岩—泥岩—厚层状砂岩(老顶)组合、泥岩—厚层状砂岩(老顶)组合等。结合顶板工程地质特征及评价,认为上述五种岩性组合顶板的稳定性依次变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古榆树一亮中煤田沉积特征、煤田构造及其演化规律分析,阐述该区煤层成煤环境。根据本区岩性岩相及煤层赋存规律,推断该区找煤的前景还是乐观的。为了证明以上的理论推断,建议对本区进行必要的钻探工程,以控制该区煤层的发展等。  相似文献   

6.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利用多级和梯形隶属度函数确定了指标的单因素评价,建立了煤层气资源地面开发选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利用Matlab编制了CBMES(coalbedmethaneevaluationsystem),对辽宁省7个主要煤田煤层气地面开发可行性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各评价指标中煤层渗透率和含气量所占权重较大,其他指标权重由大到小依次为:煤层厚度、煤级、资源量、资源丰度、煤层压力、埋深.辽宁省各煤田煤层气开发可行性为:阜新煤田>铁法煤田>抚顺煤田>红阳煤田>沈北煤田>康平煤田>南票煤田,评价结果与实际开发情况吻合较好,证明了所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廉钦龙 《科技资讯》2012,(12):119-119
通过对平顶山煤田二叠系含煤地层沉积环境和岩性特征分析,从沉积体系上描述了该区二叠系含煤地层的岩性变化和煤层赋存特点,为该区地质"三边"工作提供了分析和对比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介绍了福建省永安矿区瓦斯涌出特征及规律的基础上,从古构造、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煤层顶底板岩性特征及火成岩侵入等方面分析了造成该煤田低瓦斯特征的因素,并对可能出现瓦斯含量超限的井田(块段)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9.
新疆莎车县喀拉吐孜矿区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地处莎车-叶城煤田中部一个条带状"孤岛"的北段,是该莎车-叶城煤田的主体部分之一。该矿区主要可采煤层为中侏罗统杨叶组,主采5、6和3号煤层主要位于该组上段。可采煤层为低变质阶段煤层,煤层灰分含量为中灰级别,5、6号煤为高挥发分煤,3号煤为中高挥发分煤,煤类为长焰煤,研究区内主采煤层均可作为较好的动力用煤和民用煤。区内煤层厚度相较莎车-叶城含煤盆地中其余矿点更厚、更连续。井田B级(332)+C级(333)+D级(333)储量661.65万吨;其中B级(332)占总储量的比例为36%。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自治区煤炭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以及前期莎车县喀拉吐孜煤矿井田地质勘探成果,莎车县喀拉吐孜具备9万吨/年的建设规模。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沁水煤田赵家窑勘探区瓦斯分布异常现象产生的原因。瓦斯分布含量和浓度与断层的性质、褶皱的向北斜部位、煤层的顶板岩性和煤层的埋藏深度有关。对该区瓦斯分布异常现象的因果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研究区煤层的厚度、分布、煤岩和煤质等特征的研究,分析、总结了龙永煤田童子岩组一段主要煤层的赋存规律,结合该区沉积环境,对煤层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2.
辽宁沈北煤田位于沈阳市北郊30余km处,为第四纪冲积层广泛覆盖的平地,基岩出露极少.据辽宁省煤矿管理局地质勘探局的普查,煤田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前震旦系、震旦系、侏罗系、白垩系、下第三系、上第三系和第四系.沈北煤田的煤层主要产于下第三系,下第三系自上...  相似文献   

13.
永安煤田低瓦斯赋存特征的地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了福建省永安矿区瓦斯涌出特征及规律的基础上,从古构造、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煤层顶底板岩性特征及火成岩侵入等方面分析了造成该煤田低瓦斯特征的因素,并对可能出现瓦斯含量超限的井田(块段)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4.
煤层顶底板的封闭性能是煤层气富集高产的主控因素之一。利用测井资料,基于岩心刻度测井的思想,通过对煤层顶底板岩性、物性和裂缝发育特征等的综合分析,选取岩性系数、岩层厚度、孔隙度、渗透率、裂缝强度指数这5个评价指标作为影响煤层顶底板封闭性能的主要因素,得出煤层顶底板封闭性综合评价模型,并以此模型计算的综合评价指数对研究区煤层顶底板的封闭性展开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煤层顶底板封闭性与其顶底板的岩性、物性、厚度及裂缝发育特征等密切相关,其封闭性能与岩性系数、厚度呈正比关系,与孔隙度、渗透率和裂缝强度指数呈反比关系。煤层顶底板封闭性综合评价指数越高,封闭性能越好。研究区5号煤层顶底板的封闭性较好,封闭性能较强的区域位于西部、南部及中部韩1 0-1 1井区,较差的区域位于东北部。  相似文献   

15.
潘谢矿区煤层顶板富水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层顶板的富水性与顶板的岩性、孔隙及断裂构造的发育强度有关,其中岩性和孔隙的分布具有空间连续性,而断裂构造在空间上发育不连续,决定着煤层顶板的富水性具有空间性和非线性。本文结合潘谢矿区地质构造的特点,并以谢桥矿为例,选取了断裂强度、断裂密度、砂岩厚度、砂质泥岩厚度和泥岩厚度做为评价指标,利用MapObjects的空间分析功能和非线性人工神经网络(ANN)技术,对该矿6煤层顶板的富水性进行了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研究区煤层的厚度、分布、煤岩和煤质等特征的研究,分析、总结了龙永煤田童子岩组一段主要煤层的赋存规律,结合该区沉积环境,对煤层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7.
沉积环境影响着煤层围岩的岩性组合、煤层埋深以及煤质的变化,因此研究其与瓦斯含量之间的关系对矿井地质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阳泉矿区五矿太原组15#煤层进行研究,通过对区域内岩石样品的观察和矿井瓦斯含量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在五矿太原组内识别出2种沉积相和5种沉积亚相,并总结了其特征。从煤质、煤层厚度、顶底板岩性、及埋深4个方面探讨了沉积环境与瓦斯赋存的关系,发现煤自身变质程度越高瓦斯含量也越高,煤层厚度与瓦斯含量关系不大,而煤层的埋藏深度以及底板板泥岩厚度和顶板灰岩厚度都与瓦斯含量成正比。  相似文献   

18.
<正>继美国褐煤煤层气成功开发之后,我国首次实现了低阶煤(褐煤)煤层气勘探开发重大突破,"低阶煤、多煤层、薄煤层煤层气开采压裂组合及投球分压关键技术研究"取得成功。近日,该项目通过了吉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专家组认为,该项目根据低阶煤、多煤层、薄煤层的特征,依据埋深、厚度及顶底板等特征,在国内首次研究了适用低阶煤、多煤层、薄煤层地区煤层气井的限流射孔优化技术,提出了选用不同孔密的射孔方案;在国内首次研究适用于低阶煤、多煤层、薄煤层地区的煤层气投球分压限流压裂技术;同时,经吉林省珲春煤田3  相似文献   

19.
侵入闸河复向斜北部的花岗斑岩岩株及侵入煤层中不同岩性的岩床,使闸河矿区的煤发生剧烈的岩浆热变质作用。为了探讨岩株和岩床侵入后造成煤层内的温度场变化,在一定假设条件下,建立热力学模型,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直径约11公里的岩株在侵入后80万年,距接触界面约3.5公里外,温度降到100℃以下,其影响范围大致等于该岩株半径。岩床侵入煤层后,煤层内温度场的变化除与岩床本身岩性和厚度有关外,还与煤层顶(底)板岩性,煤层结构有关。根据模拟计算,两种岩体所能造成的热变质带的范围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20.
窦林海  王举  李慧杰 《科技信息》2009,(27):346-347
从整理地质资料入手,综合分析确定梵王寺井田井内煤层对比主要依据为:岩性标志、物性特征及煤层结构厚度特点;辅助对比标志为:煤质、岩矿以及古生物化石组合等。煤层对比结果:4.9、9下煤层,井田内普遍发育,层位稳定,岩性标志层清楚,物性特征反映良好,煤层对比可靠;6、8、10和11号煤层,井田内大部分发育,层位较稳定,岩性标志、物性特征也较明显,煤层对比比较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