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文 《奇闻怪事》2009,(2):116-116
“白骨精”、“北夫荒”、“蛋白质”是在当前网络化、信息化高度发达背景下,利用缩略法创造的新词。从词语修辞的角度来看,起初的引号表示特定的含义。但随着使用频率的增高,逐渐为受众所接受和理解时,表示特定意义的引号就逐渐失去了标志功能,它们的意义就会逐渐固化为一个新的义项。这在词汇学上称为“词义异变”。当然,这些流行新语也需要语言的使用者进行必要的规范。  相似文献   

2.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的章建跃先生指出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它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体现了基础教育性质的变化,是教学设计的根本指导思想。但新课程内容的“多”,教学进度的“快”,学生接受的“难”,给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课堂教学设计的新内涵,整合智慧,提高效率,使学生以尽量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尽量多的收获。  相似文献   

3.
笔者近来听了很多节评优课,课堂上教师那充满着睿智的语言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是,课后我细细品味,却发现某些语言如同我们的日用商品一样,质量存在着很多瑕疵;有些语言我们必须坚决“打假”!  相似文献   

4.
如何优化小学语文课堂导入?这是我们一直关注的问题。如何优化小学语文课堂导入?开门见山,言简意赅;巧设问题,引发悬念;渲染气氛,激情导入等等。时下,最热门的话题就是增效减负,与此同时,如何开展增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有多种创设。单就小学语文课堂导入这一环节,其方法之多也不胜枚举,而什么样的导入好,要根据课文内容,根据课堂需要确定,而且确实要能增效,同时也要能减负,否则就毫无意义。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的思想理论给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希望,同时也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不仅要面向全体,还要因材施教。当今初中的教育对象再也不是由“应试教育”中选拔上来的学生,而是面对着“九年义务教育”体制实施中涌现出来的学习、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的一个学生群体。传统的课堂教学已远远适应不了这样的一个群体,因此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就面临着新的挑战。[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要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高阅读水平、作文能力,逐渐形成良好的语文素质,就必须构建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根据语文课灵活多变的特点,我们构建了“自主学习”的语文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天津市塘沽区小学课程改革实验已实施两年多,在天津市教委、市教研室的正确指导和引领下,我们在改革小学生素质发展水平评价制度、校本教研和教师培训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取得了成效。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开展,我们也在不断地进行深入思考。从2004年开始,我区又将改革的目标锁定在全社会所关注的中小学生“减负”问题上,并以变革小学生作业与考试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作为突破口,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8.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兴趣得到满足时,学生才会感到心情愉快,才不会对教师产生害怕或抵触的情绪,才会对所学的学科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课堂教学也才会最有效。但是,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形象的教具、  相似文献   

9.
当我们走进学生、贴近学生、感悟学生的时候,不难发现,我们所期望达到的目标、所期望完成的任务将是一扣解千结,这一扣便是学生的兴趣所在。对于每一位老师来说一节课平平淡淡也是上,趣味横生也是上,当我们带领学生欢笑地走过四十分钟时,彼此都会受到精神上的愉悦。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职校生素质下降,纪律松散、不服管教成了普遍现象。班主任工作遇到了新的挑战,往往很多老师怀着强烈的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也做了大量工作,可学生好像总是不配合,付出的努力总是得不到相应回报。比如:有的问题在课堂上反复强调,可学生还是—错再错;有些学生不停地受到批评,可就是无动于衷;还有很多学生根本不把心里的话告诉老师,只把班主任当作班级管理工作的维护者……面对这些情况,有些老师也感到很无奈。  相似文献   

11.
随着“读图时代”的发展,科技水平的进步,在新背景之下的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存在着新的问题,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从传播者、传播媒介、到受众对于新闻摄影真实性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把关”理论来诠释新闻传播过程中各要素对于新闻摄影真实性的作用,以及新环境背景下所产生的新的“把关”层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世界博览》2009,(10):15-15
在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政府、市场、社会的功能在逐渐分化,相互间的关系在逐渐生成和协调。伴随着“社会”和“群体”概念发生着的深刻变化,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心理机制也必然会出现一些新的特征。中国社科院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杨宜音以中国人“我们”概念为触角,探看作为中国社会心理的发展路径,也将从心理机制的角度来丰富我们对中国人社会行为基本逻辑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自清中叶开始,中国社会和文化进入了一个转型时期,多种文化互相激荡,新的文化逐渐生成。当时的东西方文化之争作为特有的文化历史现象,昭示着中国历史巨变所蕴涵的现代意义,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这场论争是在以西方为中心的前提下讨论东方文化能否继续存在。当然,这样的一场争论,其政治意义超过了文化意义,所谓的文化中心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相似文献   

14.
《少儿科技》2010,(4):35-36
<正>英雄出少年。别看我们年龄小,可我们做的事情也许是有些大人都做不到的。不信,来瞧瞧吧。  相似文献   

15.
赫甦 《奇闻怪事》2007,(3):39-39,38
教师面对一时的问题,因不善于“冷”处理,在“恨铁不成钢”心理下,会对学生进行“训斥”、甚至“挖苦”,将本应是“春风拂面”式的“引导”,变成了“熊熊大火”式的“烘烤”,于是,“理解”和“信任”就化成“娴”随风而去,“感情”和“友谊”则成“灰”而无处可寻,由此,师生之间融洽的关系不再,相互抱怨之声连连,“教学相长”和“师生双赢”也就停留在“理想”上了。此情,如不及时解决,不用说什么教育教学效果,恐怕连起码的“师生情义”都无法建立,最终,学生“情商”的培养就会受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电视新闻“故事化”现象的出现和发展,是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新闻改革探索和成果的反映。近几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媒体、业内人士在实践着怎样讲好“故事”,有的媒体还把“故事”作为品牌来经营。理论界也把新闻“故事化”的产生、发展、概念、方法、及价值取向等等诸多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无论我们怎样看待新闻“故事化”,都无法阻止它实实在在为广大媒体所采用,尽管媒体之间所表达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有所区别,新闻“故事化”还存在诸多有待探讨和改进的问题,但它已受到很多观众的关注,这是一个现实。  相似文献   

17.
曾经看过这样一篇报道:有一位学者对中美的课堂教学作了比较,他发现美国的课堂是引导孩子发现问题,越教孩子的问题越多;而中国的课堂是着力于帮助孩子寻找问题的答案,越教孩子的问题越少。  相似文献   

18.
“纯文学”自产生以来就存在着颇多的争议,这些争议既包含有纯文学本体上的论争,也涉及到与纯文学相关的文化、哲学、美学、语言学、历史甚至宗教、心理学等诸多方面的异议。本文把纯文学具化为“内环境”和“外环境”两部分,并试图从美学(狭义上而言)、语言学、哲学、历史(广义上而言)和社会等五个范畴入手来粗略地考察其在当今中国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对“文革”中的“样板戏”问题的争鸣讨论,断断续续发表了不少文章。有不少很好的意见,也有根本性意见上的明显分歧,还有些意见令人惊讶不已,以至有的同志感到这场争鸣讨论“越谈越没准谱”了。笔者认为,要科学地评论打上“江记”印记的“样板戏”现象,不能离开江青在“文革”中(包括“文革”前夕)把文艺纳入其反革命政治目的的三箭齐发的大格局。  相似文献   

20.
潘慧 《广东科技》2011,20(5):1-F0002
光阴如梭,又迎来了新的一年。沐浴着2011年的春晖,伫立在从“十一五”跨入“十二五”的新起点上,盘点2010年广东省的科技大事,回顾“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前瞻“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别有一番“新”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