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对贵州喀斯特洞穴的探测、统计,分析贵州喀斯特洞穴资源的主要资源特征,探讨洞穴在人类居住、旅游活动、空间利用、科学研究、资源开发等5方面的开发利用方式和特点,旨在对贵州喀斯特洞穴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以及其他地区旅游洞穴的可持续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黔南是喀斯特发育强烈的地区,分布有1000多个洞穴。根据地形图上洞穴的位置、洞高、洞长、发育方向、坡顶海拔、坡底海拔以及岩性等信息,以GIS技术为平台,建立黔南喀斯特洞穴数据库和洞穴信息系统,主要在于为黔南喀斯特洞穴数据资料查询、分布规律、空间相关关系、潜在资源开发、部门辅助决策和为旅游及相关部门对黔南喀斯特洞穴旅游开发提供信息。同时将系统应用于洞穴旅游资源的开发,采用相应的"最优路径选择"方法,提出黔南相应的旅游线路规划及洞穴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3.
云南石林地区岩溶洞穴动物物种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 0 1年 10月至 2 0 0 1年 11月对石林地区的芝云洞、白云洞及大干洞等多个洞穴内的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脊椎动物进行了初步调查和采集 ,共获上述 3类动物标本 30 0 0余号 ,经鉴定并加上访问和已发表的资料记载 ,隶属 3门 9纲 17目 33科 5 0余种 (或类群 )。其中石林盲高原鳅为石林地区特有种 ,无指盘臭蛙、贵州菊头蝠、西南鼠耳蝠和南蝠为中国特有种。此外 ,还对主要动物类群的分布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西南的滇、黔、桂地区,有大面积的喀斯特地貌。云南的石林、广西的桂林、贵州的黄果树都是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在那些奇异、裸露的石灰岩石下面,有众多纵横交错、深浅不一的溶洞和地下河,在这些地下河中生活着极其稀有而古老的活化石——洞穴鱼类。洞穴鱼类是特指那些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喀斯特天坑及其科学与旅游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喀斯特形态与天坑可溶性岩石 ,在其与天然水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与循环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现象 ,便是喀斯特形态 ,可分为地表的和地下的两大类。属地表的主要有 :溶沟、溶痕、石芽、石塔、天生桥、石林、峰林、峰丛(以上为正形态) ;落水洞、竖井、漏斗、洼地与盆地、坡立谷、喀斯特湖泊、槽谷与干谷、盲谷、峡谷、断头河、洞口、地下河出口、天窗以及泉水等等。地下喀斯特形态主要有 :洞穴及其溶蚀形态、地下大厅、地下河、地下湖、伏流以及洞穴钟乳石类等。以上数十种地表的及地下的喀斯特形态和现象均可查见于各种有关喀斯特著作、…  相似文献   

6.
“中国南方喀斯特”的世界自然遗产价值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质地貌特征与演化历史方面,结合世界遗产第viii条评价标准,将“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一批三个遗产地置于全球视角进行对比研究,揭示其全球显著价值:云南石林形成演化历史最复杂,石柱的形态最丰富,代表一种独特的石林形成演化机制;荔波锥状喀斯特锥峰单体最典型,地貌组合形态最丰富,代表典型的锥状喀斯特地貌特征,反映出大陆热带—亚热带锥状喀斯特的地质演化模式与过程;武隆峡谷喀斯特完整地展示了整个峡谷喀斯特发育演化系统,例证了正在进行的新构造运动背景下峡谷喀斯特系统的演化过程。因此,第一批遗产地代表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自古生代以来长期、多期演化历史;代表地球热带 —亚热带典型的锥状、石林和峡谷喀斯特地貌特征、形成演化机制及正在进行的地质过程;代表地球三大喀斯特片区之最大片区的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  相似文献   

7.
黔东南施秉白云岩喀斯特地区生物多样性与世界遗产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批提名预选地贵州施秉白云岩喀斯特地区28 295 ha范围内的生物物种进行初步调查,发现该地区物种资源丰富,共有高等植物1 352种。其中,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的高等植物有70种,列入IUCN红色名录的有16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有26种。共有脊椎动物298种,还有丰富的昆虫和洞穴动物。其中,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的脊椎动物有243种,列入IUCN红色名录的有21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有41种。该研究区的区系具有古老残遗的特性,植物区系是温带与热带亚热带区系并重,而陆生脊椎动物的区系则表现了亚热带特点。据初步统计,研究区的植被类型有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竹林、灌丛等8个森林植被型组、61个群系;根据动物适应白云岩喀斯特环境的特点,大致将研究区内的动物群落划分为溪河动物群、河谷芦竹与河滩灌丛动物群、森林动物群、竹林动物群、岩岸动物群、灌丛灌草丛动物群、农田村寨动物群和洞穴动物群等群落类型。施秉喀斯特提名预选地初步反映了陆地白云岩喀斯特生态系统和动植物群落正在进行的重要的生态和生物演化过程,包含了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最重要和显著的自然栖息地,包括从科学和保护的角度看具突出普遍价值的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基本满足世界自然遗产(ix)和(x)条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8.
地质景观-司南石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莉红  侯兵德 《贵州科学》2007,25(Z1):156-160
石林为典型地质与地貌景观,是石灰岩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的一种.司南石林是中国同纬度地区迄今发现的发育最好、生态保护最佳、保存最完整、出露面积最大的极具观赏性连片喀斯特石林,空间上连片分布,类型众多,景色秀丽,极具观赏性.石林既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美学价值,又具有经济价值、环境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研究喀斯特洞穴有光及黑暗环境中的洞穴叠层及其沉积作用的基础上,总结出喀斯特洞穴叠层石的沉积模式,进一步确定了喀斯特洞穴石灰华沉积物的生物成因观点。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喀斯特?喀斯特又称岩溶,简单地说,是地下水对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为主、机械冲刷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崩塌作用等一系列结果。喀斯特地貌发育地区通常地表岩石裸露,植被较少,地下具有丰富的洞穴、落水洞或地下河等各种奇异景观。喀斯特一词原指亚得里亚海达尔马提亚沿岸的石灰岩地区,那里发育的石芽、漏斗、坡立谷、地下河和洞穴等奇特地貌吸引了无数专家前往研究,后来人们将类似的地形称为喀斯特。1966年5月,在中国第二次全国喀斯  相似文献   

11.
2009年6月对安顺郑家小洞内的动物进行了调查,共获动物标本551号,隶属3门6纲10目20科29种(或类群)。该洞内的动物群由3个动物群落组成。经群落多样性分析,群落A的物种丰富度D(3.7268)、群落多样性H(′4.2703)和群落最大多样性指数Hm′ax(3.0910)最高。两群落间的相似性指数最高的是B-C群落(0.5600)。通过对群落多样性与部分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物种数(S)、物种丰富度(D)和群落最大多样性指数(Hm′ax)分别与湿度(H)呈显著负相关(双尾显著性检验≤0.05),群落多样性(H′)与钾(SK)呈显著负相关(双尾显著性检验≤0.05),由此说明在该洞内影响群落多样性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湿度(H)和钾(SK)。  相似文献   

12.
2008年8月对贵阳市的大水洞和贵定县的马狼洞内动物进行了调查,共获动物标本3314号,其中大水洞1467号,隶属3门7纲11目20科26种(或类群);马狼洞1847号,隶属4门9纲16目35科55种(或类群)。两洞内由6个动物群落组成,经群落多样性分析,物种丰富度指数、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最高的分别是群落D(6.4811)、群落B(2.6364)、群落E(0.8793)和群落D(0.5420)。通过对群落多样性与部分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群落最大多样性指数与湿度和氮气均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57和-0.998,与磷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32;优势度指数与磷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33;CO2与物种数、物种丰富度、群落最大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52、-0.070、-0.570和-0.510,其相关性虽然都未达到显著以上水平,但说明对物种和群落多样性有负面影响,可以说是影响群落多样性变化的主流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3.
山口红树林区有111种大型底栖动物。49种贝类,44种甲壳类,11种鱼类和7种其它动物。群落平均鲜重生物量147.20g/m~2。靠陆林区76.14g/m~2,中部林区164.69g/m~2,靠海林区200.76g/m~2。54.5%生物量是贝类,23.07%是甲壳类。林区群落平均密度为301.33No./m~2,靠陆林区220No./m~2,中部林区282No./m~2,靠海林区402No./m~2。按生境划分,林区有8种附着动物,13种树栖动物,27种泥栖动物,92种土表动物,48种穴居动物。按食性划分,林区有25种食泥动物,53种食浮游生物动物,53种食植物动物,46种食肉动物,19种杂食动物。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岩头2号洞内的斑灶马、蜘蛛、螺类、两栖类、鱼类、虾类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标本采集,共获标本1724号,经初步鉴定隶属于3门6纲13目29科46种。同时,测定了所采集的水样、土样及6类受测动物体内重金属Fe、Mn、Cu、Cd、Pb、Hg、As的含量,计算了水、土样中重金属在动物体内的富集系数。并对动物体内重金属含量与环境中的土壤、水中的重金属含量做了相关性及欧氏距离分析。结果表明:在动物类群之间的相关性来看,斑灶马与虾类、蜘蛛与鱼类、螺类与两栖类的相关性较显著;在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方面,斑灶马、螺类、两栖类、鱼类、虾类与水的相关性较显著。  相似文献   

15.
在尚家湾隧道施工期间,曾预报并揭露大型溶洞,溶洞的存在给隧道施工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以尚家湾隧道为背景,开展数值试验。通过对比隧道前方有、无溶洞条件下开挖工况,从位移、应力、塑性区3个方面分析了隧道前方大型溶洞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本工程而言,溶洞对隧道底部和左侧拱腰的影响要大于对隧道顶部及右侧拱腰的影响;隧道前方存在大型溶洞条件下塑性区体积随开挖位置呈指数增长。隧道前方无溶洞条件下,塑性区体积随开挖位置呈线性增长,即溶洞的存在大大加速了隧道开挖塑性破坏区的增长。该研究对岩溶地区隧道安全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百色水利枢纽库进行实地调查,结果表明,库区现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33种,报道它们的分布和数量,分析建库对珍稀动物的影响,提出保护库区珍稀动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2009年7月对施秉屯上洞内的动物进行了调查,共获动物标本454号,隶属3门9纲16目19科20种(或类群)。该洞内的动物群由3个动物群落组成。经数理统计分析,群落多样性、均匀性、优势度和群落间相似性指数最高的分别是黑暗带群落(1.554 5)、有光带群落(0.779 0)、弱光带群落(0.505 7)以及有光带群落和黑暗带群落(0.624 9)。通过对群落多样性与部分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物种数(S)与湿度(H)和温度(AT)分别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和极显著的负相关(双尾显著性检验≤0.01);群落优势度(C)与土壤中镁的含量(SMg)呈显著的正相关(双尾显著性检验≤0.05)。由此说明在该洞内影响群落多样性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湿度(H)和温度(AT),以及重金属元素镁(Mg)。  相似文献   

19.
2007年7月对广西河边洞和水碱上洞洞内的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脊索动物进行了调查和标本的采集,河边洞共捕获标本180号,隶属3门5纲7目20科32种。水碱上洞共获标本254号,隶属3门5纲8目15科20种。经群落多样性分析,其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B群落(2.428 7);群落均匀度和优势度指数最高的分别是群落A(0.939 2)和群落F(0.429 2)。通过群落相似性分析,相似性指数最高的是群落D与群落E(0.400 0)。  相似文献   

20.
山西万家寨引黄工程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引黄工程沿线的野生动物进行了调查,共有陆栖脊椎动物16目、31科、共计71种。结果表明,引黄工程对工程区内栖息的野生动物具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其影响因素主要为:(1)对工程区内植被条件的破坏;(2)人为干扰活动的增多;(3)机械噪音对野生动物的干扰;(4)由经济利益的驱使,使人为捕杀野生动物的数量增加等。最后,对本区的野生动物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