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我国加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我国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一定要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努力掌握核心信息技术,发展自主知识产权,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就是带动工业化的制造业,尽快提升中国制造业的竞争能力,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中央企业多数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要通过加快信息化建设,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整体素质,强化科研生产和经营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巩固提高我省蔗糖产业的意见》把加强糖业信息化建设列为提升我省蔗糖产业的重要措施之一。临沧蔗糖产业信息化,就是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工具对蔗糖产业现有业务流程、生产管理、经营模式进行改造、重组和规范,利用互联网进行产品销售、物资采购管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核心就在于以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本质就在于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相应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内在机理可从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和信息化促进传统产业升级两个层面来探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政府要从夯实组织基础、技术基础、微观基础、产业基础等多方面入手,进行相关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化正在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变革的重要力量,越来越多的国家把信息化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战略。党的十六大提出,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这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已发展成为我国工业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6.
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世界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作为中部地区发展中的安徽,要加快经济发展,加速实现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就必须从大力推进信息化入手,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提高工业化的总体质量,在互动和加速更新换代的过程中、在信息化氛围下跨越式推进工业化进程,加速经济的腾飞.  相似文献   

7.
去年11月,江泽民总书记在考察广东南海市信息化建设时强调,信息化是系统工程,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认识,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不仅自己要努力掌握信息技术,更要加强领导,协调统一,同时要着眼于应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信息化推动现代化。对此,闵行区将按照江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和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实际,加快发展,力争通过信息化建设带动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尽快将闵行区建设成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新城区。  相似文献   

8.
《上海信息化》2000,(4):24-25
江泽民书记在第十六届世界计算机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信息产业,正在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任务尚未完成,又面临实现信息技术提高工业化水准,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后发优势,努力实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所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又把大力推进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  相似文献   

9.
近日,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调研组来到绍兴县,进行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信息化,加快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  相似文献   

10.
<正>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新型工业化的信息基础就是在原有工业自动化形成的数据基础上,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激活,进一步向上整合,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又面临信息化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根据自己的国情,做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决策,积极吸引全世界跨国公司到中国来投资,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全面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我们认为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信息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汕头科技》2005,(2):5-12
2004年,汕头市委、市政府继续遵循国家信息化发展方针,抓住信息化建设的良好契机,大力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积极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运用,努力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信息化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市信息产业局努力发挥自身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经纬 《天津科技》2001,(2):40-41
进入信息技术时代,工业的发展将越来越多地依赖信息技术,特别是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可见保持国民快速发展,推进企业信息化至关重要,天津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现代化港口城市,加快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发展更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制造业信息化的实质内涵,阐述了我国制造业的现状和地位,指出我们应大力推进以制造业信息化为代表的国民经济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通过信息技术对传统制造业的渗透和辐射,提升整个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上海信息化》2008,(10):88-88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08中国(浙江)国际信息技术交易会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高峰论坛”近日在杭州举行。本次会议由“一坛二会”组成,即“2008中国(浙江)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高峰论坛”、“2008浙江省信息技术成果交易会”、“2008中国杭州电子信息博览会”。会议以“两化融合”、“创新创业”为主题,就如何通过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如何借助信息化先进技术手段,促进中小企业实现“两创”;如何进一步巩固浙江网络经济强省地位,打响“浙江网商”品牌等话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建设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这是党中央在全国总结我国工业化历史经验,深刻洞察世界信息革命发展趋势基础上,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为积极推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  相似文献   

17.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重庆不但信息化水平较低,而且其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效能未得到充分发挥。要高度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积极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不同企业、行业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具体做法上也应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信息化成为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党的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信息化推进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加务实,更加注重应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整体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到目前为止,全国电话用户数突破7亿,互联网上网人数超过1亿,其中宽带用户数达到5800万,广播电视网覆盖全国所有行政村,信息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  相似文献   

19.
大力推进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建设现代化,全而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之一;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然而,对于信息化的理解仍然存在很大的差异。许多人将其理解为在各个领域广泛地使用信息技术;也有人以为信息化就是电子政务加电子商务,或者再加上什么;还有人认为信息化就是网络加计算机。更有一些人将信息化与工业化对立起来,或者认为工业化已经是一个过时的概念,或者以信息化排斥工业化。  相似文献   

20.
以信息化的制度模式推进企业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西方发达国家在完成工业化后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经过二十年的发展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到了发达国家工业和社会的各个方面 ,深刻改变着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管理模式、组织结构和企业创新制度 ,并推动着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迈进。对发达国家而言 ,推进信息化是在工业化完成后进行的 ,是循序渐进的渐进式发展选择。对我国而言 ,推进信息化则是选择了一条跨越式的发展道路。因为 ,我国的工业化远未完成 ,企业的技术、制度体系尚处于较低水平 ,不能满足信息化建设的要求。面对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的世界性发展潮流 ,推进信息化 ,实现跨越式发展 ,已是中国在二十一世纪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必然选择。中国要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在于企业制度体系的跨越式发展。实现信息化 ,要立足于以信息化的制度模式推进企业制度创新。1 建设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推动企业制度信息化创新技术创新是信息化发展的动力 ,但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决定性的因素是制度 ,是企业创新的大环境。从一定意义上讲 ,信息化过程 ,就是企业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的一次全面的体制创新的过程。要想在工业化过程中比较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