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瑞军 《科技信息》2012,(12):345-345
分形涤纶是我国自主研制开发的新型合成纤维,它的结构中具有潜在的扭转基因,这种扭转基因使纤维的外部形态具有近似天然纤维的卷曲,既具有仿天然的外观质感,又保持了涤纶纤维本身强度高、弹性好等优点。改善了普通纤维排汗、透气性差,穿着闷热的缺点。1.分形涤纶/棉混纺织物的设计本文开发的分形涤纶/棉混纺织物可用于男女衬衣面料,这就要求织物外观挺括,透气、透湿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2.
借助热机械分析仪(TMA)、X射线衍射仪(XRD)、声速仪等研究了聚集态结构对聚丙烯腈(PAN)纤维分子链物理收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聚集态结构影响分子链段运动性,PAN纤维分子链表现出分级收缩的特点:物理收缩首先开始于纤维非晶区,之后向晶区边界分子链扩展;非晶区分子链段收缩是物理收缩的主要部分,收缩率随非晶区取向度增加而增大;晶区边界分子链段运动受周围晶区限制,收缩较非晶区缓和,随晶区边界取向分子链增多,收缩率小幅增大;温度升高、时间延长,各段收缩率均不同程度增大。  相似文献   

3.
将PET与共聚酯共混纺制中空共混纤维,经碱处理后形成多孔的高吸水涤纶。本文通过X—射线衍射仪,分光光度计,扫描电镜和热收缩仪等测试对高吸水涤纶纤维和共混纤维的结构和染色性进行了研究,目的在于探索高吸水涤纶染色机理。研究结果发现高吸水涤纶纤维与共混纤维相比较,不仅具有许多微孔,而且结晶度高,晶粒尺寸大,单位非晶体积大,非晶区结构紧密;高吸水涤纶的上染量与保水率呈指数关系。由此推论高吸水涤纶上染量高主要是由于纤维中微孔的吸附染料作用。  相似文献   

4.
硬弹性聚丙烯纤维的结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聚丙烯树脂在熔融指数仪上熔融挤出、快速牵伸并退火处理,制得了硬弹性聚丙烯纤维。不同纺丝条件下得到的纤维试样的WAXD、SAXS、DSC、密度、双折射及动态力学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硬弹性聚丙烯纤维除了具有平行排列的片晶超结构外,另一重要的结构特点是非晶区分子链具有较好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5.
使用硅烷偶联剂KH560对纳米碳化锆粉体进行偶联改性处理,再使用改性后的纳米碳化锆粉体对涤纶织物进行整理及染色.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热性能测试技术对纳米碳化锆粉体和涤纶织物纤维表面形态、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纳米碳化锆粉体经过KH560改性之后,团聚现象明显改善,且发生了化学接枝反应,并通过KH560的桥接作用使纳米碳化锆颗粒牢固附着在涤纶纤维表面.涤纶织物经过纳米碳化锆粉体整理之后,起始和终止热分解温度均有所下降.染色之后纤维表面仍粘附有纳米碳化锆颗粒,纳米碳化锆整理对涤纶纤维染色和热性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先将涤纶纤维在苯胺溶液中预浸泡,然后进行处理,再将纤维置于氧化剂的酸溶液中使苯胺在纤维上氧化聚合,同时进行掺杂制得聚苯胺/涤纶导电复合纤维。讨论了苯胺单体含量、掺杂酸浓度、氧化剂浓度、反应温度及时间对纤维导电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采用此法制得的导电纤维具有较高的聚苯胺含量和优良的导电性能,电导率达10~(-2)S/cm数量级。  相似文献   

7.
纳米ZnO对涤纶织物抗紫外线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钛酸酯偶联剂对ZnO纳米粉进行了表面改性,使用改性后的纳米ZnO处理涤纶织物,测试了涤纶织物的紫外线透过性能及对亚甲基蓝的光催化能力,借助SEM、DSC和FT-IR等测试手段,对ZnO纳米粉和涤纶纤维与偶联剂的结合性能进行了表征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偶联剂作用下,涤纶织物经纳米粉处理,抗紫外线能力得到增强,ZnO纳米粉为薄片状结构,主要分布在涤纶纤维之间,偶联剂与纳米粉发生了偶联结合,而纳米粉通过偶联剂以物理吸附方式附着在涤纶纤维表面。  相似文献   

8.
蜘蛛丝的结晶结构及其取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和分析了大腹园蛛的牵引丝、内层包卵丝的结晶结构及其取向,探索了大腹园蛛丝纤维分子链的排列状态、结晶结构和蜘蛛丝力学性能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高收缩涤纶纤维在国内已研制成功,在国外运用极广,用量很大。本文探讨由物理法制得的高收缩涤纶长丝在机织物中的应用。讨论了纱线结构、织物组织、高收缩纤维含量、收缩率与织物密度的关系等问题。提出了仿制绉纱类轻薄丝织物、凹凸织物和中厚型仿毛织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织物磨损是指织物与另一物体由于反复摩擦而避渐损坏的过程.本文借助扫描电镜对涤纶纤维磨损断裂端进行观察,结合纤维微细结构的分析,讨论涤纶纤维的磨损机理;并根据实际穿着与仪器测试的结果对比和纤维断裂形态比较,提出Martindale仪与Accelerotor仪对涤纶纤维织物的耐磨试验尚可适应.  相似文献   

11.
根据大庆减压渣油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窄馏分的分子结构参数,在保证侧链数和平均侧链长度不变的前提下,分别构建了一系列具有相同侧链长度但侧链分布不同的分子和具有相同侧链分布但侧链长度各异的分子。利用分子力学法和分子动力学法对这些可能的分子结构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了全局能量最低的分子结构三维构象。对这些三维分子结构及其与全局最低能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分别提出了定量描述不同侧链分布结构和不同侧链长度结构与分子能量关系的侧链分布因数和侧链长度因数。这两个因数与相应的分子最低总能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根据分子能量越低结构越稳定及分子结构存在的可能性越大的原理,确定了存在的可能性最大的重质油平均分子侧链结构。  相似文献   

12.
由我校顾利霞教授主持研制的"多功能涤纶"是继"高收缩涤纶"和"高吸湿涤纶"之后的又一新品种.它是以优良的抗静电性能为主,集吸湿、防污、易染等多种性能为一体的新型改性涤纶.纯涤纶因其大分子以共价键结合,且少极性基团,故纤维的吸湿性较差,绝缘性强,易积聚电荷.涤纶纤维的比电阻值为10~15Ωcm左右,高于静电性能标准5个数量级;回潮率仅0.4%.这不仅影响纺织加工,且使织物易起毛、起球、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丙烯酸树脂(PA或PA′) 对水性聚氨酯(PU) 改性,研究了经丙烯酸树脂改性的水性聚氨酯的结构设计及其规律.结果表明,通过PU分子链与PA分子链形成化学键,能使材料中PU 分子链与PA分子链具有较高的相容性和共混程度;采用机械共混方式,能使机械共混物PU 分子链、PA 分子链之间达到有限的共混程度;实施核壳型聚合方式,能使材料PU分子链与PA或PA′分子链之间处于一定的微相分离状态.  相似文献   

14.
Coolbst异形涤纶纤维的导湿、透汽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Coolbst异形涤纶纤维的表面性能及其物理机械性能,测试了Coolbst纤维的毛细高度、扩散面积和透湿气性能,并与常规涤纶和棉纤维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Coolbs纤维的毛细高度、扩散面积等表征纤维吸湿排汗性和透气性等指标均好于常规涤纶和棉纤维,略逊于Coolmax纤维,已达到吸湿排汗纤维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纤维对气凝胶复合材料导热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酸碱两步催化制备硅溶胶,将3种不同类型的纤维(如玻璃纤维、涤纶纤维和静电纺聚偏氟乙烯微纳米纤维等)作为增强材料,在常压干燥条件下制备出结构稳定的纤维增强气凝胶隔热复合材料.研究了纤维种类、直径等对复合材料结构、力学性能和导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凝胶隔热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约在0.025~0.028W·m-K^-1间,与常温下静止空气导热系数接近,具有较好的隔热保温性能;而气凝胶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较纯气凝胶大幅提高了4~5倍,其中以微纳尺度静电纺纤维增强的气凝胶复合材料还具有较好的柔性和结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6.
重质油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窄馏分的分子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大庆减压渣油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窄馏分的分子结构参数,在保证侧链数和平均侧链长度不变的前提下,分别构建了一系列具有相同侧链长度但侧链分布不同的分子和具有相同侧链分布但侧链长度各异的分子。利用分子力学法和分子动力学法对这些可能的分子结构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了全局能量最低的分子结构三维构象。对这些三维分子结构及其与全局最低能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分别提出了定量描述不同侧链分布结构和不同侧链长度结构与分子能量关系的侧链分布因数和侧链长度因数。这两个因数与相应的分子最低总能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根据分子能量越低结构越稳定及分子结构存在的可能性越大的原理,确定了存在的可能性最大的重质油平均分子侧链结构。  相似文献   

17.
用解偏振光强法 (DLI)和粘度法研究了 PET/Al2 O3体系从熔融态等温结晶的动力学过程及分子链的结构 .结果表明 ,无机成核剂 Al2 O3对 PET的合成过程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 ,并使反应产物 PET的分子链结构发生变化 ,从而影响了 PET的等温结晶过程  相似文献   

18.
利用自制碳纤维连续化试验线对两类聚丙烯腈(PAN)原丝进行了不同条件的梯度升温预氧化处理,并最终得到碳纤维。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红外光谱(FT-IR)、广角X射线衍射(WAXD)等表征手段分析了共聚组分对PAN分子链规整度的影响以及分子链规整度对预氧化、炭化过程中纤维结构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三元共聚PAN纤维,二元共聚PAN纤维由于分子链规整度的提高,与环化反应有关的放热反应相对滞后发生;在相同的预氧化条件下,二元共聚PAN纤维能得到环化度较高的预氧化纤维,所得碳纤维的类石墨晶粒尺寸Lc也较大。结合碳纤维的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数据发现,二元共聚纤维适宜预氧化的温度要高于三元共聚纤维适宜预氧化的温度。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三步共缩聚法制得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醚酯/锑掺杂二氧化锡复合聚酯。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表征了复合聚酯的分子链结构:锑掺杂二氧化锡表面的羟基与聚醚酯链段上的β二元酸反应生成了氢键,有利于其在复合聚酯中的分散;对苯二甲酸二乙酯与聚醚酯共缩聚生成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醚酯共聚酯。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结果表明:锑掺杂二氧化锡团聚体尺寸为50~150 nm,在聚合物基体中均匀分散。差示扫描量热测试表明:聚醚酯和锑掺杂二氧化锡的引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结晶速率、结晶度和结晶热稳定性。熔融纺丝后制得的抗静电复合涤纶纤维的体积比电阻为3.4×108Ω.cm。  相似文献   

20.
链烷烃的分子拓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分子图的邻接矩阵,距离矩阵为基础,构建了新的拓扑指数ZW.它不仅对链烷烃具有良好的结构选择性,而且结合分子密堆积信息指数P3、分子支化度参量P2与40种链烷烃的部分物理化学性质相关联,结果表明ZW具有良好的结构选择性和性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