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1 毫秒
1.
贵州坡地水土保持配套技术与策略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在分析贵州水土流失的现状、危害及成因的基础上,对贵州坡地、坡面以及营林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水土保持技术及措施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遏制贵州山区水土流失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
陡坡地退耕还林模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坡地资源是我国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利用和保护对环境的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退耕还林在防止坡地水土流失,改善山区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国内外退耕还林模式有农林复合模式、同植物篱笆技术、植物地梗及坡改梯等模式。其中,坡改梯和农林复合模式是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方法,而等高植物篱笆技术与其他几种模式相比较是一种投资少,且保土、保肥、保水能力较为突出的新颖的防止坡地水土流失的技术,应用大力的推广和利用。  相似文献   

3.
不同水土流失治理模式下的土壤理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福建省长汀县水土流失区土壤调查与实验的基础上,对土壤理化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内因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质地太粗,土壤养分的全量与速效含量都很低,全P和速效P的含量尤为明显,要使植被得以恢复,施肥特别是施用磷肥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各种土壤养分含量均随土壤侵蚀程度的增强而呈递减之势.裸露坡地土壤养分各指标均明显低于研究区的平均水平,不同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均促进了土壤肥力的提高,以园地对坡地土壤肥力的提高作用尤为明显.种植草被对磷素含量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随着植被覆盖度的增加,土壤养分各指标含量都随之呈现增大之势,水土流失区种植草被是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长汀河田这个著名中外的水土流失区的12万亩极强度流失面积,经过四五年的治理,寸草不生的红壤坡地已经披上绿装,这是我国治理水土流失历史上的一个奇迹.成功的秘诀究竟在哪里呢?贵在探索河田是一个花岗岩盆地,已有百余年水土流失历史.1941年国民党统治时期,被列为水土保持试验区,进行了土壤保肥试验,但成效不大.解放后治理工作时断时续,也少建树.1983年进行水土流失普查时,河田全镇水土流失面积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大别山区的实际,对开发利用中的因地制宜与发挥地区优势、坡地利用与水土流失以及人地生态环境系统平衡三个问题提出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坡地资源利用与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山地丘陵面积占全省总面积87.5%,坡地资源具有水热资源丰富、生产潜力高,类型多、结构、格局复杂,但水土流失严重,地力水平低,自然灾害频发等特点.坡地资源在福建山区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的林业生产基地,也是种植果、经作物,增收富民的重要资源.福建省坡地资源利用中林业面积占比例最大;耕地绝大部分分布在山区丘陵区;果、茶园地基本分布在坡地,占有相当比例,仍有很大发展潜力.实现福建省坡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确保农村经济稳定发展,首先要以林业为重点的山地综合治理,其次要整治侵蚀坡地果园,第三要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农林牧综合发展,此外,还要加强坡地资源利用方面法制建设和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7.
不同的植被模式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四川紫色土地区的李子口流域为观测基地,通过对不同植被模式下径流观测小区的径流量、土壤冲刷量的观测分析,说明了不同植被模式下的农耕坡地、自然林地在相同的自然条件下,土壤流失量存在着较大的区别,以期为紫色土地区的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土壤初始含水量对黄土坡地水分运动与转化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水蚀条件下初始含水量分别为1.3%、5.7%、9.7%、14.2%和18.9%时黄土坡地水分的迁移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初始含水量的增加,坡面产流开始时间提前,坡地平均径流系数和径流量呈线性增加趋势;坡面径流含沙量与土壤初始含水量呈抛物线关系,在9.7%含水量左右存在最小值;土壤初始含水量越高,坡地累计入渗量越小,雨水转化为土壤水分的比率越小。在土壤初始含水量较高的雨季,建议采取保护性耕作措施,增加雨水入渗率,减少水土流失量。  相似文献   

9.
对 6个不同利用方式的坡地侵蚀红壤退化试验小区的理化、生物学性质进行了测定和分析 ,结果表明 :一方面 ,随着垦种年限、红壤熟化程度的提高 ,地表径流量和泥沙流失量大幅减低 ,水稳性团聚体数量增加 ,土壤养分含量提高 ,红壤的肥力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 ;另一方面 ,随着水土流失加剧 ,土壤容重增加 ,孔度减小 ,结构性变差 ,有机质、全氮、土壤微生物量及其酶活性也都随之下降 .在 6种不同利用方式对水土流失和红壤肥力改善的影响方面 ,林地比草地的调节作用强 ,阔叶林比针叶林的作用大 .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临坡地基破坏模式,提出了相应的承载力计算方法.首先,考虑临坡地基各滑块几何尺寸和形状的非对称性,建立了临坡地基双侧破坏模型;其次,基于极限分析上限定理及虚功率方程,并引入强度发挥系数考虑远离坡面一侧的土体强度发挥程度,提出了临坡地基承载力的简化计算方法;最后,通过某工程实例的数值计算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模型及计算...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地下室的抗浮设计也成了地下室设计中的重要内容.针对内江市某坡地建筑地下室结构抗浮承载力不足引发的工程问题,分析该坡地建筑地下室汇排水特征及地下水对地下结构的影响,并提出降水抗浮设计措施.该方法既可以解决已有建筑地下室抗浮承载力不足的问题,也能解决坡地建筑地下室抗浮水位取值难的问题,为坡地建筑地下室抗浮设计及事故处理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了决定坡地上日出和日没对角的普遍法则,并详细分析了坡地上可照时间及辐射日总量变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提高降水利用率是现阶段会宁县农业发展的关键李明达(兰州农业学校作栽教研室730020)会宁县地处我省中部干旱区。全县总耕地面积313.13万亩,其中,无灌溉条件的旱坡地占94.8%,属典型的旱作农业区。该区年降水量少,蒸发量高,水土流失严重,作物水分...  相似文献   

14.
小流域坡地表土层营养物质输运规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目前小流域坡地研究现状,论述小流域坡地营养物质随地表径流及壤中流迁移转化的机理以及降雨、坡度与坡长、溶质特性、下垫面、土壤特性和植被状况对营养物质迁移规律的影响.针对当前小流域坡地以及面源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指出加强坡地表土营养物质输运规律研究,不仅是土壤养分流失和土壤溶质运移研究的基础,也是水环境中面污染源控制研究的重要内容,建议加强研究以不同坡地为基本单元的流域管理模式,改变不同坡地的土壤施肥量和施肥技术及耕作制度,提高植物覆盖度,弥补目前流域面源控制和管理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红壤坡地不同覆盖措施的水土保持效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江西省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红壤坡地的观测资料,对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效益和柑橘生长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百喜草全园覆盖措施蓄水保土效果显著,而狗牙根带状覆盖措施柑橘产量最高.百喜草全园覆盖措施与狗牙根全园覆盖措施相比,其蓄水效益提高72.1%;百喜草全园覆盖措施与阔叶雀稗草全园覆盖措施相比,其保土效益提高98.9%;狗牙根带状覆盖措施与百喜草带状覆盖 黄豆或萝卜套种措施相比,其柑橘产量提高54.9%.虽然红壤坡地种植百喜草能显著控制坡面水土流失量,但由于百喜草是高耗水牧草植物,耗水耗肥多,在需水关键期与柑橘形成竞争关系,因而影响了柑橘产量.  相似文献   

16.
对鄂南丘陵山区坡地生态稳定性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不同类型坡地退化的特征、过程及主要影响因子;在提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并确定不同类型区土地利用整治方向的前提下,介绍了几种坡地退化防治的农业生态技术及其在本区实施和推广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喀斯特石漠化区不同经营方式下葛藤水保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初步分析了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坡地和洼地两种不同经营方式下的葛园土壤层和蔓叶层的水保特性。结果表明,种植葛藤后,与对照地相比,无论坡地或洼地的土壤物理特性都得到明显改善。洼地在葛藤+桃树经营方式下,其土壤持水能力及孔隙状况明显优于坡地(种植纯葛),但坡地土壤的抗蚀性能明显强于洼地。试验证明了在石漠化地区,利用藤本植物保持水土,宜依照地形选取合理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坡地物质移动的基本规律,并对安徽坡地进行了分类和探讨了坡地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9.
广西石漠化的成因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西石山区石漠化的成因复杂 :一是自然条件恶劣。石山裸露 ,悬崖陡壁 ,石多土少 ,土层很薄 ,石山多裂缝漏水和地下河在暴雨季节倒灌 ,造成石山区旱涝灾害频繁。二是植被稀少 ,水土流失严重 ,面积达 4 .3×1 0 4 km2 ,占广西水土流失总面积的 73.3%。三是人为破坏 ,过度开垦、采伐。针对广西石漠化情况 ,本文提出了治理和改善对策 :( 1 )加强法制管理 :封山育林 ,退耕还林 ;( 2 )生物治理 :封山育林 ,退耕还林 ;( 3)工程治理 :砌墙保土 ,坡地改梯地 ,应用生态农业技术改良土壤 ;建集雨水柜 ,发展水柜生态农业 ;建节柴灶 ,发展沼气等等  相似文献   

20.
针对坡地稳定性的特性和重庆坡地状况,探讨了影响坡地稳定性的因素及其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和方法,对重庆坡地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