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医学院学生考试焦虑与应对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学院学生考试焦虑和应对方式的特点,为对考试焦虑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考试焦虑量表》(TAS)和《应对方式问卷》对260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中有高等级水平考试焦虑的占12.7%;考试焦虑存在年级差异,性别差异不显著;应对方式年级差异不显著,性别差异在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合理化因子上不显著,在退避因子上男女差异显著;考试焦虑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表明:考试焦虑与解决问题、求助存在并不显著的负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结论积极应对能缓解考试焦虑,消极应对则反之。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420名中职生为对象,考察其主观幸福感以及与主观幸福感相关的因素,运用回归分析等统计处理数据。结果发现:(1)中职生应对方式各因子与主观幸福感及其各因子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其中解决问题、求助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而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解决问题和求助可以显著正向预测总体幸福感及其各维度,自责和幻想、合理化、退避等可以显著负向预测总体幸福感及其各维度。(2)中职生主观幸福感与归因方式没有显著相关,仅在主观幸福感因子中,忧郁或愉快的心境与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两个因子与情境有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我省临床一线护理人员面对应激采取的应付方式,为护士调适心理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对1100名护理人员进行一般资料、应付方式二部分问卷调查,调查数据被检错后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766份有效问卷中发现护士应激情况下采取的应付方式方面: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幻想、退避五个分量表分显著高于常模(P〈0.001),自责分显著低于常模(P〈0.001)。结论本调查中护士应对方式主要表现为积极应对但存在较强的幻想和退避消极应付方式。提示临床一线护理人员面对应激时应减少幻想和退避行为,积极采取成熟的应付方式,调整心理状态以促进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4.
不同体育锻炼项目对大学生应对方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不同体育锻炼项目大学生面临压力时的应对情况,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九江学院200名体育锻炼大学生的应对方式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不同体育锻炼项目的大学生面临压力时都以积极应对方式为主,主要采用解决问题和求助的应对方式,其次是退避和幻想,最少用的是自责;篮球锻炼项目学生面临压力时更多的采用求助的应对方式,羽毛球项目学生在退避上的得分高于篮球项目学生,两者在求助、幻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男大学生与女大学生在自责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高中生师生关系、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10名高中生为被试,研究了高中生师生关系、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关系.研究表明:①高中生在消极情感师生关系方面存在性别差异;在消极情感、支持帮助师生关系方面存在学校类别差异;在积极情感、消极情感、支持帮助、参与师生关系方面存在年级差异;在消极情感、参与、约束控制师生关系方面存在年级与学校类别的交互作用.②高中生在求助、发泄应对上存在性别差异;在问题解决、求助、退避、幻想、忍耐应对上存在学校类别差异.③积极情感、支持帮助、参与与问题解决、求助应对存在显著正相关;消极情感、约束控制与退避、发泄、幻想、忍耐等消极应对存在一定的显著正相关,与问题解决应对存在负相关;师生关系部分因子对应对方式的部分因子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显著回归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我省临床一线护理人员面对应激采取的应付方式,为护士调适心理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对1 100名护理人员进行一般资料、应付方式二部分问卷凋查,调查数据被检错后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766份有效问卷中发现护士应激情况下采取的应付方式方面: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幻想、退避五个分量表分显著高于常模(P<0.001),自责分显著低于常模(P<0.001).结论 本调查中护士应对方式主要表现为积极应对但存在较强的幻想和退避消极应付方式.提示临床一线护理人员面对应激时应减少幻想和退避行为,积极采取成熟的应付方式,调整心理状态以促进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7.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考察了综合性高校大学生的应付方式、自信心理问题之间存在的关系.结果发现:解决问题、求助、自责、幻想、退避五种应付方式既可以直接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也可以通过自信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心理健康,合理化通过自信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心理健康;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退避对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幻想和自责有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主要采用肖计划编制的应付方式问卷,考察云南某高校“90后”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的特点.结果表明,“90后”大学生在应对压力时较多采用解决问题、求助等积极应对方式,较少使用逃避、幻想等消极应对方式.大三、大四学生比大一、大二学生更多使用解决问题方式,大一和大四的学生比大二和大三的学生更多使用逃避和合理化的方式来应对压力.男女生之间和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应对方式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以500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总体幸福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并检验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1)社会支持在性别、年级差异上均无统计学意义;应对各因子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解决问题、自责、幻想、退避四个应对因子存在显著年级差异;主观幸福感得分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并存在显著年级差异.(2)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解决问题、求助两个应对因子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四个应对因子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3)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有明显的直接效应(β=0.289,P〈0.001),而且应对方式中介效应也显著(β=0.197,β=-0.366,P〈0.001),其中成熟应对方式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9.7%,不成熟应对方式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8.9%.  相似文献   

10.
以398名初中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农村中学的初中生的应对方式的特点,探讨社会支持、自尊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农村初中生以问题解决、忍耐应对为主,而幻想应对最少使用;男生比女生更经常采用忍耐应对,而女生比男生更多的使用发泄和退避应对;(2)社会支持各维度与问题解决、求助、发泄呈显著正相关,自尊与问题解决、求助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幻想呈显著负相关;(3)社会支持对个体选择应对方式的影响力大于自尊的影响力。社会支持的不同维度、自尊对不同的应对方式,存在着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298名大四毕业生进行测查,探讨了心理弹性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性别的大四毕业生在心理弹性、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2)不同民族的大四毕业生在心理弹性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应对方式上没有显著差异;(3)大四毕业生心理弹性各维度与积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为增进大学生情绪健康提供依据,探讨大学生情感幸福感的特点及影响因素。通过分层随机抽取502名大学生,采用情感幸福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应付方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积极情感显著多于消极情感,男生的消极情感显著高于女生。社会支持与积极情感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显著负相关;成熟型应付方式与积极情感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显著负相关,不成熟型应付方式则正好相反。解决问题、自责、主观支持、支持利用能预测积极情感23.1%的变异量,解决问题、自责、幻想、合理化、客观支持能预测消极情感36.1%的变异量。因而社会支持、应付方式是大学生情感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独立学院学生人际归因方式和应对方式的特点,以及两者的关系,研究采用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中的人际关系归因分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选取的独立学院的42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人际归因方式在性别和是否独生子女这两个因素上都存在差异;应对方式在性别、籍贯和是否独生子女这三个因素上都存在差异。相关分析表明,能力归因、努力归因与积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而背景归因和运气归因与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归因方式对应对方式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最终结果表明,独立学院学生总体人际归因方式趋向于外控性,应对方式趋向于积极的应对方式,归因方式和应对方式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在新冠疫情期间学生群体的心理应激反应和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系,以及消极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和情绪管理能力的调节作用,以线上问卷的形式,采用心理应激反应筛查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情绪管理能力量表、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功能评估工具,在疫情期间对国内1 955名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显示:疫情期间学生的心理应激反应和自伤行为呈显著正相关;消极应对方式在心理应激反应和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消极应对方式和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系(中介效应的后半段路径)受到情绪管理能力的调节:情绪管理能力越强,消极应对方式对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正向预测作用越弱. 研究表明:心理应激反应和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之间存在着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消极应对方式是其中的中介变量,情绪管理能力是其中的调节变量,后者能够降低前者对非自杀性自伤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