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11,(15):5-6
客运车站:24个,沿线车站依次命名为:北京南、廊坊、天津南、沧州西、德州东、济南西、泰安、曲阜东、滕州东、枣庄、徐州东、宿州东、蚌埠南、定远、滁州、南京南、镇江南、丹阳北、常州北、无锡东、苏州北、昆山南、上海虹桥。  相似文献   

2.
《科学大观园》2006,(11):12-13
■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传染病的划分甲类———鼠疫、霍乱。乙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曰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  相似文献   

3.
2009年2月10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召开2009年度常委会会议。全国科技名词委主任路甬祥,副主任刘成军、程津培、杜祥琬、武寅、孙寿山、刘青,常委寿晓松、李济生、王永炎、张礼和、陈运泰、陆汝钤、张焕乔、贺化、张先恩、沈爱民、张晓林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潘书祥、杨鲁、高中琪、祖广安、刘洪海、冯文礼、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古代社会是不是真有三百六十种职业呢?《清稗类钞·农商类》中说:"三十六行者,种种职业也.就其分工而约计之,日三十六行,倍则为七十二行,十之则为三百六十行."可见三百六十行只是笼统的概括.宋代周辉《清波杂志》记载,我国唐代社会的主要行业为"三十六行",即:肉肆、宫粉、成衣、玉石、珠宝、丝绸、麻、首饰、纸、海味、鲜鱼、文房用具、茶、竹木、酒米、铁器、顾绣、针线、汤店、药肆、扎作、陶土、仵作、巫、驿传、棺木、皮革、故旧、酱料、柴、网罟、花纱、杂耍、彩奥、鼓乐、花果等,而且每个行业都有自己供奉的祖师爷.  相似文献   

5.
<正>封四说明:本统计所选择的代表性期刊包括:Nature、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Cell Biology、Nature Chemical Biology、Nature Chemistry、Nature Climate Change、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Genetics、Nature Geoscience、Nature Immunology、Nature Materials、Nature Medicine、Nature Methods、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Neuroscience、Nature Photonics、Nature Physics、Nature Protocols、Nature StructuralMolecular Biology、Science、PNAS、Physical Review Letters、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相似文献   

6.
于刚 《科学大观园》2005,(20):35-37
风、雨、雷、电、雹、冰、雪、雾、露、气、 水、云等构成天气系统;江、河、湖、海、峰、 山、塬、谷、丘陵、平原构成大地系统;鱼、 虫、禽、兽、树、草、藤、蔓构成生物系统;城 市、乡村、工、农、商、党、政、群、团构成人 类的社会系统。所有这些,共同组成了日、 月、地球和谐的天体和人类环境。在这个 大环境中,自然系统制约社会系统,社会 系统影响自然系统,这一法则要求我们必 须遵循自然系统去发展社会系统。否则, 社会系统会遭受自然系统的惩 罚。  相似文献   

7.
《科学大观园》2022,(1):22-25
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2年2月4日在北京启幕,现在已进入最后的倒计时. 2022年冬奥会共设7个大项(滑雪、滑冰、冰球、冰壶、雪车、雪橇、冬季两项)、15个分项(高山滑雪、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跳台滑雪、越野滑雪、北欧两项、短道速滑、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球、冰壶、雪车、钢架雪车、雪橇、冬季两项)和109...  相似文献   

8.
(1)本统计选择的代表性学术期刊包括Science、Nature、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Cell Biology、Nature Chemi-cal Biology、Nature Chemistry、Nature Genetics、Nature Geoscience、Nature Immunology、Nature Materials、Nature Medicine、Nature Methods、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Neuroscience、Nature Photonics、Nature Physics、Nature Protocols、Nature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PNAS、Physical Review Letters、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相似文献   

9.
2009年2月10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召开2009年度常委会会议。全国科技名词委主任路甬祥,副主任刘成军、程津培、杜祥琬、武寅、孙寿山、刘青,常委寿晓松、李济生、王永炎、张礼和、陈运泰、陆汝钤、张焕乔、贺化、张先恩、沈爱民、张晓林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潘书祥、杨鲁、高中琪、祖广安、刘洪海、冯文礼、  相似文献   

10.
雷的形成     
《中国科技成果》2009,(17):F0004-F0004
雷不是积雨云带正电、负电相接而成。夏天,积雨云在天空行驶的过程中,吸服了大量的各种气体物,该气体物的成分有:甲烷、乙烷、丙烷、甲醇、乙醇、烃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硫、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氨气、氯气、氢气、磷等和其他的有毒、有害气体,  相似文献   

11.
第八届全国科技文化与社会现代化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8月12日至8月13日在兰州理工大学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文化专业委员会和兰州理工大学共同主办,来自北京、上海、重庆、湖北、湖南、江苏、江西、福建、广东、辽宁、河北、山西、河南、陕西、甘肃、云南、广  相似文献   

12.
一、区域内的基本情况 河北省高碑店市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常年发生的主要病虫草害主要有:小麦吸浆虫、麦蚜、麦叶蜂、小麦病毒病、粘虫、飞虱、地下害虫、玉米螟、玉米耕葵粉蚧、玉米蓟马、小麦腥黑穗病、白粉病、纹枯病、玉米病毒病、玉米叶枯病、玉米瘤黑粉病、播娘蒿、荠菜、黎、田旋花、马唐等.  相似文献   

13.
中国麻风名词有3000余年历史,有厲、疠、癘、癞、冥病、恶疾、癘风、大风、天刑、麻风等,978年(宋朝)最早使用"麻风"。箕子、豫让作伪麻风,周夷王、楚鄂王、冉耕、曹时、王粲、拓跋焘、周兴嗣、崔谌、仲年德如、卢照邻、刘攽、祖可为麻风名人患者。  相似文献   

14.
北京:琼岛春阴、太液秋波、玉泉趵突、西山晴雪、蓟门烟树、卢沟晓月、居庸叠翠、金台夕照。天津:蓟北雄关、海门古塞、独乐晨钟、盘山暮雨、沽水流霞、龙潭浮翠、故里寻踪、荧塔施云。呼和浩特:无字天书、磨光巨石、凤凰展翅、双龙含蛋、莲花并蒂、百米古洞、登临远眺、遗迹斑斑。  相似文献   

15.
微生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月12—13日在北京召开。委员会顾问郑儒永院士出席了会议。到会委员有(依汉语拼音排序)程光胜、方呈祥、胡福泉、胡又佳、黄力、黄为一、焦炳华、李凤琴、陆承平、庞义、曲音波、孙明、谭华荣、陶天申、徐建国、杨蕴刘、周德庆、朱春宝、朱旭东和秘书王宇。全国科技名词委事务中心副主任邬江和高素婷编审与会。  相似文献   

16.
2014年2月26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召开常务委员会会议.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科技名词委主任路甬祥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全国科技名词委副主任孙寿山、武寅、王杰、刘青,常委李济生、张礼和、陈运泰、陆汝钤、张焕乔、曲爱国、沈爱民、张晓林、柳建尧、韩毅,以及有关方面负责人黄庆、刘亚东、张社卿、  相似文献   

17.
《科学大观园》2012,(15):12-13
蜂蜜:味甘,性平,自古就是滋补强身、排毒养颜的佳品。蜂蜜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D、维生素E、果糖、葡萄糖、麦芽糖、蔗糖、优质蛋白质、钾、钠、铁、天然香料、乳酸、苹果酸、淀粉酶、氧化酶等多种元素,对润肺止咳、润肠通便、排毒养颇有显著功效。  相似文献   

18.
2006年3月29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召开了2006年度常委会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全国科技名词委主任路甬祥,副主任程津培、于永湛、赵沁平、刘青,常委陈运泰、李济生、陆汝钤、王永炎、张焕乔、张礼和、张晓林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潘书祥、王延中、周文能、孙公民、沈华、赵洪等近20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9.
<正>本统计所选代表性生物学期刊包括Nature系列的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Cell Biology、Nature Chemical Biology、Nature Genetics、Nature Immunology、Nature Neuroscience、Nature StructuralMolecular Biology,Cell系列的Cell、Cancer Cell、Cell HostMicrobe、Cell Metabolism、Cell Stem Cell、ChemistryBiology、Current Biology、Developmental Cell、Immunity、Molecu-  相似文献   

20.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于2001年10月18日在中国科学院召开了“‘象’与‘像’用法研讨会”。教育部语言应用研究所、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商务印书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和物理学、数学、天文学、地质学、心理学、医学、电工等名词审定委员会的有关专家、学者2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对在科技界“象”与“像”用法混乱的原因进行了认真的分析。20世纪50年代,汉字简化方案中曾规定以“象”代“像”。1964年公布的《简化字总表》将“像”作为“象”的繁体字处理,并在脚注中注明“在‘象’和‘像’意义可能混淆时,像仍用像”。1986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公布《简化字总表》时确认“像”为规范字,不再作为“象”的繁体字,但未对两字的用法作明确分工。在这种情况下,1990年全国科技名词委作出了“关于科技术语中‘象’与‘像’用法的意见”的规定,其中有一条是:在作形状,作名词性词素构成的复合词时用“象”,如:图象、录象、摄象等等。90年代中后期几种权威性语文辞书在修订或出版时都处理为:图像、录像、摄像等等。对1995~2000年《人民日报》所作的词频统计(摄像200,摄象0;图像736,图象6;显像管147,显象管0;音像1074,音象0;影像249,影象2等)也支持这些语文辞书用法。可以看出,“像”有简化为“象”和恢复规范字地位的过程;也有作形状、作名词性词素使用“象”的意见。这些变换,社会各界了解和掌握不够,因此,在“象”、“像”两字的使用上出现了混乱。目前权威性语文辞书对此两字的使用与全国科技名词委1990年意见存在着矛盾,在全国科技名词委公布的规范科技名词中也存在用法不一的情况,给使用者带来了不便。因此,全国科技名词委和国家语委认为有必要对此二字的用法作出明确的界定。与会专家认为,“象”、“像”两字用法混乱主要在于名词义,因此应对“象” 、“像”两字的名词义以及在词语中的使用作明确说明。而要明确这两字的用法,就需要明确区分这两字用法的判据。与会专家认为:象指自然界、人或物的形态、样子;像指用模仿、比照等方法制成的人或物的形象,也包括光线经反射、折射而形成的与原物相同或相似的图景。据此,对全国科技名词委术语库中抽取的所有与“象”、“像”有关的名词进行了逐一审定,审定结果如下:“象”、“像”两字的名词义和语词搭配实例象:指自然界、人或物的形态、样子。语词搭配实例:现象、形象、印象、意象、迹象、假象、表象、物象、景象、气象、天象、星象、浑象、蚀象、体象、危象、心象、想象(像)、构象(conformation)、磁象、磁象仪、异极象、全面象、分裂象、观象台、天象仪、晶格象、类质同象、同质二象、同质三象、同质多象、文象结构、心象地图、唯象理论、唯象系数、波粒二象性,等。像:指用模仿、比照等方法制成的人或物的形象,也包括光线经反射、折射而形成的与原物相同或相似的图景。语词搭配实例:人像、画像、肖像、遗像、图像、镜像、实像、虚像、正像、反像、逆像、倒像、阳像、阴像、鬼像、伪像、映像、镜像、影像、潜像、叠像、原像、前像、后像、余像、双像、网像、成像、电像(electrical image)、音像、声像、摄像、录像、放像、显像、视像、像章、像片、像差、像散、像元、像素、像点、像移、像幅、像距、像高、像对、像质、像场、像管、构像(imaging)、遗觉像、视宁像、网膜像、衍衬像、共轭像、离焦像、居间像、缩微像、寄生像、重建像、孪生像、正常像、反转像、余留像、同态像、浮雕像、幻视像、多色像、像主点、像底点、像平面、像空间、像变器、像电流(image current)、视像管、变像管、寻像管、显像管、录像机、摄像机、石像生、镜像心、摄像术、导像束、双眼等像、像方焦点、像等角点、像点位移、像主纵线、像地平线、像增强器、像消转器、无畸变像、态射的像、射电日像仪、太阳单色像、态射的余像、视野单像区、双眼像差异、分流直像管、求像作图法、凹凸正常像、凹凸反转像、像面全息术、双眼视像融合、合像式测距仪,等。今后,审定科技名词时,应按上述审定意见正确使用“象”、“像”两字。如在实际工作中难于分辨、难于选择,可按约定俗成原则采用本学科的习惯用法,但应注意与相关学科的协调统一。全国科技名词委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执行上述意见,并适时修订已公布的规范科技名词,同时,停止执行1990年的“意见”。本次会议的总体意见是科技界和语言学界、辞书界共同研讨的成果,主要适用于科技名词审定,也可供社会科学领域参照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2001年10月26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