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当前的知识论讨论中,关于先验辩护、先验知识与自然主义认识论之间的关系问题存在诸多争论。常识性的观点认为先验知识和经验知识之间是一种相互独立、甚至是对立的关系,而许多自然主义认识论的支持者否认存在先验知识,这就给人们留下了"先验辩护和自然主义认识论水火不容"的印象。但是,如果我们详细考察先验辩护本身的特点、并认真分析先验辩护与先验知识之间以及先验辩护和经验辩护之间的关系,就会发现"必然性"、"分析性"和"自明性"这些概念可以从对"先验性"概念的理解中分离出来。进一步地,如果我们将先验辩护和经验辩护的区别主要限定在辩护类型方面的差异,那么先验辩护和自然主义认识论就有可能在一种类似阿尔文·戈德曼(Alvin Goldman)所提供的可靠论框架下相互兼容。  相似文献   

2.
自然主义是自20世纪60、70年代以来科学哲学发展的主要倾向,自蒯因提出其自然化认识论后,许多西方学者围绕其展开激烈的争论。本文梳理了其争论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即理性的自然化问题。试图说明自然化认识论者对理性自然化的辩护是的失败,而理性自然化的失败也表明了自然化认识论重构传统认识论的失败,进而认为,解决理性自然化争论的出路在于对理性概念的重构。  相似文献   

3.
金在权(Jaegwon Kim)在其1988年的论文《自然主义认识论是什么?》中针对蒯因(W.V.O Quine)的批评使得"规范性问题"成为当代知识论中的热点,并延续至今。他认为自然主义者无法用描述性方法刻画作为传统知识论之核心的"规范性"概念,因此背离了知识论研究的宗旨。"规范性问题"成为自然主义者需要处理的难题,并扩展到当代知识论的一般性讨论之中。认知规范确定了人们的认知责任和进行知识断言的标准,而从个体心灵的认知辩护以及社会知识论出发,能够更加全面地刻画和理解认知规范的本性。  相似文献   

4.
柏拉图提出了信念、真和辩护三要素的知识定义,该定义无法将各种类型的技术知识纳入其中,且"三元论定义"的"葛梯尔问题"同样也存在技术知识之中。有效性是技术知识的主要特征,从认识论的角度提出以有效、信念和辩护为三要素的技术知识定义,使各类型的技术知识都统一在这定义之下。技术知识在人的技术实践下,以成功物化为技术人工物作为标准为其有效性提供辩护,且可通过人们的使用进一步检验技术人工物是否有用。对技术知识的定义及"葛梯尔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仅促进了对技术知识的认识论探讨,而且丰富了技术知识与技术认识论的关系内涵。  相似文献   

5.
当代科学哲学中的自然主义流派论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把当代自然主义分为三派:以奎因、吉尔和撒加德为代表的科学自然主义。由于他们把认识论问题还原为科学问题,看作是科学的一部分,用科学替代哲学,这在某种程度上取消了认识论的地位。以劳丹为代表的规范自然主义把认识论同价值论联系在一起,把自然主义伦理学融入到科学哲学之中,描述性和规范性也融合在一起。第三派认为认识论不但要自然化,还应该社会化、历史化。该派着眼于认识的社会文化性,认为不但要研究个体的认识,还应着重研究群体的社会认识。代表人物是瓦托夫斯基、富勒以及唐斯等人。本文试图对各派观点加以评析。  相似文献   

6.
奎因把科学和哲学的探索比喻成纽拉特的船,表示哲学和科学都具有可错性。虽然他对逻辑经验主义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但是其自然主义认识论却又贯彻了彻底的经验主义。奎因还通过诉诸其自然主义认识论解决一些归纳逻辑问题,因而这些问题既不需要演绎的证成,其自身也不需要辩护。  相似文献   

7.
在胡塞尔视域中,自然主义意识研究的非科学性主要体现为迷信自然科学范式,使意识自然化,疏离真正的心理现象。这使其认识论基础含糊、思路陷入循环论,视域上偏离纯粹意识领域,理论上导致怀疑论。对此,自然主义者没有深刻认识,这导致了不良影响。胡塞尔以后的自然主义意识研究及其认识论也不能避免以上问题。对于自然主义者而言,胡塞尔走向现象学的方案过于激进,引入现象学方案则较为稳妥,但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8.
认识论的自然化是近年来认识论发展的主要进路之一,但是,自奎因明确提出以来,自然化认识论就伴随着批判。戈德曼提出其可靠论,力图解决自然化认识论所面临的自主性和规范性问题,进而维护一种比较温和的自然化认识论。本文通过分析戈德曼的可靠论及其相应的批判和辩护,从而表明,一方面戈德曼的过程可靠论作为知识确证理论是不成功的;另一方面,即使他的可靠论是成功的知识确证理论,也不能成为自然化认识论的合理辩护。  相似文献   

9.
先验知识常常被赋予各种独特的性质,其中引发争论的一个特性是不可被后验经验挫败。通过概念上的区分和思想实验构造的例子,以卡素罗为代表的一批哲学家反对先验辩护的信念不可被经验推翻,虽然他们的结论是正确的,但例子并不成功。通过提出共同辩护的概念,文章最后给出了一个成功说明先验辩护被后验挫败的例子。  相似文献   

10.
当代哲学中的自然主义流派纷繁,内部分歧很大,奎因的自然化认识论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依其给予科学知识与科学方法的不同认识论地位,自然主义哲学可以分为两大类:科学的自然主义与开明的自然主义。开明的自然主义不承认科学知识与科学方法有着优越的认识论地位,而承认规范性物项的独立地位。开明的自然主义并没有违背自然主义的精神,作为一种研究纲领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模态知识论的核心问题是:"我们如何证成或知道那些仅仅属于可能性(mere possibility)的宣称,与那些既非逻辑亦非数学的必然性宣称?"对于这个问题,威廉姆森论证并主张:由于每一类的模态宣称都逻辑上等价于某一类的反事实条件句宣称,因而日常透过"想象模拟"去评估反事实条件句的认知能力也就给了我们认知形而上学模态性的能力。威廉姆森并且认为,有些这样得来的反事实条件句知识和模态知识,既非先验,亦非后验,应被归属为第三类的"椅验知识"(armchair thinking)。作者们认为威廉姆森的理论虽大体上可信,但仍至少有九个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Having entered into the problem structuring methods, system dynamics (SD) is an approach, among systems’ methodologies, which claims to recognize the main structures of socio-economic behaviors. However, the concern for building or discovering strong philosophical underpinnings of SD, undoubtedly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odeling process, is a long-standing issue, in a way that there is a considerable debate about the assumptions or the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s of it. In this paper, with a new perspective, we have explored theory of knowledge in SD models and found strange similarities between classic epistemological concepts such as justification and truth, and the mechanism of obtaining knowledge in SD models. In this regard, we have discussed related theories of epistemology and based on this analysis, have suggested some implications for moderating common problems in the modeling process of SD. Furthermore, this research could be considered a reword of system dynamics modeling principles in terms of theory of knowledge.  相似文献   

13.
论知识定义的困境与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知识定义的传统分析自从葛梯尔问题出现之后就陷入了困境.反思"知道"与"知识"的区别,指出传统分析所体现的"主体-客体"二元认识模式的缺陷,从"知识的功能"角度反思"知识的条件是什么",从讨论和解决"知识是否具有客观有效性"、"客观有效性是否就是公共性"、"公共性是否是确证知识的合理条件"等问题,可为知识的准确定义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科学知识合法化问题的引出,论述了在目前西方学术界得到认同的三种社会认识论解决方案,并重点论述了富勒尔的社会认识论思路。文章指出富勒尔的政治定位的社会认识论既是描述性的,同时又是一种规范性的研究,它对于理解科学知识民主化、科学的运行以及科学的大众参与,均具有重要的认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现代科学研究的技术中介日益加重,作者以康德的认识论为参照论述了技术介入后的科学认识的三种变化:一是人对观察的认知体验与对观察的信念巨大的分离;二是科学知识的判断过程完全走向工具的外化阅读之上;三是康德那里自然的合目的性先天调节原则因科学的技术基础的复杂化而转化为技术进化本身的目的性,造成科学变革受技术基础的牵制.  相似文献   

16.
知识悖论及其解决涉及到知识论的核心问题。克里普克在一篇新作中对意外考试悖论进行了深刻分析,并指出这一悖论的产生是由于错误地使用了"知识的持久性"这一前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新的知识悖论,即独断论悖论。通过分析可见,克里普克对"知识的持久性"的反驳以经典的知识论为框架,面对经典知识论所遭受的强有力的挑战,克里普克对意外考试悖论的解决缺乏可靠的理论支撑。知识悖论触及的是知识论的核心问题,任何尝试性的解决方案都要重新思考知识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休谟诉诸一种自然发生学的处理方式来为因果关系的合理性辩护,这实质上是意识到了认识论话语体系之外存在的无限性,但是这种原因与结果之间的灵动性与开放性在康德的客观先验范畴体系中遭到窒息。怀特海在过程存在论的视域之中,赋予原因与结果一种内在相关性,从而将因果关系从抽象的认知层面还原到具体的"存在之流"。  相似文献   

18.
米库林斯基与科学编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库林斯基是苏联科学史的带头人,在科学编史学领域既汲取借鉴了西方的研究成果,又不拘泥于他们所设定的框架.他所倡导的综合论研究路线摈弃了绝对对立的观念,在追求"真实的历史"与"重组的历史"之间、内在论与外在论之间保持了一定的张力,是对西方科学编史学的一种超越.他提出的重新理解科学史的思想在认识论和价值论方面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社会知识论还是社会认识论?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吴畏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0(11):36-39,101
认识论和知识论的思想源流和演进方式有着较大差别,认识论的主流仍在哲学范围之内,知识论主要是跨学科研究的产物.社会认识论和社会知识论也各有其理论背景和发展路向,二者目前的发展并不平衡,前者的发展有辩证社会认识论和分析社会认识论之别.在概念上和翻译上较明确地区分这两对概念对于跨学科研究的规范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非嵌入编码知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物理学到生物学,由科学技术到人文社会科学,存在着不同层次的非嵌入编码知识,所谓“大物理学主义”、“科学的皇冠”、“惟科学主义”,以度“经济学帝国主义”等等即说明了这一点。在本体论上,非嵌入编码知识的特点是“脱域”,固其共性而成为交往的共同平台,因其普遍性而成为人类知识体系的基础。对非嵌入编码知识的全面否定,实际上就是在动摇自己赖以在自然和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认识论上,经由主客体分离、“两蒂道路”的转折,以厦理性而获得非嵌入编码知识。因而非嵌入编码知识是认识过程的必由之路,是一种只存在于思维中的抽象或理想状况。在价值观上,非嵌入编码知识与特定的价值无涉.同时又是所有特定价值的基础,就此而言。非嵌入编码知识具有最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