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世界科学》2006,(1):47-48
关于月球的成因.最合理的理论是碰撞论(Great Impact),或者更通俗点就是大撞击(Big Whack)引发的。这种假说认为.在地球形成后不久,一个与火星差不多大小的物体撞上了地球,撞击时撕裂的物质进射到太空中。并逐渐聚拢最终形成了月球。  相似文献   

2.
新的太空照片说明.小彗星还在不断地撞击地球外层空间。这些太空物体可能已给地球带来形成生命所需要的化学物质,证据是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北极卫星得到的。一个科研小组上周在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议上报告了这一发现。依阿华大学的路易斯·福克兰是这一小组的领导人。这些太空物体大约像一座小房子那么大.在地球上空几千公里处就被毁掉,所以对地球上的人和太空宇航员均无威胁。科学家把这些物体称做“雪球”,它包含的物质主要是水,而水是生命所必须的。它还可能含有在地球上形成生命时所需的简单有机物。科学家认为,在亿万…  相似文献   

3.
发育重演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长富 《自然杂志》2008,30(5):291-295
个体的发育是由受精卵通过一系列细胞分化形成的,第一次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囊胚的形成。囊胚由外胚滋养层和内细胞团构成,外胚滋养层负责胚胎与外界的物质交换,以支持内细胞团的进一步分化。随后的细胞分化则导致一系列“类囊胚”的形成。“类囊胚”由外围的“类外胚滋养层”和内部的“类内细胞团”构成,“类内细胞团”为干细胞。每个“类囊胚”均由上一级“类囊胚”的“类内细胞团”形成,“类内细胞团”的分化潜能随 “类囊胚”的层级增多而逐次降低。最后一级“类囊胚”的“类内细胞团”不再形成“类囊胚”,只能形成特定的功能细胞。“类外胚滋养层”的主要作用是为其内的“类内细胞团”提供合适的微环境,以支持其发育。“类外胚滋养层”形成的组织一般为结缔组织或上皮组织。个体的发育实际上是“类囊胚”不断形成和演化的过程,该过程是生物发育普遍遵循的共同规律。  相似文献   

4.
攀西地区峨眉山玄武岩的铂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钟宏  朱维光  漆亮  周美夫  宋谢炎  张贻 《科学通报》2006,51(11):1297-1304
攀西地区龙帚山和二滩玄武岩形成于较低程度地幔部分熔融条件(〈7%),部分熔融过程中Ir,Ru和Rh表现其相容性而Pt和Pd为不相容元素。这些样品多含较高的铂族元素(PGE),其Pd/Ir和Cu/Pd比值远高于原始地幔值.部分熔融过程中有少量硫化物(约0.007%)残留于地幔源区,岩浆上升过程中则有部分岩浆达到硫饱和而分离出富集PGE的硫化物(约0.020%~0.033%).Os,Ir和Pt在结晶分异过程中形成铂族金属合金进入铬铁矿或硫化物,导致Pt和Pd的解耦及Ir含量出现很大变化.玄武质岩浆中熔离出的硫化物可能为邻近喷发通道的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形成Cu—Ni—PGE矿床(化)提供重要的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5.
一位勇敢而富有创造精神的科学家,在充分发挥其宏大的潜能之前离开了我们。发育和进化论专家皮埃·阿博彻(PereAlberch)由于心脏病突发,死于1998年3月13日的睡眠中,年仅43岁。人类期望系统解释生物结构形态进化的梦想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达尔文以前的法国生物学家、著名的杰弗里·圣·希莱尔(DeoffroySaint-Hilaire)奠定了早期的基础;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Darwin)的工作使这种系统综合有了巨大的可能性;而阿恩斯特·哈阿克埃(EnstHaeckel)也向这一任务做出了挑战,但是,这些努力离这些问题的全部解决还为时过早。追寻…  相似文献   

6.
焦勇  杨频 《科学通报》2007,52(9):1084-1087
采用分子模拟方法研究了淀粉样β肽(amyloid β-peptide,Aβ)寡聚体的纳米管状类离子通道结构.结果显示,氢键网络是稳定结构的主要作用力之一.侧链的疏水性分布模式有利于形成嵌入脂双层的亲水性孔道.孔道区域受弱的连续分布的负电势控制,是其阳离子选择性的基础;而强的正负电势的间隔分布使结构骨架部分的静电均衡,是结构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结果为阐释纳米管状Aβ通道的结构稳定性和离子通透性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揭示阿尔兹海默症(AD)的分子机理和设计治本性药物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7.
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机制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评述了雄性不育性的遗传分类、细胞质育性因子、核质互作方式、环境调控、遗传操作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解释雄性不育产生的双基因模型假说,认为控制雄性育性表达有二类核基因,一类是控制小孢子发生过程的基因(花粉发育结构基因),另一类是调控花纷发育结构基因表达条件的基因(调节基因),这二类基因任一发生突变均将产生遗传的雄性不育,细胞质(内环境)和生境(外环境)通过调控调节基因的表达成其产物,使得花纷发育结构基因表达所需条件不能满足而导致雄性不育.  相似文献   

8.
寒武纪胚胎Markuelia的发育序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熙平 《科学通报》2007,52(5):572-577
摘要 基于最近发现的更多的精美保存的Markuelia hunanensis标本,并且借助于同步加速器辐射X-射线层析显微(技术),建立了寒武纪胚胎Markuelia从卵裂阶段经过器官形成阶段至预孵化阶段的发育序列,特别是预孵化阶段的发育序列,即从吻刺和尾剌刚刚形成的最早时期直至即将孵化的最后时期的发育序列.这个发育序列提供了一个胚胎发育模式,而这一发育模式在现生的Scalidophorans(曳鳃类、兜甲类和动吻类)中尚未建立. 因而,它不仅加深了我们对Markuelia现生后裔胚胎发育的认识,而且为这类动物的演化和发育开拓了一个新的(研究)窗口.  相似文献   

9.
勾亮 《世界科学》2004,(11):7-10
构成微观世界的基本组分和基本力 在20世纪早期,就已经确立了所有物质都是由基本组份——原子组成的理论。直到今天,物理学研究还保持追寻物质基本单元的观念。然而,关于构成物质的基本组份的认识,这100年间在不断发展。原子一开始它自己就成了它不是基本组份的证据,而更像是具有亚结构的物体:它们是由很小的原子核和围绕它的电子壳组成的(日益强大的粒子加速器使我们能更详  相似文献   

10.
螺旋是生命物质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对于蛋白质来说,由氨基酸所组成的多肽链在空间中的盘旋,使其骨架结构形成所谓的α螺旋就是其中之一。这种螺旋依靠每两圈之间形成的氢键而维持其形状,这种结构本身就为完成各种功能提供了条件,而在变性或  相似文献   

11.
顶管隧道是公路与铁路构成立体交叉的一种特殊构造物,特别是公路与铁路立交经常采用,文章介绍了顶管隧道的发展史及顶进涵洞常用的施工方法、工作坑和滑板作用及制作技术。  相似文献   

12.
山岭道路隧道施工一般采用矿山法施工,根据不同的围岩地质条件、机具设备、技术条件、施工经验等实际情况,文章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施工方法和这些方法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3.
生物质能的利用现况及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林宗虎 《自然杂志》2010,32(4):196-201
生物质能是一种储存于生物质内的能源,是一种清洁、可持续发展、且资源丰富的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CO2量与植物生长过程中吸收的CO2量相近,同时植物自身还起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因而在能源紧迫和力求减少温室气体的今天,其开发利用备受全球各国重视,发展前景宽广。本文着重介绍其利用技术、现况和前景。  相似文献   

14.
雷暴是一种重要的天气现象,也是一种灾害性天气。文章分别阐述了热雷暴、锋雷暴、地形雷暴的形成条件;雷暴来临时气象要素气温、气压、湿度、风、降水、的变化特征;雷暴观测和记录注意事项,以及其他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任媛  雷宏刚 《科学之友》2008,(5):155-156
文章利用仿生学原理,借鉴王莲荷叶脉络的结构构成形式,结合钢结构仿生设计理念,提出了新型的网架结构——荷叶脉络网架结构,为基于仿生学的钢结构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卢松明  郭策  戴振东 《科学通报》2012,(26):2463-2468
基于蝗虫脚掌有利于稳定附着的主要几何形态和材料特性,设计了一种新型具花瓣型结构的机器人仿生脚掌结构,并利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其进行了接触力学和抓地性能分析.同时,利用快速成型法制备了机器人仿生脚掌试样,对其进行摩擦性能实验,以验证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脚掌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仿蝗虫脚的机器人脚掌结构具有优良的地面抓附能力.在保证机器人脚一定承载能力的条件下,花瓣数目越少,机器人脚掌的抓地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17.
沥青路面是我国公路采用的主要结构形式,对其进行日常养护离不开沥青及其加热工序.ZYT28是一种机动性较好的拖行式综合养护设备, 文章对其沥青加热及其保温的结构设计和热平衡计算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董闯  王英敏  羌建兵  王清 《自然杂志》2011,33(6):322-327
准晶是具有长程准周期性平移序和非晶体学旋转对称的固态有序相。它的出现导致了晶体学与凝聚态物质结构理论的一次革命,极大推动了相关学科的完善和发展。其发现者Daniel Shechtman因此获得2011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本文简介了准晶的发现、结构特征和发展现状,同时介绍了中国科学家在这一领域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9.
区域约束混凝土是在对普通钢筋约束混凝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对钢筋约束混凝土结构新形式的探讨,文章对3根柱受往复荷载的试验产生的裂缝进行分析,得出区域约束混凝土这种约束形式能使得柱有更好的抗往复荷载性能。  相似文献   

20.
文章研究了在重复荷载作用下沥青混凝土的累积永久变形,并提出一种新型多维非线性、超弹性、非相关塑性模型。利用预示校正算法来求解描述模型的等式,模型结果与实际经验数据相比较,这是非常有利的。一种很明显的结果,从一种应力水平下的试验中获得的模型参数可以精确推测出另外一种应力水平下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