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4 毫秒
1.
密肋复合墙体是密肋壁板结构体系的主要受力构件之一,其受力特点与抗震性能是密肋壁板结构体系计算理论与设计方法研究的基础核心.通过对密肋复合墙体在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分析墙体的水平承载能力及侧向变形性能.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对密肋复合墙体的水平承载力及顶点侧移进行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5.4%.提出了密肋复合墙体的抗侧刚度退化曲线和骨架曲线模型,并给出统一的表达式,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钢管分布形式对钢管密肋保温复合剪力墙墙体抗震性能的影响,设计制作了4片缩尺比为1∶2的装配式钢管密肋保温复合剪力墙墙体,通过对1片剪力墙墙体的轴压试验和3片剪力墙墙体的低周往复荷载试验,研究了墙体的破坏形态及模式、承载能力、滞回特性、骨架曲线、刚度退化以及变形和耗能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对于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密肋复合墙体,由于在肋柱中布置了钢管,其抗压承载力显著提高;对于低周往复荷载作用的密肋复合墙体,其主要破坏形态为整体剪切破坏,且基本按照“填充砌块—肋格—边框柱”的顺序破坏,与普通钢筋密肋复合墙相比,钢管密肋保温复合墙的抗剪承载力提高了112%,同时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和耗能性能.研究结果完善了装配式密肋复合板结构体系,为密肋复合板结构应用于高层住宅建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内填砌块点接触式密肋复合墙体的抗震性能,进行1/2缩尺比例的复合墙体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分析墙体的主要破坏形态和破坏过程,研究点接触型密肋复合墙体的受力特点,分析墙体的滞回特征、承载力、延性、刚度和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并将试验结果与标准墙体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点接触式墙体与标准墙体的破坏形态区别较大,其承载力、延性、耗能等性能略差于标准墙体,但由于这一形式墙体各道防线之间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和分配关系相对明确,不同阶段的墙体计算模型比较简单,进而可以通过对各阶段的精确分析计算实现密肋结构的控制设计.此外,墙体各道防线之间的分离更易于结构构件的震后修复、更换.  相似文献   

4.
大剪跨比密肋复合墙体处于弯矩和剪力共同作用的受力状态,墙体的整体弯曲作用造成其破坏形式主要为压弯破坏.依据作者前期完成的密肋复合墙体压弯剪复合受力性能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成果,对墙体极限压弯承载力的组成及各构件对压弯承载力的贡献进行了具有一定精度的定量分析,按照安全、方便、实用的原则对计算公式进行了简化,提出了满足工程精度要求且方便计算的压弯墙体正截面承载力设计实用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5.
密肋复合墙板结构是一种节能、抗震的建筑结构新体系,根据国家墙体材料革新规划,结合目前粮食仓房建筑新型墙体材料研究欠缺的特点,提出将密肋复合墙板结构引入粮仓建筑,对密肋复合墙板的粮食侧压承载力及变形等进行了计算,并将密肋复合墙体与普通黏土实心砖墙体的受力性能进行了对比,就密肋复合墙板在平房仓应用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分析表明密肋复合板结构应用于粮仓建筑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密肋轻铜龙骨复合墙体是密肋结构体系中的一种新型墙体构件形式,具有现场施工连接方便,易于工厂成批化加工等优点.为了研究其墙体的承载性能,对1/2比例密肋轻钢龙骨复合墙体与普通密肋复合墙体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对比研究了密肋轻铜龙骨复合墙体的破坏形态、铜骨应变变化规律、抗剪承载力影响因素及其实用计算公式等试验结果表明,两者的破坏形态基本一致,轻钢龙骨复合墙体的承载力明显高于普通密肋复合墙体.最后结合试验数据给出了密肋轻铜龙骨复合墙体的开裂荷载与极限抗剪承栽力的建议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7.
研究开洞节能砌块隐形密框复合墙体的抗震性能,对6片1/2缩尺的开洞密框复合墙体进行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拟静力试验,研究不同参数对结构构件受力性能的影响.试验考虑了墙体的配筋率、开洞形式对构件的承载力、刚度、变形、延性耗能、破坏形态及刚度退化等的影响,得出相应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骨架曲线等,并建立相应的开洞复合墙体恢复力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肋柱配筋率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复合墙体承载力、延性变形性能,而肋梁配筋率的增加有利于约束后期横向滑移变形,变形性能较佳;随着墙洞比系数的减小,复合墙体的强度、刚度有所增加,滑移变形较少,极限位移变形较少,前期刚度退化较平缓,后期下降段强度变化较明显,滞回曲线相对饱满,延性耗能、抗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应用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以复合墙体剪跨比、边框柱截面尺寸及配筋率等作为变化参数,依据前期的密肋复合墙体压弯剪复合受力性能的试验及数值分析结果,对密肋复合墙体的破坏模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非线性数值分析.根据密肋复合墙体弯压破坏模式影响因素的交互性,提出了复合墙体工程设计中防止发生脆性破坏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密肋复合墙体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损伤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密肋壁板结构的自身特点,采用刚度退化与规格化滞回耗能的非线性组合,提出了适用于密肋复合墙体的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通过对密肋复合墙体进行拟动力试验研究,分析了墙体的动力反应、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确定了地震损伤模型参数;最后给出了密肋复合墙体在不同震害等级时的损伤指数范围和墙体三水准抗震设计的地震损伤目标建议.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密肋复合墙体在遭受小震或中震后,具有稳定的水平承载能力及良好的耗能性能,在遭受大震后仍具有良好的抗倒塌能力.  相似文献   

10.
基于非线性分析程序ABAQUS,对隐形密框复合墙体中隐形密框的轴压受力过程进行了数值分析,利用验证后的模型对隐形密框中的框格进行优化,分析了参数包括框格的高宽比和肋柱尺寸。结果表明:肋柱是墙体的主要受力构件;肋柱总截面面积不变时,每个肋柱直径为49 mm时,密框结构轴压承载力最高,延性最大。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密肋复合墙板协同工作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2种不同规格的密肋复合墙板模型并进行单调加载计算,讨论砌块对结构协同工作受力性能和结构变形的影响.计算表明: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不同规格的密肋复合墙板应力、应变及变形有很大不同.在外部荷载作用下,试件IFH-11主要由框格来承担外力,填充砌块承担的几乎为0,试件IFH-12...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冷弯薄壁方钢管与纸面稻草板(稻草板)组成的组合墙体的轴压性能,对三面组合墙体试件进行轴心受压试验,得到组合墙体的轴心受压承载力和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组合墙体的破坏模式是钢管端部屈曲破坏、稻草板局部发生褶皱和弯曲.方钢管和稻草板协同工作性能良好,稻草板对方钢管起到了良好的约束作用,组合墙体承载力较高.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组合墙体进行非线性分析,数值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利用有限元模型分析了钢管壁厚、墙体高厚比及自攻螺钉间距对组合墙体承载能力的影响,提出了该组合墙体轴压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表明,该公式能很好地计算组合墙体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带边框整截面砌体剪力墙和带边框开洞砌体剪力墙的受力性能。在平截面假定的基础上,提出了两者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公式;按墙体组成材料对抗剪承载力的贡献,提出了墙体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公式;同时不提出了墙体侧向变形的计算公式。结合试验结果对比分析表明上述公式可行。  相似文献   

14.
密肋复合墙体由钢筋混凝土框格与内嵌的轻质加气混凝土砌块组成,是密肋复合墙结构的主要受力构件,其框格单元是最基本的受力单元.根据密肋复合墙体各材料高温后的力学性能,对框格单元进行数值模拟.按照ISO834国际标准升温曲线,得到在不同火灾加载方案下的温度场云图.以此为基础,对框格单元在竖向荷载下的承载力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比较了单面受火和双面受火后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受火时间的增加,剩余承载力下降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在施加竖向位移荷载时,一面受火的框格单元更易出现面外位移,因此比双面受火的框格单元先达到极限荷载.  相似文献   

15.
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试验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针对普通钢-混凝土组合梁存在的跨度不大、混凝土与型钢之间滑移、横向稳定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组合梁——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为研究其抗剪性能,进行了三根足尺简支梁的试验,通过对构件静载试验结果的分析,认为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比同跨度普通组合梁具有更大跨高比及抗剪能力.基于组合梁弹性理论和简化塑性理论,提出新型组合梁的正截面承载力的建议计算公式,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根据试验结果,提出适于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的一些工程构造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