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基于人口普查数据,综合运用人口重心模型、核密度分析等多种空间分析方法,从行政区与街道两个尺度对长春市老年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合长春市养老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探索了城市内部老年人口分布与养老服务设施配置的空间协调性.结果表明:(1)长春市不同区域老年人口空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整体处于向心集聚阶段,由中心城区向外呈现出"U"型圈层式空间分布特征,城市中心区内存在着连续的老年人口集中分布区,且其空间范围仍在扩展;(2)长春市养老服务设施整体呈现出"中心多、外围少",城市中心区内部"东西方向多、南北方向少"的空间布局特征,不同类型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分布亦存在显著差异;(3)长春市各行政区养老服务设施与老年人口分布空间协调性关系复杂,可划分为协调型、基本协调型、不协调型三类,整体来看协调性较差.  相似文献   

2.
基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城市建成区和城市人口数据,引入Getis-Ord Gi*指数,构建用地扩张-人口增长协调性系数CI,对经济区31个县域进行时空协调性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2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城镇化水平及人口城镇化水平表现出同步增长趋势,2者呈显著正相关; 县域间土地城镇化进程空间差异较大,表现出南快北慢的总体趋势,人口城镇化进程差异相对较小; 城市用地扩张与人口增长G值均呈高值集聚、低值分散的特征,南昌市为高值中心;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整体协调,但县域间协调性系数存在显著的非均衡性和空间差异性,CI值呈“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的态势,昌九、浙赣线所组成的“┸”字型地带周围县域CI值较高,滨湖区及边缘区县域则较低.  相似文献   

3.
以五大发展理念与职能三要素为支撑构建城市等级和职能结构的评价模型,并将两者纳入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测度,分析长江流域城市等级与职能耦合协调性.研究表明:(1)从城市等级与职能单指标来看,等级体系整体呈现出“自下而上”综合水平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在长三角地区形成了多子系统以上海为首,集聚程度高且强的反“C”形分布特征;职能结构综合指数三要素均衡发展(上海、成都等)、双要素支撑(武汉、苏州等)与单要素基底衬托的三级体系,空间分布上在流域东北部形成一片高水平集聚的“角形片区”;(2)从耦合协调度评价结果看,耦合度与协调度的水平分布出现较大的反差,整个流域耦合协调性表现为86%的优质耦合与80%的轻度协调并存的分布差异,即大多数城市的耦合度处于非常高的水平,而协调度则处于非均衡发展的状态.只有类似于上海、武汉、重庆等高水平、大规模的城市才具备“双高”的统筹能力;(3)从耦合协调度的组合类型来看,绝大多数城市的等级与职能的耦合协调类型都为高耦合低协调,处于非理想的发展状态,未能产生较好的“共振效应”;(4)从影响因素看,耦合协调度主要受发展阶段、战略规划、区域分工与对外开放以及科技创新与产业集...  相似文献   

4.
人口分布是人口发展在空间上的综合体现,也是区域发展格局和协调性的重要表征。本文以黄土高原为研究对象,选取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人口、人均GDP、河流和道路数据,运用人口收缩指数、核密度、空间相关性分析、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空间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研究了2013—2019年黄土高原地区人口收缩格局的特征,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从整体来看,黄土高原人口收缩趋势明显,且空间的关联性较强,其格局基本稳定;2)从局部来看,人口集聚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河谷平原地区和省会城市是人口集聚的主要区域;3)黄土高原人口在不同高程与坡度上的分布差异明显,尤其在海拔0~1 500 m、坡度0°~15°的地势低平区域,人口密度较高,空间集聚趋势明显;4)人口分布受到社会经济因素和自然地理因素的综合影响,且一般会朝着社会经济条件好、交通便利的地区流动。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经济发展逐渐转向高质量增长阶段的背景下,研究市域单元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程度对转变城市经济增长方式和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03—2019年中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方法从城镇化水平和城镇化质量角度对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时空格局特征进行识别和刻画,并借助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分析我国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及其空间效应.研究表明:研究期间内,中国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较低但呈持续上升特征,城际差异呈持续缩小特征,空间格局呈“东高西低”和“南高北低”的地带性特征.Moran’s I指数表明中国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呈现出空间集聚分布,且集聚程度随时间不断增强;时间路径分析表明城镇化协调发展局部空间结构和空间依赖方向上稳定性较强,其空间格局演变呈动态整合的特征;时空跃迁分析表明城镇化协调发展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和空间锁定特征.经济发展、人口规模、人力资本、科技创新、产业结构、政府能力对本地城市城镇化协调发展均具有正向直接效应;人力资本、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对邻域城镇化协调发展具有负向溢出效应,人口规模对邻域城镇化协调发展具有正向溢出...  相似文献   

6.
从经济、人口、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城乡统筹和生态环境等6个方面建立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等方法对长江经济带2003年、2009年和2014年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市域间新型城镇化水平差异明显,西部差异大于中部大于东部;2)新型城镇化水平整体呈现出波动上升的态势,从东西方向上看,东部发展水平较稳定,中西部发展水平波动明显;3)新型城镇化中高、中等、中低和低水平区都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状态,但低水平区的连续分布状态有逐渐被“冲散”且面积减小的趋势;4)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水平五个类型区的影响因素各异,总体差异较显著.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机理的基础上,分别构建人口城镇化子系统与土地城镇化子系统的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和系统藕合协调度模型,以289个地级(以上)市为研究对象,测度地级(以上)市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度,并采用泰尔指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探讨其空间分异特征.主要研究结论:(1)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度的平均值为0.709,超过62%的地级市处于勉强协调级、濒临失调级和失调级,这表明我国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度总体不高,提升空间很大.(2)城镇化协调发展度呈现由东部沿海地区向西北内陆地区递减的阶梯状分布态势,总体来说,东部地区(0.761)中部地区(0.717)西部地区(0.681).(3)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度呈现空间正相关,其空间集聚状态可以分为4种:高值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高值异质区域(零星分布在西南地区)、低值异质区域(主要集中分布在华北和中部地区)及低值集聚区(主要集中分布在陕甘地区、云川地区的部分地市).这个结论能够为区域之间城镇化协同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长三角地区快速城镇化进程深刻影响着农村居民点用地转型。基于2009—2016年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市的土地利用变更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异系数、相对变化率、人地增减变化弹性系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研究了长三角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总量在总体上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但增长速度逐渐减缓,建设用地所占比重持续下降。农村居民点用地数量空间差异不断缩小,且空间差异时序变化呈现缓慢缩小与急速缩小阶段特征;(2)长三角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数量变化的空间差异显著,用地扩张与收缩的空间关联性与集聚性明显,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张的城市数量在增加,区域扩张的态势在不断增强;(3)长三角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与农村人口关系失调,农村居民点用地失衡的城市不断增多,空间关联性增强;(4)农业发展水平与人口因素是长三角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交通条件对长三角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张影响显著,人口因素对长三角农村居民点用地收缩影响力强。  相似文献   

9.
基于福建省各县(市、区)2005年和2014年的人口和GDP数据,运用地理集中度指数、不一致性指数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对福建省人口与经济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福建人口与经济的空间分布整体上均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地理格局,并有围绕沿海中心城市集聚的趋势;县域人口与经济分布关系空间分异明显,总体上不断趋向于协调,表现为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不一致的县域逐渐向人口经济协调发展型转变;从人口与经济的动态关联上看,Moran’s I由2005年的0.422降为2014年0.374,表明不一致性指数较高(较低)县域在空间上集聚程度减弱,但人口与经济不一致性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以"高-高"型集聚区域分布为主。  相似文献   

10.
建立湖北省"人口-经济-土地"城镇化指标体系,采用空间统计和数理建模,对城镇化及其空间分异和空间格局、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1)湖北省土地城镇化水平总体较高,经济城镇化质量整体较低,人口城镇化区域差异明显;2)"人口-经济-土地"城镇化质量呈现区域间不均衡、城镇化不同步的空间格局;3)人口-经济-土地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整体较高,但空间差异明显,城镇化子系统内系统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高的地区集中在武汉城市圈、宜荆荆地区和襄十随地区等经济发达、产业集聚、空间联动效应较强的区域.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自吸泵叶轮气液混合能力对自吸性能的影响,在叶轮原模型基础上,设计了叶片不同进口边位置的5种模型方案.采用VOF多相流模型对不同方案全流域进行三维定常数值计算,研究对自吸性能的影响规律.针对350WFB-1200-50型外混式无密封自吸泵,初始条件设定进水S型弯管中含一定体积的空气段,出口处设置含气率监测点.结果表明:针对中高比转速叶轮,进口边沿后盖板位置向出口前掠,使得叶轮进口边工作时对流体分时加载,可以有效提升叶轮的气液混合能力,从而缩短自吸泵的自吸时间;在一定前掠角度范围内改变进口边位置对自吸泵的扬程和效率影响不大,但是当叶片进口边向出口位置前掠超过一定范围时,会导致自吸泵扬程明显下降;当叶轮进口边前掠10°时,额定工况下自吸时间缩短25%,自吸性能明显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2.
作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内最权威的诗歌刊物《,诗刊》无疑代表了当时的文学潮流,并引领着文学的走向。研究自1957年1月到1965年停刊的《诗刊》,可以清晰地把握当时的诗坛动态和文学环境,不失为五六十年代中国文学的一份生动史料。本文着重考察的是《诗刊》如何以对“五四”以来新诗人的重估和对新诗史的重构,完成了新诗在五六十年代的历史叙述。  相似文献   

13.
对图书馆读者满意度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图书馆读者满意度的含义及衡量要素,论述了图书馆调查读者满意度的目的及方式,提出了图书馆提升读者满意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湿度传感器稳定性的误差,指出影响湿度传感器稳定性的误差有线性误差、温度影响误差、湿滞误差以及校验标准误差等.  相似文献   

15.
技术异化的生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技术的复杂性和局限性、技术的不恰当使用、自然的不可预见性、技术理性的沙文主义式扩展及社会文化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技术异化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6.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比单纯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是因为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要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他的学生.要进行知识的再创造,就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测,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他们掌握知识的发生过程及来龙去脉,从而培养其运用数学的意识.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目前图书馆业务外包的外延和内涵,论述了业务外包之后的图书馆办馆效益,分析了业务外包带来的问题,对业务外包后的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8.
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图书馆的工作职能将发生显著变革,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图书馆要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就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人才素质是决定性因素;网络建设是必由之路;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是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9.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的道是不可以言说的,庄子却用他特有的语言描述事物展示着道,其境界是大而光明的,是通明沉静的。  相似文献   

20.
医疗体育对大学生身高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至24岁的大学生,随着内脏器官的不断完善,两次身高增长的高峰期已经过去,一但骨骺部位闭合,骨化,身高的增长就几乎停止。通过对815名学生样本数据的正态分析和对中外多项增高实例研究,对比,得出大学生群体中身材矮小及伴随相关心问题的人,通过有针对性的体疗锻炼,能使其形体和心理都得到有效的改善。对大学生身体发育抢救阶段,医疗体育(体疗)方案,运动处方,增高器械等方面的深入探索,对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