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载人航天的三大里程碑 载人航天是指人驾驶和乘坐载人航天器在太空中进行各种探测、研究、试验、生产等开发活动的往返飞行。其目的在于突破地球大气层的屏障和克服地球引力,把人类的活动范围从陆地、海洋和大气层扩展到外层空间,更广泛和更深入地认识整个宇宙,并充分利用太空和载  相似文献   

2.
人类进入太空是20世纪伟大的科技成就之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至今已有50年,在这期间人类以地球探测为主,包括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在内的空间探测活动从未停止过。文章回顾了中国和国际航天50年空间探测的历史,总结了取得的进展和成果,分析了空间探测当前的发展趋势及我国业界当前的任务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未来中国空间探测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邹声武 《科技潮》2000,(7):47-49
去太空旅游能给人带来绝对独特的体验。太空旅游的普及必将为商业性太空活动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前景。这个行业必将受到各国航天机构、航天制造业、服务业、地球旅游业及金融和保险业的广泛关注。历史回顾人类的活动范围经历了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大气层,再从大气层到外层空间的发展过程。每一次扩展都是一次伟大的飞跃,都增强了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都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从第一颗航天器飞上太空,人们就向往着有朝一日能去太空旅游。载人航天技术的兴  相似文献   

4.
《当代地方科技》1999,(6):79-79
人类在载人航天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以数万人40年不懈的努力并数以千亿美元的投入为代价的,这样高的投入是否值得?中科院院士、中国空间协会理事长、空间技术研究院顾问王希季先生撰文阐述了这一问题。1961年4月12日,俄国人加加林进入太空轨道并返回地面,掀开了世界载人航天史的第一页。截止到1998年底,全世界共进行了216次载人航天飞行,其中美国124次,俄国92次,共有795人次上天,开展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实验活动。但这些载人航天取得的巨大发展,是以上万人40多年不懈的努力和数以千亿美元计的投入为代价的。时至今日,人类并没有从载人航天得到多少回报。这就引发了"为什么要搞载人航天和值不值得搞载人航天"的旷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 遨游太空是人类自古以来就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飞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其意义深远、影响重大。何谓载人航天?载人航天技术是指人驾驶或乘坐载人航天器在太空中进行各种探测、研究、试验、生产等开发活动的往返飞行。其目的在于突破地球大气  相似文献   

6.
载人航天主要是通过人类驾驶和乘坐载人航天器在太空中从事各种探测、研究、试验、生产和军事应用的往返飞行活动.  相似文献   

7.
太空是人类继陆地、海洋、大气层之后的第四活动领域。第四活动领域具有高真空、微重力、强辐射、改变昼夜节律等特点,为人类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潜力和开发前景。以发展载人航天器为重点的、由航天员参与的载人航天技术是以对太空进行探索以及利用太空环境进行科学研究、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综合工程技术,它是新技术群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是高技术密集的尖端科学技术。 文章从载人航天技术的概念、内容和发展载人航天技术的意义三个方面对载人航天技术进行阐述,说明载人航天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文章还对世界载人航天技术发展的概况与未来的发展做了介绍,最后提出了中国发展载人航天技术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安徽科技》2005,(11):54-56
航天技术和百姓生活有多近? 自从前苏联在1957年将人类带入航天时代,随后的近50年间,人们目睹了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首先实现人类的太空梦,美国的阿波罗工程6次拜访月宫的壮举,人类一次次地实现着几千年来的飞天之梦.载人航天技术使得我们的活动空间从陆地、海洋拓展到了大气层外的宇宙空间,我们终于可以亲自看到孕育人类的地球是怎样一个美丽的蓝色宝石.  相似文献   

9.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首次进入太空绕地球108分钟,标志着人类太空时代的到来。经过近50年的奋斗,太空探索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航天员在轨连续飞行最高已达437天,火星载人飞行和月球基地建设也都提上了议事日程。太空探索的发展,提供了生命体一个前所未有的环境,这个环境的主要特征就是微重力和高宇宙辐射。载人飞行的经验告诉我们,航天员在长期的航天飞行中,将产生一系列与衰老相似的生理变化。这主要表现在:骨质疏松,肌肉萎缩,心血管系统失调,立位耐受性下降,航天飞行性贫血及免疫系统特别是细胞免疫系统的抑制。以骨质疏松为例…  相似文献   

10.
 载人航天技术是指有人(航天员)参与的、对空间(包括地球以外的天体)进行探索以及利用空间特有环境进行科学研究、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综合工程。一、载人航天技术的内容及意义1.载人航天技术的内容载人航天的内容主要通过载人航天系统体现出来。目前的载人航天系统主要包括载人飞船航天系统、航天飞机航天系统和载人空间站航天系统, 其中载人空间站航天系统是规模最大、天地一体化的载人航天系统。它包括三大部分。轨道基础设施由在低轨道上运行的载人空间站、无人轨道平台及在高轨道上运行的数据中继卫星、定位卫星等组成。地面基础设施由指挥控制中心、跟踪通信网、发射中心、着陆场、航天员选拔训练中心及有效载荷中心等组成。  相似文献   

11.
紫晓 《科技潮》1999,(9):62-63
随着空间时代的到来,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又产生了划时代意义的变革。当冷战变成昔日的一缕记忆时,航天已由最初的军事角逐而转向大规模探索宇宙空间的奥秘。继地球、海洋和天空之后,航天技术正把地球文明推向高远浩瀚的宇宙。如今,人类对空间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研究和认识,已经成为一门新兴和迅速发展的前沿科学,同时,也带动其他相关学科的巨轮滚滚向前。太空,将是引起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摇篮。一场开发太空资源、造福地球人的竞赛,正在广阔无垠的太空展开。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资源的质量和数量以及如何配置,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兴衰的问题。人类进入地球轨道和外层空间  相似文献   

12.
载人航天技术是指有人(航天员)参与的、对空间(包括地球以外的天体)进行探索以及利用空间特有环境进行科学研究、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综合工程。一、载人航天技术的内容及意义1.载人航天技术的内容载人航天的内容主要通过载人航天系统体现出来。目前的载人航天系统主要包括载人飞船航天系统、航天飞机航天系统和载人空间站航天系统 ,其中载人空间站航天系统是规模最大、天地一体化的载人航天系统。它包括三大部分。轨道基础设施由在低轨道上运行的载人空间站、无人轨道平台及在高轨道上运行的数据中继卫星、定位卫星等组成。地面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3.
小谈宇航服     
自1961年4月苏联发射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起,人类进入宇宙空间快有22年历史了。从宇宙飞船到航天飞机,从空间实验室、星际探测器到空间站、轨道站,人类探测宇宙空间的运载工具和科探手段不断发展变化。同样,始终伴随着航天者的宇航服也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没有宇航服,宇航员进入太空是非常危险的。1971年6月,苏联“联盟11号”上3名未穿宇航  相似文献   

14.
紫晓 《科技潮》2001,(6):56-58
开展太空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科学研究,让载人航天工程对增强我国的国民经济与科学技术实力,及对提高综合国力起到实质性的促进作用,是我国高层决策者们在载人航天工程启动之初就确立了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为实现这一目的,我国将利用“神舟”飞船,开展空间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和空间天文学  相似文献   

15.
博闻     
《创新科技》2012,(1):56-57
<正>盘典太空探索的"重要时刻"《时代》周刊网站近日公布了2011年度太空探索"重要时刻"的评选结果。所选择的项目涉及地球生命的外星起源、性质奇诡的钻石行星、由巅峰到低谷的美国载人航天事业等等。而回首这一年来太空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无不展示了人类对更广阔遥远空间的觊觎,以及我们的智慧是怎样推动着人类的梦想不断向前。  相似文献   

16.
自从前苏联在1957年将人带入航天时代,随后的近50年间,人们目睹了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首先实现人类的太空梦,美国的阿波罗工程6次拜访月宫的壮举,人类一次次地实现着几千年来的飞天之梦。载人航天技术使得我们的活动空间从陆地、海洋拓展到了大气层外的宇宙空间,我们终于可以亲自看到孕育人类的地球是怎样一个美丽的蓝色宝石。以往只有在科幻电影中才能见到的镜头,将一步步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实现。  相似文献   

17.
追风人物     
<正>美国"超长待机"女宇航员返回地球9月3日,"联盟"号载人飞船载着美国宇航员佩姬·惠特森等三名宇航员顺利返回地球。惠特森由此成为在太空停留时间最长的女性。现年57岁的惠特森是最年长的现役女宇航员,原本应于今年6月返回地球。在太空停留半年后,她把握住"联盟"号载人飞船临时多开放一个位置的机会,又在太空中多停留了三个月。截至9月3日,她一共完成三次太空任务,累计在太空停留665天,是在  相似文献   

18.
新书上架     
《载人航天新知识丛书》《载人航天新知识丛书》(江西高校出版社)共有册,每册8万字,紧紧扣住当今航天技术的热点,即三载人航天器和三种太空活动,分别介绍宇宙飞船、航飞机、空间站以及太空行走、开发月球、探测火星,这在有限的篇幅内突出了重点,基本上涵盖了人类迄为止取得的载  相似文献   

19.
代序载人和不载人运载火箭的权衡比较,是上层领导人长期以来一直探讨和争论不休的问题。航天专家们也对我国民用航天计划的最佳经营途径提出了疑问,这些问题今天已成为新闻界和公众泣意的焦点。勃鲁斯·穆莱(Bruce Murray,1976~1982年任NASA/加省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主任)认为,只有在专门为了进行人类探险和考察时,载人航天才是合理的。他说,对于促进科学发展和其他大多数为实用目的服务的航天活动来说,不载人航天是一种成本效益高得多的途径,尤其在机器人和计算机飞速发展的时代,情况更是如此。穆莱特别指出,NASA利用航天飞机来执行人类探险和太空研究这样双  相似文献   

20.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中国空间站“天和”号核心舱和承担发射任务的“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已运抵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上半年择机发射。空间站是一种可供多名宇航员巡访、工作和居住的大型载人航天器,相关人员可在上面长期从事天文观测、地球资源勘测、调查环境污染、研究太空环境对生命影响等科学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