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温度对椰心叶甲取食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温度对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Gestro)成虫、幼虫取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幼虫取食量先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大,当温度过高时取食量减少,成虫取食量变化出现与幼虫相似规律.幼虫、成虫取食量最大值分别在26℃、29℃.与幼虫相比,成虫取食量较大,危害期较长.分别建立了取食面积与温度间关系的多个模型,经检验模型均能较好拟合实验数据.从取食总面积分析,雌、雄虫取食受高温、低温影响程度大,幼虫期取食受高温、低温影响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2.
生物可降解塑料降解程度评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特定条件下,某些微生物能在塑料或其制品的表面生长繁殖,并将其降解.但现阶段研制出的各种生物可降解塑料是否能被完全降解需要一种行之有效的鉴定方法.为此,选用两种方法对比进行了实验尝试:其一是从宏观上定性分析的平板菌落透明圈法;其二是定量法,即通过CO2放出量及塑料的分解程度测定在受控条件下塑料的最大有氧生物降解量.实验结果表明,以上两种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实验室条件下, 以白条银纹夜蛾(Argyrogramma albostriata)二代4 龄幼虫为实验对象, 选择52 科104种植物对其进行寄主专性测定, 观察幼虫的取食选择和存活时间。结果显示, 该虫幼虫仅取食小飞蓬、钻叶紫菀、马兰、一年蓬和加拿大一枝黄花5 种植物的叶片, 其他植物叶片均无咬痕, 直至饥饿死亡。分别用以上5 种植物的新鲜叶片饲喂白条银纹夜蛾幼虫, 观察其生活史, 得到以下几点结论。1) 饲喂小飞蓬、钻叶紫菀、马兰和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昆虫幼虫期存活率较高, 大量死亡发生在成虫期; 饲喂一年蓬的幼虫在幼虫期存活率较低, 仅极少量能存活到成虫期。2) 饲喂不同植物对该虫幼虫各龄期长度影响不同。3) 饲喂小飞蓬、钻叶紫菀、马兰和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昆虫化蛹率、羽化率、平均寿命和蛹重均显著高于取食一年蓬的幼虫。由此得出, 白条银纹夜蛾为寡食性昆虫, 其食料植物多为菊科外来杂草, 可在小飞蓬、钻叶紫菀、马兰和加拿大一枝黄花上正常完成生活史, 饲喂一年蓬抑制该虫生长。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废旧聚苯乙烯(PS)塑料高温液相催化氧化降解工艺条件,以乙酸为溶剂,四水乙酸钴、四水乙酸锰为主催化剂,溴化物为助催化剂,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用空气将聚苯乙烯塑料氧化为苯甲酸(BA),用气质联用法(GC-MC)检测了聚苯乙烯塑氧化降解后的产物成分,尾气中CO和CO2浓度用红外在线分析仪检测,研究了反应温度和混合溶剂比对降解产物比例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最优化条件下,聚苯乙烯能够大量转化为苯甲酸,最高的BA收率已达到78%.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油酸、亚油酸、亚麻酸3种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要脂肪源,进行2周饲喂实验,研究不同脂肪源对大麦虫体重、体长、蛋白和脂肪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油酸对大麦虫的体重和体长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不同浓度的亚油酸对大麦虫体重和体长均无显著差异(P0.05)。亚麻酸浓度为1%时,大麦虫的生长性能最好,昆著高于其他浓度组(P0.05);取食不同浓度的油酸,各处理组粗蛋白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亚油酸和亚麻酸2%处理组的粗蛋白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取食不同浓度的油酸,各处理组粗脂肪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1%处理组的粗脂肪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取食不同浓度的亚油酸0.5%和1%处理组的粗脂肪无显著差异(P0.05);但高于2%处理组。取食不同浓度的亚麻酸,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明老化前后微塑料对土壤中阿特拉津消减的影响,选取了新制和老化聚乙烯(PE和APE)微塑料,对其性质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它们对阿特拉津的吸附行为;考察了有无蚯蚓情况下土壤和孔隙水中阿特拉津浓度以及菌群结构对微塑料添加(0.2%和2%,质量比)的响应.在此基础上,探究了这两种微塑料对土壤中阿特拉津消减的影响与机制.结果表明:(1)这两种微塑料对阿特拉津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R2=0.96~0.97);APE对阿特拉津的吸附能力(lgKf=1.29)略高于PE(lgKf=1.27),与老化前后PE表面极性的变化有关;(2)蚯蚓是影响土壤菌群结构的主要因素,而且蚯蚓存在时微塑料对菌群结构的影响更显著;添加蚯蚓使土壤中阿特拉津优势降解菌的相对丰度提高了8%~171%,并且优势降解菌相对丰度的增幅与微塑料老化和添加量有关;(3)这两种微塑料通过吸附抑制土壤中阿特拉津释放到孔隙水中,从而降低了阿特拉津的消减率(降幅在10%~67%之间);相反,蚯蚓通过提高土壤降解菌的相对丰度,促进了阿特拉津的消减(消减率的增幅...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废弃塑料造成的白色污染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小于5 mm的塑料微粒(微塑料)在海洋环境中广泛分布,其表面附着生物,既包括对海洋生物甚至人体有害的潜在致病菌,又存在能够减少其污染的塑料分解菌.微塑料因其难降解的特性,可以在水环境中持久存在,其表面附着的微生物也能够长期稳定地生存.此外,微塑料可能通过食物链传递给更高营养级的生物,会被误食而影响到鱼类生长.本文综述了微塑料在海洋环境中的分布,微塑料表面含有或附着的有害物质对生物体的可能影响.探讨了微塑料表面附着的致病微生物及塑料分解微生物的生态效应,以及微塑料通过食物链向高营养级传递的可能性.对微塑料分布和表面附着生物可能引起的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还指出了在塑料垃圾和微塑料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方面需要有更多的研究,以全面认识海洋微塑料及其附着物的生态效应,为海洋塑料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获得适合低海拔地区蝙蝠蛾人工饲养的幼虫食料,在食料筛选的基础上分析比较了5种食料对蝙蝠蛾5龄期幼虫生长的影响。试验在验证了部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幼虫取食胡萝卜和槟榔芋生长较为缓慢,取食甘薯则出现虫重负增长,取食玉米存活率低,仅人工饲料1组可使幼虫保持较高的体重增长速率(1.900±0.366)mg·d~(-1),且存活率较高,有望作为胡萝卜的替代食料或在一定龄期与胡萝卜搭配饲喂,利于蝙蝠蛾幼虫的持续快速生长。试验结果为低海拔地区蝙蝠蛾幼虫室内人工饲养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9.
从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分离筛选塑料降解菌并对3种微塑料的生物降解特性进行了研究.以聚乙烯、聚丙烯和聚苯乙烯3种微塑料为唯一碳源,筛选潜在降解菌,采用形态观察、透射电镜观察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通过测定生物量、重量损失、培养液pH以及FTIR-ATR和SEM分析了3种微塑料的生物降解特性.根据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分离的3株为Bacillus sp.,Microbacterium sp.,Chryseobacterium sp..对3种菌株的混合培养物进行了50 d的生物降解实验,结果显示,PE、PP、PS三种微塑料的重量损失分别为8.7%、6.3%和12.5%且pH显著下降;FTIR-ATR显示出现了新的官能团;SEM观察发现微塑料表面出现侵蚀.  相似文献   

10.
淀粉基可环境降解塑料研究Ⅲ--现场环境降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所设计的可环境儿解塑料进行了大量的现场环境降解实验,包括大气直接曝露老化试验和埋土降解试验,获得了许多有意义的结果。结果表明,各填充组分与PE组成的复合材料,经大气直接曝露老化后再埋土将使降解笥能得到显著的体现,经对各填充组分的合理设计,可获得时控光/生物降解塑料。  相似文献   

11.
对3种不同聚合材料的塑料袋生物降解特性借助BOD数字呼吸仪进行了降解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聚合材料的塑料袋生物可降解性有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来源于不同材料本身的特性以及用于改善塑料袋机械性能的添加剂等对生物降解的抑制作用。生物降解性能最好的塑料袋是由聚己内酰胺和聚酰胺脂两种聚合材料组成的,在40 d的试验期间降解率达到了76%,而由脂肪族-芳香-共聚多醚以及聚己内酰胺和添加剂混合材料制成的另外两种塑料袋的降解率只有25%。  相似文献   

12.
以玉米淀粉厂的下脚料———玉米朊为原料 ,制备出了玉米蛋白基生物降解性塑料 ,简要介绍了其加工方法和生物降解原理 ,并讨论了制备过程中诸因素对该塑料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INTRODUCTIONIn recent years, seeded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was often used to synthesis polymer/polymer composite particles used in many industrial field, such as in painting, print, coating and so on. Moreover, recently ,attention has been focused on the latex particle possessing hollow structure(1~4). For example, P(St -MAA) polymer particles was changed to those having hollow structure by alkali treatment, following by being cooled to room temperature, which was named as alkali/cool…  相似文献   

14.
聚碳酸酯(PC)材料具有设计自由度高、强度好、密度低、轻量化的特点.从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的要求出发,分析了新能源汽车的轻量化工作,并从材料、产品性能、标准以及产业化方面研究了PC材料在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领域的应用前景和存在的问题.PC塑料车窗机械性能优于传统玻璃,但其抗磨性能和耐候性能较传统玻璃差.Pc塑料车窗的应用目前急需建立自身的标准,同时进一步提高耐候性和耐磨性;PC塑料车窗导热性较传统玻璃差,塑料车窗电阻丝消耗功率和温度性能明显低于传统玻璃,塑料车窗的除霜除雾功能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小康社会的建成,建筑能耗(超过总能耗的1/3)增长潜势强劲,为此从顶层设计推行绿色建筑标准体系,评价项目基数小增速快但比例极低(不到新增建筑面积的2%),为充分释放其作为本行业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的核心载体功能,绿色建筑会展有利于提升社会不同群体对国家建筑行业节能减排政策的宣贯、绿色建筑概念的认知、新型绿色技术的了解和把握、企业界高频次全产业链商务合作接触的实现等,本研究对我国绿色建筑会展发展现状的进行了初步调研,旨在提升我国绿色建筑会展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水平,推进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产业链的全面有机联系,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分步骤实现绿色建筑标准。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接触爆炸作用下板的塑性变形的塑性区范围和最大塑性变形量的计算,利用能量理论处理爆炸荷载作用下的板最大变形量的计算问题,利用固体介质应力波理论分析板塑性变形范围的计算问题.推导出接触爆炸作用下线性硬化材料板的最大变形量计算式和塑性变形范围的计算式.实验验证了接触爆炸作用下板的塑性变形范围和最大塑性变形量的计算公式的可靠性.实验结果和计算分析结果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17.
基于Mohr Coulomb(M-C)准则及平面应变条件,建立了非关联流动法则的D-P准则.该准则引入了塑性体积应变,所求的塑性体积应变增量和M-C准则相等,在π平面上,当应力罗德角小于零时,建议的D-P准则与以往的外角外接圆及内切圆相比,能更好地反映土体应力应变的实际特性.在边坡稳定分析中,相比其他D-P类准则,建议的D-P准则计算得到的边坡稳定安全系数与条分法结果十分吻合.在地基极限荷载的求解上,所得的极限荷载与滑移线场与Prandtl理论解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露天坑干堆排尾堆高(H)对采空区跨度(D)与境界顶柱高(h)的影响,采用FLAC3D对不同跨度的双空区在尾砂回填过程中进行开挖模拟,并结合曲线拟合、传统破坏判据及厚度折减法,分别对地下双空区的受力、塑性区及关键点位移等特征进行分析及数学预测.研究表明:当D不变时,拉、压应力及塑性区面积均随H的增大而增加,且在D20 m后位移变化率明显增大;当H不变时,监测位移和塑性区随D增大而增加,且定量预测出D=26 m时,上下空区临界破坏对应的H分别为182.44,189.85 m.当D与H均变化时,双空区的塑性区逐渐呈现"蝴蝶状",上部空区的塑性区域明显大于下部,且在D20 m,H150 m时,上部空区出现与露天坑底贯穿现象.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利用钢渣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孔隙率和密度,易于固液分离且不易形成二次污染等特点来处理废水,确定反应条件对钢渣除磷效果的影响,对污水中磷的初始浓度、钢渣用量、钢渣粒径、温度、p H值等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磷的初始浓度越大,反应平衡得越快,对除磷总量影响比较显著;随着钢渣用量增加、钢渣粒径减小,磷去除量显著增大;钢渣对磷的去除适宜在偏酸性条件下进行,p H=4时去除率最高;20~35℃条件下温度对钢渣处理效果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引入可变模糊理论中的相对差异函数,建立泥石流敏感性分析模型.选取内蒙古赤峰抽水蓄能电站下库区11条泥石流沟,确定7个主要影响因子即单位面积物源量、泥砂补给段长度比、主沟平均比降、山坡平均坡度、流域切割密度、主沟床弯曲系数和植被贫瘠率.利用优序图法确定因子的主观权重,熵值法确定客观权重,由博弈论确定各个影响因子的组合权重分别为0.19,0.14,0.19,0.10,0.09,0.18,0.11.计算分析得出,该库区11条泥石流的敏感性有6条为轻度敏感,5条为中度敏感.将评价结果与现场实际调查情况对比分析可知,11条泥石流沟的敏感度水平与泥石流实际发育情况相符,证明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