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的特产动物,并已被公认为世界最珍贵稀有的物种之一。大熊猫只生存在我国的四川、陕西和甘肃极少数地区的竹林中,为我国一类保护动物。它受到特别严格而周密的保护,除非是供  相似文献   

2.
来自大自然的香料有植物性和动物性两类,这里只谈动物性香料。在千奇百怪的动物世界中,能分泌或散发出动物型香气的最名贵、最珍奇的有四大动物,即麝产生的麝香、抹香鲸产生的龙涎香,还有灵猫香和海狸香。麝香作为异常名贵的一种香料,早为我国宫廷和诗人墨客所珍视。在我国四川、西藏、青  相似文献   

3.
普氏原羚大多栖息在半荒漠的草原地带,生态环境极为恶劣,曾经在我国的西北地区——青海、内蒙古、新疆和甘肃等地都有分布,可是现在它是中国数量最少的有蹄类野生动物,也是世界最濒危野生动物之一,科学家只在青海湖东面附近发现了不足300只。  相似文献   

4.
科学家最近发现了迄今为止已知的全球最长寿动物,它就是生活在冰岛北部海面下80米深处的北极帘蛤。这只帘蛤壳上的生长线竟多达405条,也就是说它已经405岁。事实上,帘蛤一直被认为是动物世界中的最长命者。1982年,有人在美国海域发现一只220岁的帘蛤,它被作为最长寿动物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相似文献   

5.
大熊猫的研究进展冯文和(四川联合大学生物系)大熊猫是我国特产的世界濒危“活化石”动物,具有极高的科研和观赏价值,深受世界人们的喜爱.1961年,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将它的图案作为会旗和会徽,大熊猫成了全球性野生生物自然保护的象征,对它的研究,一直引起生...  相似文献   

6.
2006年6月22日,一只176岁的乌龟在澳大利亚一家动物园去世,一些人相信,这只乌龟是英国生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从美洲厄瓜多尔加拉帕戈斯群岛带回欧洲的,它在达尔文推出进化论过程中起过一定作用。这只传奇乌龟叫哈莉叶。虽然哈莉叶已经去世,但是它的身世还是个谜,学术界还存在不少争议。尽管哈莉叶的身份存在争议,但这丝毫不影响它成为明星,这位老寿星总是能吸引众多参观者的目光。虽然在我国历史记载中有不少“千年乌龟”的说法,但是不少生物学家还是把世界上最长寿动物的桂冠发给了哈莉叶。吉尼斯世界纪录也认证哈莉叶是现存最年长的龟类…  相似文献   

7.
@@@@一只鹦鹉的寿命有多长?鸟类学家给出的答案是30~50年,87岁的英国鹦鹉“帕秋”是目前公认的世界上最长寿的鹦鹉。帕秋先后数度易主,它很可能是世界上见证过最多悲欢离合的鹦鹉。它的最后一位主人丽贝卡怀着无限感伤地回忆了帕秋充满传奇的一生。  相似文献   

8.
平平的孤独生活 据记载,1936年-1956年期间,共有14只大熊猫被捕获.其中,1938年被捕获的几只大熊猫被运到了英国伦敦动物园.1955年,中国科学家在四川宝新县考察时捕获的3只大熊猫,被送到了北京动物园.1957年5月,其中一只熊猫作为国礼被送给苏联,它就是平平.  相似文献   

9.
正它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家禽,也是人类最大的动物蛋白单一来源。它有大约240亿只之多,在数量上比所有其他鸟类多出一个数量级。然而两个世纪以来,生物学家一直在努力去解释鸡是如何成为鸡的。目前,首个对鸟类的全基因组广泛研究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大约在公元前7 500年左右,在东南亚北部或中  相似文献   

10.
生物学     
借助高速摄影机的帮忙,科学家已经记录下世界上最快速和最残忍的袭击:一只螳螂虾用它的棍形前肢对一只蜗牛予以重击,速度达到每秒23米。到目前为止,这种打击的速度是最快的。这一疯狂的速度足将蜗牛壳击碎。当录像慢放时,  相似文献   

11.
新加坡揽胜     
新加坡以其旅游胜地而闻名于世。它是世界上最清洁、最翠绿、最安全的国家之一,是一个多元民族文化与传统相融合的国度,林立的摩天大楼与栉次鳞比的宗教寺庙交相辉映,富有多样化的旅游情趣。每年约有700刀游客到新加坡旅游,使它成为世界上接待比它本国人口还多的几个国家之一。 丰富多彩的特色名胜 新加坡动物园 设在树木茂盛的丛林区内,是著名开放式动物园,有2000多只动物栖息在园内。岩石构筑的围墙和河流取代栅栏和兽笼。游客进园参观时要搭乘小型蒸  相似文献   

12.
楚杰 《科学之友》2004,(1):52-52
澳大利亚被称为“有袋类动物王国”。世界上现有250种有袋动物,其中大多数生活在澳大利亚及其附近岛屿。树袋熊是这个王国中的“骄子”,也是世界上最吸引人、最有趣的哺乳动物之一。它还有很多好听的名字,像“无尾熊”、“保姆熊”、“不饮熊”、“玩具熊”,就像我国的大熊猫那样逗人喜爱,是人类的好朋友。树袋熊是严格的素食者,它食谱单一,只吃二三种桉树的叶子。树袋熊的英文名字叫“Koala”(考拉)。树袋熊终年栖息在桉树上,体内所需的水分可以从桉树叶子中得到,因而很少见到它们下树饮水。当地“koala”的意思是:“不饮水的动物”。桉树叶子的含水量可达70%,但它的纤维寨  相似文献   

13.
世界"第一猫"首登荧幕 2005年是加菲猫的26岁生日.自从1978年6月19日问世以来,它就以四格漫画的形式登上了全世界2 600种报纸,关于它的漫画共售出了1 300万册,并且在全世界拥有2.6亿名热心读者.大概是因为它看破红尘、语出惊人的独特魅力和人性化的自由享乐主义,这个一脸傲气表情的猫,这只完全自由的猫,这只爱说风凉话、贪睡午觉、牛饮咖啡、大嚼千层面、见蜘蛛就扁、见邮差就穷追猛打的猫,成为了全世界最受欢迎的猫.  相似文献   

14.
大熊猫DNA指纹在野外数量调查中的应用冯文和(四川联合大学生物系,成都610064)大熊猫是我国特有、古老的珍稀野生动物,1984年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列为世界上十种濒危动物之一。为了保护大熊猫物种,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管理规划,1974—1977年,...  相似文献   

15.
银耳又名白木耳,在植物分类学上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颤胶菌目,颤胶菌科、颤胶菌属,学名为藻形颤胶菌(Tremella,fuciformis Berke-ley)。通江银耳驰名中外。据通江涪阳公社(小地名娃娃岩),清光绪24年所建的碑文记载推算,通江银耳的栽培历史已有二百多年。五十年代,原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陈梅朋所长撰文叙述:“我国的银耳主产区为四川、贵州、湖北、陕西和福建等省。而以四川通江银耳最著称,也是世界最早的栽培  相似文献   

16.
这里所说的常绿阔叶林是指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的常绿阔叶树种为主组成的森林,也称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我国的常绿阔叶林是全球分布面积最大,发育最为典型的常绿阔叶林,它横跨了十个纬度以上,约250余万平方公里,从而成为世界上所罕见的植被类型。四川境内有32万平方公里的常绿阔叶林,占全国的13%,它是我国常绿阔叶林  相似文献   

17.
在北京动物园的金丝猴馆里,饲养着中国特有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丝猴。在这里饲养着三种金丝猴,一种是产在云南的滇金丝猴,一种是主要产在四川的川金丝猴,2006年又有一只产在贵州的黔金丝猴入住。这金丝猴的世界也是多彩纷呈,个体也是性格迥异。川金丝猴号称金色国宝,在动物园里是两个大家庭,上期讲得“大仔家庭”是个非常霸道的大男子主义,这次我们说的另一个家庭则是老公怕老婆。在这个家庭里这老公有一妻一妾,老公身强体壮,全身披金色的长毛,尤其是它背上的毛差不多有一尺来长,长着一张浅蓝色的脸,两只圆圆的大眼睛,口中长着四颗…  相似文献   

18.
蝴蝶趣谈     
蝴蝶原名蛱蝶,又名小胥。世界上蝴蝶的种类繁多,共计有14万余种,我国有1300余种以上,比欧洲蝶类多出2倍以上,其中有不少是世界罕见的品种。我国台湾省是著名的蝴蝶产地,素称“蝴蝶王国”,约有蝴蝶400余种。最古老的蝴蝶化石距会约有6000万年。举世公认最美的蝴蝶是萤光翼凤蝶。 蝴蝶因其美,给大自然增添了许多诗情画意。它的美丽翅膀犹如少女披着的飘逸轻纱,有人把它喻为“昆虫世界的西施”。它那美妙的色彩风姿,成群翩跹如花海起伏,又好似“会飞的花朵”。蝴蝶翅膀上的图案,花纹别致,色彩斑湖,无奇不有。美国一位名叫基尔·桑维德的摄影师在千万只蝴蝶翅膀上的各种各样的颜色和花纹中,收集拍下了全套26个英文字母,以及从0到9的阿拉伯数字。这种偶然形成的字母和数字纹饰,以及各种彩色图案,都是数百万年以来,蝶类为了生存,适应自然环境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9.
葛州坝是万里长江第一坝,是世界瞩目的伟大工程。在葛州坝安装运行的17万千瓦和12.5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对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特别是17万千瓦水轮机是目前世界上转轮直径最大的低水头水机,它的设计制造对传统规范有所突破,在学术界发生过争论。1982年夏,四川和湖北省科协邀请全国水轮机专家在宜昌举行了专题学术讨论会,会议对17万水轮机组的设计制造给予了肯定,做出了实事求是的评价,认为它对于我国今后水电事业发展和大机设计制造提供了科学根据。我们发表的东方电机厂和哈尔滨大电机研究所的一组论文,对17万千瓦和12.5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有关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白头叶猴     
《知识就是力量》2009,(2):F0002-F0002
白头叶猴是我国独有的一种动物,只分布于我国广西地区的石山的绝壁上,是世界上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白头叶猴白天在树上觅食,夜间在岩壁的洞穴中过夜,这成为它们最具代表性的身体特征。它们体态轻盈、四肢修长,尾巴的长度超过身体,身黑而头部和尾巴的后半部分是白色的。它们以石山上多种植物的叶子、果实、花和茎为食,夜间在岩洞和石隙间休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