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川陕苏区政治民主的实现促进了川陕苏区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大发展,使川陕苏区完成了极其重要的历史任务.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川陕苏区的政治民主实施还处在一个初级水平上.  相似文献   

2.
川陕苏区医疗卫生工作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川陕苏区以"应对战争,争取生存"为中心,开展了以救治红军伤病员、保障红军兵员和粮食供给为首要任务,涵盖苏区广大群众的医疗卫生工作.川陕苏区医疗卫生工作是川陕苏区扩大和巩固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党中央领导下,红四方面军与川陕地方党和人民群众共同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即川陕苏区.川陕苏区的创建和发展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党在根据地的局部执政实践,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惨痛的教训,值得我们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4.
红军对川陕苏区开发的历史启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认为,一部川陕苏区的革命史,就是一部红军对川陕苏区全面开发的奋斗史,有几个方面的历史经验值得汲取;红色理论的传播是川陕苏区建立和开发的前提;追求苏区社会的全面发展是川陕苏区开发的主要内容;关于结合部的属性认定;关于川陕苏区的区位定性。  相似文献   

5.
中共川陕省委和川陕省苏维埃政府适应战争的紧迫形势,根据川陕苏区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具有明显战时特点和地域特色的医疗卫生工作。川陕苏区医疗卫生事业开展的规模、深度、成绩和影响在当时各苏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经验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小康社会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红军精神”与“川陕苏区精神”是不同内涵和定位的两个精神实质,川陕苏区红色城市在其文化宣传中,长期用红四方面军“十六字”军训训词解读“红军精神”,并用这个单一、平淡的红色文化口号进行宣传,使川陕苏区红色城市文化氛围和文化自觉意识正在淡化,挖掘“川陕苏区精神”更多更深的文化内涵,重新进行红色文化名城定位迫在眉睫。由此界定“红军精神”与“川陕苏区精神”的内涵,对巴中地区开发红色城市历史文化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川陕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川陕苏区军民共同创建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大根据地.在这个根据地存在的两年多时间里,邮电事业迅速发展,在建立组织、巩固机构、开办业务、建立体制、严肃纪律、发行报刊、建立邮政网络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成为川陕革命斗争的重要力量,为中国人民邮电事业的初创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川陕苏区研究数据库"建设的意义,介绍了目前本课题的研究现状,讨论了"川陕苏区研究数据库"建设中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相似文献   

9.
川陕苏区的建立极大地撼动了国民党的统治,因此遭到了四川军阀数次大规模的“围剿”.在反“围剿”中,群团组织动员群众参加红军、组建地方武装,扩充了红军的力量,并且通过生产运动和组建运输队等方式为红军提供军需物资,支援了苏区反“围剿”的斗争.在敌我兵力悬殊、装备落后、物资困难的情况下,川陕苏区反“围剿”的胜利离不开群团组织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加快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社会政治问题。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最薄弱的环节,症结在于革命老区自我发展能力弱。自我发展能力的高低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基础、发展潜力、要素集聚程度、发展支撑条件等因素有直接的相关性;培育自我发展能力要从川陕苏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既要尊重川陕苏区的历史,又要尊重川陕苏区面临的现实;培育自我发展能力要从提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生产要素集聚能力、商品服务输出能力、基础设施匹配能力、地域文化涵养能力、政策制度牵引能力等几个主要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