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鉴于河流污染通量估算和水质趋势分析受到水质、流量数据缺乏的限制,基于ESTREND和LOADEST模型,利用低频采样获得离散型水质数据,对滇池宝象河进行水质趋势分析和污染通量估算。结果表明:1)营养物质(NH3-N,TN和TP)在0.05概率水平下呈显著上升趋势,氮已经成为制约宝象河水质的重要因素;2)TSS浓度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年均下降率达到12.34%;3)流量调节水质和非流量调节水质出现相同的趋势,表明水质变化受流量的影响很小,主要由污染物排放量变化引起;4)通过方程的系列检验,利用离散水质数据和连续的日流量数据建立回归方程是有效的,可以用于污染入湖通量的估算;5)由于非点源污染的增加,大多数污染物雨季的入湖负荷高于旱季;6)ESTREND和LOADEST模型对于解决低频、离散型水质数据的水质趋势分析和通量估算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可以推广应用于其他流域,其分析结果能够为流域总量控制方案的制订和评估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鉴于河流污染通量估算和水质趋势分析受到水质、流量数据缺乏的限制,基于ESTREND和LOADEST模型,利用低频采样获得离散型水质数据,对滇池宝象河进行水质趋势分析和污染通量估算.结果表明:1)营养物质(NH3-N,TN和TP)在0.05概率水平下呈显著上升趋势,氮已经成为制约宝象河水质的重要因素;2)TSS浓度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年均下降率达到12.34%;3)流量调节水质和非流量调节水质出现相同的趋势,表明水质变化受流量的影响很小,主要由污染物排放量变化引起;4)通过方程的系列检验,利用离散水质数据和连续的日流量数据建立回归方程是有效的,可以用于污染入湖通量的估算;5)由于非点源污染的增加,大多数污染物雨季的入湖负荷高于旱季;6)ESTREND和LOADEST模型对于解决低频、离散型水质数据的水质趋势分析和通量估算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可以推广应用于其他流域,其分析结果能够为流域总量控制方案的制订和评估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洞庭湖水体污染来源及其对洞庭湖水环境的影响,在对2020年水环境监测数据进行现状分析与评价的基础上,以2014年为基准年,对洞庭湖入湖河流及周边等污染来源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1)2020年洞庭湖水体主要污染因子为TN、TP,入湖河流总体水质为优,湖体和出湖口断面总体水质为轻度污染,全湖属中度富营养水平.与2014、2017年相比较,入湖河流、湖体总体水质为优和轻度污染的状况没有变化,西、南洞庭湖区域中营养水平亦未变化.(2)2014年输入洞庭湖TN、TP、COD污染负荷总量分别为56.45×104 t、26.97×103 t、280.01×104 t,以入湖河流污染物通量为主,占入湖总负荷的88.4%、78.7%、86.5%,其中TN通量以沅江、湘江、松滋为主,分别占入湖总通量的73.3%、74.4%、81.2%.(3)入湖河流污染物通量是洞庭湖污染物输入的主要来源,对洞庭湖水质状况起着决定性作用,大气降水、航道航运污染对洞庭湖水环境的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4.
根据可鲁克湖2014-2015年水质测定数据,采用灰色聚类分析方法,选用总氮、总磷、氨氮、透明度、化学需氧量、叶绿素a、溶解氧作为聚类指标,对可鲁克湖水质富营养化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可鲁克湖特征性污染物主要为TN、COD和NH3-N.2014TN浓度的平均值为1.11mg/L,属于地表水Ⅵ类水质,2015年为1.54mg/L,属于地表水Ⅴ类标准,表明总氮呈现增加趋势.COD在2014年平均值为17.92mg/L,2015年平均值为18.19mg/L,两年均属于地表水Ⅲ类.NH3-N在2014年平均值为0.22mg/L,属于地表水Ⅱ类,2015年NH3-N浓度平均值为0.69mg/L,属于地表水Ⅲ类标准.可鲁克湖水质BOD5、CODmn和TP指标在两年均优于Ⅱ类水质.灰色聚类评价显示可鲁克湖处于中富营养状态,并且有向富营养化状态转化的趋势,TP是可鲁克湖营养化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5.
黄山市太平湖流域土地利用结构与河流水质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太平湖流域土地利用数据,运用ArcGIS水文、空间分析功能将太平湖流域划分为5个子流域,并提取不同坡度下各子流域的土地利用类型.通过2010年至2013年入湖河流水质监测,选取CODMn,TP,TN,NH3-N 4个水质指标,分析不同水期下的土地利用结构对河流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对整个流域而言,浦溪河、麻川河污染最严重,水质污染指标与耕地、建设用地、园地呈正相关,与林草地呈负相关,其中TN、NH3-N两种污染物指标受土地利用类型影响最为显著;(2)不同水期内,丰水期时的土地利用结构与水质指标相关性比枯水期时明显,尤其是CODMn、TP、NH3-N三项水质指标;(3)不同坡度下,土地利用类型与水质指标相关性差异较明显.坡度在15°~25°区间时建设用地与污染物呈显著正相关性,坡度25°时,林草地与污染物呈显著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7—2014年环太湖主要入湖河流水量、水质监测资料以及湖区水质监测资料,以CODMn、NH3-N、TP、TN为主要污染指标,阐述入太湖各湖区污染负荷量的时空分配,评估环太湖主要河流入湖污染负荷量对湖区水质时空变化的影响。通过环太湖入湖河流水量分析,考虑污染负荷量的历史长序列变化规律,定量了环太湖入湖河流水量、水质等相关因素对太湖水体污染负荷量贡献率,分析环太湖河流入湖污染负荷量对太湖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年来对太湖入湖河流的治理成效,说明对入湖河流污染物的控制是缓解和治理太湖污染负荷输入的重要途径,为制定和实施环太湖河流入湖污染负荷限排总量意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深圳河河口近10年典型污染物通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8—2017年连续水文观测数据和逐月水质监测数据, 采用LOADEST模型模拟估算主要污染物COD、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净通量, 得到深圳河河口近10年主要污染物通量的变化规律。结合降水和流域内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 分析影响污染物通量变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得到以下结论。1) 2008—2017年深圳河河口断面各污染物入湾净通量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总体水质情况有所好转, 但仍未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V类水目标要求。2) 2008—2017年各污染物净通量的季节性差异逐年变小。3) COD净通量与降雨量的相关性较强, 说明其污染来源多为非点源; 总氮、氨氮和总磷净通量与降水量的相关性相对较弱, 说明其污染来源多为点源。4) 污染物净通量与污水处理量明显负相关, 说明提高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和污水出水水质有助于河流水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选取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_3-N)、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总氮(TN)、总磷(TP)、悬浮物(SS)为统计指标,对采用氧化沟工艺的重庆市城镇污水处理厂2015—2017年的出水水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项指标的达标率均在97. 8%以上,平均去除效率较高的是NH_3-N和BOD5,较低的是TN和TP;NH_3-N和BOD5去除效率比较集中,TN和TP去除效率则比较分散;由于受季节和进口浓度的影响,各项指标出水浓度离散程度较大,TP和TN出水浓度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出水水质95%的置信区间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标准,BOD5和COD出水浓度取决于出口水质中的还原性有机污染物的总量,除NH_3-N与TP之间呈负相关外,其余两两指标间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不同介质组成的粗放型绿色屋面降雨出流水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构建5个绿色屋面中试设施,考察不同介质组成的设施在实际降雨条件下出水水质状况并与降雨、沥青屋面径流、空白对照设施出水水质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常用屋顶绿化复合介质设施的出流中,TP,NH4+-N和COD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达到0.95,1.66,115mg·L-1,高于沥青屋面径流和空白对照设施的出水水质,使用无机复合介质和废弃物利用介质的设施出水水质优于对照屋面;从出水污染物质量负荷角度分析,使用上述3种类型介质的绿色屋面设施都不是TN,TP,TSS和COD的污染源,并能够减少雨水带来的NH4+-N负荷;绿色屋面设施植被层生长状况和出水中营养物质浓度呈现相关性,长势较好的设施出流中营养物质浓度较高;介质中添加给水厂污泥能够有效控制介质层P的淋失且不影响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10.
在不同曝气强度下,对比分析了MBSBBR与SBR两系统对低浓度生活污水中COD、NH+4-N、TN和TP去除效率影响,并在冬季验证低温条件下两系统的稳定性。结果显示:曝气量变化对MBSBBR与SBR系统去除COD影响不大;曝气量由高到低整个过程中MBSBBR系统NH+4-N和TN去除效率优于SBR。其中TN去除率在较低(0.4 m3/h)的曝气量下高于高的曝气量(0.8 m3/h),但过低的曝气量(0.1 m3/h)影响系统NH+4-N去除;曝气量在0.4 m3/h时TP去除效率略高。冬季低温运行时MBSBBR在COD、NH+4-N和TN去除率相对于传统SBR具有优越性,去除率可稳定在90%、80%、60%左右,两系统的TP去除率无明显差别,MBSBBR系统低温运行时出水COD、NH+4-N、TN和TP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11.
为了比较人工湿地废水处理中的湿地植物的去污能力,从中筛选出适宜人工湿地的湿地植物,并从邛海人工湿地采集5种植物,在相同浓度的生活废水中进行水培观察,对总氮(TN)、总磷(TP)、氨氮(NH3-N)、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效果进行了比较,并从去污力、根系、管理难易、景观美化作用等方面指标进行综合评定。比较结果表明,大薸和菱角对总氮和总磷有较高的去除率,菖蒲对NH3-N、TN、TP的去除率表现最差,鸢尾、风车草、菖蒲对COD有明显的去除作用。  相似文献   

12.
5种浮床植物在水环境恢复治理中的净化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美人蕉(Canna indica)、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rirn)、水葱(Scirpus validus Vahl)、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水芹菜(Oenanthe javanica)5种珠海当地常见植物作为研究对象,构建珠海珠武涌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生态浮床,对5种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生长特性,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总氮(TN)、总磷(TP)质量浓度等指标间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株高从大至小排序为:水葱、芦苇、美人蕉、水芹菜、凤眼莲;质量增加从大至小排序为:芦苇、美人蕉、凤眼莲、水芹菜、水葱;根毛增长从大至小排序为:芦苇、水葱、水芹菜、美人蕉、凤眼莲.5种植物对水体中的COD、NH3-N、TN、TP的吸收能力差异显著,单位面积COD去除率高低排序为美人蕉、凤眼莲、芦苇、水葱、水芹菜;单位面积NH3-N去除率高低排序为美人蕉、芦苇、凤眼莲、水葱、水芹菜;单位面积氮吸收量大小排序和单位面积磷吸收量大小排序都为美人蕉、凤眼莲、芦苇、水芹菜、水葱.综合实验结果,确定采用美人蕉为主,芦苇为辅,再加上少量水葱、水芹菜作衬托来净化河涌水体.  相似文献   

13.
考察了硅藻土强化ALB工艺对重庆城镇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并研究了硅藻土的最佳投加量。结果表明,硅藻土强化ALB工艺能较好地提高出水水质,COD、氨氮、总氮、总磷的去除效果均有不同程度的加强。各项水污染物质去除率随硅藻土投加量的增加,总体上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最适投加量为30 mg/L,出水中COD、氨氮、总氮均达到了排放一级A标准,总磷达到了排放一级B标准。硅藻土作为ALB工艺的混凝剂经济可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选取代表地表水环境质量的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高锰酸盐指数、氟化物、氨氮(NH3-N)、总磷(TP)和总氮(TN)等7个指标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建立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利用训练好的模型对2009年渭河宝鸡段6个过水断面的水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林家村和胜利桥断面的水环境质量分别为Ⅰ类和Ⅱ类标准,其余4个断面的水环境质量均为Ⅲ类标准.  相似文献   

15.
Non-point source(NPS) pollution is the main threat to regional water quality,and the estimation of NPS pollution loa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for NPS pollution control in China.Combined with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CIS),the longterm hydrologic impact assessment(L-THIA) model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temporal-spatial changes of 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total nitrogen(TN) and total phosphorus(TP) in Nansi Lake basin from 2000 to 2010.The results show:1) the estimated COD,TN and TP loads in 2010 are260017.5,111607.7 and 6372.0 t with the relative errors of 2.1%,2.0%and-8.8%respectively,and more than 90%concentrated in the raining period from June to September;2) cultivated land and construction land take up more than 80%of the whole Nansi Lake basin,and the proportions of the three kinds of NPS pollution loads coming from cultivated land and construction land are more than 98%;3) during 2000-2010,the COD,TN and TP loads increase by 8801.6,180.3 and 71.9 t respectively,and become the main impact factors on the water quality of Nansi Lake.  相似文献   

16.
对国内人工湿地处理污染河水的研究应用及发展进行了介绍和总结.湿地类型主要有表面流、水平潜流、垂直流和组合工艺,通过收集其所在地、占地面积、工艺流程、几何尺寸、填料、植物、进水浓度、水力负荷、水力停留时间及重铬酸盐指数(CODCr,简称COD)、高锰酸盐指数(CODMn)、5日生化需氧量(BOD5)、总磷(TP)、总氮(TN)、氨氮(NH4+-N)、硝态氮(NO3--N)、悬浮物(SS)等污染物去除率,构建了处理污染河水的各类型人工湿地资料库,并总结了各类型湿地在国内污染河水治理中的地理分布特点和湿地类型应用特点.统计分析各种类型湿地对各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并用t-test和one-way ANOVA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垂直流及组合工艺人工湿地对污染河水中COD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表面流和水平潜流,各类型湿地对TN、NH4+-N、TP等氮磷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差异并不显著,但垂直流及复合垂直流对TN、TP去除的稳定性优于其他3种类型.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威宁草海湿地空心莲子草入侵迹地水质时空变化特征,于2018年1月(冬)、2018年4月(春)、2018年7月(夏)及2018年10月(秋),在草海湿地空心莲子草入侵迹地,根据空心莲子草入侵状态分别采集水体样品,测定pH值、总氮(TN)、氨氮(NH4+-N) 、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Mn )和叶绿素a(Chl.a)等水质指标,对空心莲子草入侵迹地水体富营养化状态及水质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草海湿地空心莲子草入侵迹地水质pH、TN、NH4+-N、TP、CODMn、Chl.a季节性差异显著(p<0.05),TN、NH4+-N、TP、CODMn和Chl.a随水域变化从上游至下游呈降低趋势。TN、NH4+-N、TP、Chl.a随入侵程度的增加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2)空心莲子草入侵迹地水体综合营养指数随季节变化呈下降趋势,春季水质最差。随水域变化综合营养指数沿上游到下游呈降低趋势,上游水质最差。草海湿地空心莲子草入侵迹地水体总体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3)草海湿地空心莲子草入侵迹地属于磷限制型,通过限制磷元素的输入可有效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草海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草海23个采样点的CODMn、BOD5、NH3-N、COD、TP、TN、DO共7个水质指标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分析计算,提取前四个主成分对草海水体的污染程度进行定量化评价分级,评价草海主要污染物的污染程度。分析结果表明,草海的主要污染因子是CODMn、BOD5、TN、TP、COD,草海湖内水体污染程度具有上游污染较下游轻的明显的区域差异,水体污染主要受外源污染。草海水体的污染源主要是威宁县城居民生活污水和草海周边农业污染源,降低生活污染和科学使用农药及化肥是改善草海水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