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对于和电脑"朝夕相处"的人来说,辐射的确是个让人忧心的"副产物".即使每天涂隔离霜、吃大量的抗氧化剂,再加上防辐射的显示屏罩,许多人还是觉得不安心.不过,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每天喝两杯绿茶、吃一个橘子,就可以帮助常用电脑的人抵御电脑辐射.  相似文献   

2.
长期从事电脑操作的人员,可能会经常出现眼干、脸痒、头痛等症状,而多数人一般认为是电脑屏幕的辐射引起的。其实,电脑电磁波辐射最厉害的是电脑的“后脑”和两侧。  相似文献   

3.
一篇题为《电脑辐射——每天对着电脑4~6 h的人必看》的文章在网上流传很久了。在仙人掌、防辐射服依旧走俏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来翻翻旧账,把关于电脑辐射的谣言和所谓的"应对小窍门"整理一下,然后一次性粉碎!电脑辐射的流言流言一:开机睡觉易致病中午睡觉时要记得关闭计算机,因为只把屏幕关掉是无法杜绝辐射线的,而且我们都是趴着睡,这样头直接对着计算机,哪天得了老年痴呆症或脑瘤就来不及了!辐射线真的很可怕!要小心啊!切记健康重于一切!真相:只把屏幕关掉,而不关闭计算机,辐射仍然存在,这是正确的,因为电脑机箱里的各部件也会产生辐射。但是,目前没有任何确切的证据证明计算机各部件产生的相应频率和电磁辐射与老年痴呆症  相似文献   

4.
在关于一项电脑辐射是否可归为职业危害的调查中显示,96.4%的人认为劳动者保护需要与时俱进,91.7%的人认为电脑辐射应列入职业危害,89.1%的人认为单位有必要为员工提供辐射补偿。  相似文献   

5.
在关于一项电脑辐射是否可归为职业危害的调查中显示,96.4%名的人认为劳动者保护需要与时俱进,91.7%的人认为电脑辐射应列入职业危害,89.1%的人认为单位有必要为员工提供辐射补偿.  相似文献   

6.
《世界科学》2008,(1):48-48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电脑广泛融人了我们的生活。在电脑给人类日常工作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其辐射也正对人类造成多种危害,引发视力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多方面的疾病。人类一直期待能有一种简单有效的措施来预防或降低电脑辐射。现在,日本的一项发明可能会给经常与电脑为友的人带来福音。  相似文献   

7.
从“虚拟人”说起你听见过“虚拟人”的事吗 ?以后看病 ,病人不必再为误诊担忧 ,因为将有“虚拟人”先代替病人“吃”药“挨”刀。“虚拟人”并非真人 ,只是电脑里的人体数据集成。据专家介绍 ,传统医学诊断主要靠医生的学识和经验 ,但医生也有“吃不准”的时候 ,这就会导致误诊。“虚拟人”就是将所有人体信息收集储存在电脑里 ,开处方前 ,医生先将药物影响数据输入电脑 ,电脑里的“虚拟病人”就会显示服药后的生理反应 ,从而协助医生对症下药。在动手术之前 ,也可以在“虚拟人”身上开刀 ,电脑上会显示刀口断层及组织断面 ,为医生制定术前…  相似文献   

8.
总的来说,电脑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硬件,另一部分是软件。没有软件的电脑等于一个没有“灵魂”的人。没有“灵魂”的人是可想而知的了。好了,我们来说说如何给你的电脑安装“灵魂”。 电脑,从它来到你家,一定已经  相似文献   

9.
王恩霖 《科学之友》1997,(10):26-26
如果你是一个美术工作者、摄影师或是每天要处理大量报刊文摘的人,那么怎样让自己的劳动成果输入电脑.然后用电脑进行图像处理和用电脑存贮报刊文  相似文献   

10.
一个由25,000名医生组成的实验小组正在研究多吃绿色蔬菜是否能防癌。每天一部分人吃上一粒含有胡萝卜素和抗氧化剂的药丸,另一部分人光吃一粒不含任何营养素的安慰剂。所有参加试验人员的健康状况都作了系统的记录,以便了解胡萝卜素和肿瘤之间的关系。在观察了那些每天服用大量叶绿素的人以后,医生提出他  相似文献   

11.
“民以食为天”。每天一睁眼,人就要吃饭。但仔细想想,我们现在的一日三餐好像有点单调,主食就是米饭、馒头等,荤菜不外乎鸡鱼肉蛋,蔬菜就青菜、白菜、萝卜、芹菜、韭菜、辣椒等。科学技术在发展,为什么人的吃食还是几千年来的老一套?难道就不能改一改,来一点新变化,在吃上多一点科技成分?科学家们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的吃饭问题也会科学化,不但营养全面,可满足人体需要,而且花色品种还得多种多样。那么,再过几十年,人将吃什么呢?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收到不少读者的来信,反映“电脑通”栏目的文章介绍电脑发展趋势的较多,比较空泛,无法解决他们“面对电脑不知所措”的问题,而市面上出售的电脑书,又都是大部头,初学电脑的人往往“看不下去”。为此,本栏目将从本期起,对一些实用性很强的应用软件进行介绍。除了介绍软件的特点与功能外,主要着重教授利用这些软件能“做什么”,使买了电脑的朋友真正把电脑用起来。  相似文献   

13.
在“衣、食、住、行”四大基本生活要素的排列中,“食”居第二位,真是民以食为天呀!吃饭是人最重要的事情,欧洲人用刀、叉和勺吃西餐,中国人用筷子吃中餐。其实,不仅用餐的工具不同,吃的内容和方式也大不一样,其中蕴藏着各自不同的、丰富的饮食文化。动物也和人类一样,在“吃什么?怎样吃?与谁一起吃?先吃什么?后吃什么?”等方面也都有其自己的规矩,下面就让我们看一看动物在“餐桌”旁是怎样表现的。  相似文献   

14.
能“移植”的电脑将人脑和电脑合二为一,一直是科学家所追求的梦想。这种技术的原理是:将芯片安装在人脑壳底部神经中枢之外,神经束通过芯片与人脑发生联系,人脑所产生的每一次思维,都会在大脑的500多亿个神经细胞中留下电子活动轨迹,而这些轨迹又都会在电脑芯片上反映出来,从而形成人的思维与物质世界之间信息交流的“通道”。可“穿戴”的电脑所谓可穿戴式电脑(WEC),通常包括一条特制的腰带或背心(电脑主要运算部件夹层)、无线语音处理器、供电系统和头盔式液晶显示器等,与人的身体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从功能上讲,它具有全语音操作和实时…  相似文献   

15.
<正>现代人每天的工作或生活都无法离开电脑或手机,通过它们我们可以更快速地了解当下这个社会所发生的一切,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电脑控和手机控。如果你是电脑或手机控,需要提醒你的是,在你每天接受大量信息的时候,是否发现自己有注意力涣散的现象,如果有,你很可能患上了一种新的心理疾病——大脑肥胖症,又称注意力匮乏症。  相似文献   

16.
每天都要长时间与电脑打交道的人都知道,不停地使用鼠标或是键盘的确令人厌烦。那么什么时候我们可以与计算机进行直接的思想交流呢,据近日出版的《自然》杂志报道,美国布朗大学的研究人员声称:用不了多久人脑与电脑之间就能够实现类似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17.
从1969年2月15日到4月15日,4位美国科学家住在一座“海底屋”内生活工作,前后共60天,一直没有浮出水面。每天早上醒来,他们就看见阳光穿过穿梭来往的银灰色针鱼群射下来,闪烁不定。从塑胶圆窗孔望出去,见到黄色的鲷鱼在环绕他们那座海底屋的活珊瑚花园中觅食。这4位“海洋人”吃过早餐后,背上潜水器从防鲨廊出去,进入安全潜游水域,与鲐鱼、琥珀鱼、青蓝的鲟鱼、各种鲜艳彩纹的雀鲷等邻居一同戏水。“海底屋”的结构这4位“海洋人”是在进行一项海底生活实验,叫作“玻陨石1号”。这项实验之所以取名为玻陨石,是因为在地球上发现的一种像玻璃…  相似文献   

18.
哈佛大学一项新研究认为,每天吃一次番茄食品(如比萨饼或番茄沙司等)就可以将心脏病危险降低30%以上。新研究由来自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副教授霍华德·塞索和波士顿市布莱姆妇科医院共同完成。塞索说,“新研究结果使人耳目一新。新结果进一步激励我们完成更多的深入研究。”塞索及其同事仔细研究了大约4万名妇女  相似文献   

19.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蔬菜和水果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近来在美国、日本等市场,由多种蔬菜汁(少则四五种,多则8种)加工而成的罐头饮料十分受欢迎。食用这种混合蔬菜汁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很有好处。日本厚生省2000年3月在“健康日本21世纪”中要求日本成人每日食用蔬菜量由每天的300克提高到350克,且要多品种、黄绿色蔬菜搭配着吃,最好一日三餐,包括早餐也要吃一些蔬菜和水果。哈佛大学的一份研究表明,在超过10万人的饮食习惯当中,发现平均每日进食6种蔬菜或水果分量的人,中风的机会均下降三成。相反,普遍进食少于3种蔬菜或水果分量的人,中风的风…  相似文献   

20.
一系列新的研究表明,延长“白昼”能使家畜为我们提供更多的食品。在进行这些新研究之前,仅知道,把母鸡每天的“白昼”延长到十四至十六小时。它们下蛋的数量可以达到最大值。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研究奶牛科学的工作人员做了这样一番试验。当地冬季,每天日照为九到十二小时,他们使牛每天有十六小时的光照,结果这些牛的体重,每天比原来多增长百分之十。更使他们惊奇的是:这些牛吃的饲料却没有增加。他们还指出,假如奶牛每天有十六小时光照,在开始的六十天内,牛奶产量也比在冬季自然日照下增加百分之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