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1991年是印度的旅游年,但迄今不仅未出现“旅游热”,而且旅游业每况愈下。自去年8月以来,印度国内一直处于动荡之中,先是维·普·辛格政府实行为低种姓保留公职的政策直接影响到旅游业。其后,发生了海湾危机、谢卡尔政府倒台、拉·甘地遇炸身亡等重大事件,更冲击了旅游业。目前印度各旅行社生意冷清。印度最大的“西塔”旅行社,在拉·甘地遇害后一周内便收到400份取消行程通知书,而且情况一直没有好转。与去年同期相比,接待游客人数下降了21%。规模稍小的“杰泰尔”旅游社情况更糟,自海湾  相似文献   

2.
印度阿萨姆邦因邦议会的选举自今年2月初以来发生大规模骚乱。近一个月中,有2,500人在骚乱中死亡,数万人受伤,20万人无家可归。印度中央政府派军队进驻邦首府的主要建筑物和工厂。国大党(英·甘地派)在选举中获得胜利后,骚乱在大部分地方已经平息下来。骚乱主要是由于当地人反对“外来人”拥有选举权  相似文献   

3.
名词浅释     
贱民贱民即印度的不可接触者(Un-touchables),是印度四大等级以外的种姓。他们被称为“被剥夺了种姓的”(Outcaste)或“外来的种姓”(Exterior Caste)。甘地在三十年代把他们称为“哈里真”(Harijan),意即“上帝之子”。英国殖民当局在“一九三五年印度政府法”中,把印度的贱民称为“表列种姓”(Scheduled Castes)。印度独立后沿用这个名称,在宪法中对表列种姓在人身安全、选举、就业和教育等方面作了许多保护性的规定。但这些规定并未落后种姓落后种姓(BackwardCastes)是指印度农村中属于首陀罗的低等种姓。这些种姓大多从事农业,包括佃农和农工。其中一小部分人上升为富农和地主。他们在经济地位提高后,社会地位依然很低。因此,他们向高级种  相似文献   

4.
又一起谋杀     
8月20日晚,在印度旁遮普邦舍普尔村锡克教的一次集会上,锡克教阿卡利党主席朗格瓦尔遇刺身亡。这起事件使得刚刚开始好转的旁遮普邦的局势变得更加复杂起来。哈尔昌德·辛格·朗格瓦尔是阿卡利党的温和派领袖,他不赞成锡克教激进派建立“卡利斯坦”独立国家的主张。7月24日,他与印度总理拉·甘地签署了一项给予旁遮普邦更多自主权的协议,以期结束持续近3年之久的旁遮普邦骚乱。这项决议受到国内公众及各党派的欢迎,但遭  相似文献   

5.
拉·甘地担任印度总理半年多来,在力求稳住国内局势的同时,积极开展了一系列重大的外交活动。他同参加英·甘地葬礼的各国代表广泛接触;派遣特使到邻国和中东去活动;倡议召开和主持多种国际会议;亲自出访苏联、美国、法国、埃及、阿尔及利亚等国,在外交上显得异常活跃。印度报纸评论说:“在国际舞台上,印度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引人注目。”作为亚洲大国  相似文献   

6.
英迪拉·甘地于1984年10月31日上午遭到她的锡克人卫士的枪击,旋即被送往全印医学科学院抢救。从她身上取出16颗子弹,经抢救无效,英·甘地于当日下午1时半停止了呼吸。这一不测事件使本来不平静的印度局势又起风波。人们最关注的是:谁将继任总理? 答案在晚上就宣布了,英·甘地的长子拉吉夫·甘地继任总理。这位英姿勃勃的年轻人终因他母亲的猝亡而被推上了印度政治权力的高峰。拉·甘地的继任虽然很迅速,但事实上围绕他的继任有过一些不寻常的情况。当英·甘地还躺在手术台上接受抢救时,有关接班人问题的讨论就在医院里开始了。当时参加讨论的有:副总统文卡塔拉曼、司法部长尚卡尔、农业部长布塔·辛格、英·甘地首席秘书亚历山大博士、尼赫鲁侄孙阿兰·尼赫鲁和外交部顾问帕塔萨拉蒂等。讨  相似文献   

7.
印度大选的竞选活动到5月中下旬进入高潮。5月21日印度前总理拉吉夫·甘地在南部的泰米尔纳德邦参加竞选集会。晚上10时10分,一位妇女向正准备演讲的拉·甘地献上花环,然后对他行传统的印度教触脚扎。就在她弯腰之时,突然发生了强烈的爆炸,拉·甘地当场身亡。  相似文献   

8.
<正>2021年12月12日,印度反对党——中左翼的国民大会党(简称国大党)领导人、尼赫鲁—甘地政治世家继承人拉胡尔·甘地在一场政治集会上宣称少数狭隘的"印度教特性主义者"(Hindutvavadi),即以现任执政党——右翼的印度人民党(简称印人党)为代表的印度教民族主义者,正在统治广大印度教徒(Hindu)。他还称"印度国父"圣雄甘地是印度教徒,而刺杀甘地的戈德塞是印度教特性主义者,试图以此严格区分并营造出两者"势不两立"的叙述。  相似文献   

9.
夏斯特里     
今年5月27日印度总理尼赫鲁病逝。6月2日前不管部长拉尔·巴哈杜尔·夏斯特里继尼赫鲁当选为国大党议会党团领袖,并受命组阁。6月9日夏斯特里宣誓就任总理。夏斯特里1904年10月2日生于印度北方邦贝拿勒斯县,出身于为英国殖民者服务的小官吏家庭。早年在甘地创办的民族大学受教育,自1920年起参加甘地领导的反英不合作运动。1935年起在联合省历任国大党省委总书记和省议员等职。1947年印度独立后出任北方邦警察和运输部  相似文献   

10.
1984年10月锡克恐怖分子枪杀英迪拉·甘地总理时,曾扬言要斩尽杀绝其全家。拉吉夫·甘地上台后,对谋杀他的恐怖活动防不胜防,几度死里逃生。1985年6月,一伙锡克极端分子企图在拉·甘地访美时暗杀他,幸好事先被美国有关当局及时觉察,暗杀阴谋才未得逞。同年10月,拉·甘地访英前夕;英国政府逮捕了3名锡克恐怖分子。据称,他们向打入“爱尔兰共和军”的英国侦探出资6万英镑,企图暗杀拉·甘  相似文献   

11.
新德里10月31日的枪声震惊了世界.印度杰出的政治家英迪拉·甘地总理不幸遇害逝世.在悲哀笼罩印度大地的时候世界的注意力转向了这个南亚大国.同一天.英·甘地的长子-也是她仅存的儿子拉吉夫·甘地受命继任总理.11月2日,他又被推选为国大党(英·甘地派)议会党团领袖:12日,他当选为党主席.严峻的局势把这位从政4年的40岁年轻政  相似文献   

12.
在印度独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至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为了恢复经济,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印度政府把科技工作的重点放在应用研究与开发上,没有足够地重视基础研究。从1980年起,政府才采取措施,将科技工作的重点逐步转向科学技术的基础研究。一、政府重视基础研究 1982年印度政府召开了第69届科学技术大会,其中心议题是动员各部门加强和支持基础研究。当时的大会主席、现总理的科学顾问梅农教授作了题为“基础研究是自力更生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因素”的报告。英·甘地总理也在大会上号召年轻有为的科学家积极投入基础研究,要求科学界的领导人帮助、支持和鼓励他们承担起基础研究的重担。拉吉夫·甘地总理1984年就职后,继续奉行前任各届政府的科技方针。他在1986年1月举行的第73届科学技术大会上,向全国科技工作者发出“攀登世界科学高峰,使印度在科学  相似文献   

13.
11月3日是举行英·甘地葬礼的日子。那天碧空万里,风和日丽。按照印度传统风俗,火化时间由星相学家确定在下午3时57分。 14时,中国代表团全体成员乘车前往亚运村体育馆同各国代表团会合,然后乘坐印方准备的大车来到火葬地等候。火葬地位于朱木拿河边的夏卡地,在甘地墓和尼赫鲁墓之间。中午12时30分起灵。英·甘地的遗体着红黄两色丝绸“纱丽”、覆盖白花,由三军参谋长抬上灵车。90名三军仪仗队员随即将灵车拉到门口,挂到牵引车  相似文献   

14.
原定1985年举行的第八届人民院选举提前到1984年底举行。这是拉吉夫·甘地接任总理后的第12天向全国发布的公告。拉·甘地信心百倍,初试锋芒。印度受英国影响很深,它的议会制度基本上是沿袭英国的。国会分为联邦院和人民院(即英国的上下两院)。联邦院议员总数至多250人,其中12人由印度总统委任。  相似文献   

15.
5月21日印度前总理拉·甘地参加竞选时在泰米尔纳杜邦被强威力的“RDX”塑胶炸弹炸死。7月14日印度报业托拉斯称斯里兰卡的“泰米尔伊拉姆解放虎”(简称“虎”)已声言暗杀事件是它所为。“虎”究竟是什么组织呢?民族矛盾的产物泰米尔族在斯里兰卡的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18%,占全国人口75%的僧伽罗族在全国居主导地位。斯里兰卡独立后,泰米尔族在政治、经济和宗教等方面的地位每况愈下。70年代初,泰米尔人成立了“泰米尔联合解放阵线”,第一次提出要建立“泰米  相似文献   

16.
<正>8月16日~17日,印度总理莫迪对阿联酋进行了国事访问。这是自1981年英迪拉·甘地访问阿联酋后印度总理首次造访,也是莫迪上任后首次出访中东国家。访问期间,印度和阿联酋在经济、国防、安全、文化等方面达成一系列合作协议,并将两国关系提升至“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印度与中东地区互动注入“新能量”。除阿联酋外,莫迪政府高官已  相似文献   

17.
“貧者愈貧,富者愈富”。这是今天印度社会最鲜明的趋向。当你漫步在許多大城市的街头,你就会立即发現那些衣衫襤褸、匍匐在地的賤民和出身高貴、驕横跋扈的豪門形成强烈的对照。在那里,不仅阶级压迫異常沉重,而且也殘存着壁垒森严的种姓制度。印度种姓制度又称作等级制度。它是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产物。这种制度主要盛行在印度教徒中。据說,印度最初有四个种姓:(二)婆罗門(僧侶)、(二)刹帝利(貴族、武士)、(三)吠舍(商  相似文献   

18.
我们的近邻印度是一个多宗教、多族群、多语言、多种姓的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沦为英国殖民地之前,印度次大陆存在一百多个大小不同、彼此独立的土邦,英国殖民政府把这些土邦组合到了一个政治架构之中。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印度政府自独立后就开始了“民族构建”(Nation—building)进程,积极致力于在全体国民中发展“印度人”的共同认同,从历史文献和文化传统中努力缔造一个可以凝聚各个族群、各个宗教群体的“印度的共同文化。所以尽管印度存在多种宗教(印度教、伊斯兰教、锡克教、耆那教、基督教等)、多种语言(但都以英语为族际共同语)、多个族群(孟加拉人、泰米尔人、旁遮普人、比哈尔人等)、多种政治上的意识形态(现在仍有3个邦由印度共产党执政)以及根深蒂固的种姓问题,印度各族民众还是逐步把“印度”看作是一个具有共同文化和历史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19.
吴晓黎 《世界知识》2023,(12):28-29
<正>5月3日,印度东北部曼尼普尔邦爆发大规模暴力冲突并引发严重骚乱,触发此次事件的导火索是该邦主体民族梅泰族多次向政府要求成为享受特殊地位的“表列部落”(印度政府针对特定弱势群体提供的制度性照顾)未果,该诉求也遭到该邦其他表列部落的极力反对。  相似文献   

20.
日渐式微的百年老党亟待振兴,谁能在关键时刻担此重任? 记得6年前的5月21日,担任印度总理6年的国大党(英迪拉·甘地派)主席拉吉夫·甘地在泰米尔纳德邦的竞选集会上被炸身亡。因落荒18个月而急于重新上台的国大党(英)一时间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境地。西特拉姆·凯斯里代表党内元老派立即恳请拉吉夫的遗孀索尼娅·甘地披挂上阵,率领数百万党员继续征战。国大党(英)工作委员会作为最高决策机构也跟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