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前太阳能辅助燃煤互补发电技术已经得到了一定发展,但该技术较为复杂,实际发电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特别是太阳能集热器集成方式将对整个系统产生较大的影响.首先就现在已有的3种集成方式(锅炉并联、回热器并联、锅炉+回热器并联)进行分析简化,建立了理想热力学模型并分析了各种方式的热效率、汽耗率,之后参考N330型燃煤机组的相关参数并结合建立的理想模型进行了举例计算.最后得到了3种集成方式热效率、汽耗率与太阳能集热器强度的关系,由此分析出3种集成方式的特点,给出了建设电厂、选择集成方式时的一些参考建议以及该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展望.  相似文献   

2.
以太阳能单效吸收式空调系统为研究对象,选用太阳能槽式聚光集热器与溴化锂单效吸收式制冷机对100m2会议室进行夏季制冷、冬季制热、春秋季提供必要的生活热水性能分析.结合昆明当地气候条件和该会议室结构、朝向等因素对所选会议室进行全年能耗分析,结果为夏季冷负荷75W/m2、冬季热负荷50W/m2.根据理论分析结果以及经济实用性确定选用60m2抛物槽式聚光集热反射镜、23kW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15kW风机盘管作为系统参数,为槽式聚光集热与吸收式制冷机组相结合的系统性能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王璟  赵玮亭 《科技信息》2014,(12):106-108
针对火电厂CO2减排的高能耗与高成本问题,本文通过对太阳能集热系统、胺基CO2捕集系统与火电机组热力系统的耦合机理研究及其系统的集成优化,应用等效焓降法,模拟分析了太阳能供能条件下,拥有胺基CO2捕集系统的600MW燃煤机组在THA、75%THA、50%THA工况下不同碳捕捉率时的热经济性变化情况,得出了不同碳捕捉率下机组运行热经济性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机组运行热经济性的相对提高程度随碳捕捉率的增加而增大。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系统集成方案的优化设计,以期为实现低能耗、低成本的CO2减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太阳能集热器是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的核心部件,其集热性能、集热效率决定了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的成熟化发展及适用性推广。本文总结了太阳能热利用的典型方式和应用领域,归纳了集热器的集热原理和类型结构,以提高太阳能集热器集热性能为目标,系统分析了太阳能集热器结构优化、新型集热器吸收材料、太阳能集热器集成相变储能技术和聚光(聚焦)集热技术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及技术动向,进一步指出现阶段太阳能集热器技术研究上的不足,并对下一步的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5.
聚焦型太阳能集热器具有热能吸收密度高、运行效率好的优点,是目前国内外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常用的装置。该文总结了抛物面槽式、菲涅尔透镜、菲涅尔反射镜和复合式四种典型聚焦型集热器的特点和研究进展,有助于聚焦型太阳能集热器的进一步优化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依托大通县雪里河村太阳能集热采暖系统改造项目,采用黑瓷复合陶瓷太阳能集热板作为终端集热器,为农户提供冬季供暖及生活热水。对系统的集热器、集热面积、运行原理及节能效益进行阐述分析,并总结陶瓷太阳能集热系统的应用成果,以期为高寒地区民用建筑生态节能方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7.
吴高德 《科技资讯》2009,(14):145-145
分析了利用太阳能产生的蒸汽代替火电厂热力系统中的某低级压抽汽来提高机组热经济性的方案,并分别计算了600MW、300MW、200MW机组热经济指标的变化。计算表明:额定工况下利用太阳能后机组发电标准煤耗率均可降低7g/(KW.H)以上,汽耗率降低一上,节能效果显著。对热效率低的机组,一般利用太阳能降低发电标准煤耗的潜力更大。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政府对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给予高度重视,本论述通过对太阳能热发电方式之一的槽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发展历程、技术水平等方面简单介绍,依据阿克塞县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及相关的配套设施,陈述在阿克塞县建设20MW的槽式太阳能热电冷三联产项目无论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扰流板型太阳能平板空气集热器集热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一种扰流板型太阳能平板空气集热器的集热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对各种影响集热器热性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总热损失系数、扰流板肋片效率、流道内空气流速和扰流板的间距对效率因子和热迁移因子的影响机理.获得了扰流板型太阳能平板空气集热器的集热效率理论表达式,为此类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设计及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抛物面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测试主要可以分为稳态和动态测试2种方法,依据二者所采用的物理模型,比较它们的应用范围,并且分析各自的优缺点.基于北京延庆实验平台测得的天气和集热器运行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模型的多元回归,得到稳态测试模型和动态测试模型的判定系数分别为0.58和0.96.研究表明:对于稳态测试方法,虽然物理参数少,但测试条件要求极高,只能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上进行,不适合于实际运行方式下的槽式集热器;而动态测试方法充分考虑集热器的光学响应和热容特性,因此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测试条件,使现场规模化槽式集热器热性能测试成为可能,是未来标准测试方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