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九世纪是帝国的世界,二十世纪是民族国家的历史,二十一世纪将成为城市的世纪。 有专家表示,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中国经济未来20年发展的两人主线。2013年前后,中国的城市人口将首次超越农村人口,未来40至50年内中国城市人口总量将净增6亿。这一前所未有的城市化进程,给城市的发展带来少有机遇的同时,  相似文献   

2.
《信息化建设》2010,(1):12-13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中国经济未来20年发展的两大主线。2013年前后,中国城市人口将首次超越农村人口,未来40至50年内中国城市人口总量将净增6亿。这一前所未有的城市化进程,给城市发展带来少有机遇的同时,也对城市规划和管理、社会稳定与安全、城市可持续发展等各方面提出了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3.
营造富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城市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中国社会将进入城市化大发展时期,在大力重视城市规划、努力提高建筑质量的同时,以现代人本主义的观念,经营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景观是我国未来城市建设的重要课题。大力发展城市景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城市,为奥运的召开增色。  相似文献   

4.
一、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1.全球进入城市世纪 ,城市正成为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新世纪有“城市世纪”或“城市时代”之称 ,未来的世界将被认为是一个城市化的世界。1993年 ,联合国东京会议称“21世纪将是一个新的城市世纪”。根据联合国的预测 ,从2000年到2025年 ,世界城市人口将从24亿猛增至50亿 ,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由47 %升至61 %以上。目前 ,世界上有50 %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城市不只是单纯的居住方式 ,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2001年6月 ,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在纽约“伊斯坦布尔 +5”人居特别联大上的致辞指出 :“世界正处于历史的…  相似文献   

5.
清代江苏城市人口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江苏城市人口的等级模式与山东城市人口等级模式有较大的差异 ,这表明 ,建立统一的全国城市人口等级模式的设想是错误的。清代后期江苏城市人口数量没有大的变化 ,但人口总量却较清代中期有所减少 ,由此导致城市化水平略有提高。这说明 ,清代江苏的城市化水平 ,在某种程度上并不由城市人口的多少来决定 ,而是由区域总人口的数量来决定。施坚雅有关 19世纪中国城市人口的研究 ,是不可靠的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中国掀起了一场关于21世纪社会主义中国城市发展模式的大讨论。钱学森教授提出的山水城市概念是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诗词、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城市建设结合起来。山水城市的核心思想是,兼顾城市生态和历史文化,兼顾现代科技和环境美学;它考虑未来城市生产、生活发展的需要;它是为中国老百姓享受的生活、工作环境。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中国已经开始进入城市化高速发展的时期,世界关注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道路。这是山水城市讨论的时代背景。中华民族对山水有特殊的感情,山水意识几乎融入中华民族的遗传基因,山水文化的特色之一是综合艺术,这是山水城市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7.
《工程与建设》2008,22(2):164
麦肯锡公司3月24日发布报告称,按照目前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中国的城市人口将于2025年达到9.26亿,到2030年将突破10亿。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的发展与工业化、现代化、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农村人口的流动都有着紧密的联系。现阶段中国正处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时期,因此科学、准确地度量城市化发展水平将对我国各项社会经济政策的制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中国城市  相似文献   

9.
我国数字城市发展阶段及主要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数字城市建设将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新主题与新动力。要加速中国数字城市的发展,必须采取综合的、切实有力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提升城市化的质量,进而推进城市现代化。而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数字城市的发展阶段规划,以及我国数字城市发展所处的阶段  相似文献   

10.
从广义城市化角度出发,经反复对比和论证,指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城市人口己达2.72亿人。然而,目前存在的问题很多。21世纪的中国城市化将面临什么样的局面和采取什么样的战略。这里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冯强礼 《广东科技》2006,(8):143-144
在新的世纪,中国的各项现代化事业都在平稳快速地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进步。而在这过程中,我们又面临着许多由发展带来的新情况。据预测,未来10年现在的城市周边地区将不断城市化,有3亿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社会日渐面临着人口、环境、资源等问题的挑战。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人流、车流、物流汇聚之地。它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的压力。为了给现代城市人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在城市不断发展建设中,我们都非常注重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现代城市公园的建设作为园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化建设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人居环境看中国城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两百年来,全球城市化进程迅速,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目前全球有半数人口居住在城镇和城市,预计30年后这个比例将达到2/3。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城市化与城市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城市化起步较晚,城市化水平低,滞后于工业化。近年来,随着城市区域的发展,非农业人口迅速增多,城市规模扩大,出现了大城市群,从而引发了诸如水源短缺、住房紧张、交通拥挤、污染严重、生态脆弱等社会公害。因此,在城市建设上,要增强城市的聚集效应,充实城市经济实力,加快生态城市的建设,加速城市化进程,适当发展大城市,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引导城市群的发展,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地区行政区划体制的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意义上的城市 ,是指规模较大的中心建成区和周边附近非农化水平较高、与中心城紧密相连的城市化地区所组成的区域。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中国推行市领导县(市)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使中国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巨变 ,中国建制城市所覆盖的区域规模迅速成长和发展 ,使中国70%的人口置于市领导县(市)体制的制度环境中 ,城市的地理意义发生了新的变化 ,城市的区域性日益凸现 ,相应也带来了一些突出的行政区划问题。探讨这些问题的解决途径 ,对于提升中国城市的城市化质量和管理水平 ,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一、城市地区的行…  相似文献   

15.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的中小城市特别是县城将得到迅猛发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村城市化,首先必须壮大县域经济。发展县域经济,可为城市成长提供持久的基础和动力,提高经济和人口的空间集中程度,形成经济的集聚和规模效益。发展县域经济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有这样一组数字:未来20年内,中国将有3亿人口从乡村进入城市,221个城市人口有望超过100万;而在整个欧洲,只有30多个城市达到百万人口规模。在人口大量涌进城市之时,如何让城市生活变得更聪明、更智慧、更自由?如何有效缓解医疗、交通等公共设施日益承受的巨大压力?都将成为未来城市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相似文献   

17.
梁永桐 《广东科技》2006,(12):110-112
21世纪中国社会将进入城市化大发展时期,在大力重视城市规划、努力提高建筑质量的同时,以现代人本主义的观念,经营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景观是我国未来城市建设的重要课题。我国的地域辽阔,历史文化悠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民族的统一和智慧,要求城市应富有自己地区文化的现代城市景观,这种城市景观要充分表现当代中国人民勤劳淳朴、热爱自然的优良传统和宏伟的民族气魄,既有很高的城市生态环境效能,又有高尚的艺术性和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8.
王宁 《杭州科技》1999,(3):12-14
⒈城市化的概念城市的出现已有近九千年的历史,而城市化的历史则只有二百多年。城市产生于人类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城市化则发端于工业革命。中国早在唐代城市人口就达总人口的10%,并出现了现为南京、洛阳和西安的3个百万以上人口的城市,而至本世纪中叶仍维持着相近比例。至1992年,世界城市化水平为42%,其中高收入国家(地区)已达78%,中等收入国家为62%,而低收入国家(不包括中国和印度)仅为27%。中国目前城市化水平约为30%。工业化导致城市化的内在原因在于工业具有完全不同于农业的集中性特征,由集中带来大大高于分散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如何处理好民族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的人口流动及民族多样化的趋势决定了城市民族关系正面临着新形势和新问题的考验。本文将针对城市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和从经济、文化、教育、宗教等方面探讨城市民族工作的开展,促进民族间的团结,巩固民族间的凝聚力,使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更好的推进和实现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在北京举行的第六届全球大城市首脑会议使人们提高了对世界城市的发展与建设的关注。在新的世纪,城市将对人类社会的繁荣与进步承担更加重大的历史责任。1/4世纪后,世界将有2/3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城市在促进人们信息交流、拉动经济增长、加强经济合作以及文化交流方面愈益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中国作为发展速度较快、拥有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城市化发展现状究竟如何?城市化的实现面临哪些问题,前景如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刘勇博士自有他的见解。城市化与城市增长是世界性的现象。仅1950年~1980年,世界城市人口就翻了一番,增加到18亿,1980年每10人中约有4人居住在城市。据最新统计,目前世界人口的城市化比率为45%,也就是说,目前世界60亿人口中,有将近一半居住在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