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建立表达、纯化结构完整的全长人PPAR-γ的方法。方法构建pReceiver-B01-PPAR-γ质粒并转化E.coliBL21(DE3)细胞,诱导表达重组蛋白,优化细胞生长条件;利用亲和色谱和尺寸排阻色谱纯化重组蛋白;胶内酶解重组蛋白,用离子阱质谱仪分析二维AgilentHPLC-Chip纯化的酶解片段;基于MS/MS搜索IPI、Swiss.Prot、NCBInr和MSDB数据库,鉴定重组蛋白。结果在优化的细胞生长条件(TB介质、37℃、0.8mMIPTG、诱导3h),从每升TB中可获得280mg重组蛋白;两步纯化后,获得176mg、纯度为95%的均质重组PPAR-γ蛋白;经质谱分析和搜索蛋白质数据库,获得均匀地分布在整个PPAR-γ多肽链中的33个阳性肽段,覆盖率为60%,表明重组蛋白为结构完整的全长人PPAR-γ。配体结合活性位点S289、H323、H449和Y473无突变,保证全长人PPAR-γ与配体结合的生物学活性。结论本文所建立的方法能成功用于大量表达结构完整的全长人PPAR-γ,有利于进一步的结构、功能研究和活性配体的筛选。  相似文献   

2.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因其自身众多的优点而成为表达外源性蛋白的首选,但是有些情况下,外源性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时因不能正确折叠而形成不可溶性的包涵体。因此,学者们为提高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应用促溶标签、改变大肠杆菌表达菌株、分子伴侣的共表达和折叠调节器等。本综述对近几年来常用的促进外源性蛋白可溶性表达的策略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青蒿水提液对肺癌A549细胞株增殖的影响和诱导凋亡的情况。方法不同浓度青蒿水提液作用于细胞不同时间,四甲基氮噻唑蓝(MTT)法检测吸光度值(A490nm)并计算增殖抑制率;AnnexinV-FITC/PI荧光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并以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改变情况;蛋白质印迹法分析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的表这。结果青蒿水提液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抑制A549细胞增殖;荧光显微镜下A549细胞出现不同时期凋亡特征性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随着药物浓度增加而升高;A549细胞株的Bax蛋白表达量增多、Bcl-2蛋白表达量下降。结论青蒿水提液促进体外培养的A549细胞株增殖抑制并诱导凋亡,其机制可能与A549细胞Bax表达上调和Bcl-2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 MPTP慢性帕金森病小鼠海马氧化应激指标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方法 应用MPTP制备慢性帕金森病模型,观察行为学改变,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模型组和对照组小鼠海马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及丙二醛(MDA)舍量变化,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RT-PCR方法、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海马Bax和Bel-2蛋白表达.结果 慢性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行为学特点为震颤、活动减少;水迷宫实验结果提示认知功能降低;与对照组海马比较:模型组海马SOD、GSH含量均下降,而MDA含量升高(P〈0.05);模型组海马Bax蛋白表达增高,而Bel-2蛋白表达下降(P〈0.05).结论 氧化应激在慢性帕全森病认知功能障碍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而Bax和Bcl-2蛋白参与了氧化应激诱导海马神经元凋亡的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靶向沉默maspin基因对乳腺癌MCF-7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构建针对maspin基因的具有荧光蛋白表达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稳定转染入乳腺癌细胞MCF-7中.通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分别观察转染前后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分别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转染重组质粒前后细胞maspin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成功构建表达质粒pGenesil-HK、pGenesil-maspin-1和pGenesil-maspin-2,并成功稳定转染MCF-7细胞.与未转染组和pGenesil-HK组相比,转染pGenesil-maspin-1和pGenesil-maspin-2后的MCF-7细胞划痕伤口愈合速度加快(P<0.05),细胞侵袭至小室下层的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转染pGenesil-maspin-1和pGenesil-maspin-2后的细胞maspin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结论 靶向maspin基因的RNA干扰能够下调maspin基因在乳腺癌MCF-7细胞中的表达,并能增强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茶素对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方法糖孵育法制备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分离肾血管内皮细胞,将内皮细胞分成空白对照组、AGE组、浓度分别为10、15、20μg/ml的儿茶素组共五组。实验末,采用AlamarBlue还原法测定同内皮细胞增生活力,TUNEL法测定细胞凋亡率,生化法测定培养上清中·OH、MDA浓度,RT-PCR测定Bcl-2mRNA表达,Western-Blotting测定Bcl-2蛋白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GE组内皮细胞增生活性、Bcl-2基因与蛋白活性显著降低(P均〈0.01);凋亡率、·OH与MDA浓度显著增加(P均〈0.01);与AGE组相比,儿茶素各浓度组内皮细胞增生活力与Bcl-2基因与蛋白活性表达增高,凋亡率、·OH与MDA浓度降低;儿茶素各剂量组之间呈浓度梯度效应。结论儿茶素可降低AGEs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有效清除活性氧自由基、上调Bcl-2mRNA与活性蛋白表达,阻断内皮细胞内过氧化物的堆积二种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IGFBP-rP1)是近年来恶性肿瘤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综述IGFBP-rP1在恶性肿瘤中的抑癌基因作用机制及可能的临床实用价值.IGFBP-rP1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广泛涉及细胞的增殖、衰老、凋亡、分化、血管生成等多方面,研究指出IGFBP-rP1可缩短细胞增殖周期并影响非停泊性生长从而抑制增殖,降低致瘤能力;调节BRAF-MEKERK信号通路及pRB、HSP60等相关蛋白的表达从而影响衰老及凋亡;主要通过IGF依赖方式抑制血管生成;而且IGFBP-rP1表达下降跟肿瘤细胞分化程度降低有关.研究显示IGFBP-rP1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如其表达量跟恶性肿瘤的进展相关,低表达提示某些化疗药物抵抗,可提示预后.而在恶性肿瘤中特异性地上调IGFBP-rP1,可抑制肿瘤增殖及血管生成、诱导细胞衰老凋亡、提高肿瘤分化程度及化疗敏感性,具有治疗意义,但研究者们还在努力探究,争取早日找到一种临床有效的靶向IGFBP-rP1的基因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LBP)对体外培养的人肺腺癌细胞 A549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LBP处理 A549细胞,MTT法检测24、48、72h时间点 LBP对 A549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实验设为对照组和实验组(1/2IC50作用48小时),MTT法绘制生长曲线、细胞计数计算倍增时间、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及其细胞周期、RT PCR检测 SurvivinmRNA的变化、Westernblot检测 CyclinB1蛋白的变化,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观察药物对细胞体外侵袭的影响.结果 MTT显示不同浓度的LBP均能明显抑制 A549细胞的增殖且成剂量 效应关系,实验组细胞的倍增时间、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BP使细胞阻滞在 G2期,SurvivinmRNA表达和 CyclinB1蛋白的表达均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LBP可抑制 A549细胞的增殖,其机理可能与 LBP使 SurvivinmRNA表达下降引起细胞凋亡及 CyclinB1蛋白的表达降低造成细胞周期阻滞及抑制细胞的侵袭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人结肠腺癌组织中分离、鉴定结肠癌干细胞,并初步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利用新鲜结肠腺癌组织,无血清悬浮成球培养,流式细胞检测ESA、CD44表达情况,体外观察其诱导分化及CK20、Muc表达情况,Balb/C小鼠移植观察其成瘤情况。结果从人原代结肠腺癌中分离、纯化EpCAM^high CD44^+结肠癌干细胞,结肠癌原代细胞中EpCAM^highCD44^+细胞比例为1.7%~38%(平均5.4%)。单克隆形成实验证实结肠癌组织中存在肿瘤干细胞。其比例为(2.07±0.11)%,分离获得的EpCAM^highCD44^+细胞能在无血清培养基中“成球”,在血清诱导下能贴壁分化;将EpCAM^highCD44^+细胞移植在Balb/C裸鼠体内,表现出很强的致瘤性,移植瘤中EpCAM^highCD44^+细胞比例为3.6%~43.2%(平均15.2%),所有的移植瘤经组织学测定,均形成腺管样结构,表达结肠特异性分化标志物CK-20、中性上皮粘蛋白(neutral epithelial mucins,Muc)。结论人结肠腺癌组织中存在EpCAM^highCD44^+细胞群,具有和普通干细胞相类似的无限增殖、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结直肠肿瘤干细胞在体外分化过程中细胞形态和干细胞相关标志物CD133的表达变化,为进一步研究结直肠肿瘤干细胞分化走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来源于人结直肠癌的细胞系HCT116,无血清培养分离出CD133+细胞,加血清诱导分化,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变化;在未分化状态下无血清培养第7天和14天与血清诱导分化后收集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干细胞标志物CD133的表达量,采用激光共聚焦检测CD133表面标记分子的表达。结果 1)细胞形态:无血清培养分离的CD133+细胞,在生长过程中聚集成规则的细胞球,血清诱导后即贴壁生长,贴壁形态与同来源细胞形态一致,且再次无血清悬浮培养后聚集成球稳定生长。2)标志物变化:结直肠肿瘤干细胞未分化时CD133表面标记分子高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未分化细胞CD133第7天表达率为(20.4±0.52)%,第14天表达率为(78.5±2.80)%,分化后表达率为(0.50±0.17)%。结论细胞形态和标志物表达改变均表明高表达CD133+的HCT116结直肠癌肿瘤干细胞可定向分化为同源的结直肠癌细胞,CD133+细胞经血清诱导后表达下调而使细胞失去干细胞特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在冠心痛患者血清中的表达状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22名健康对照者及68名冠心病患者纳入研究.根据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SAP,n =43)与不稳定心绞痛组(UAP,n=25);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轻度狭窄组(n=11)、中度狭窄组(n=38)与重度狭窄组(n=19).ELISA法检测所有被研究者的血清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水平,并计算与冠脉狭窄的相关度.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清IP-10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P <0.05);UAP组血清IP-10水平显著高于SAP组(P<0.01);血清IP-10水平随冠脉狭窄程度的加重而升高,呈显著正相关(r=0.692);亚组分析,血清IP-10水平与轻、中、重三组的相关值分别为0.539,0.684,0.756.结论 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在冠心病患者中显著升高,尤其是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中;IP-10可以作为冠脉狭窄的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种长效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抑制剂Mavacoxib(Trocoxil~(TM))对体外培养的人骨肉瘤细胞MG-63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Mavacoxib在各时间点对MG-63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并观察其有效的作用浓度及作用时间;FCM法、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Mavacoxib 50μmol/L干预MG-63细胞48小时后的细胞凋亡率及Cox-2、Bcl-2、Survivin和Bax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Mavacoxib干预MG-63细胞后p-P38和P38蛋白的表达。结果 Mavacoxib可抑制MG-63细胞的增值(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Mavacoxib干预组Bcl-2、Survivin下调,而Bax上调(P0.05)。Mavacoxib干预MG-63细胞可促使P38信号通路蛋白的活化(P0.05)。结论 Mavacoxib可通过抑制Cox-2、调节细胞凋亡因子及诱导P38通路的活化而抑制人骨肉瘤MG-63细胞。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对体外人宫颈癌SiHa细胞株增殖活性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对人宫颈癌SiHa细胞株进行体外培养,经氧化苦参碱处理的细胞组为实验组,未经处理组为对照组。采用MTT细胞存活实验检测氧化苦参碱对入宫颈鳞癌SiHa细胞的增殖影响,并计算IC50;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浓度的氧化苦参碱作用48h后SiHa细胞的形态改变;Hoechst33258染色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氧化苦参碱对SiHa细胞核及凋亡相关蛋白(P53、Bax及Bcl-2)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MTT结果显示氧化苦参碱剂量-时间依耐性抑制人宫颈癌SiHa细胞的体外增殖(P0.05),计算24 h、48 h和72 h的IC50分别为(1 028.41±3.57)μg/ml、(701.72±6.01)μg/ml和(406.88±2.15)μg/ml;氧化苦参碱处理48 h后,SiHa细胞的形态特征及数目发生显著变化,且随氧化苦参碱浓度的增加而愈加明显;Hoechst33258染色证实氧化苦参碱处理后SiHa细胞发生凋亡,可见典型的凋亡特征;Western blot结果证实氧化苦参碱(700μg/ml、1 600μg/ml)处理48 h后,和对照组比较,药物处理组细胞凋亡周期蛋白P53、Bax表达上调(P0.05),而Bcl-2表达下调(P0.05),Bax/Bcl-2的比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氧化苦参碱可抑制体外人宫颈癌SiHa细胞的体外增殖活性发挥其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诱导SiHa细胞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3种不同的方法分离纯化人结肠癌CW-2干细胞,并对其分离纯化效率进行比较,探讨获得癌干细胞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单纯无血清悬浮培养、无血清悬浮培养联合化疗药物、流式细胞分选技术分别富集人结肠癌细胞株CW-2干细胞;然后运用流式细胞术、NOD—SCID小鼠致瘤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析比较3种方法的富集效率。结果无血清悬浮培养细胞.无血清悬浮培养联合化疗药物处理细胞和流式细胞仪分选技术分选后细胞中具有结肠癌干细胞特性的CD44+EPCAM_细胞分别为(59.39±4.55)%、(74.36±6.78)%、(86.43±8.43)%;3群细胞的成瘤能力和侵袭能力都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值〈0.05):流式细胞分选技术分选后细胞〉无血清悬浮培养联合化疗药物处理细胞〉单纯无血清悬浮培养细胞。结论流式细胞分选技术富集癌干细胞的能力强于单纯无血清悬浮培养和无血清悬浮培养联合化疗药物,无血清悬浮培养联合化疗药物又强于单纯无血清悬浮培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的最佳分离方法,观察不同培养条件对内皮祖细胞的生长情况、抗原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SD大鼠水合氯醛麻醉后断尾放血,从其骨髓中分离单个核细胞,重悬于添加不同条件培养基中,分别在预涂或未涂FN的培养瓶中进行培养,记录细胞贴壁情况、集落生成时间和数量及细胞特异性抗原的表达.结果VEGF诱导是内皮祖细胞生长分化的必需条件,在2~10 ng/mL之间,浓度越高,其对骨髓单个核细胞诱导分化的能力越强;bFGF能够协同VEGF诱导分化的作用;纤连蛋白能够明显促进骨髓单个核细胞贴壁.贴壁细胞均表迭内皮祖细胞和内皮细胞的特异性标志,各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大鼠骨髓中单个核细胞可以诱导分化为内皮祖细胞,VEGF(10 ng/mL)、bFGF(4 ng/mL)和纤连蛋白组合更有利于内皮祖细胞的增殖分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检测GD患者外周血血清中IL-6、IL-10、IFN-γ三种细胞因子水平于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关系,探讨其与甲状腺功能变化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取GD患者共32例.缓解期患者组共33例为确诊的GD患者,接受系统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临床症状缓解,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者定为缓解组.以上两组患者均无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另取正常健康人40倒.均无甲状腺疾病史及甲状腺疾病家族史定为正常对照组.取所有受试者静脉血测定FT3、FT4、TSH、TMAb、TGAb、IL-6、IL-10、IFN-γ值.结果 IL-6:GD组较缓解组显著增高(P<0.01),缓解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IL-10:GD组与缓解组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GD组与缓解组无明显差异(P>0.05)IFN-γ:GD组与缓解组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GD组与缓解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IFN-γ可诱导甲状腺细胞Ⅱ型抗原的表达,进而增强这些细胞的免疫原性.IFN-γ单独或与TNF-α联合作用可促进甲状腺细胞表达胞间粘附分子Ⅱ(ICAM-Ⅱ)及HLA-Ⅱ类抗原.并且TNF-α可增强IFN-γ对TEC的MHC-Ⅱ分子抗原的高效表达,而表达的异常则可使自身免疫反应得以发生及进行性发展.随治疗过程的进展,IFN-γ仍处于较高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反映了免疫治疗过程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姜黄素(Curcumin)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影响,以及对细胞内Wnt信号通路的影响,探索Curcumin可能存在的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乳腺癌细胞MCF-7,并用不同浓度的Curcumin作用不同的时间.用MTT检测Curcumin对MCF-7细胞生长情况的影响;流式细胞仪观察经Curcumin作用后细胞周期的改变;RT-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细胞内β -catenin和下游靶基因CyclinD1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MTT结果显示Curcumin可以抑制MCF-7的增殖,并具有剂量-时间依赖性.在浓度为20 μmol·L-1时,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周期的结果提示,Curcumin能够阻止MCF-7细胞由G1期进入S期,提高Go/G1期细胞的百分比.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urcumin显著降低了细胞内β-catenin和CyclinD1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结论 Curcumin能够抑制MCF-7细胞胞浆内β -catenin蛋白进入胞核,阻断Wnt信号转导通路.进而抑制下游靶基因CyclinD1的表达,阻止MCF-7由G1期进入S期,有效抑制了MCF-7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人子宫颈癌中负性协同刺激分子PD-L1的表达和它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关系以及PD-L1融合蛋白促宫颈癌患者外周血活化T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7例宫颈癌组织及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PD-L1的表达,分析PD-L1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免疫荧光观察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数量,TUNEL法检测T细胞凋亡,体外实验将PD-L1融合蛋白细胞加入PHA刺激活化的宫颈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中共同培养,流式细胞术分析T细胞凋亡率和CD8+/CD4+T细胞比例.结论 正常子宫颈组织不表达PD-L1;宫颈癌组织中PD-L1的表达率为70%.宫颈癌PD-L1的表达与宫颈癌浸润深度相关(P<0.05).PD-L1阳性病例肿瘤局部浸润淋巴细胞存在凋亡且CD8+T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D-L1融合蛋白组T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抗PD-1组和空白对照组T细胞,分别为32.7%、18.3%和17.9%;CD8+T/CD4+T细胞的比值低于加入抗PD-1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为0.864、0.894和0 907.结论 PD-L1在子宫颈癌中高表达且与肿瘤浸润程度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数量减少有关,PD-L1能促进活化的T细胞尤其是CD8+T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提取弓形虫体外细胞共培养上清,并研究上清对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收集对数生长期的THP-1细胞以5X10^7/ml细胞浓度接种于不同培养瓶中,对照组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RPMll640,实验组加入相同体积不同数量(2×10^7/ml、4X10^7/ml、8×10^7/m1)弓形虫速殖子培养上清,采用四甲基氮噻唑蓝(MTY)法检测吸光度(A490值)并计算THP-1细胞增殖抑制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Annexin-V-FITC/PI染色细胞后上流式细胞仪检测各个时间点细胞凋亡率变化,以Western印迹方法分析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的表达或活性。结果MTY法检测结果弓形虫培养上清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抑制THP-1细胞株增殖,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处理组细胞有发泡现象和凋亡小体出现。流式细胞仪检测弓形虫感染后的THP-1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有升高趋势(P〈0.05),呈量效依赖性,Westernblot检测刚地弓形虫培养上清作用于THP-l细胞48h后实验组的Bax、Bcl-2蛋白表达较对照组的比值分别有明显的升高与降低(P〈0.05)。结论刚地弓形虫速殖子培养上清对体外培养THP-l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可诱导THP-1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胃癌侧群(Side Population,sP)细胞对化疗药物5-Fu(氟尿嘧啶)的耐药性及可能机制,并检测干细胞相关基因Nanog、Musashi-1及cD44的表达情况。方法选择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以荧光染料H0echst 33342染色,维拉帕米桔抗对照,应用流式细胞仪分选sP细胞和nonsP细胞。细胞耐药实验比较sP细胞与nonsP细胞对化疗药物5.Fu的耐药性差异;westem_h10t检测ABcG2和bcl-2蛋白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细胞中干细胞相关基因Nanog、Musashi-1及cD44mRNA的表达差异。结果胃癌细胞株sGc.790l中sP细胞的比例为2.8%,sP细胞对5-Fu的耐药存活率明显高于non-sP细胞(P〈0.05),与nonsP细胞相比,sP细胞高表达耐药蛋白ABcG2和抗凋亡蛋白bcl-2,有更多的细胞处于c0/G1期(P〈0.05),并高表达干细胞相关基因Musashi-1和cD44。结论胃癌sGC_7901细胞株中sP细胞对化疗药物5.Fu的耐药性明显高于nonsP细胞,其耐药机制可能与sP细胞高表达耐药蛋白ABcG2和抗凋亡蛋白bcl-2,有更多细胞处于G0/Gl期有关;Musashi-1和cD44可能是相对特异性的胃癌干细胞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