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坚守还是改变 在未来的3万年甚至10万年里,我们的身体和大脑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的样子会和现在一样吗?假若你相信某些未来学家的话,他们会告诉你,我们将最终变成机器人。当然,这是一种生物机器人,和纯粹的机器人不一样。这些科学家说,未来的人类有可能成为由微电子和生物体组成的结合体.它可以是具有人类大脑功能的机器。亦可以是具有电子大脑的肉身。事实上。在今天,这样的结构已经出现了某种雏形,例如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学家们制造出了一种电子芯片.它可以替换人类大脑里负责控制短时记忆和空间知觉的海马体。在人类的大脑中,海马体经常会因老年痴呆症和中风受到损伤,而这种芯片就相当于一个人造的海马体。它可以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的大脑机能。  相似文献   

2.
人造生命"辛西娅"是怎样在科学家手中孕育、诞生的呢?创造"辛西娅"的文特尔是怎样的一位科学家呢?合成生物学是一门怎样的"造物术"呢?它真的能像组装电路一样组装生命吗?  相似文献   

3.
如果你看见一只透明的猫或者狗,会不会被吓一跳?因为它们的身体可能像玻璃一样透明,身体的内脏都看得一清二楚。如果它们吃东西,你可以看到食物从入嘴到排泄的整个过程。你会不会觉得它是来自科幻片《透明人》中的未来动物?其实,现在科学家已经有能力培育出这样的透明动物了。  相似文献   

4.
如果在宇宙中还存在着像地球这样的行星的话,它一定在围绕着其他恒星运转.而这个“地球”上是否有生命存在就很难说了,因为在茫茫宇宙中,出现一个有生命的星球是极其偶然的。当然,假如起初没有太阳.也就不会有现在的我们.也就没有可能让我们在一起谈论这样一个话题。不过我们还是继续猜想,假如今天我们突然失去太阳。地球将会怎样呢?人类又将会怎样呢?  相似文献   

5.
人类的明天将是什么样?这是我们时常都很关注的话题。结合现代机器人的一些发展趋势,美国、德国、英国等国的科学家都纷纷表示,人类的终极形态将是生化机器人。甚至有科学家表示.未来的人类和机器人的界限将逐渐消失,人类将拥有机器人一样强壮的身体,机器人将拥有人类一样聪明的大脑。到了那时,人类将不再为疾病和死亡而过度担心。  相似文献   

6.
笑之奥秘     
人人都愿笑口常开,但有多少人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一个幽默的笑话,一件让人好笑的事,被人挠痒痒……即使是在紧张气氛之下,都有可能引发一阵大笑。那么,哈哈大笑,嘿嘿冷笑,开怀地笑,尴尬地笑……笑声究竟能向我们传达哪些信息呢?笑是人类所拥有的一种独特心理状态吗?如果听到别人笑,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加入其中吗?最后,还有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我们能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笑吗?  相似文献   

7.
科学家已经能对许多自然现象进行预测。比如,明天会不会下雨,明年小行星会不会撞击地球.某地的活火山会不会在下个月爆发。但是,科学家却很难预测一个人在下一分钟想什么:他会产生一个积极的想法.还是会冒出一个罪恶的念头?科学家的共识是,自然界中最复杂、最难研究的不是外在的东西.而是内在的东西,那就是人类的思维。科学家认为,如果能绘制出人脑活动图谱,就可以了解人脑的运行机理.从而可以监测人们的思维活动,也可以检测脑部疾病。  相似文献   

8.
科学家发现,植物也和人类一样,具有丰富的情感世界。植物为了能够更好地生存,也像我们人类一样,竭尽全力地寻找着能陪伴自己一生的“知心”伴侣……  相似文献   

9.
非凡的章鱼     
正原本我们以为,头足纲动物都是独来独往的,但现今科学家发现,一些头足纲动物也会生活在像社区一样的环境中。美丽的传说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科学家罗丹尼齐在尼加拉瓜海岸潜水时,曾有一个足以挑战传统头足纲生物学的诱人发现。那次他不但观察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美丽的章鱼(另一位生物学家后来也说这是他见过的最美丽的章鱼),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科学家发现很多动物不同程度地都具有使用一侧肢体的偏好性。动物为什么会有这种偏爱性呢?是否它们和人类一样,也具有不同的左右半脑分工?  相似文献   

11.
人类的明天将是什么样?这是我们都很关注的话题。结合现代机器人的一些发展趋势,美国、德国、英国等国的科学家都纷纷表示,人类的终极形态将是生化机器人。甚至有科学家表示,未来的人类和机器人的界限将逐渐消失,人类将拥有机器人一样强壮的身体,机器人将拥有人类一样聪明的大脑。到了那时,人类将不再为疾病和死亡而过度担心。  相似文献   

12.
人类基因组DNA测序已经完成大约一半,不要很久就可全部完成。但对这些序列的生物学含意我们又能了解多少呢?人们期望着从这些DNA序列中找到有关疾病和治疗疾病的方法的信息。科学家们还有哪些事要做呢?  相似文献   

13.
<正>将物理理论应用于人类行为研究的尼尔·约翰逊说,仇恨可能不太像癌症而更像气泡。孤狼、恐怖组织、害群之马、病毒感染。我们用来形容暴力极端主义的语言,充满来自自然界的隐喻。当我们试图理解为什么有些人类的行为如此完全不人道时,我们依赖生物学、生态学和医学的类比。但是,如果我们一直依赖的是错误的科学学科会如何?  相似文献   

14.
科学之窗     
蜜蜂群居有利健康研究者发现群居蜜蜂的体表具有惊人的抗病能力。当昆虫群居时,会像人类一样面临着感染或传播疾病的巨大风险。科学家  相似文献   

15.
正人工智能(AI)是当今时代的流行语,技术专家、学者、记者和风险投资家都在使用这个词。就像许多从学术领域进入大众领域的词汇一样,在这个词语的使用中也存在着严重的误解。但这并非是公众对科学家不甚了解的经典案例,科学家常常也会像公众一样误解人工智能(AI)。我们  相似文献   

16.
楚杰 《科学之友》2007,(11A):49-49
人类有1/3的时间在睡梦中度过,且常常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动物们是否也和人一样会做梦?科学家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相似文献   

17.
早在多年前,我们就已经知道,铅会严重损害儿童早期发育。如今科学家研究发现,我们孩子们的大脑正在接二连三地受到其他多种常见化学物质的"狂轰滥炸"??卡洛斯·贾西诺是在美国哈德逊河附近的哈莱姆长大的,像其他孩子一样,在附近滑旱冰,吃麦当劳,和小朋友一起闲逛。但他当时并不知道,在哈莱姆,30%以上的孩子患有哮喘,是美国哮喘发病率最高的地方之一。  相似文献   

18.
自从产业革命以来,城市便是西方文化中一个奇特的关联到爱与恨的主题。一方面,我们对城市在文明兴起中的重要作用表示敬意;另一方面,我们为城市中连绵的大烟囱、堆积如山的垃圾和漫溢的阴沟而掩住鼻孔,责难它们恰恰是旷野的对立面。美国的哲学家、博物学家亨利·大维·梭罗写道,大自然“孤独地挥舞着,远离人类居住的城镇。”但是如果一位外星人来访,它会不会表示异议?它会不会像观察雨林和珊瑚礁一样,把城市看作是地球上另一个生态系统?它会不会注意到城市里的所有事物最终受制于同样的生物和物理进程,正是这一进程形成了每一处…  相似文献   

19.
《科学之友》2008,(3):13
一项对老鼠的新研究表明,老鼠大脑处理暴力行为的感受就像它获得了奖赏一样,充满快感。科学家认为,老鼠大脑和人类大脑类似。这意味着人类渴望暴力就像渴望爱情和食物一样。  相似文献   

20.
科学家的研究。在纳税人的支持下进行,因此科学家的成果,理应为公众所了解。但是,如果科研成果——尤其针对有害人类安全的疾病的研究成果——的公开,会被某些人掌握并且不正当使用呢?公开还是不公开,这是个大问题。本文是科学家、相关组织、政府,就禽流感这一疾病.在这一议题上所展开的一场正在进行的辩论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